“去年的煤礦產量總共是六千四百萬噸。”


    1921年。


    歐戰結束,嚴重的影響鄰國日本的經濟,特別是他們的出口下降一半。但是對於中國反而是沒什麽影響。因為中國在歐戰期間主要是出口資源的。


    日本和中國的出口物資類型不同。


    日本是出口工業品,但是現在歐戰結束,歐洲各國也在努力恢複經濟。他們的工廠要開工,要的是資源,不是工業品。因為他們自己也能夠生產足夠的工業品,不需要日本出口的工業品。就算是需要,歐洲也會降低工業品的進口,來保證他們工廠的利益。


    因此日本的出口是大大降低,但中國不同。


    中國是最傳統的出口,都是一些資源和糧食,以及其他茶、陶瓷這些東西。


    雖然歐戰結束,有不少戰爭資源的出口減少很多,但在戰爭末期中國本來就有意的減少這方麵的投資。而其他一些原材料的出口並沒有減少,因為歐洲強國恢複工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而目前的世界上,原材料提供最穩定的地方就是中國。


    因此相比起戰爭的時候,中國的出口沒有減少,反而是還保持一個很高的水準。


    當然戰爭的結束,也是衝擊了一些企業。如戰爭期間雨後春筍一般建立起來的麵粉廠、棉紗廠,因為出口受阻倒閉的不少。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最頂級的企業。利用這個機會,他們更是一統中國的國內市場。


    不過這些企業在中國經濟當中占據的比例很小,對於經濟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而其他的能源,中國自己就能夠消化。


    如煤炭。


    1919年中國的煤炭產量已經是突破了六千萬噸,這裏麵貢獻很大的一個就是撫順煤礦的順利收迴。撫順煤礦出產的煤炭可以說是中國質量最好的煤炭。


    日俄戰爭之後被日本占領。


    強占的。


    而在去年,日本被迫把撫順煤礦吐了出來。日本在撫順煤礦多年,每年的煤炭產量在四百萬噸以上。中國收迴來之後,加大規模。


    因為日本雖然占領撫順煤礦,但也僅僅是占領了撫順煤礦的一部分。還有一大堆擁有煤炭的地方,日本並沒有開采權。所以他們的開采僅僅是局限在一個地方,開采規模有限。


    但中國政府不同。


    從日本手中收迴撫順煤礦之後,立馬就擴大撫順煤礦的規模,把當地的露天煤礦都開始進行開采。一年的產量提高到八百萬噸。而且這還是開始,以撫順煤礦的儲量,以及開采難度來說,一年可以輕鬆超過一千萬噸,兩三千萬噸都不是問題。


    中國計劃是讓撫順煤礦成為中國最大的煤礦基地。


    “我們這一次從歐洲購買的不少機器當中就有煤礦用的。我們今年的重點是擴大河南平頂山煤田,還有就是擴大山西大同煤田和朔州煤田,以及吉林鶴崗煤田。初步的目標是我們今年要打造十個全國範圍內的重點煤礦企業,計劃今年的煤炭產量超過八千萬噸,三年之內我國的煤炭產量超過一億噸。”


    開始做新年的報告。


    李燮和已經是正式曾為建設發展委員會的負責人,給大家介紹新年中國工業各部門的計劃。當中煤炭工業依舊是李燮和重點介紹的。


    現在的煤炭重要性,就跟後來石油重要性一樣。


    因此每年的工業報告當中,煤炭、鋼鐵都是報告的重中之重。


    “這麽多煤炭我們能夠消化的了嗎?”


    張靜江提出了疑問。


    換屆之後,張靜江也開始正式擔任副總理的職務,管轄農業改革委員會。這一次換屆之後,不少人都進入了政府高層。張學文擔任總統,李根源、張謇、陸征祥、劉道一都擔任副總統。


    李根源繼續負責黨務工作,張謇負責選舉工作,陸征祥負責外交,劉道一負責組織工作。


    而禹之謨擔任總理。


    李燮和、張靜江、譚延闓、唐紹儀、廖仲愷擔任副總理。


    李燮和負責建設發展委員會,張靜江負責農業改革委員會,譚延闓繼續擔任北京市市長,唐紹儀擔任上海市長,而廖仲愷除了繼續負責統戰部工作之外,還負責教育、衛生這些方麵。


    簡單來說,李燮和主要負責工業、交通,張靜江負責農業、水利,廖仲愷負責教育、衛生、民政這些方麵。而警察、財政這些是直接對總理禹之謨負責。


    隨著國家政治的穩定,國家機構也是越來越完善。


    不僅僅是總統、總理、副總統、副總理的權利越來越細化,就連各部門的權責也開始有明確的規定。不再是大家的權責不清晰,誰都能管,但誰管起來都有問題。


    分工越細,才能夠讓國家政治越來越穩定。


    “煤炭目前是不嫌多的。”


    李燮和立馬給大家分析。


    “目前日本每年要從中國引進兩千萬頓的煤炭,而且需求一直在增加。如果日本工業繼續發展,未來對於煤炭的需求可能會超過三千萬噸,四千萬噸,而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給日本穩定的提供這樣大規模煤炭的隻有我們。其他國家提供給日本的煤炭,運輸費用太貴,成本太高,日本負擔不起。東南亞國家雖然已經勘探出煤炭儲量,但是他們的開采規模有限,還是需要我國提供一些煤炭。而國內對於煤炭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萬噸火車,當然目前這樣重量的火車都是貨運火車,而且在貨運火車當中也都是比較中重的。客運貨車比這個輕很多,有的甚至隻有千噸而已。一萬噸的火車,他們開一公裏需要一百公斤以上的標準煤炭。要跑幾百公裏,一次就要幾十噸的煤炭。而現在中國的貨運、客運大部分都是靠火車,一年光是消耗在火車上的煤炭就需要上千萬噸。而且隨著我們國家鐵路發展越來越快,需要的煤炭越來越多。當然隨著我們技術的發展,對於煤炭利用率越來越高,也會省下一些煤炭。但整體來說,鐵路需要的煤炭會繼續增加,未來幾年之後需要的應該是幾千萬噸。”


    目前的鐵路簡直是吃煤炭。


    大家都知道鐵路是需要煤炭,但沒有想到鐵路竟然需要這麽多煤炭。而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的鐵路建設非常快,這一次又從德國分來了一大堆的機車,中國短時間之內就會加開很多輛火車。


    這都是需要非常多的煤炭。


    當然這隻是因為目前的煤炭使用率太低,還是技術能力太差。其實隻要技術上去,萬噸火車一公裏消耗量就能夠下降到幾十公斤,甚至還能夠下降。


    可是現在技術不行,所以煤炭消耗量也是非常多。


    現在萬噸貨運火車,如果有十節車廂,那麽當中的一節車廂必須要裝滿火車需要的煤炭才可以。另外兩廂則是需要裝滿水,因為目前的煤炭蒸汽火車需要大量的水。


    “包括航運需要的煤炭,以及我國北方過冬需要的煤炭,以及鋼鐵工業需要的煤炭,現在都是在增加的階段。去年我們國家剛剛成立兩家大的鋼鐵廠,今年開始對於煤炭的需求也會很大。今年我們準備在全中國打造五家全國重點鋼鐵廠,在未來五年之內鋼鐵產量超過三百萬噸。還有目前來說,發電還是以火電廠居多。火電廠需要的煤炭也是驚人的。現在工業發展,工廠對於電的需求很大,這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因此一年一億噸,一點不用擔心無法消化。我們國內自己就能夠消化,更何況我們還出口煤炭。”


    煤炭的發展,不知不覺當中,目標都已經是定到了一億噸。


    十年前誰敢想象。


    可現實就是如此。目前國內對於煤炭的需求是越來越旺盛,特別是各地都在審批建立發電廠,主要都是火力發電廠。用的就是煤炭發電。


    而且鋼鐵工業和煤炭工業是互相促進的。


    煤炭工業的發展,離不開鋼鐵產業的支持。因為煤炭工業用的一切機器設備都是需要鋼鐵,而鋼鐵產業更是離不開煤炭。隨著中國這一次從歐洲引進各項技術,關於鋼鐵產業的相關技術也是引進不少。


    因此目前全國重點打造幾個標誌性的鋼鐵廠。


    因此大筆資金進入鋼鐵行業,所以才會有五年之內三百萬噸的鋼鐵產量目標。這不是盲目的,而是根據目前設立的高爐計算出來的。


    到時候中國就能夠徹底甩開日本,以及一些三流的工業國家,鋼鐵產量躋身二流工業國家的行列。


    “除了煤炭、鋼鐵之外,今年我們國家主要的投資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重型機械工業,另外一個是重化工業。1919年和1920年,兩年之間我們從歐洲引進了大批的機器設備和技術,裏麵大部分都是關於重型機械工業和重化工業方麵的。可是因為我們國家目前在這方麵的人才匱乏,所以很多機器設備和技術我們還沒能夠吃透。甚至不少機器還放在倉庫裏麵,不知道應該怎麽應用。這完全是一個巨大的浪費。”


    “因此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匯集全國這方麵的專家和學生,集中攻破這些機器的利用,以及技術的吸收。為了這個我們已經給海外的留學生發出了迴國建設的通知,就是希望學習這方麵技術的人才迴國幫助政府攻克難題。而且這一兩年的大學畢業生,大部分都要分配到這幾個方麵。我們建設發展委員會準備利用五年的時間,徹底吸收消化這部分技術。填補目前國家在這方麵的空白。因此希望其他部門支持我們。”


    李燮和這麽一說,很多部門就開始不滿意。


    現在大學畢業生就這麽一點點。雖然因為強製性推廣理工科,所以這兩年這方麵的學生人數多了起來。但加起來一年也隻有幾萬人,讓你們建設發展委員會都拿走,其他部門怎麽辦。


    雖然李燮和管工業,但不代表其他部門就不需要這些人才。


    包括目前在擴大大學數量的教育部,也需要這一批人支援,幫助全國範圍之內建立各種理工科學院。以及國土資源部,需要這裏不少人出來參加勘探資源的工作。還有其他部門,也都各有需求。


    “工業的發展是一切。等到我們有足夠工業實力的時候,其他方麵的發展也能夠順其自然。應該如此。”


    掌管教育的廖仲愷第一個支持李燮和。


    當然李燮和和廖仲愷早就對這個問題進行過交流。李燮和希望這一兩年的畢業生到實戰當中學習,有了足夠的經驗、能力,然後迴過頭就可以重新幫助教育。


    雙方可以是互惠互利。


    “這是目前的頭等大事。”


    禹之謨也是開口。


    “那麽多真金白銀砸下去引進的技術,如果我們不能讓他們變成我們的技術,那這些錢不就都白花了。而且吃透這些技術,培養一批技術骨幹。以他們為種子,在全國各地都能夠建立起配套的工廠,這樣我們國家的工業就開始活起來,我們國家的工業就能夠變得完善。而且這一批機器放久了,那就太浪費。應該要盡快的吃透技術,盡快的利用這些機器,為國家創造利潤。”


    比較悲哀。


    這一次歐洲抄底,買迴來的很多東西都是非常先進的東西。就算是放在目前的世界,也不是特別落後的。但買過來之後,發現中國並沒有太多這方麵人才。


    隻能是一個一個的攻破,時間太長,效率太低。


    因此李燮和隻能是把所有的專家都匯集起來,包括這些剛剛畢業,沒有經驗的學生都要聚集起來。集中力量來消化這一批技術。就像是打仗一樣,要打一場殲滅戰,不然的話,這一次花了幾百噸的黃金,都白瞎了。


    但就算如此,中國國內依舊是人才匱乏。因此甚至對於一些在國外還沒有完成學業的學生都發出了迴國的唿籲。


    可以想象目前中國的人才是多麽的匱乏。當然也是因為這一次抄底,買來的東西太多,涉及的部門太多。很多都是中國完全空白的技術,所以才會更加顯得人才的匱乏。


    討論的都是關於建設方麵的問題,張學文在上麵並沒有發表太多的看法。其實要不是現在製度還不是很健全,這樣的問題不應該是如此大規模的中央會議。


    應該隻是一次總理辦公會議。


    他們來解決。


    等到禹之謨拍板之後,張學文才道:“人才不足的情況會一直製約我們。所以我們國家的教育要繼續跟上去,外派留學生也要繼續。世界各國都可以去,什麽都可以學。”


    不過說著說著,張學文也是歎口氣。


    缺錢。


    說實話歸根結底還是缺錢。現在的中國到處都是用錢。水利建設要錢、工業化要錢、教育要錢、普及醫療要錢、交通改善要錢。方方麵麵需要的錢都是海量。


    看起來財政收入不停的增加,但是要做的事情也在增加。


    不過整體來說,消化這一次引進的工業技術是第一位的。幾年之內必須要把他變成自己的,就算是囫圇吞棗,也要把他變成自己的,填補中國工業的很多空白。


    等到幾年之後,他們迸發出來的能量,會讓整個世界都震驚。


    “這個工作,要當成第一要務去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辛亥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遇而安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遇而安寫手並收藏辛亥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