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皇太極看著手中的書信大怒,幾乎拍碎了身前的桌麵:“阿敏是要跟他的父親一樣,要造反要叛亂!本汗即刻帶兵滅了這個叛徒!”
阿敏從容撤到鹹鏡道府鹹興城之後便停了下來,派人送信給皇太極,絲毫沒有班師迴盛京的意思。
阿敏給皇太極去信,就是要皇太極把他的妻兒老小送來,然後自己才會把糧食物資送迴盛京。
一旁的範文程暗中瞥了一眼皇太極,眼底浮現一絲不滿和得意,他曾經就勸皇太極要慎重,不要輕易把阿敏外派出去。在薊鎮敗退迴來後,皇太極與他商談,他是建議派豪格出征朝鮮的,但皇太極愛惜自己的兒子和鑲黃旗就沒有采納。
此時見自己的顧慮應驗,範文程心中多少有點幸災樂禍,但嘴上還是說:“汗王勿惱,我軍新敗,元氣未複,不宜再對外用兵。當務之急是要獲取物資糧食,穩定局勢,休養生息。”
皇太極看著範文程,滿眼怒意:“那就由著阿敏不管了?”
範文程低下頭,不與皇太極對視,道:“汗王,二貝勒和鑲藍旗遠在朝鮮,如果二貝勒鐵了心要造反,現在我們根本毫無辦法,留著他的眷屬亦是無用,用他們換取糧食,現在對我們來說有益無害!”
皇太極思索良久,終究是長歎一口氣:“哎——就依先生所言吧。”
十多天後,豪格率鑲黃旗在鴨綠江上遊與阿敏長子宏科泰進行交接。阿敏的妻妾兒女以及許多鑲藍旗將領的家眷都被送了過來,宏科泰則運來了三、四萬石糧食和一萬多擄掠而來的朝鮮人。
豪格看到那些糧食和人口後大為不滿:“怎麽隻有這麽點?還都是些老弱?”
宏科泰不屑道:“就這麽點,愛要不要!但我們要的人必須得留下!”
豪格看到宏科泰身後那些摩拳擦掌、虎視眈眈的兵卒,隻能下令放人,然後帶著糧食和人口離去。
……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利益,阿敏不得不做出調整和改變。
一方麵,鑲藍旗主要將領的家眷都帶了過來,被阿敏統一安排住所、派人照看,從而控製這些鑲藍旗的將領,防止他們背叛自己。
另一方麵,對於底下的旗人,則在擄掠來的人口中將年輕貌美的女人挑出來,供他們挑選成婚,又把其餘人口分配給他們作為包衣或奴仆,使他們從底層的普通旗人一躍成為佐領,獲得更好的地位和待遇。
再者,對於鑲藍旗漢軍,由於在己巳戰役中損失了大部分,剩下也就幾千人。為了爭取這些漢人的支持,阿敏封李繼學為固山額真,其子李國翰為副將,給與這些漢軍與旗人一樣的地位和待遇。
最後為了安撫、拉攏那些投靠過來的朝鮮人,也從中挑選了一名頭目封為固山額真,給與相應的地位待遇,以此來鞏固對鹹鏡道的控製。
鹹鏡道一帶在元末明初才被朝鮮的上一代王朝高麗逐漸占領控製。建奴的祖先女真人也是在這一段時期被高麗和朝鮮接力征討驅逐,迫使他們西遷到長白山西麓才形成的建州女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阿敏占領鹹鏡道也可以算是恢複女真祖宗故地。
鹹鏡道這些地方屬實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地力貧瘠,不適合大規模耕種,糧食產量非常低,生活所需的各種資源都非常缺乏。
無奈,阿敏也隻能行祖宗舊事。沒有?那就去搶唄!
缺糧,阿敏就不斷派人到平安道、黃海道、江原道、京畿道等地四處劫掠糧食物資供養部下。
缺人,阿敏就派人去掠奪人口充當勞力,情況更差的時候這些人也可以充當口糧,在那些“歲大饑”的時期,“人相食”這種事算不得稀奇。
糧食隻是用來填飽肚子、維持生命,是不怕它會區分種族敵我的。但人會啊!阿敏手下的女真人不到一萬,漢人隻有幾千,朝鮮人足有幾萬,權力主體數量太少了,隨著時間演變,女真人的力量必然不斷衰弱,統治地位必然不斷下滑。
為了遏製這種情況,阿敏一方麵派人悄悄潛迴遼東,勸誘、招募家鄉族人來投。另一方麵遣軍北上,跨過圖們江進入到鏡泊湖、寧古塔以北地區,攻擊、偷襲東海女真人的部落,殺掉他們的首領頭目,招攬下層人和奴隸遷移到鹹鏡道定居生活。
和東江軍對峙、作戰這麽長時間,建奴雖然在陸地上屢戰屢勝,多次挫敗對手的進攻,但東江軍每次都能乘船出海,退到皮島、朝鮮等地,休整療養後又卷土重來。每次這種情況,建奴都隻能站在岸上,望洋興歎。
阿敏深深認識到船隻和水師的重要性。穩定住鹹鏡道後,阿敏派人搜集控製所有船隻,還遍尋匠人打造船隻,招募、訓練水手。不久之後,阿敏手下就有了一支小規模的船隊,可以沿海去往南方更肥沃富裕的慶尚道、全羅道進行劫掠。後來,阿敏的手下甚至乘船渡海去到了日本沿海。
除了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外,阿敏還嚐試在外交方麵有所建樹。
首先是在明麵上沒有和以皇太極為首的後金朝廷撕破臉,仍然尊稱皇太極為汗王,自己仍然是後金的二貝勒、鑲藍旗旗主;
然後是寫信給毛文龍表達善意,表示絕不會靠近東江軍屯田所在的朝鮮義州、鐵山等地,也不會去招惹任何大明的軍隊和人員;
其次又上表給皇帝朱由校,在奏折中自稱為臣,稱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等人為亂臣賊子,表明自己對大明的忠心和對反賊的痛恨,並說自己願意效仿莽古爾泰歸順大明,為大明充當馬前卒,當牛做馬;
再者是明麵上遣使謁見李倧,表示要修複與朝鮮的關係,暗地裏則派人接觸、聯絡朝鮮朝堂的各支派係,支持、聯合反對朝鮮國王的人員和勢力,分化瓦解朝鮮內部力量,使之能更好地在朝鮮半島上生存發展;
最後則是在成功建立船隊後,派人遠渡重洋去往日本,暗中與一些大名取得聯係,企圖在混亂的日本謀取一些利益。
阿敏雖然在行事作風上有許多令人不齒的地方,但他的這些做法卻在接下來的多年中讓他的勢力得到足夠的喘息之機,獲得了長足發展。
阿敏從容撤到鹹鏡道府鹹興城之後便停了下來,派人送信給皇太極,絲毫沒有班師迴盛京的意思。
阿敏給皇太極去信,就是要皇太極把他的妻兒老小送來,然後自己才會把糧食物資送迴盛京。
一旁的範文程暗中瞥了一眼皇太極,眼底浮現一絲不滿和得意,他曾經就勸皇太極要慎重,不要輕易把阿敏外派出去。在薊鎮敗退迴來後,皇太極與他商談,他是建議派豪格出征朝鮮的,但皇太極愛惜自己的兒子和鑲黃旗就沒有采納。
此時見自己的顧慮應驗,範文程心中多少有點幸災樂禍,但嘴上還是說:“汗王勿惱,我軍新敗,元氣未複,不宜再對外用兵。當務之急是要獲取物資糧食,穩定局勢,休養生息。”
皇太極看著範文程,滿眼怒意:“那就由著阿敏不管了?”
範文程低下頭,不與皇太極對視,道:“汗王,二貝勒和鑲藍旗遠在朝鮮,如果二貝勒鐵了心要造反,現在我們根本毫無辦法,留著他的眷屬亦是無用,用他們換取糧食,現在對我們來說有益無害!”
皇太極思索良久,終究是長歎一口氣:“哎——就依先生所言吧。”
十多天後,豪格率鑲黃旗在鴨綠江上遊與阿敏長子宏科泰進行交接。阿敏的妻妾兒女以及許多鑲藍旗將領的家眷都被送了過來,宏科泰則運來了三、四萬石糧食和一萬多擄掠而來的朝鮮人。
豪格看到那些糧食和人口後大為不滿:“怎麽隻有這麽點?還都是些老弱?”
宏科泰不屑道:“就這麽點,愛要不要!但我們要的人必須得留下!”
豪格看到宏科泰身後那些摩拳擦掌、虎視眈眈的兵卒,隻能下令放人,然後帶著糧食和人口離去。
……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利益,阿敏不得不做出調整和改變。
一方麵,鑲藍旗主要將領的家眷都帶了過來,被阿敏統一安排住所、派人照看,從而控製這些鑲藍旗的將領,防止他們背叛自己。
另一方麵,對於底下的旗人,則在擄掠來的人口中將年輕貌美的女人挑出來,供他們挑選成婚,又把其餘人口分配給他們作為包衣或奴仆,使他們從底層的普通旗人一躍成為佐領,獲得更好的地位和待遇。
再者,對於鑲藍旗漢軍,由於在己巳戰役中損失了大部分,剩下也就幾千人。為了爭取這些漢人的支持,阿敏封李繼學為固山額真,其子李國翰為副將,給與這些漢軍與旗人一樣的地位和待遇。
最後為了安撫、拉攏那些投靠過來的朝鮮人,也從中挑選了一名頭目封為固山額真,給與相應的地位待遇,以此來鞏固對鹹鏡道的控製。
鹹鏡道一帶在元末明初才被朝鮮的上一代王朝高麗逐漸占領控製。建奴的祖先女真人也是在這一段時期被高麗和朝鮮接力征討驅逐,迫使他們西遷到長白山西麓才形成的建州女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阿敏占領鹹鏡道也可以算是恢複女真祖宗故地。
鹹鏡道這些地方屬實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地力貧瘠,不適合大規模耕種,糧食產量非常低,生活所需的各種資源都非常缺乏。
無奈,阿敏也隻能行祖宗舊事。沒有?那就去搶唄!
缺糧,阿敏就不斷派人到平安道、黃海道、江原道、京畿道等地四處劫掠糧食物資供養部下。
缺人,阿敏就派人去掠奪人口充當勞力,情況更差的時候這些人也可以充當口糧,在那些“歲大饑”的時期,“人相食”這種事算不得稀奇。
糧食隻是用來填飽肚子、維持生命,是不怕它會區分種族敵我的。但人會啊!阿敏手下的女真人不到一萬,漢人隻有幾千,朝鮮人足有幾萬,權力主體數量太少了,隨著時間演變,女真人的力量必然不斷衰弱,統治地位必然不斷下滑。
為了遏製這種情況,阿敏一方麵派人悄悄潛迴遼東,勸誘、招募家鄉族人來投。另一方麵遣軍北上,跨過圖們江進入到鏡泊湖、寧古塔以北地區,攻擊、偷襲東海女真人的部落,殺掉他們的首領頭目,招攬下層人和奴隸遷移到鹹鏡道定居生活。
和東江軍對峙、作戰這麽長時間,建奴雖然在陸地上屢戰屢勝,多次挫敗對手的進攻,但東江軍每次都能乘船出海,退到皮島、朝鮮等地,休整療養後又卷土重來。每次這種情況,建奴都隻能站在岸上,望洋興歎。
阿敏深深認識到船隻和水師的重要性。穩定住鹹鏡道後,阿敏派人搜集控製所有船隻,還遍尋匠人打造船隻,招募、訓練水手。不久之後,阿敏手下就有了一支小規模的船隊,可以沿海去往南方更肥沃富裕的慶尚道、全羅道進行劫掠。後來,阿敏的手下甚至乘船渡海去到了日本沿海。
除了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外,阿敏還嚐試在外交方麵有所建樹。
首先是在明麵上沒有和以皇太極為首的後金朝廷撕破臉,仍然尊稱皇太極為汗王,自己仍然是後金的二貝勒、鑲藍旗旗主;
然後是寫信給毛文龍表達善意,表示絕不會靠近東江軍屯田所在的朝鮮義州、鐵山等地,也不會去招惹任何大明的軍隊和人員;
其次又上表給皇帝朱由校,在奏折中自稱為臣,稱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等人為亂臣賊子,表明自己對大明的忠心和對反賊的痛恨,並說自己願意效仿莽古爾泰歸順大明,為大明充當馬前卒,當牛做馬;
再者是明麵上遣使謁見李倧,表示要修複與朝鮮的關係,暗地裏則派人接觸、聯絡朝鮮朝堂的各支派係,支持、聯合反對朝鮮國王的人員和勢力,分化瓦解朝鮮內部力量,使之能更好地在朝鮮半島上生存發展;
最後則是在成功建立船隊後,派人遠渡重洋去往日本,暗中與一些大名取得聯係,企圖在混亂的日本謀取一些利益。
阿敏雖然在行事作風上有許多令人不齒的地方,但他的這些做法卻在接下來的多年中讓他的勢力得到足夠的喘息之機,獲得了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