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生,這一次你可不能掉鏈子。”


    學生是糊弄走了。


    其實劉道一說得對。一群學生,說難搞定,挺難搞定。但說好搞定,其實也沒有什麽。張學文出來隻是和這些北大學生說了兩句,他們就已經是陸陸續續的離開。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才是張學文最重視的。


    張學文很窮,國家很窮,政府沒有多少資金海量的投入到教育當中。更沒有那麽多資金給那些文史類的專家研究這個研究那個。


    這不是張學文鄙視文史類專家。


    一個國家要發展,的確是不能缺少這方麵的專家。張學文也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廢掉文科。因為文理科的存在,是有他的道理。


    文理科也需要共同發展,文理並重,這是應該的。


    但現在不行。


    因為張學文沒有資本去實行所謂的文理並重。


    現在的張學文隻有一個想法。


    短時間之內進行簡單的工業化,就算無法在趕上歐美這樣的工業大國。但最起碼不能輸給人家日本。相比起日本來說,中國其實有很多優勢。


    日本是一個島國,基本上沒什麽資源。


    相比起來,中國是一個大國。資源還算是非常豐富,在開采資源方麵中國的發展是一日千裏。這些對於中國來說都是祖宗留下來的寶藏。


    這幾年中國各種礦產的產量幾倍幾倍的增長,很多已經是遠遠超過日本。甚至中國的鋼產量也已經是達到了日本的百分之六十。


    這不是中國的工業有多厲害。


    而是中國的資源非常豐富。曆史上二戰之前,如果日本人沒有東北的資源,他們的發展也不會那麽快。可以說東北讓日本的實力,直接上升一倍。


    也是因為中國有很多的資源,張學文才有那麽多的外匯。可以不動用貴金屬的情況之下,還能夠從國外引進各種設備。如果沒有這些資源,張學文哪裏有外匯,引進目前各種工廠所需要的機器。


    而且日本人口五千萬,而中國目前的人口是四個多億。有些專家認為,現在中國的人口應該快要達到五億,反正中國人口是日本人口的近十倍。


    這些都是有利因素。


    中國隻要開始工業化,那麽在很多方麵的指標,會在十幾年之內就能夠趕上日本,超過日本。當然說的是總量,而不是人均。而現在這個世界,打架靠的就是總量。


    張學文最起碼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想過和歐美打仗。張學文的目標隻有一個,把日本人打下去。


    而想要如此,張學文真的是需要很多很多的理工人才。張學文希望未來十年之內,中國可以初步在很多方麵自給自足。這可不是那麽容易的。為了這個,張學文在未來三四十年之內,隻能是對不起這些文史類的專家。張學文要把所有的資源都傾斜給理工科。


    張學文才不管後世會怎麽罵自己。


    因為對於張學文來說,所謂文化,都是依附在國家實力之上的。你有足夠的實力,你的文化自然而然的會受到別人的重視。


    但你沒有實力,那麽你再怎麽擁有燦爛的文化,也隻是一個聊以自慰的東西而已。


    軟實力隻能是靠著硬實力發展。


    就如中國幾千年文化,自從鴉片戰爭之後就沒看誰怎麽重視過。但是等到二十一世紀,中國慢慢的崛起,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之後,中國的各種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好萊塢為了討好中國市場,電影裏麵的中國元素也越來越多。


    這就是硬實力帶來的軟實力。


    從來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國家積貧積弱,能夠靠著文化活著的。


    因此張學文很重視這一次的辯論。


    “你放心。”


    劉道一微微一笑。然後道:“蔡元培,此人是國學大家,是教育方麵的專家。可惜他隻是一個學者,他的想法完全是按照自己學者的思維。他無法領導一個革命黨,無法領導一個組織,因為他缺乏這方麵的能力。同樣,他現在說的非常好聽,但都是口號。你知道口號在什麽時候最管用,什麽時候破綻最多。”


    “炳生,你就別賣關子。”


    “口號,打筆仗,動員大家士氣的時候最好用。因為他不需要什麽嚴密的邏輯,也不需要太多實質性內容,隻要能夠調動大家的士氣就可以。正是因為如此,對於蔡元培這樣的文學大家來說,每每都能夠寫出激動人心的文章,寫出可以鼓動大家士氣的文章。他隨便做一次演講,都不需要什麽準備,就能夠口若懸河,就能夠調動大家的士氣。”


    劉道一臉上露出一些懷念。


    因為劉道一想起當年在日本的事情。當時的同盟會跟保皇黨天天打筆仗,當時保皇黨也有一位重量級人物,那就是梁啟超。


    梁啟超在中國文化史上絕對是必須要提的人物。


    不管對他的評價如何,此人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而且此人打筆仗絕對是一把好手。當年革命黨可是被梁啟超的文章打的狼狽不堪。一直到同盟會成立,革命黨才算是慢慢的戰勝了梁啟超。


    當時劉道一也是和梁啟超在報紙上打筆仗的主力幹將之一。


    也就是十年前的事情。


    但在劉道一看來,這幾乎是上輩子的事情。就像是時間過了很久一樣,讓劉道一懷念。


    “但正是為了宣傳,為了打筆仗,他們說的就會誇張一點。隻要是任何的誇張宣傳,都會有巨大的漏洞破綻。打筆仗的時候,大家都是為了吸引人氣,不會關注這些。但是當麵對麵辯論的時候,這樣虛誇的宣傳,就會被人隨時隨刻的抓住,往死裏的猛攻。”


    “蔡元培一介書生,他知道政府目前的情況嗎?他知道世界各國工業發展嗎?他懂得怎麽治理國家嗎?他的一切一切都隻是文人思維。他的文學功底很深,如果我們和他在這方麵交手,我們必死無疑。因此我們就不能和他玩這個。”


    張學文點點頭,有些明白劉道一的意思。


    蔡元培名氣大、文章寫的也很好。但是在辯論當中,對於具體的問題肯定是不懂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鋼產量不行,讓蔡元培給一個意見,他怎麽可能知道。


    這是蔡元培的短板。


    他隻是一個書生而已。


    劉道一到時候隻要猛攻這一點,蔡元培肯定是毫無招架之力。其實不僅僅是蔡元培,沒有在政府高層工作過的,就算是懂這方麵技術的人,對於這些問題也是一臉茫然,更何況是蔡元培這樣的書生。


    “炳生,這一次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一點。我們需要一次徹底的教育普及運動,不是掃除文盲的運動,而是新思想的普及運動。讓科學技術的概念普及,讓大家接受科學技術的地位。目前來說我們的學生學習,還是跟以前差不太多。讀書,讀書,都是帶著學而優則仕的想法。因此文史類的專業依舊非常受歡迎,而理工類依舊被很多讀書人鄙視。不管我們政府做多少次行政命令,都不如讓那些讀書人自覺的接受這一點。”


    “是。”


    劉道一笑著道:“其實每一次出現大變革的時候,都會帶來新的思想、新的文化革命。中國曆史無一不是如此。現在又是到了一次變革的時候。讓我們中國讀書人改變幾千年的想法,這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這種事情我們政府最多隻能是做一個引導,還是需要學界的人帶頭。”


    “說的是。”


    科學技術。


    這個東西雖然從洋務運動開始就進入中國,但並沒有被讀書人完全接受。想要讓他們完全接受,張學文知道必須要有一次文化運動。


    而政府不好隨意的出頭。


    讀書人就是如此。你政府越是壓著他們,他們就越要反抗,越不聽你的話。這種事情隻能是文學界自己掀起一番運動,來讓科學技術的概念普及到讀書人那裏。


    “看起來我要和馬君武談談。”


    “他是比較合適。”


    馬君武。


    張學文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馬君武。


    此人天不怕地不怕。


    在革命黨的資曆很深,同盟會成立的時候地位跟汪精衛他們一樣高。而且此人國學功底很足,還是學習化學出身。此人非常推崇科學技術。


    同樣他是一個敢幹敢說,不懼怕任何壓力的人。


    以他的名望、以他的能力,如果掀起一番文化運動,應該是沒有任何的問題。如果再配上一些其他的新派讀書人,說不定還真能夠成功。


    而且這是必須的事情。


    隻有讓那些讀書人自覺的承認和接受科學技術的地位,才能夠算是真正的成功。政府的行政命令隻能是解決一時的問題,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行,炳生。這件事情我就相信你了。到時候什麽都不用管,隻要能夠勝利就可以。”


    “你放心。我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


    “踏踏踏——”


    仇亮急衝衝的來到了張學文這裏,看到張學文和劉道一之後,道:“子清,炳生,蔡鬆坡病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辛亥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遇而安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遇而安寫手並收藏辛亥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