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戰火重燃(第一更)
金軍圍城,重生宋欽宗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八月二十二日,河北趙州前線發現大規模金軍。
一時間,流言四起。
有人說金軍已經大規模南下,目標就是趙州。
還有人說金軍還沒有動,隻是在真定府一帶囤積。
另外也有人說,金軍已經繞過趙州,打進了邯鄲,離大名府已經不遠了。
在趙州已經可以看到正在逃難的百姓,戰爭帶來的恐慌開始蔓延。
有人拖家帶口,有人落荒而逃。
今年在趙州一帶剛剛重新分配的田,又被人丟棄,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小村落,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一封又一封軍報往大名府的總製置司送。
八月二十三日,趙州兵馬副總管李淬部與一路金軍相遇,雙方打了一場,各有傷亡,但規模並不大。
八月二十五日,李淬的緊急軍報送到大名府,據趙州的斥候迴報,在趙州發現了三路金軍人馬。
每一路都旌旗如雲。
至此,大名府才確認,金軍的主力打的是河北西路。
從八月中旬開始,東線的李綱就派人在河間府附近大規模探查。
到八月底的時候,金軍攻打趙州的消息傳到滄州。
宋軍中線和東線才正式確定,金軍打的是中線。
至於東線金軍前哨河間府,一片安靜祥和,這給東線宋軍造成了一種無兵事的假象。
然而,在八月二十四日,金兀術的大軍已經悄無聲息東進出現在以南,並且在無人地段快速修建橋梁過河。
八月二十五日一大早,金軍在深州、河間府、永靜軍的交匯處黃河分支一段,渡過黃河。
兵鋒直指東線。
這一次,金兀術領有一萬拐子馬,五千鐵浮屠,以及四萬重步兵、弓箭手,加上後勤簽軍,總兵力高達十萬。
在靖康三年的深秋,金兀術大軍,如同一柄黑色的劍,刺進了宋朝的東線。
為了配合金兀術的進攻戰略,駐紮河間府的完顏宗輔,派出了投降過來的劉豫部攻打滄州。
八月二十六日,黑壓壓的劉豫軍渡過黃河,預示著東線戰火重燃。
消息緊急送到滄州總製置司。
李綱問道:“來了多少金軍?”
張所迴答道:“約有五萬。”
“統帥是何人?”
張所又道:“尚不得知。”
他又說道:“之前的情報說是金軍攻打趙州,現在看來,這一次金軍的出兵人數超出我們的想象。”
趙州在河北西路,邢州以北,真定府以南,屬於中線防禦。
這一次李綱也預測金軍不會大規模南下,畢竟第三次宋金之戰那種大規模戰爭,不是隨隨便便打得起的。
但眼下的局麵,確實又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沒想到金國再次拉動了東線、中線同時作戰。
李綱陷入沉思中,金國在今年年初一戰中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他們竟然還能發動如此規模的戰役?
這似乎不合理啊!
但到底哪裏不合理,李綱一時間又說不出來。
一邊的張所也有同樣的疑惑,他說道:“李相公,滄州出現數萬金軍,那阜城一帶會不會也出現了大規模金軍?”
他此話一出,又覺得不妥,搖了搖頭說道:“金人怎麽可能在經曆上次損失後,再這麽短時間內再次調集如此規模的大軍?”
顯然,他也想不通。
李綱說道:“不必擔心阜城,韓世忠在那邊,有他防守,金軍破不了那防線。”
“下官隻是想不通,想不通金軍到底如何做到的。”
他們想不通也正常。
因為南下的劉豫軍根本不能算正規的金軍。
不過是把人數湊起來後,掩人耳目、混淆視聽罷了,至於真的攻打現在的滄州?
除非劉豫腦子壞了,不然他絕對不會真動手。
劉豫雖然壞,但他不蠢啊。
他知道完顏宗輔想拿自己當炮灰,他絕不會真的當炮灰,最多也就在滄州城外打著金軍的名號,浪幾天,完成任務後趕緊撤退。
宋軍采用的依然還是穩守戰術,不會輕易出城打野戰,這就是劉豫敢過來浪的底氣。
李綱說道:“以不變應萬變,看金軍如何攻城,先摸清楚對方的實力,不排除出城主動進攻的可能!”
張所說道:“是,下官去準備一番!”
八月二十七日,站在滄州城頭就可以看到城外黑壓壓的一大片。
預估的人數足足有五萬人,旌旗遮蔽天日。
劉豫在滄州虛張聲勢。
八月二十九日,阜城的軍報傳到滄州,阜城果然也遭受到金軍的合圍。
至此,滄州總製置司才正式確定,東線戰爭也打響了。
但實際上,金兀術的戰術並不是如此。
金兀術的戰術其實很簡單,越簡單的戰術反而越有效。
先用劉豫吸引滄州的注意力,再在阜城留下一路人馬佯裝數萬大軍,主要手段是把旗幟弄多一點。
目的是讓阜城和滄州的宋軍都認為金軍的目的是攻打這兩座城。
在宋軍還沒有摸清楚金軍的真實意圖之前,趁著這個空窗期,金兀術本人帶著大軍,繞開阜城,一路快速南下。
隻需要蒙蔽宋軍幾天的時間,金兀術就可以占據戰術上的主動地位。
到時候宋軍從後麵追上來,他也不擔心,他的目的是快速打擊兩淮路,破壞大宋最富裕的地方,給正在變法的汴京朝堂帶去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同時,也削弱宋朝。
這一戰術進展的還是很順利的。
八月二十九日的傍晚,在阜城的韓世忠,接到了滄州的情報,得知滄州也出現了大規模的金軍,他陷入到沉思中。
“官人。”
正在韓世忠沉思的時候,輕柔的聲音傳來。
來人是一個身姿曼妙,麵容清麗的女子。
“良人,你怎麽來了?”
“奴家聽聞金軍又來了。”
“確實是來了,不過你也不必擔心,之前能擊退金軍,現在也可以。”
“奴家倒是不擔心此事,隻是覺得有些疑惑。”
“哦?什麽疑惑?”
“數月之前,金軍先是被那嶽飛擊潰,又在吳橋縣被你斬殺甚多,士氣大損,怎會如此快又卷土重來?”
“不瞞你,我心中也有此疑惑。”
梁紅玉說道:“金人會不會又繞開阜城,持兵深入我大宋境內?”
一時間,流言四起。
有人說金軍已經大規模南下,目標就是趙州。
還有人說金軍還沒有動,隻是在真定府一帶囤積。
另外也有人說,金軍已經繞過趙州,打進了邯鄲,離大名府已經不遠了。
在趙州已經可以看到正在逃難的百姓,戰爭帶來的恐慌開始蔓延。
有人拖家帶口,有人落荒而逃。
今年在趙州一帶剛剛重新分配的田,又被人丟棄,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小村落,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一封又一封軍報往大名府的總製置司送。
八月二十三日,趙州兵馬副總管李淬部與一路金軍相遇,雙方打了一場,各有傷亡,但規模並不大。
八月二十五日,李淬的緊急軍報送到大名府,據趙州的斥候迴報,在趙州發現了三路金軍人馬。
每一路都旌旗如雲。
至此,大名府才確認,金軍的主力打的是河北西路。
從八月中旬開始,東線的李綱就派人在河間府附近大規模探查。
到八月底的時候,金軍攻打趙州的消息傳到滄州。
宋軍中線和東線才正式確定,金軍打的是中線。
至於東線金軍前哨河間府,一片安靜祥和,這給東線宋軍造成了一種無兵事的假象。
然而,在八月二十四日,金兀術的大軍已經悄無聲息東進出現在以南,並且在無人地段快速修建橋梁過河。
八月二十五日一大早,金軍在深州、河間府、永靜軍的交匯處黃河分支一段,渡過黃河。
兵鋒直指東線。
這一次,金兀術領有一萬拐子馬,五千鐵浮屠,以及四萬重步兵、弓箭手,加上後勤簽軍,總兵力高達十萬。
在靖康三年的深秋,金兀術大軍,如同一柄黑色的劍,刺進了宋朝的東線。
為了配合金兀術的進攻戰略,駐紮河間府的完顏宗輔,派出了投降過來的劉豫部攻打滄州。
八月二十六日,黑壓壓的劉豫軍渡過黃河,預示著東線戰火重燃。
消息緊急送到滄州總製置司。
李綱問道:“來了多少金軍?”
張所迴答道:“約有五萬。”
“統帥是何人?”
張所又道:“尚不得知。”
他又說道:“之前的情報說是金軍攻打趙州,現在看來,這一次金軍的出兵人數超出我們的想象。”
趙州在河北西路,邢州以北,真定府以南,屬於中線防禦。
這一次李綱也預測金軍不會大規模南下,畢竟第三次宋金之戰那種大規模戰爭,不是隨隨便便打得起的。
但眼下的局麵,確實又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沒想到金國再次拉動了東線、中線同時作戰。
李綱陷入沉思中,金國在今年年初一戰中損失不可謂不慘重,他們竟然還能發動如此規模的戰役?
這似乎不合理啊!
但到底哪裏不合理,李綱一時間又說不出來。
一邊的張所也有同樣的疑惑,他說道:“李相公,滄州出現數萬金軍,那阜城一帶會不會也出現了大規模金軍?”
他此話一出,又覺得不妥,搖了搖頭說道:“金人怎麽可能在經曆上次損失後,再這麽短時間內再次調集如此規模的大軍?”
顯然,他也想不通。
李綱說道:“不必擔心阜城,韓世忠在那邊,有他防守,金軍破不了那防線。”
“下官隻是想不通,想不通金軍到底如何做到的。”
他們想不通也正常。
因為南下的劉豫軍根本不能算正規的金軍。
不過是把人數湊起來後,掩人耳目、混淆視聽罷了,至於真的攻打現在的滄州?
除非劉豫腦子壞了,不然他絕對不會真動手。
劉豫雖然壞,但他不蠢啊。
他知道完顏宗輔想拿自己當炮灰,他絕不會真的當炮灰,最多也就在滄州城外打著金軍的名號,浪幾天,完成任務後趕緊撤退。
宋軍采用的依然還是穩守戰術,不會輕易出城打野戰,這就是劉豫敢過來浪的底氣。
李綱說道:“以不變應萬變,看金軍如何攻城,先摸清楚對方的實力,不排除出城主動進攻的可能!”
張所說道:“是,下官去準備一番!”
八月二十七日,站在滄州城頭就可以看到城外黑壓壓的一大片。
預估的人數足足有五萬人,旌旗遮蔽天日。
劉豫在滄州虛張聲勢。
八月二十九日,阜城的軍報傳到滄州,阜城果然也遭受到金軍的合圍。
至此,滄州總製置司才正式確定,東線戰爭也打響了。
但實際上,金兀術的戰術並不是如此。
金兀術的戰術其實很簡單,越簡單的戰術反而越有效。
先用劉豫吸引滄州的注意力,再在阜城留下一路人馬佯裝數萬大軍,主要手段是把旗幟弄多一點。
目的是讓阜城和滄州的宋軍都認為金軍的目的是攻打這兩座城。
在宋軍還沒有摸清楚金軍的真實意圖之前,趁著這個空窗期,金兀術本人帶著大軍,繞開阜城,一路快速南下。
隻需要蒙蔽宋軍幾天的時間,金兀術就可以占據戰術上的主動地位。
到時候宋軍從後麵追上來,他也不擔心,他的目的是快速打擊兩淮路,破壞大宋最富裕的地方,給正在變法的汴京朝堂帶去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同時,也削弱宋朝。
這一戰術進展的還是很順利的。
八月二十九日的傍晚,在阜城的韓世忠,接到了滄州的情報,得知滄州也出現了大規模的金軍,他陷入到沉思中。
“官人。”
正在韓世忠沉思的時候,輕柔的聲音傳來。
來人是一個身姿曼妙,麵容清麗的女子。
“良人,你怎麽來了?”
“奴家聽聞金軍又來了。”
“確實是來了,不過你也不必擔心,之前能擊退金軍,現在也可以。”
“奴家倒是不擔心此事,隻是覺得有些疑惑。”
“哦?什麽疑惑?”
“數月之前,金軍先是被那嶽飛擊潰,又在吳橋縣被你斬殺甚多,士氣大損,怎會如此快又卷土重來?”
“不瞞你,我心中也有此疑惑。”
梁紅玉說道:“金人會不會又繞開阜城,持兵深入我大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