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央書院。
閔清上了一堂博物誌的興趣課,便拋下左右護法匆匆離開前往工院。
不過一會,便輕車熟路的來到程之同的辦公閣樓。
運氣好,程之同沒有外出授課。
見了閔清過來,程之同頗是高興,正好他目前又遇上了一個有趣的學術題,便想聽聽閔清的看法。
閔清這次來是有求於人的,因此也不推辭,兩人論道多時,程之同被閔清別開生麵的想法引動新的靈感,頗是滿意又惋惜。
這樣一個天賦異稟的好苗子,去什麽文院讀勞什子國策民生,來工院多好呀。
可惜的是文院那個老婦人不放人,閔清自個兒也堅定要文舉入官。
程之同雖沉迷學術,但他對於人情世故還是懂的,隻是不屑於摻和進去。
雖說大周開科入仕機會大,可三科入舉,然而三科入舉後各司其職的地位,同一品級有時並不平等,且發展空間也各不相同。
比如上至位同宰相的三省尚書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大員,掌管皇朝各方麵之人,大都出自文舉與武舉,就少有工舉出身的份。
下至一縣父母八品縣官,掌管一縣發展,大都也是文舉出身的進士,而工舉與武舉卻隻能低上一級當個五吏之首、縣尉,屈居幕後協助。
因此大周科舉上,但凡有些天資的學子,大都會選擇文舉入仕,除非本身喜歡或者文舉一麵確實不堪入目,才會選擇工武兩科。
若不是聖祖定下文武並治,不能重文輕武的祖製,隻怕這被世人笑稱力士的武舉,也無人去考了。
程之同有一雙識才的毒辣眼睛,看似低調無害的閔清,在他看來絕不是泛泛之輩,但是這個丫頭心思深沉,他某時候旁敲側擊也打不開她的心防,自然也看不透這丫頭到底想要什麽。
但能肯定的是,這丫頭胃口不小,隻怕過上十年,皇朝說不得會出一個年輕的尚書令。
閔清喝口茶水,潤潤幹渴的嗓子,拿出一能直遞上吏部的官府折子,放到程之同麵前道:“學生今日還有一事,想請夫子幫忙。”
程之同奇道:“你有功名在身,自是可上折子直達天聽,為何還需老夫去上遞?”
為防偏遠地區的官府打著天高皇帝遠的主意貪腐,聖祖憐憫百姓,特意允許有功名的人可上折子於吏部直達天聽,這種類似監督的製度,曾為大周拔掉了大批的貪官汙吏,深的民眾喜愛,也延續至今。
閔清搖搖頭道:“吏部那些人位高權重,事情又繁忙,大多下麵遞上來的折子都是隨便一翻敷衍了事,學生不過一不起眼人物,隻怕這折子翻都不會翻。”
製度是好的,隻是人心不可控。
程之同很是讚同,他曾在皇都做過官,知曉皇都那些人都是什麽樣的。
隻是他亦遠離皇都之久,雖說門下弟子眾多,但他也不能保證吏部也有弟子。
閔清說道:“因此,學生不求老師遞上吏部,隻需遞給大學政便可。”
大學政是管著大周各地學政與科考的官員,其也要處理府學相關事情,程之同作為湖州府學工院院長,又是當代有名術數大家,他上給大學政折子,理所當然,且大學政不得不翻。
程之同便爽快應了,月底便以自己名義上遞給大學政。
見程之同並未問及折子內容,閔清亦是鬆了一口氣。
那折子是顧君所托。
顧君自柳長淵他們嘴裏知曉閔清身有功名,私下托她一事,便是幫他上遞一折子,也不為難她能直達天聽,隻求能讓大學政看到就行。
閔清本人亦是可以上遞給大學政,但是想來大學政也不會理她這個小雜魚,本想拒絕,顧君卻拿出一物說這是信物,大學政見了便可知曉。
見了那信物,閔清不得不改變想法,把那信物鑲嵌在折子裏,密封好折子來求程之同。
那信物是塊小拇指尖大小的玉牌,玉質上好,觸手溫潤,戴之能溫養身體延年益壽,乃是價值不菲的和田暖玉髓,平日裏戴在顧君脖子上藏在衣服下,旁人輕易看不見,因此顧君被擄去賣予牙行時,身上其他財物被搜個精光,獨這玉牌幸免於難。
閔清眼尖,在這小小玉牌背後發現了兩個繁體字。
榮顧。
閔清上了一堂博物誌的興趣課,便拋下左右護法匆匆離開前往工院。
不過一會,便輕車熟路的來到程之同的辦公閣樓。
運氣好,程之同沒有外出授課。
見了閔清過來,程之同頗是高興,正好他目前又遇上了一個有趣的學術題,便想聽聽閔清的看法。
閔清這次來是有求於人的,因此也不推辭,兩人論道多時,程之同被閔清別開生麵的想法引動新的靈感,頗是滿意又惋惜。
這樣一個天賦異稟的好苗子,去什麽文院讀勞什子國策民生,來工院多好呀。
可惜的是文院那個老婦人不放人,閔清自個兒也堅定要文舉入官。
程之同雖沉迷學術,但他對於人情世故還是懂的,隻是不屑於摻和進去。
雖說大周開科入仕機會大,可三科入舉,然而三科入舉後各司其職的地位,同一品級有時並不平等,且發展空間也各不相同。
比如上至位同宰相的三省尚書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品大員,掌管皇朝各方麵之人,大都出自文舉與武舉,就少有工舉出身的份。
下至一縣父母八品縣官,掌管一縣發展,大都也是文舉出身的進士,而工舉與武舉卻隻能低上一級當個五吏之首、縣尉,屈居幕後協助。
因此大周科舉上,但凡有些天資的學子,大都會選擇文舉入仕,除非本身喜歡或者文舉一麵確實不堪入目,才會選擇工武兩科。
若不是聖祖定下文武並治,不能重文輕武的祖製,隻怕這被世人笑稱力士的武舉,也無人去考了。
程之同有一雙識才的毒辣眼睛,看似低調無害的閔清,在他看來絕不是泛泛之輩,但是這個丫頭心思深沉,他某時候旁敲側擊也打不開她的心防,自然也看不透這丫頭到底想要什麽。
但能肯定的是,這丫頭胃口不小,隻怕過上十年,皇朝說不得會出一個年輕的尚書令。
閔清喝口茶水,潤潤幹渴的嗓子,拿出一能直遞上吏部的官府折子,放到程之同麵前道:“學生今日還有一事,想請夫子幫忙。”
程之同奇道:“你有功名在身,自是可上折子直達天聽,為何還需老夫去上遞?”
為防偏遠地區的官府打著天高皇帝遠的主意貪腐,聖祖憐憫百姓,特意允許有功名的人可上折子於吏部直達天聽,這種類似監督的製度,曾為大周拔掉了大批的貪官汙吏,深的民眾喜愛,也延續至今。
閔清搖搖頭道:“吏部那些人位高權重,事情又繁忙,大多下麵遞上來的折子都是隨便一翻敷衍了事,學生不過一不起眼人物,隻怕這折子翻都不會翻。”
製度是好的,隻是人心不可控。
程之同很是讚同,他曾在皇都做過官,知曉皇都那些人都是什麽樣的。
隻是他亦遠離皇都之久,雖說門下弟子眾多,但他也不能保證吏部也有弟子。
閔清說道:“因此,學生不求老師遞上吏部,隻需遞給大學政便可。”
大學政是管著大周各地學政與科考的官員,其也要處理府學相關事情,程之同作為湖州府學工院院長,又是當代有名術數大家,他上給大學政折子,理所當然,且大學政不得不翻。
程之同便爽快應了,月底便以自己名義上遞給大學政。
見程之同並未問及折子內容,閔清亦是鬆了一口氣。
那折子是顧君所托。
顧君自柳長淵他們嘴裏知曉閔清身有功名,私下托她一事,便是幫他上遞一折子,也不為難她能直達天聽,隻求能讓大學政看到就行。
閔清本人亦是可以上遞給大學政,但是想來大學政也不會理她這個小雜魚,本想拒絕,顧君卻拿出一物說這是信物,大學政見了便可知曉。
見了那信物,閔清不得不改變想法,把那信物鑲嵌在折子裏,密封好折子來求程之同。
那信物是塊小拇指尖大小的玉牌,玉質上好,觸手溫潤,戴之能溫養身體延年益壽,乃是價值不菲的和田暖玉髓,平日裏戴在顧君脖子上藏在衣服下,旁人輕易看不見,因此顧君被擄去賣予牙行時,身上其他財物被搜個精光,獨這玉牌幸免於難。
閔清眼尖,在這小小玉牌背後發現了兩個繁體字。
榮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