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烏恆,蹋頓大帳
“大首領,天賜軍來勢洶洶,此次侵略我烏恆,調動軍馬有六十萬之多,我東部烏恆十幾萬老弱殘兵,根本無法抵擋啊。”一位看上去有點上年紀的老者,憂心忡忡的對著蹋頓說道。
蹋頓神情極為沉重,劉泰的兵勢和神威,蹋頓是親自接觸過的,當年鮮卑一代雄主檀石槐都死於劉泰手中,蹋頓自然不敢妄言能敵過劉泰,即使防禦,在蹋頓看來,也是極為勉強,但若是一戰未打,就去向遼東的公孫度求救,蹋頓做不出來,也開不了那個口,因為蹋頓非常清楚,公孫度如今比自己也好不到那裏去。
眾所周知,烏恆自從光武帝投效大漢以來,一百多年時間裏,都是寄生大漢方能在草原立足,有大漢這條巨大的神龍在後方撐著,即使鮮卑也不敢真正對烏恆如何。但烏恆卻是養不熟的狼,或者說整個草民所有部族都是養不熟的狼,除非徹底漢化,否則那狼的性格,永遠不會改變。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草原部民的信條,也是草原部民的行事準則。
自從虎山口兵敗後,蹋頓逃迴東部,再次豎立大旗,但沒兵,沒權的蹋頓如何能那麽快的掌控東部烏恆?所以,隻能找幫手,但又不能找自己的族人,找誰?烏恆不是大漢的屬國嗎?自然隻有找大漢了!
但問題是,如今漢庭在劉泰的支持下,態度極為強硬,根本無視烏恆的求饒,無奈之下,蹋頓隻能繞過漢庭,卑躬屈漆的求助公孫度,公孫度也算是一代雄主,不但答應幫助烏恆,甚至將草原部族短缺的鹽鐵,大規模供應,給遼東擴軍攢下了足夠的積蓄,否則單憑遼東四郡,如何能傭兵二十萬?
不過公孫度也不是白癡,不可能坐視烏恆強大,威脅到自己在遼東的霸權,明麵上幫助蹋頓,暗地裏卻公孫瓚處處壓製烏恆,使得東部烏恆雖然能傭兵十萬,但卻掏空了東部烏恆的積蓄。
現如今蹋頓在是否向公孫度求援上,極為糾結,既想又不敢,因為蹋頓非常清楚,烏恆與公孫瓚有不共戴天之仇。
如今公孫瓚再起崛起,坐擁遼東屬國四五萬精銳騎兵,想要求助公孫度,必須要經過公孫瓚,但公孫瓚會讓蹋頓去求助公孫度嗎?明顯不可能,在公孫瓚看來,烏恆滅上幾百次都不為過,但因受製於公孫度,無法出兵草原,直指烏恆罷了。
其實公孫度又何嚐不為難,在劉泰出兵烏恆之前,就已經對天下宣布,凡是此次敢助三部烏恆者,將視為北疆之大敵,不論是草原其它部族,或者某些“有心人”,一概不會放過,有心人指的是誰?當然是公孫度,除了公孫度,在這東北大戰場上,誰還有能力,誰還有那閑情去幫助東部烏恆?
而且劉泰還在大漢各州郡大肆宣傳烏恆曆年來對大漢子民所犯下的罪行,導致如今天下百姓盼戰之情甚重,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公孫度都不敢出兵幫助東部烏恆,除非公孫度不要命了,冒天下之大不韙,撞到劉泰的槍口上。
當然,還有一個情況除外,那就是,劉泰...名為征討烏恆,實則攻略遼東!若是如此,那公孫度不得不戰,因為公孫度絕對舍不得放下遼東四郡的軍政大權,雖然名義上遼東四郡是劉泰的治地,公孫度不過鳩占鵲巢罷了。
“老王公,並不是侄兒不想求助公孫太守,實在是繞不過重兵防備我烏恆的遼東屬國啊,哎....”蹋頓不過二十多歲,但看上去卻猶如遲暮的老者一般。
“主人為何不先戰過一場再說?”突然,站立在蹋頓左側的一個胡人,居然口出漢語說道。
“恩...”蹋頓眼神一亮,身體微微轉向左側,看向說話的胡人,但隨之又黯淡下去,麵帶無奈的說道:“姬先生,並不是本將軍不戰,而是漢軍實力太強了!”
一個胡人,居然被蹋頓稱為先生,甚至在場的眾多烏恆首領,卻沒有什麽意見,不可謂不稀奇,看來這個胡人確實非常有本事。
其實這個胡人全名姬亮,字光延,祖上乃是周朝皇室,因春秋戰亂不斷,領著親衛躲到了西域,而且還在西域建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國家,數百年的時間,雖然王室多經動蕩,但仍然延續了下來,甚至治下百姓多達三四十萬,擁有勇士十多萬,很長一段時間裏,是西域的一方霸主。
而這支正統的周朝皇室血脈,在西域幾百年繁衍,血脈逐漸被胡人融合,一代代下來,幾乎已經看不出什麽漢人的影子了,除了依然用漢人的姓名和字外。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存在永恆的王朝,這個國家依然被滅了,滅在北匈奴手中,因為姬姓王室太傲了,在姬姓王室看來,北匈奴不過是被漢族打跑的落水狗,而整個漢族,昔年都是在姬氏祖上的統治下,如今被祖上子民的後人打跑了,居然敢來統治姬氏的正統後裔?這不是瞧不起姬氏王族嗎?
所以姬氏王族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考慮後果,在西域多番集結各國兵馬與北匈奴對抗,曆時十數年時間與北匈奴死磕,可謂死傷遍野,最後導致姬氏王國十室九空,國力一蹶不振,無力再與北匈奴抗衡。
三四年前,姬氏王國與北匈奴展開了最後的決戰,在最後一戰上,姬亮被臨時授命為三軍統帥,集結了國內最後的十多萬男人,不論老幼,不論壯弱,全部配馬帶甲,與北匈奴決一死戰。
後果可想而知,很悲劇,很無奈,姬氏王國敗了,徹底敗了,這是明顯的,北匈奴雖然是被打了牙的老虎,但也不是姬氏王國能與之為敵的,裝備,子民,兵力,糧草,根本無法相比。
一戰下來,十萬大軍被全殲,除了個別逃亡外,全部戰死,隨後姬氏王國被北匈奴掃為平地,所有王親貴族死的死,逃的逃,子民被屠殺殆盡,王都和所屬城鎮全部被大火燒成飛灰,曾經的輝煌,全部泯滅在黃沙之中。
“大首領,天賜軍來勢洶洶,此次侵略我烏恆,調動軍馬有六十萬之多,我東部烏恆十幾萬老弱殘兵,根本無法抵擋啊。”一位看上去有點上年紀的老者,憂心忡忡的對著蹋頓說道。
蹋頓神情極為沉重,劉泰的兵勢和神威,蹋頓是親自接觸過的,當年鮮卑一代雄主檀石槐都死於劉泰手中,蹋頓自然不敢妄言能敵過劉泰,即使防禦,在蹋頓看來,也是極為勉強,但若是一戰未打,就去向遼東的公孫度求救,蹋頓做不出來,也開不了那個口,因為蹋頓非常清楚,公孫度如今比自己也好不到那裏去。
眾所周知,烏恆自從光武帝投效大漢以來,一百多年時間裏,都是寄生大漢方能在草原立足,有大漢這條巨大的神龍在後方撐著,即使鮮卑也不敢真正對烏恆如何。但烏恆卻是養不熟的狼,或者說整個草民所有部族都是養不熟的狼,除非徹底漢化,否則那狼的性格,永遠不會改變。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草原部民的信條,也是草原部民的行事準則。
自從虎山口兵敗後,蹋頓逃迴東部,再次豎立大旗,但沒兵,沒權的蹋頓如何能那麽快的掌控東部烏恆?所以,隻能找幫手,但又不能找自己的族人,找誰?烏恆不是大漢的屬國嗎?自然隻有找大漢了!
但問題是,如今漢庭在劉泰的支持下,態度極為強硬,根本無視烏恆的求饒,無奈之下,蹋頓隻能繞過漢庭,卑躬屈漆的求助公孫度,公孫度也算是一代雄主,不但答應幫助烏恆,甚至將草原部族短缺的鹽鐵,大規模供應,給遼東擴軍攢下了足夠的積蓄,否則單憑遼東四郡,如何能傭兵二十萬?
不過公孫度也不是白癡,不可能坐視烏恆強大,威脅到自己在遼東的霸權,明麵上幫助蹋頓,暗地裏卻公孫瓚處處壓製烏恆,使得東部烏恆雖然能傭兵十萬,但卻掏空了東部烏恆的積蓄。
現如今蹋頓在是否向公孫度求援上,極為糾結,既想又不敢,因為蹋頓非常清楚,烏恆與公孫瓚有不共戴天之仇。
如今公孫瓚再起崛起,坐擁遼東屬國四五萬精銳騎兵,想要求助公孫度,必須要經過公孫瓚,但公孫瓚會讓蹋頓去求助公孫度嗎?明顯不可能,在公孫瓚看來,烏恆滅上幾百次都不為過,但因受製於公孫度,無法出兵草原,直指烏恆罷了。
其實公孫度又何嚐不為難,在劉泰出兵烏恆之前,就已經對天下宣布,凡是此次敢助三部烏恆者,將視為北疆之大敵,不論是草原其它部族,或者某些“有心人”,一概不會放過,有心人指的是誰?當然是公孫度,除了公孫度,在這東北大戰場上,誰還有能力,誰還有那閑情去幫助東部烏恆?
而且劉泰還在大漢各州郡大肆宣傳烏恆曆年來對大漢子民所犯下的罪行,導致如今天下百姓盼戰之情甚重,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公孫度都不敢出兵幫助東部烏恆,除非公孫度不要命了,冒天下之大不韙,撞到劉泰的槍口上。
當然,還有一個情況除外,那就是,劉泰...名為征討烏恆,實則攻略遼東!若是如此,那公孫度不得不戰,因為公孫度絕對舍不得放下遼東四郡的軍政大權,雖然名義上遼東四郡是劉泰的治地,公孫度不過鳩占鵲巢罷了。
“老王公,並不是侄兒不想求助公孫太守,實在是繞不過重兵防備我烏恆的遼東屬國啊,哎....”蹋頓不過二十多歲,但看上去卻猶如遲暮的老者一般。
“主人為何不先戰過一場再說?”突然,站立在蹋頓左側的一個胡人,居然口出漢語說道。
“恩...”蹋頓眼神一亮,身體微微轉向左側,看向說話的胡人,但隨之又黯淡下去,麵帶無奈的說道:“姬先生,並不是本將軍不戰,而是漢軍實力太強了!”
一個胡人,居然被蹋頓稱為先生,甚至在場的眾多烏恆首領,卻沒有什麽意見,不可謂不稀奇,看來這個胡人確實非常有本事。
其實這個胡人全名姬亮,字光延,祖上乃是周朝皇室,因春秋戰亂不斷,領著親衛躲到了西域,而且還在西域建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國家,數百年的時間,雖然王室多經動蕩,但仍然延續了下來,甚至治下百姓多達三四十萬,擁有勇士十多萬,很長一段時間裏,是西域的一方霸主。
而這支正統的周朝皇室血脈,在西域幾百年繁衍,血脈逐漸被胡人融合,一代代下來,幾乎已經看不出什麽漢人的影子了,除了依然用漢人的姓名和字外。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存在永恆的王朝,這個國家依然被滅了,滅在北匈奴手中,因為姬姓王室太傲了,在姬姓王室看來,北匈奴不過是被漢族打跑的落水狗,而整個漢族,昔年都是在姬氏祖上的統治下,如今被祖上子民的後人打跑了,居然敢來統治姬氏的正統後裔?這不是瞧不起姬氏王族嗎?
所以姬氏王族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考慮後果,在西域多番集結各國兵馬與北匈奴對抗,曆時十數年時間與北匈奴死磕,可謂死傷遍野,最後導致姬氏王國十室九空,國力一蹶不振,無力再與北匈奴抗衡。
三四年前,姬氏王國與北匈奴展開了最後的決戰,在最後一戰上,姬亮被臨時授命為三軍統帥,集結了國內最後的十多萬男人,不論老幼,不論壯弱,全部配馬帶甲,與北匈奴決一死戰。
後果可想而知,很悲劇,很無奈,姬氏王國敗了,徹底敗了,這是明顯的,北匈奴雖然是被打了牙的老虎,但也不是姬氏王國能與之為敵的,裝備,子民,兵力,糧草,根本無法相比。
一戰下來,十萬大軍被全殲,除了個別逃亡外,全部戰死,隨後姬氏王國被北匈奴掃為平地,所有王親貴族死的死,逃的逃,子民被屠殺殆盡,王都和所屬城鎮全部被大火燒成飛灰,曾經的輝煌,全部泯滅在黃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