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不知道話題怎麽轉到我這裏來了,老外問(我直接翻譯過來了):
“你喜歡哪個學校?”
呃,這個,我就熟悉一個mit,別的都聽過或者沒聽過而已。
當然,mit布萊恩在哪裏呆了幾年,我也修了人家的課,我舉例子,mit的圖書館很好。
老外特高興的說:[
“yes?i’m-a-visit-professor-of-the-business-school。i-like-it-so”
啊?這算不上攀親帶故?在常師姐噴火的視線下,我“搭”上了老外,因為他是mit的客座教授,而我算是mit的半個學生。
這個關係,大概掰著手指頭能扯上,不用腳趾頭。
於是乎,我們就侃開了。
就像我們也總喜歡給人家介紹我們家鄉好一樣,老外大說特說mit的好處,仿佛他不是來自別的學校,或者自己的學校不如mit。
這個,我必須說,人跟人不同。
如果我們出國,大概隻會說自己的好,而不會和別人介紹一個他認識並且有興趣的你身邊的人的好處;或者隻說自己學校怎麽好,而不會說可能是競爭對手的別的學校的好處,唯恐一不留神人家喜歡上對方不喜歡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過像碩大又幹渴的海綿喜歡四處吸水,還是為了壓製外麵可能的喧鬧,我聽得很認真,又漸漸的問起很多問題。
小心翼翼的,我盡量不去問他的隱私以及不感興趣的問題,偶爾問錯了就裝糊塗。
到最後我才知道,這位大叔幹了二十來年的企業,做到vise-president;後來忽然來了興致,轉行做consulting,邊做研究,竟然還給混了好幾個大學的professor,一個字:強!
和強人溝通,受益匪淺啊。
我發現,實際經驗很重要,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知識多半就不是自己用,而是用於指導別人。
也就是說,大神們靠的更多的不是不停的學習甚至上到phd;轉載請注明>
“你喜歡哪個學校?”
呃,這個,我就熟悉一個mit,別的都聽過或者沒聽過而已。
當然,mit布萊恩在哪裏呆了幾年,我也修了人家的課,我舉例子,mit的圖書館很好。
老外特高興的說:[
“yes?i’m-a-visit-professor-of-the-business-school。i-like-it-so”
啊?這算不上攀親帶故?在常師姐噴火的視線下,我“搭”上了老外,因為他是mit的客座教授,而我算是mit的半個學生。
這個關係,大概掰著手指頭能扯上,不用腳趾頭。
於是乎,我們就侃開了。
就像我們也總喜歡給人家介紹我們家鄉好一樣,老外大說特說mit的好處,仿佛他不是來自別的學校,或者自己的學校不如mit。
這個,我必須說,人跟人不同。
如果我們出國,大概隻會說自己的好,而不會和別人介紹一個他認識並且有興趣的你身邊的人的好處;或者隻說自己學校怎麽好,而不會說可能是競爭對手的別的學校的好處,唯恐一不留神人家喜歡上對方不喜歡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過像碩大又幹渴的海綿喜歡四處吸水,還是為了壓製外麵可能的喧鬧,我聽得很認真,又漸漸的問起很多問題。
小心翼翼的,我盡量不去問他的隱私以及不感興趣的問題,偶爾問錯了就裝糊塗。
到最後我才知道,這位大叔幹了二十來年的企業,做到vise-president;後來忽然來了興致,轉行做consulting,邊做研究,竟然還給混了好幾個大學的professor,一個字:強!
和強人溝通,受益匪淺啊。
我發現,實際經驗很重要,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知識多半就不是自己用,而是用於指導別人。
也就是說,大神們靠的更多的不是不停的學習甚至上到phd;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