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去看杜鵑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作者:給老板打工的日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了,我一會兒就過去。”林立鍾知道今天村長得找她,隻是沒想到這麽快,這才剛吃完早飯。
“二爺爺,我出去一趟,”林立鍾跟堂屋那邊說了一聲就趕緊去找村長了。
“太爺,村長爺爺,”林立鍾到村委的時候,村長和老支書已經在了。
“嗯,先坐下吧,外麵冷吧,來喝口熱乎的。”村長站起來給林立鍾倒了一杯水。
“坐著吧,情況,村長跟我說過了,我讓人去喊譚老師了,等他來了之後,咱們在詳細說說。”
“好,”林立鍾把自己隨身帶著的小本本拿了出來。
這個本子是林立鍾自己的“通訊錄”,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一點一點慢慢積累起來的。當然了,才寫了三四頁,大部分還是兩次去濱城的時候積累的。
除了通訊錄,林立鍾還有別的賬本,在空間放著。她買進賣出的記錄都有,嗯,已經積累了兩本了,沒辦法,大部分都是小額交易,有時候為了出糧食,都三斤五斤地交換,要不是用了泉水之後,自己身體素質得到了改善,就靠著之前的記憶力,根本沒戲。
林立鍾走神兒的功夫,譚嘉平已經進院子了。
人到齊之後,就開始商量塑料膜的事情了。
靠山村,知青點。
今天太陽好,方敏早早就開始晾曬被褥。迴來的匆忙,她並沒有帶很多東西,但是她也留了後手。
臨來之前,通過係統兌換了三床棉被和一些棉花,再車站附近的郵局發到了靠山村。
前天的時候,這包裹到了,還是她跟著一起帶迴來的。
這不,今天趁著天氣好,日頭好,趕緊抖落開晾曬一下。
知青點院子雖然大,但是人也多,大家都晾曬的話,是曬不開的。不過,這倒是難不倒這群年輕人,知青點這個大院子地理位置特殊,離著其他人家有一定的距離,不遠,但也足夠保持這個院子的獨立性,很好地保護了知青們的隱私。
院子周圍是有一圈樹的,基本上都是楊樹,有十幾年的樹齡了,大家就用繩子綁在兩棵樹之間,充作晾衣繩。
繩子是大家湊錢一起買的,所以用的時候,就自覺去登記,用完及時還迴來。
方敏等著日頭上來了,差不多九點多的時候,才開始晾曬,一共三床,還有暖暖小朋友的三四個小褥子,足足用了三根繩子才晾開。
這晾曬上就不用擔心了,靠山村的鄉性好,老支書和村長管理的也好,很少發生偷雞摸狗的事情,而且她就晾在知青點院子對麵的那幾棵樹中間,一出門就能看到,萬一有動靜,院子裏的人很快就能發現。
“曬好了?”樓衛紅把方暖暖的小手從她嘴裏拿了出來,小朋友不樂意了,朝著她“啊”“啊”了兩聲。
“嗯,就晾在院子門口了。”方敏摸了摸火炕,感覺溫度有點降低了,就往炕洞裏又塞了幾塊柴火。
“我剛才跟馮誌遠說了,讓他進來出去的時候,幫忙留意著些,肯定沒事兒的。”
“真是麻煩樓姐你們兩口子了,迴頭我那院子收拾好了,一定請你們去吃飯。”方敏昨天的時候,去院子裏看過了,情況也還好,屋頂也沒塌,就是長時間沒住人了,進去格外冷清,要是她自己,借點柴火啥的也能湊合,但是帶著孩子,方敏就舍不得了,怕凍著方暖暖。
“著啥急啊,你又沒有存過冬的柴火,迴去幹啥呀,挨凍啊,我們小暖暖可受不了,就安心在這裏住著吧,”村長當初把人送過來的時候,就跟馮誌遠和樓衛紅他們都說過了,住著就行,反正也沒啥人來,也住的開。“是不是聽到誰說閑話了?”
“也沒有,”方敏確實聽到了些閑話,但是她不想在樓衛紅麵前提這些。
“哼,沒事兒,我當初搬迴來的時候,又不是沒聽到過,別聽她們的,你以為沒人去找村長和老支書啊,村裏有自己的安排,咱們放心住著就是了。”
樓衛紅這話倒是不假,村裏現在一共就四個暖棚,譚老師家一個,林立鍾院子裏一個,剩下的兩個,一個在村委,最後一個就是知青點這個了。
這也是老支書和村長,還有其他村裏人討論過好幾次之後,才定下的,沒有別的考慮,隻是因為村委和知青點到村裏的,村裏人就是有意見,他們也能拿這個理由堵他們的嘴。
很多事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村委沒問題,誰也不會有意見,要是單獨給一個村民建了暖棚,這下好了,肯定是捅了馬蜂窩了,大家肯定是不會服氣的。
而且,建好之後,村裏也下了通知,不準村裏人去影響知青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當初知青點還沒有這麽些人的時候,村裏很多家裏困難的小夥子或者大姑娘,來知青點跟著些知青作伴,其實就是家裏實在是住不開,知青點地方又大,跑這裏蹭住來了。
不過,隨著知青越來越多,村裏就下了規定了,不準村裏人去知青點借住了,也是怕村裏人跟知青發生點啥不愉快,這事情雖然在靠山村暫時沒有,但是別的村裏可不少。
從那之後,村裏人就消停了。
今年這種情況又開始有點死灰複燃的苗頭,之前幾個女知青都相繼成家,搬離了知青點,這邊女知青的宿舍就空了出來。就有心思活泛的,想去借住了。
這事情剛想起頭,就把村長給摁下了,把那幾個鬧騰的給收拾了一頓,接著都老實了。
所以,這暖棚一開始建的時候,村長就給各個生產小隊的隊長開會了,要約束好隊裏的社員,去看熱鬧可以,但是不能影響人家知青的正常生活,至於借住,那是想都不要想。
村裏人啥脾性,村長可是太清楚了,就那幾家子整天想著借住的人家,可沒一個仔細人家,這暖棚建了是為了種菜的,真讓他們進進出出的,不出幾天,這些菜苗全都玩完。
村委這邊,有他們在,還好些,多少是能鎮住場子的,林家和譚老師那邊也不用擔心。這個通知下了之後,當然是有不甘心的了,去過林家和村委的人可是都體驗過這暖棚的保暖性了,這暖和勁兒,可比自己家不知道強了多少,能不心動嘛。
所以,找村長和支書的人不在少數,大部分人其實就是好奇,想體驗一下而已,但是村長就是不鬆口。
樓衛紅當初要搬迴知青點過冬的時候,馮誌遠專門去找了村長,說明這件事情,村長當時就批準了,這可讓旁邊的人不高興了,當場就跟村長吵吵了幾句,還陰陽馮誌遠和樓衛紅,不過吵也沒有用,村長就一句話,誰讓他們不是知青呢。
馮誌遠當時跟樓衛紅提過一嘴這事兒,本意是讓樓衛紅安心地搬迴去,但是樓衛紅關注的點跟他是不一樣的,嗯,這純粹就是男女之間關注點的問題了。
樓衛紅是覺得,他們倆搬迴來了,有人有意見了,不過她才不慣著,就是要搬迴去,就是讓你眼熱。
所以,今天方敏一提院子的事情,樓衛紅立刻就聯係到了她當初遇到的情況。
“嗯,聽樓姐的,我也舍不得搬迴去,到時候就剩下我跟暖暖在家了,不熱鬧,幹個啥也不方便。”自從一個人帶著方暖暖離開陸家開始,方敏就深深體會到了,單親媽媽帶孩子的痛苦,就連上廁所都得帶著孩子才行,幹啥也脫不開身。
自從迴到靠山村,這情況一下子就不一樣了,知青點這邊有樓姐,能幫著照看方暖暖小朋友,方敏好像又迴到了從前那些可以自由出入的日子。
“這就對了,你想走,我還舍不得暖暖呢,”要說起來,這方暖暖小朋友也真是合了樓衛紅的眼緣兒了,樓衛紅幫忙看著暖暖的時候,小孩子可乖了,不哭不鬧的,餓了,尿了,也隻是哼唧幾嗓子。
這讓樓衛紅很有成就感,也給她錯覺,覺得自己完全可以一個人照應小孩子,直到她兒子出生之後,這鍾錯覺才被揭穿,她兒子那個能哭啊,但凡有一點點的不舒服,這小子就扯開嗓子哭,哭得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知道杜鵑姐最近怎麽樣,怎麽沒見她迴來住啊,”方敏這才想起杜鵑來,她當初嫁給了馬有常,也是在村裏買了自己的院子。
“也是啊,當初我往迴搬的時候,杜鵑還說考慮考慮來著,這些天也沒個動靜兒,要不咱們一會兒去看看她吧。”樓衛紅正好也悶的慌了,想出去走走了。
“行,那我給暖暖收拾一下,咱們喊上馮哥就去吧。”方敏也正有此意,她帶著方暖暖迴到靠山村生活,是不容易的,在這裏沒親沒故的,必須要跟這些知青打好關係,大家之間也好彼此照應。
想通之後,方敏前幾天還專門去找了林立鍾,要是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變成現在這樣子,她當初是不會那樣對林立鍾和林立北的,不過,當初重生的時候,腦子熱的很,覺得自己有係統,還知道未來的發展,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自己親哥哥她都能利用,更何況本來就是炮灰的林立鍾和林立鍾。
簡單收拾了些尿布和小褥子,給方暖暖做好保暖措施之後,三大一小就往杜鵑家裏去了。
“媳婦,你少吃點凍梨啊,屋裏雖然暖和了,但是外麵天還冷呢,不到時候,”馬有常懷裏抱著自己的兒子馬成功,眼看炕上的媳婦已經要吃今天得第三個凍梨了,忍不住開口了。
“就是太暖和了,我都上火了,馬有常,你看我這嘴裏都起泡了,不吃凍梨怎麽降火啊。”杜鵑才不聽他的。
“祖宗,這才九點多,咱七點吃完的早飯,才兩個多小小時,你自己炫了兩個凍梨了,你可還喂奶呢,這東西可涼啊,萬一兒子吃了你的奶拉肚子怎麽辦,”
“行了,不吃就是了,那把兒子給我,熬鍋綠豆湯吧,嘴裏有泡實在是難受。”
“好,再給你加點冰糖,去火更快,來,兒子,上炕上去自己爬吧,”見杜鵑把手裏的凍梨放迴笸籮裏了,馬有常趕緊把馬成功放到了杜鵑身邊,伸手就把笸籮給端了。
“冰糖還有啊?我咋沒看到,”要是知道有冰糖的話,她就磕冰糖了。
“咱媽年前給寄了二斤來,你吃了一半,自己放哪兒都不知道了,我前天剛找到的,”一孕傻三年,杜鵑這麽漂亮的人也不例外,這記性連之前的一半都趕不上。
“那你多放點,我喜歡吃甜的。”
“知道了,知道了,你看著馬成功點,讓他自己爬,別讓他從炕上掉下來就行。”
“嗯,去吧,去吧。”
馬有常當初買這個院子的時候,就是相中了堂屋那邊的煙道,炕上的煙道是從另一個屋裏引過來的,不用燒炕洞,就少了煙味。
但這個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真要冷的時候,必須晚上起來添柴才行,不然到後半夜就得凍醒了。這個冬天,馬有常是天天半夜起來添柴,一天也不敢斷,屋裏的杜鵑和馬成功,一個是媳婦,一個是兒子,一個身子弱,一個不能自理,隻能是他來了。
但即使是這樣,屋裏還是冷,他們之前蓋了足足三層被子才勉強撐住。
馬有常就一直在想辦法,改善自家的這種情況,直到村裏改建暖棚,這才有了方向。
這暖棚就是不一樣,屋後的窗戶都封上,前麵又有棚子罩著,外麵的風是很難吹進屋裏的,隻要維持著屋裏的爐子不滅,那溫度都能趕上春天了,在炕上坐著,連大棉襖也穿不住。
這不,杜鵑就上火了,一開始隻是嘴幹,後來是耳朵疼,現在好了,嘴裏又起泡了。
“多煮點,到時候我就當水喝,不怕這火下不去。”杜鵑不放心,又喊了馬有常幾句。
“知道了,知道了。”馬有常說著又往鍋裏加了一碗水。
當初
“二爺爺,我出去一趟,”林立鍾跟堂屋那邊說了一聲就趕緊去找村長了。
“太爺,村長爺爺,”林立鍾到村委的時候,村長和老支書已經在了。
“嗯,先坐下吧,外麵冷吧,來喝口熱乎的。”村長站起來給林立鍾倒了一杯水。
“坐著吧,情況,村長跟我說過了,我讓人去喊譚老師了,等他來了之後,咱們在詳細說說。”
“好,”林立鍾把自己隨身帶著的小本本拿了出來。
這個本子是林立鍾自己的“通訊錄”,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一點一點慢慢積累起來的。當然了,才寫了三四頁,大部分還是兩次去濱城的時候積累的。
除了通訊錄,林立鍾還有別的賬本,在空間放著。她買進賣出的記錄都有,嗯,已經積累了兩本了,沒辦法,大部分都是小額交易,有時候為了出糧食,都三斤五斤地交換,要不是用了泉水之後,自己身體素質得到了改善,就靠著之前的記憶力,根本沒戲。
林立鍾走神兒的功夫,譚嘉平已經進院子了。
人到齊之後,就開始商量塑料膜的事情了。
靠山村,知青點。
今天太陽好,方敏早早就開始晾曬被褥。迴來的匆忙,她並沒有帶很多東西,但是她也留了後手。
臨來之前,通過係統兌換了三床棉被和一些棉花,再車站附近的郵局發到了靠山村。
前天的時候,這包裹到了,還是她跟著一起帶迴來的。
這不,今天趁著天氣好,日頭好,趕緊抖落開晾曬一下。
知青點院子雖然大,但是人也多,大家都晾曬的話,是曬不開的。不過,這倒是難不倒這群年輕人,知青點這個大院子地理位置特殊,離著其他人家有一定的距離,不遠,但也足夠保持這個院子的獨立性,很好地保護了知青們的隱私。
院子周圍是有一圈樹的,基本上都是楊樹,有十幾年的樹齡了,大家就用繩子綁在兩棵樹之間,充作晾衣繩。
繩子是大家湊錢一起買的,所以用的時候,就自覺去登記,用完及時還迴來。
方敏等著日頭上來了,差不多九點多的時候,才開始晾曬,一共三床,還有暖暖小朋友的三四個小褥子,足足用了三根繩子才晾開。
這晾曬上就不用擔心了,靠山村的鄉性好,老支書和村長管理的也好,很少發生偷雞摸狗的事情,而且她就晾在知青點院子對麵的那幾棵樹中間,一出門就能看到,萬一有動靜,院子裏的人很快就能發現。
“曬好了?”樓衛紅把方暖暖的小手從她嘴裏拿了出來,小朋友不樂意了,朝著她“啊”“啊”了兩聲。
“嗯,就晾在院子門口了。”方敏摸了摸火炕,感覺溫度有點降低了,就往炕洞裏又塞了幾塊柴火。
“我剛才跟馮誌遠說了,讓他進來出去的時候,幫忙留意著些,肯定沒事兒的。”
“真是麻煩樓姐你們兩口子了,迴頭我那院子收拾好了,一定請你們去吃飯。”方敏昨天的時候,去院子裏看過了,情況也還好,屋頂也沒塌,就是長時間沒住人了,進去格外冷清,要是她自己,借點柴火啥的也能湊合,但是帶著孩子,方敏就舍不得了,怕凍著方暖暖。
“著啥急啊,你又沒有存過冬的柴火,迴去幹啥呀,挨凍啊,我們小暖暖可受不了,就安心在這裏住著吧,”村長當初把人送過來的時候,就跟馮誌遠和樓衛紅他們都說過了,住著就行,反正也沒啥人來,也住的開。“是不是聽到誰說閑話了?”
“也沒有,”方敏確實聽到了些閑話,但是她不想在樓衛紅麵前提這些。
“哼,沒事兒,我當初搬迴來的時候,又不是沒聽到過,別聽她們的,你以為沒人去找村長和老支書啊,村裏有自己的安排,咱們放心住著就是了。”
樓衛紅這話倒是不假,村裏現在一共就四個暖棚,譚老師家一個,林立鍾院子裏一個,剩下的兩個,一個在村委,最後一個就是知青點這個了。
這也是老支書和村長,還有其他村裏人討論過好幾次之後,才定下的,沒有別的考慮,隻是因為村委和知青點到村裏的,村裏人就是有意見,他們也能拿這個理由堵他們的嘴。
很多事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村委沒問題,誰也不會有意見,要是單獨給一個村民建了暖棚,這下好了,肯定是捅了馬蜂窩了,大家肯定是不會服氣的。
而且,建好之後,村裏也下了通知,不準村裏人去影響知青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當初知青點還沒有這麽些人的時候,村裏很多家裏困難的小夥子或者大姑娘,來知青點跟著些知青作伴,其實就是家裏實在是住不開,知青點地方又大,跑這裏蹭住來了。
不過,隨著知青越來越多,村裏就下了規定了,不準村裏人去知青點借住了,也是怕村裏人跟知青發生點啥不愉快,這事情雖然在靠山村暫時沒有,但是別的村裏可不少。
從那之後,村裏人就消停了。
今年這種情況又開始有點死灰複燃的苗頭,之前幾個女知青都相繼成家,搬離了知青點,這邊女知青的宿舍就空了出來。就有心思活泛的,想去借住了。
這事情剛想起頭,就把村長給摁下了,把那幾個鬧騰的給收拾了一頓,接著都老實了。
所以,這暖棚一開始建的時候,村長就給各個生產小隊的隊長開會了,要約束好隊裏的社員,去看熱鬧可以,但是不能影響人家知青的正常生活,至於借住,那是想都不要想。
村裏人啥脾性,村長可是太清楚了,就那幾家子整天想著借住的人家,可沒一個仔細人家,這暖棚建了是為了種菜的,真讓他們進進出出的,不出幾天,這些菜苗全都玩完。
村委這邊,有他們在,還好些,多少是能鎮住場子的,林家和譚老師那邊也不用擔心。這個通知下了之後,當然是有不甘心的了,去過林家和村委的人可是都體驗過這暖棚的保暖性了,這暖和勁兒,可比自己家不知道強了多少,能不心動嘛。
所以,找村長和支書的人不在少數,大部分人其實就是好奇,想體驗一下而已,但是村長就是不鬆口。
樓衛紅當初要搬迴知青點過冬的時候,馮誌遠專門去找了村長,說明這件事情,村長當時就批準了,這可讓旁邊的人不高興了,當場就跟村長吵吵了幾句,還陰陽馮誌遠和樓衛紅,不過吵也沒有用,村長就一句話,誰讓他們不是知青呢。
馮誌遠當時跟樓衛紅提過一嘴這事兒,本意是讓樓衛紅安心地搬迴去,但是樓衛紅關注的點跟他是不一樣的,嗯,這純粹就是男女之間關注點的問題了。
樓衛紅是覺得,他們倆搬迴來了,有人有意見了,不過她才不慣著,就是要搬迴去,就是讓你眼熱。
所以,今天方敏一提院子的事情,樓衛紅立刻就聯係到了她當初遇到的情況。
“嗯,聽樓姐的,我也舍不得搬迴去,到時候就剩下我跟暖暖在家了,不熱鬧,幹個啥也不方便。”自從一個人帶著方暖暖離開陸家開始,方敏就深深體會到了,單親媽媽帶孩子的痛苦,就連上廁所都得帶著孩子才行,幹啥也脫不開身。
自從迴到靠山村,這情況一下子就不一樣了,知青點這邊有樓姐,能幫著照看方暖暖小朋友,方敏好像又迴到了從前那些可以自由出入的日子。
“這就對了,你想走,我還舍不得暖暖呢,”要說起來,這方暖暖小朋友也真是合了樓衛紅的眼緣兒了,樓衛紅幫忙看著暖暖的時候,小孩子可乖了,不哭不鬧的,餓了,尿了,也隻是哼唧幾嗓子。
這讓樓衛紅很有成就感,也給她錯覺,覺得自己完全可以一個人照應小孩子,直到她兒子出生之後,這鍾錯覺才被揭穿,她兒子那個能哭啊,但凡有一點點的不舒服,這小子就扯開嗓子哭,哭得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知道杜鵑姐最近怎麽樣,怎麽沒見她迴來住啊,”方敏這才想起杜鵑來,她當初嫁給了馬有常,也是在村裏買了自己的院子。
“也是啊,當初我往迴搬的時候,杜鵑還說考慮考慮來著,這些天也沒個動靜兒,要不咱們一會兒去看看她吧。”樓衛紅正好也悶的慌了,想出去走走了。
“行,那我給暖暖收拾一下,咱們喊上馮哥就去吧。”方敏也正有此意,她帶著方暖暖迴到靠山村生活,是不容易的,在這裏沒親沒故的,必須要跟這些知青打好關係,大家之間也好彼此照應。
想通之後,方敏前幾天還專門去找了林立鍾,要是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變成現在這樣子,她當初是不會那樣對林立鍾和林立北的,不過,當初重生的時候,腦子熱的很,覺得自己有係統,還知道未來的發展,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自己親哥哥她都能利用,更何況本來就是炮灰的林立鍾和林立鍾。
簡單收拾了些尿布和小褥子,給方暖暖做好保暖措施之後,三大一小就往杜鵑家裏去了。
“媳婦,你少吃點凍梨啊,屋裏雖然暖和了,但是外麵天還冷呢,不到時候,”馬有常懷裏抱著自己的兒子馬成功,眼看炕上的媳婦已經要吃今天得第三個凍梨了,忍不住開口了。
“就是太暖和了,我都上火了,馬有常,你看我這嘴裏都起泡了,不吃凍梨怎麽降火啊。”杜鵑才不聽他的。
“祖宗,這才九點多,咱七點吃完的早飯,才兩個多小小時,你自己炫了兩個凍梨了,你可還喂奶呢,這東西可涼啊,萬一兒子吃了你的奶拉肚子怎麽辦,”
“行了,不吃就是了,那把兒子給我,熬鍋綠豆湯吧,嘴裏有泡實在是難受。”
“好,再給你加點冰糖,去火更快,來,兒子,上炕上去自己爬吧,”見杜鵑把手裏的凍梨放迴笸籮裏了,馬有常趕緊把馬成功放到了杜鵑身邊,伸手就把笸籮給端了。
“冰糖還有啊?我咋沒看到,”要是知道有冰糖的話,她就磕冰糖了。
“咱媽年前給寄了二斤來,你吃了一半,自己放哪兒都不知道了,我前天剛找到的,”一孕傻三年,杜鵑這麽漂亮的人也不例外,這記性連之前的一半都趕不上。
“那你多放點,我喜歡吃甜的。”
“知道了,知道了,你看著馬成功點,讓他自己爬,別讓他從炕上掉下來就行。”
“嗯,去吧,去吧。”
馬有常當初買這個院子的時候,就是相中了堂屋那邊的煙道,炕上的煙道是從另一個屋裏引過來的,不用燒炕洞,就少了煙味。
但這個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真要冷的時候,必須晚上起來添柴才行,不然到後半夜就得凍醒了。這個冬天,馬有常是天天半夜起來添柴,一天也不敢斷,屋裏的杜鵑和馬成功,一個是媳婦,一個是兒子,一個身子弱,一個不能自理,隻能是他來了。
但即使是這樣,屋裏還是冷,他們之前蓋了足足三層被子才勉強撐住。
馬有常就一直在想辦法,改善自家的這種情況,直到村裏改建暖棚,這才有了方向。
這暖棚就是不一樣,屋後的窗戶都封上,前麵又有棚子罩著,外麵的風是很難吹進屋裏的,隻要維持著屋裏的爐子不滅,那溫度都能趕上春天了,在炕上坐著,連大棉襖也穿不住。
這不,杜鵑就上火了,一開始隻是嘴幹,後來是耳朵疼,現在好了,嘴裏又起泡了。
“多煮點,到時候我就當水喝,不怕這火下不去。”杜鵑不放心,又喊了馬有常幾句。
“知道了,知道了。”馬有常說著又往鍋裏加了一碗水。
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