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胤,府穀縣黃甫鄉小寬坪村人,曾是邊兵,因缺欠餉糧逃散迴鄉。
幾乎與高迎祥同一段時間,王嘉胤與同鄉吳延貴忍受不住饑餓,率領饑民衝進豪強富戶家裏搶糧充饑,遭到官兵鎮壓打擊,遂揭竿而起,迅速攻占清水堡、黃甫川堡等明軍據點,而後夜襲攻克府穀縣城,洗劫地主豪強,開倉濟民,一時間附近饑民群起響應,王嘉胤的隊伍人數迅速膨脹。
不久,綏德州人王自用在延川縣率眾起義,響應王嘉胤,自號“紫金梁”,隨後率部北上投入王嘉胤部下。
張獻忠在吳堡縣一帶率眾起義,響應王嘉胤,自稱“八大王”。
羅汝才趁著官軍四處出擊,難以相顧的時機,在延安府附近率眾起義。
連遠在漢中的王大梁也響應陝北的農民軍,在漢中南部聚眾起義,攻克略陽縣,自號“大梁王”。
元宵過後,大批饑民在平涼、慶陽一帶爆發起義,首領馬守應綽號“老迴迴”。
馬守應義軍在平涼一帶截獲了在“天啟第一大案”中抄獲、正運往平涼衛和固原衛的百萬石糧食。
馬守應看到麵前一眼望不到頭、堆積如山的糧食,明白自己的義軍無法將其獨吞,便當機立斷,就地分發糧食,救濟災民。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了方圓數百裏,各地饑民蜂擁而至。
馬守應的隊伍以極其誇張的速度膨脹,四五天時間就達到了幾萬人的規模。
原本馬守應還因為自己的位置距離固原鎮過近而擔憂,但出奇的是不僅固原衛,連就在自己附近不到百裏地的平涼衛都無動於衷,一直堅守平涼城和軍營,絲毫沒有要出來鎮剿他們的意思。
不過馬守應也不去招惹他們,畢竟那是九邊重鎮之一,裏麵的邊軍戰力還是很強悍的。
大明原有的九邊重鎮,除了天啟元年被建奴奪取的遼東鎮已被東江鎮替代外,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仍然在朝廷掌控之中,集合了全國最精銳的將士,擁有很強的戰鬥力。
九鎮中有四鎮都在陝西,起義最多的陝北就在延綏鎮身後,高迎祥、王自用、王嘉胤的隊伍天天在周邊晃來晃去,但榆林衛和綏德衛的官兵卻正眼都不看一下,完全沒有要鎮壓叛亂的意思。
重鎮邊軍不作為,朝廷的消息也遙遙無期,各州府地方官員隻好各自組織官兵抵禦、圍剿義軍。
但是起義軍聲勢浩大,又救濟災民深得民心,各地衛所官兵士兵經常潰散脫逃,大量士兵不僅不平亂,反而臨陣倒戈,加入到義軍當中,導致各地的鎮剿行動屢屢受挫,所以各州府大多隻能做到據城自保。
各路義軍也深怕引來大批官軍或邊軍鎮壓,所以大多都是活躍在農村和城郊,劫掠一些小縣城,基本不去觸碰州府和衛所。
於是一時間,邊軍不作為,州府鎮壓不力,各地方失去控製,整個陝西都亂成了一鍋粥。
各地饑民紛紛揭竿而起對抗官府,搶奪官倉,打擊地主,懲治惡霸。
各路義軍東奔西竄,吸納流民,快速成長。
但馬守應卻是一支另類。
由於手中握有大量糧食,大肆救濟災民,“老迴迴”之名在平涼、慶陽一帶威望非常高,得以招攬大量人才。
馬守應率部途經涇州時,涇州知州帶人據城而守。
馬守應也沒想攻城,隻是停在城郊休整。
誰料涇州城中的百姓早已是不堪壓迫,眼見義軍出現,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機會,便自發組織起來,半夜發難,攻入衙門抓住涇州知州,打開城門向馬守應投誠。
於是馬守應一臉懵逼、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涇州城。
拿下涇州城後,馬守應立即公開審判處死了主要官員,又抄了城中地主豪強的家,打開官倉,救濟百姓,收攏人心。
然後整頓兵馬,將手下人馬以營為單位編製,每營一萬人,竟然已經整編出了六個營六萬多人,是目前陝西實力最為雄厚的一路義軍。
在平涼府靜寧州一帶一夥義軍,原本是響應老迴迴而起義的,但東進時在莊浪縣遭到官軍強力阻擊,轉道德隆縣又在瓦亭關被固原邊軍大敗,隻好向西進入鞏昌府。
這夥義軍首領多是流氓惡霸,行事毫無顧忌,一路奸淫擄掠,裹挾百姓。鞏昌府會寧、安定兩縣遭逢大掠,義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臨洮府蘭州金縣大戶張若成(虛構)深感危機,便散盡家財招募鄉勇,又出錢出糧請蘭州衛派將官指導訓練。
張家在金縣一帶素有善名,威望很高,張若成登高一唿,金縣百姓家家響應,連知縣也大力支持,出人出力加強防備。
不久,張若成預感應驗。
靜寧州義軍進入蘭州地界,洗劫了金縣東麵的清水堡,隨即進逼金縣。
金縣知縣立刻派人通知蘭州知州、河州知州和臨洮知府。
義軍見金縣城門緊閉,一邊命人修造攻城器械,一邊讓人到城下勸降。金縣知縣和張若成在城牆上冷眼旁觀。
第二天一早,義軍見勸降無效便開始攻城。
金縣百姓據城堅守,把義軍拖在金縣城下。
同一時間,甘州中護衛、河州衛、臨洮衛三路官軍馳援金縣。
臨洮知府給鞏昌知府發去求援文書,鞏昌衛自隴西縣北上,收複安定縣。
第三天下午,義軍後知後覺才發現官軍已經合圍上來,便拚死向東突出包圍,一路撤到巉口又被鞏昌衛官軍堵住了退路。
四路官軍將義軍圍困,義軍乞降,官軍不許,靜寧州義軍最終被全殲於關川河西岸,血流成河,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在鞏昌府秦州一帶數支義軍合流圍攻伏羌縣,被秦州衛官兵迎頭痛擊,大敗虧輸,逼得他們隻能調頭南下,進入禮縣地界。
禮店守禦千戶所千戶腐敗無能、貪生怕死,命令部下據城死守,他自己卻在守城戰鬥到一半時自己偷偷潛逃。
禮縣知縣帶著衛所士兵和巡城衙役堅持戰鬥,直到傍晚全部戰死。
義軍入城後為泄憤大肆屠戮,燒殺搶掠,整個禮縣被付之一炬。
西和縣知縣方程(虛構)聽聞義軍惡行,得知禮縣慘狀後,散盡家財,開倉放糧,招募鄉勇,將城郊百姓遷入城內,堅壁清野,號召百姓們協力守城。
義軍來到西和城下,威脅如果不開城門投降,就在破城後屠城。
被方程破口大罵,義軍大怒攻城。
方程手持長刀身先士卒登城殺敵,西和縣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據城死守。
義軍圍攻一天一夜,隊伍死傷慘重,頭領還意外被流矢射死,卻始終未能越雷池一步。
義軍畏懼,於是連夜撤離,繞過西和縣,東進徽州仍不能克,隨後與活躍在兩當縣一帶的王大梁因為搶奪糧食發生衝突。
王大梁率部反擊,斬殺對方首領,迫使秦州義軍投降。
於是,王大梁在徽州聚集了兩當縣、成縣的災民,收編秦州義兵,實力大漲,聲勢愈大。
隨後,王大梁乘勢向東進入漢中府,於馬嶺關大破官軍,攻克鳳縣,然後南下沔縣,一戰全殲沔縣千戶所官兵,進而圍困南鄭。
不久,漢中知府被仇家所殺,漢中衛指揮使在鎮壓城中叛亂時寡不敵眾被生擒,百姓開門迎接王大梁入城。
緊接著王大梁派人詐開興安州城門,興安州守禦千戶所全體戰歿,興安州陷落。
寧羌衛聞訊,士兵嘩變,指揮使逃亡,士兵向義軍投誠,歸於王大梁旗下。
於是,王大梁基本控製了漢中府,自稱“漢中王”。
幾乎與高迎祥同一段時間,王嘉胤與同鄉吳延貴忍受不住饑餓,率領饑民衝進豪強富戶家裏搶糧充饑,遭到官兵鎮壓打擊,遂揭竿而起,迅速攻占清水堡、黃甫川堡等明軍據點,而後夜襲攻克府穀縣城,洗劫地主豪強,開倉濟民,一時間附近饑民群起響應,王嘉胤的隊伍人數迅速膨脹。
不久,綏德州人王自用在延川縣率眾起義,響應王嘉胤,自號“紫金梁”,隨後率部北上投入王嘉胤部下。
張獻忠在吳堡縣一帶率眾起義,響應王嘉胤,自稱“八大王”。
羅汝才趁著官軍四處出擊,難以相顧的時機,在延安府附近率眾起義。
連遠在漢中的王大梁也響應陝北的農民軍,在漢中南部聚眾起義,攻克略陽縣,自號“大梁王”。
元宵過後,大批饑民在平涼、慶陽一帶爆發起義,首領馬守應綽號“老迴迴”。
馬守應義軍在平涼一帶截獲了在“天啟第一大案”中抄獲、正運往平涼衛和固原衛的百萬石糧食。
馬守應看到麵前一眼望不到頭、堆積如山的糧食,明白自己的義軍無法將其獨吞,便當機立斷,就地分發糧食,救濟災民。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了方圓數百裏,各地饑民蜂擁而至。
馬守應的隊伍以極其誇張的速度膨脹,四五天時間就達到了幾萬人的規模。
原本馬守應還因為自己的位置距離固原鎮過近而擔憂,但出奇的是不僅固原衛,連就在自己附近不到百裏地的平涼衛都無動於衷,一直堅守平涼城和軍營,絲毫沒有要出來鎮剿他們的意思。
不過馬守應也不去招惹他們,畢竟那是九邊重鎮之一,裏麵的邊軍戰力還是很強悍的。
大明原有的九邊重鎮,除了天啟元年被建奴奪取的遼東鎮已被東江鎮替代外,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仍然在朝廷掌控之中,集合了全國最精銳的將士,擁有很強的戰鬥力。
九鎮中有四鎮都在陝西,起義最多的陝北就在延綏鎮身後,高迎祥、王自用、王嘉胤的隊伍天天在周邊晃來晃去,但榆林衛和綏德衛的官兵卻正眼都不看一下,完全沒有要鎮壓叛亂的意思。
重鎮邊軍不作為,朝廷的消息也遙遙無期,各州府地方官員隻好各自組織官兵抵禦、圍剿義軍。
但是起義軍聲勢浩大,又救濟災民深得民心,各地衛所官兵士兵經常潰散脫逃,大量士兵不僅不平亂,反而臨陣倒戈,加入到義軍當中,導致各地的鎮剿行動屢屢受挫,所以各州府大多隻能做到據城自保。
各路義軍也深怕引來大批官軍或邊軍鎮壓,所以大多都是活躍在農村和城郊,劫掠一些小縣城,基本不去觸碰州府和衛所。
於是一時間,邊軍不作為,州府鎮壓不力,各地方失去控製,整個陝西都亂成了一鍋粥。
各地饑民紛紛揭竿而起對抗官府,搶奪官倉,打擊地主,懲治惡霸。
各路義軍東奔西竄,吸納流民,快速成長。
但馬守應卻是一支另類。
由於手中握有大量糧食,大肆救濟災民,“老迴迴”之名在平涼、慶陽一帶威望非常高,得以招攬大量人才。
馬守應率部途經涇州時,涇州知州帶人據城而守。
馬守應也沒想攻城,隻是停在城郊休整。
誰料涇州城中的百姓早已是不堪壓迫,眼見義軍出現,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機會,便自發組織起來,半夜發難,攻入衙門抓住涇州知州,打開城門向馬守應投誠。
於是馬守應一臉懵逼、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涇州城。
拿下涇州城後,馬守應立即公開審判處死了主要官員,又抄了城中地主豪強的家,打開官倉,救濟百姓,收攏人心。
然後整頓兵馬,將手下人馬以營為單位編製,每營一萬人,竟然已經整編出了六個營六萬多人,是目前陝西實力最為雄厚的一路義軍。
在平涼府靜寧州一帶一夥義軍,原本是響應老迴迴而起義的,但東進時在莊浪縣遭到官軍強力阻擊,轉道德隆縣又在瓦亭關被固原邊軍大敗,隻好向西進入鞏昌府。
這夥義軍首領多是流氓惡霸,行事毫無顧忌,一路奸淫擄掠,裹挾百姓。鞏昌府會寧、安定兩縣遭逢大掠,義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臨洮府蘭州金縣大戶張若成(虛構)深感危機,便散盡家財招募鄉勇,又出錢出糧請蘭州衛派將官指導訓練。
張家在金縣一帶素有善名,威望很高,張若成登高一唿,金縣百姓家家響應,連知縣也大力支持,出人出力加強防備。
不久,張若成預感應驗。
靜寧州義軍進入蘭州地界,洗劫了金縣東麵的清水堡,隨即進逼金縣。
金縣知縣立刻派人通知蘭州知州、河州知州和臨洮知府。
義軍見金縣城門緊閉,一邊命人修造攻城器械,一邊讓人到城下勸降。金縣知縣和張若成在城牆上冷眼旁觀。
第二天一早,義軍見勸降無效便開始攻城。
金縣百姓據城堅守,把義軍拖在金縣城下。
同一時間,甘州中護衛、河州衛、臨洮衛三路官軍馳援金縣。
臨洮知府給鞏昌知府發去求援文書,鞏昌衛自隴西縣北上,收複安定縣。
第三天下午,義軍後知後覺才發現官軍已經合圍上來,便拚死向東突出包圍,一路撤到巉口又被鞏昌衛官軍堵住了退路。
四路官軍將義軍圍困,義軍乞降,官軍不許,靜寧州義軍最終被全殲於關川河西岸,血流成河,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在鞏昌府秦州一帶數支義軍合流圍攻伏羌縣,被秦州衛官兵迎頭痛擊,大敗虧輸,逼得他們隻能調頭南下,進入禮縣地界。
禮店守禦千戶所千戶腐敗無能、貪生怕死,命令部下據城死守,他自己卻在守城戰鬥到一半時自己偷偷潛逃。
禮縣知縣帶著衛所士兵和巡城衙役堅持戰鬥,直到傍晚全部戰死。
義軍入城後為泄憤大肆屠戮,燒殺搶掠,整個禮縣被付之一炬。
西和縣知縣方程(虛構)聽聞義軍惡行,得知禮縣慘狀後,散盡家財,開倉放糧,招募鄉勇,將城郊百姓遷入城內,堅壁清野,號召百姓們協力守城。
義軍來到西和城下,威脅如果不開城門投降,就在破城後屠城。
被方程破口大罵,義軍大怒攻城。
方程手持長刀身先士卒登城殺敵,西和縣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據城死守。
義軍圍攻一天一夜,隊伍死傷慘重,頭領還意外被流矢射死,卻始終未能越雷池一步。
義軍畏懼,於是連夜撤離,繞過西和縣,東進徽州仍不能克,隨後與活躍在兩當縣一帶的王大梁因為搶奪糧食發生衝突。
王大梁率部反擊,斬殺對方首領,迫使秦州義軍投降。
於是,王大梁在徽州聚集了兩當縣、成縣的災民,收編秦州義兵,實力大漲,聲勢愈大。
隨後,王大梁乘勢向東進入漢中府,於馬嶺關大破官軍,攻克鳳縣,然後南下沔縣,一戰全殲沔縣千戶所官兵,進而圍困南鄭。
不久,漢中知府被仇家所殺,漢中衛指揮使在鎮壓城中叛亂時寡不敵眾被生擒,百姓開門迎接王大梁入城。
緊接著王大梁派人詐開興安州城門,興安州守禦千戶所全體戰歿,興安州陷落。
寧羌衛聞訊,士兵嘩變,指揮使逃亡,士兵向義軍投誠,歸於王大梁旗下。
於是,王大梁基本控製了漢中府,自稱“漢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