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鎮這些天,表麵上看起來風平浪靜。


    “稟告大人,左、右兩衛這兩天的動靜很奇怪,他們大門緊閉,每天都在裏麵操練,卻從不邁出大營一步,還拒絕外人進入。今天我們的人看到中屯衛指揮使進了左衛大營呆了許久。且我們派去聯係後衛的傳令兵全都有去無迴,我們已經與後衛失去了聯係!”


    杜弘域聽完眉頭緊鎖:“與中衛的聯係如何?”


    “傳令兵已經返迴,大人的命令已經成功傳達。”


    杜弘域眼底緩緩升起凝重:“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確定還能控製在手的隻有寧夏衛、前衛和中衛,左屯衛、右屯衛、中屯衛甚至後衛也都落入他們之手。這些人也想學楊麒背叛朝廷?”


    “總而言之,形勢不妙!大人,當早作決斷!”


    “今晚南門值守之人,是我們的人嗎?”


    “是的!都是忠心的弟兄。”


    “城內遍布他們的眼線,我們不能再待在城中。今晚,我們移到城外大營,命令前衛提高警惕,一有動靜馬上出南門與我們會合,不要和他們死磕。現在大明動蕩不安,朝廷自顧不暇,我們在寧夏孤立無援、獨木難支,耗在這裏毫無意義!”


    “遵命!”


    半夜,杜弘域才剛剛帶著家眷進入城外寧夏衛大營,斥候就匆匆趕來。


    “緊急軍情!稟大人,昨日盤踞在固原的馬守應突然兵分三路北上。左路突襲了靖遠縣,靖虜衛已棄城撤向蘭州;中路沿清水河進軍,欲取中衛;右路過韋州向我們這裏殺來。”


    杜弘域這一天眉間的褶皺就沒有舒展過。


    杜弘域正思索時,寧夏南門大開,手下副將來到大營前。


    副將入營麵見杜弘域:“總兵大人,左、右衛突然襲擊了東、北兩城門,入城搶占了武庫和府衙,他們果真反了!”


    杜弘域抽出刀:“左中右三衛人數少,戰鬥力也不強,所有人拿起武器,隨我鎮壓亂賊!”


    “大人,請冷靜!”副將攔下杜弘域,附在耳邊輕聲道:“末將是東廠寧夏百戶所百戶,此處有杜文煥大人給您的信,請您過目。”


    “父親的信?”杜弘域驚疑不定,接過信件打開看完,臉上神情嚴峻。


    杜弘域看向副將:“這信上的內容你們可知曉?”


    “知曉。”


    “父親讓我放棄寧夏,臨陣脫逃可是殺頭之罪!”


    副將臉上古井無波:“無妨,暫棄寧夏,這是皇上的意思。”


    “竟是皇上的旨意!”杜弘域滿腹狐疑:“那你們應該也知道陝西邊鎮存在的危機,為什麽不提前阻止?”


    副將笑了笑,道:“大人可知道為何陝西長期收不到朝廷的旨意?朝廷為何不派人來賑災安民?朝廷為何不派大軍進入陝西平亂?”


    “不知。”


    “大人不必費心了。聖意不可測,一切都在皇上和朝廷的掌握之中,大人隻需奉旨行事即可。”


    “唿——”杜弘域像是忽然卸下了千斤重擔,趕緊找來傳令兵:“我們現在拔營撤退,你立刻去中衛傳令,命他們輕裝簡行全速向鬆山堡進軍與我們會合。”


    “是!”


    寧夏前衛保護著慶王朱倬漼以及許多慶王宗族,步步為營撤出城,根本不與他人交戰,劉拾遺隻能在城上看著杜弘域從容拔營然後撤離。


    成極樟快步趕來:“肋個城內已經基本搞定,平虜肋邊也傳來了好消息。”


    劉拾遺:“後衛那邊呢?”


    “肋個……肋個……怕是有變故發生。”


    “什麽變故?”


    成極樟搖搖頭:“肋邊暫時還未探查清楚。”


    劉拾遺看著杜弘域的人馬消失在視野中,自己布下的天羅地網全都撲了個空,渾身力氣都打在了棉花上,隻感覺極為不爽。


    成極樟道:“肋個什麽情況,不像是杜弘域的行事作風啊?”


    劉拾遺歎道:“杜弘域身邊肯定有人給他出主意。真是可惜了啊,我們寧夏戰力最強的就是杜弘域手裏的幾支部隊啊。”


    成極樟接話道:“肋個會不會是他父親杜文煥留給他的人?有必要派人搜一下,防止他們在城中留下肋個奸細。”


    劉拾遺拍拍成極樟點點頭道:“可以,這件事就交給你親自處理了啊。”


    “肋個劉哥放心,一定辦好。”


    這一夜,叛軍士卒在城中橫衝直撞,幾乎把整座寧夏城翻了一遍。


    他們強迫全城居民集中到校場之中,一個一個核對戶籍身份,搜查可疑人員,一但身份對不上就會關押審問,於是有些人以權謀私、借機報複,不少無辜的人被強行收監、用刑、逼供,更有人被冤殺。


    他們還采取了軍事化管理,將城內居民家中的糧食全部收繳,統一存儲,統一分配,統一使用。城中的百姓隻能拿著碗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排隊,等待他們分派食物。


    而且他們還抓壯丁,強行抓捕寧夏一帶的青壯百姓編入軍伍之中,替他們打仗賣命。許多原本就因為蝗旱災害生活艱苦的寧夏百姓,更是在叛軍的一番操作下家破人亡。


    杜弘域離開後,叛軍占據慶王府,各方頭目齊聚一堂,其中有慶王宗親、地方大族、世襲邊軍以及蒙古人。


    慶王宗親主要有朱帥燁、朱倬鈞、朱倬灃等;


    地方大族主要有劉家的劉拾遺、賈家的賈書澩等;


    世襲邊軍主要有史鏡、文化等;


    蒙古人主要以鮮三弟、萬物生等為代表。


    慶王府中一陣吵鬧,喋喋不休。


    “眼下還遠遠不到論功行賞、瓜分利益的時候,大軍總得有個核心的領導人,今天我們在此商議就是要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選出統帥!”賈書澩對這些人實在失望。


    “豎子不足與謀。”一直不曾言語的劉拾遺掃視著廳內眾人,微微搖頭。


    四方勢力中,慶王宗室和地方大族經濟能力旗鼓相當,邊軍的史鏡和文化都世代追隨慶王府,鮮三弟和萬物生等則是早些年歸順大明的蒙古人,這些年來主要是受到劉家等大族供養和照拂。所以總的來說實際上就是兩大勢力爭權。


    慶王宗親主要是以朱帥燁為首。他們這種宗室旁支原本混吃等死安安樂樂過完一生就行了,可朱帥燁看到朝廷腐朽、皇帝昏庸、百姓民不聊生,這人就想學當年的燕王建功立業,成為千古一帝!


    朱帥燁看著一言不發的劉拾遺,忽然開口道:“我推薦劉拾遺為大軍統帥。”


    劉拾遺聞言一愣,看向朱帥燁的眼中滿是疑問。


    朱帥燁補充道:“劉將軍年輕有為,領軍經驗豐富,在起事過程中又立下大功,擔任統帥最是合適不過了。”


    賈書澩等地方大族自然是大大支持。


    於是在這一天,以劉拾遺為首的寧夏叛軍正式打出了“剪除奸佞,光複河山”的旗號,自稱“光複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皎皎星河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皎皎星河月並收藏大明天啟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