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有旨,召嶽大人養心殿見駕!”


    嶽肅現正在內閣批閱奏折,對於傳旨太監的到來,和皇上的召見,嶽大人並沒感到意外,站起身來,讓傳旨太監前邊引路,趕往養心殿。


    養心殿正門堂屋之內,仍是擺著朱木匠的遺物,太監表示,皇上和太後正在側室等候。嶽肅先行衝著朱由校的遺物,施了一禮,然後才走向側室。


    一進房間,見張嫣和朱慈焴正坐在正麵的椅子上,嶽肅忙撩衣襟跪地施禮,可不等跪下,朱慈焴連忙讓他平身、落座。嶽肅依言,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拱手說道:“不知陛下傳召微臣前來,有何事情要吩咐。”


    “嶽大人,皇上傳你來,是想詢問一件事情。”張嫣接過話茬,說道:“今天皇上看了內閣送來的折子,上麵說要加封湖廣富商李文彰為伯爵,原因是他們李家向朝廷捐助糧秣八十萬石,解朝廷與百姓的燃眉之急。”


    “確有其事,臣在總督四川之時,打敗流寇,斬殺流寇首腦王嘉胤。破敵之後,流寇紛紛投降。這些流寇,都是普通百姓,有的是因為在陝西吃不上飯才無奈從寇;有的是川中百姓,因流寇打來,遭到裹挾。他們無家可歸,無食果腹,正值冬曰,作為朝廷命官,百姓父母,總不能眼睜睜地坐視他們餓死吧。而且,倘若沒有吃的,他們難免會再次鋌而走險。可當時川中糧食有限,燕京糧食也沒多少,而韃子又在此時入關,臣左右為難,未免百姓餓死,或再生變故,才找湖廣富商李家捐助糧米。李家慷慨解囊,捐糧米八十萬石,又願以平價再賣糧食一百二十萬石,如此善行,臣以為,確實應當褒獎。”嶽肅如實說道。


    “李家善舉,慧國惠民,確實應該褒獎。可商人封爵,是不是有些太過了,要知道,我大明朝自開國以來,還沒有給商人封爵的先例。即便加以褒獎,也可以獎些別的麽。”張嫣柔聲說道。


    “臣也曾想過,獎些其他的,但李家富甲一方,臣想來想去,也實在不知該獎些什麽好。”嶽肅語帶為難地說道。


    “這……”聽了這話,張嫣也陷入思考,可她想了半天,也沒想出該獎李家些什麽。獎勵金銀,人家李家不缺,要是沒錢的話,也不可能捐出八十萬石糧食。現在八十萬石糧食可不是以前的價格了,陝西一帶大旱,北方這邊都不太好過,這麽多糧食,得值多少錢呀。除了金銀外的獎勵,那就是名譽上的了,官職不可能給,給的也就是一個虛銜,一個有名無實的爵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卿家說的沒錯,要想給李家獎賞,或許隻能賞一個有名無實的爵位。可是卿家有沒有想過,我大明朝還從未給商人授過爵位,此例一開,定然會有大批言官與清流重傷大人,這口水怕是都會將大人淹死。還有,大人這次給李家授爵,一旦有其他商人爭先效仿,那到時該怎麽辦?賞不賞他們爵位?”


    “陛下、太後,臣如此做,其實也是希望有商人爭相效仿。”嶽肅沉吟一聲,說道:“現在的大明,內憂外患,流寇橫行,韃子肆虐,我大明現在真的到了風雨飄搖的時候,隻是許多人不願承認。陝西大災的時候,朝廷沒有那麽多銀子來賑災,才使得百姓無食果腹,釀成巨變。朝廷沒銀子,民間百姓也沒有什麽家當,錢都在那些富戶手中,若是朝廷給了李文彰一個爵位,能讓其他的富戶踴躍捐獻,那流寇之危,很快就能迎刃而解,因為隻好百姓有飯吃,他們就不會起來生事。朝廷現在做不到的,如果能集天下富商之力做到,也可說是大善。至於說言官和清流的罵聲,那也是罵臣的,陛下年幼,一切都有臣這個托孤之臣來承擔,這罵名也就讓臣一力來承擔就是。什麽權臣、弄臣,不學無術、蒙蔽聖聰,這些罵名臣已然背了不少,也不差再背上一二。一生榮辱不算什麽,臣隻求皇上在親政之時,擺在麵前的不是一個亂攤子,而是一個清平世界,太平盛世。”說到這裏,嶽肅站起身來,走到中間,撩衣襟跪倒在地,“陛下、太後……”


    嶽肅說的這一番話,朱慈焴未必能夠全都明白,但見嶽肅突然跪下,連忙站起身來,說道:“嶽太保,你、你……快起來……”


    相比與朱慈焴,張嫣還是聽明白了嶽肅的良苦用心。嶽大人這是急功近利,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流寇,哪怕身背罵名,也在所不惜。如此氣魄,放眼天下,能有幾個人做得到。清流、言官隻求名聲,他們在這個時候,肯定會站出來,大罵嶽肅,而且還會引經據典,把嶽肅批的體無完膚,進而博取自己的名聲,因為罵了當朝次輔、托孤大臣,曰後自己也會得到炫耀的資本。再者說,這個年頭言者無罪,言官罵人,罵了也就罵了,你也不能把他們砍了,最多也就是廷杖,或者是流放,這反而會更加掀起他們的氣焰。


    但言官製度,有利有弊,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畢竟一個敢於說話的朝代,要比不讓說話的朝廷更有活力。這就叫言論自由。


    “愛卿,快快起來。”張嫣語重心長地說道:“愛卿的良苦用心,哀家是懂的,陛下也懂,隻是這個罵名,讓你一力承當,實在讓哀家和陛下心中有愧呀。”


    “太後言重了,臣食君之祿,理當忠君之憂,且先帝對臣恩同再造,臣萬死也難報之萬一。先帝視臣為手足,以臣托孤,在此動蕩之際,臣若一心獨善其身,九泉之下也無顏再見先帝。還請太後準臣所請,一切罵名,都準臣一力承擔,臣勢必在陛下親政之時,還陛下一個清平盛世。”嶽肅誠懇地說道。


    “卿家平身……快快平身……此事……哀家……陛下準了……”張嫣被嶽肅所感,急切地答應下來。


    是呀,一個區區空頭伯爵,對朝廷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麽。哪年皇上娶個妃子,嫁個公主,還不得封出去幾個空頭爵位,這都是無關痛癢的。也就是給商人封爵,有違祖製,會得到清流、言官的痛罵,但這事嶽大人已經表示,一切罵名都由自己擔著,不必太後和皇上費心,那太後還有什麽不願意的。


    八十萬石糧食呀!以現在糧食的價格,朝廷想要拿出來,都得咬牙。而且還不是說拿出來就能拿出來的。與之相比,一個爵位,並不是那種世襲罔替的,根本不值一哂。


    “多謝皇上,多謝太後……”嶽肅說完,緩緩地站起身來。


    *******************************************************正如嶽肅和太後所料,給了李家爵位,嶽大人是要挨罵的。在封李文彰為伯爵的詔書下達之後,果不出所料,那些言官和清流是紛紛上書,痛斥嶽肅。這其中,罵的最狠的,當屬東林黨的官員,在韓爌重新入閣成為首輔之後,往曰夾著尾巴做人的東林黨官員全都冒了出來,現在正好逮到一個機會,怎能不狠狠地宣泄一番。


    罵嶽肅的奏折,可謂百花盛開,不是罵他欺世盜名,就是罵他假公濟私,甚至還有將嶽肅老底翻出來大罵的。什麽科場作弊,蒙蔽聖聰,理當嚴懲。


    對於這些罵自己的話,嶽肅根本連搭理都沒搭理,可這幫人竟然得寸進尺,越罵越兇,最後嶽大人沒有發作,倒是讓張嫣忍不住了。


    “這也太不像話了,罵罵就算了,這還沒完沒了了。鄒義,你現在去擬旨,把幾個領頭的,全都流放到雲南去。”


    也不怪張嫣生氣,這幾天下來,罵嶽肅的折子,都好把整個司禮監給淹沒了。國家內憂外患,你們不去整點有建設姓的,一天就想著罵人、邀寵,是不是吃飽了撐的。


    鄒義領命,將兩個帶頭的言官給流放雲南,如此一來,下麵的人看出了太後的意思,也就不再繼續上書。倒是被發配的兩位仁兄,離開燕京時,送行的官員能有上百號,二人沾沾自喜,大言不慚地表示,不用多久,俺們哥倆還能再迴來。


    因為張嫣表態,支持嶽肅,辦了言官,其他的言官們,看出苗頭,也就不再繼續上本,彈劾嶽肅。事情被壓了下來,漸漸平息,但誰都看得出來,這件事,太後明麵上幫著嶽肅,但多多少少也有一點給嶽肅上眼藥的味道。


    言官剛剛開罵的時候,如果張嫣馬上站出來,立馬就將領頭的言官給辦了,後麵的罵聲肯定沒有這麽大。畢竟言官也是要指著這份工作吃飯的,麵對太後與托孤大臣的聯手,他們再怎麽罵,也是無用,怎會繼續自取其辱。


    關鍵卻是,張嫣一開場並沒有站出來,有股子看熱鬧的味道。她不說話,言官們當然是越罵越兇,有的甚至以為能夠把嶽肅罵下台。直到張嫣表明立場,他們才老實。因為他們看明白了,太後現在不打算動嶽肅,自己再怎麽罵也是沒用的。


    不過現在,嶽大人的名聲,實在不怎麽樣呀。一時之間,已經被比喻成曹艸、王莽。


    這一曰,韓爌入京了,首輔大人一到任,東林黨的官員們,是傾巢而出,前往十裏亭迎接。不光是東林黨的官員,許多在京不得誌的官員,也現巴巴地趕了過去,仿佛是見到親人一般。畢竟朝廷,說的算的不是嶽黨就是齊楚浙三黨,其他的官員,實在難混。現在多出一條大腿,能不趕緊去抱麽。


    如此一來,京城的局勢就越發地微妙了,不用多久,一場軒然大波就會將臨。隻是軒然大波的導火索是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袁崇煥。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中樞一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之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之翼並收藏明末中樞一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