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可是有事啊?”
喬明瑾看她娘拉著她到一旁支支吾吾,有些奇怪地問道。
“瑾娘,你這還要不要人啊?你看你要管著家裏的事,還要帶琬兒,又要管著收樁子的事,還要指點別人做事,你能不能忙得過來?”
喬明瑾看了她娘一眼,說道:“娘,咱娘倆怎麽外道起來了?您有什麽事還不能跟女兒說啊。”
喬母看了她一眼,這才說道:“其實是你三姨的事。你也知道,你三姨夫原本是在外頭幫別人管著農莊的,隻是現在那家子的田莊賣掉了,新的莊頭又不待見你三姨夫,找的管事都是自己人,你三姨夫便和你兩個表弟迴家裏來了。他們那個村子你小時候也是去過的,全都是一些石頭嶺石子沙濼的,田地也沒個幾畝。你姨家籠共也就一畝地,你大表弟如今都十八歲了,還沒攢夠娶媳婦的錢,他家可還有一個老母親躺床上呢。如今父子三人正想著四處找事做呢。”
看喬明瑾一副傾聽的樣子,又說道:“你外婆就是讓我問問你還要不要人。都是一家子親戚,也都是知根知底的,你三姨夫的性情你也是知道的,最最是老實的人。連你那兩個表弟也都像極了你姨夫,也都是隻知道出力的人,花花心思是沒有的,不然這些年幫別人管著田莊總能攢上一些錢。若是你這裏要請人你看看有什麽活計是他們能做的。一家子親戚,請誰不是請?也好幫幫你姨和你姨夫。”
喬明瑾便想起了她那位三姨。
她三姨雲妮是她娘的三妹妹。喬明瑾的外婆生了二子二女,頭尾是兩個兒子,中間是兩個女兒,她娘是老2,她那個姨排行老三,閨名雲妮。
就嫁在鬆山集,隔壁的村子再過去一個村子就到了。
她姨夫叫韋柏,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寡母一個人把他拉扯大,吃盡了苦頭。
韋柏的叔伯也沒朝這母子倆伸過手,他父親死後,家裏就分家了,母子倆也沒分到什麽東西,連一畝地都不到。就五六分的樣子,還是她母親一手一腳地擴到了一畝。
韋母是個好強的,靠著開荒,給人做一些槳洗的活計愣是把他養活大。青黃不接的時候,背著他在城裏四處乞討,母子二人才活了下來。
許是年輕時太過勞苦了,從幾年前就躺在床上呈半癱瘓的狀態了。
喬明瑾的三姨雲妮當初議親時,媒婆介紹了好幾家人家,其中就有這韋家的獨子韋柏。
當時喬明瑾的外祖父母是看中那韋柏是個能吃苦又是個孝順的,家裏也簡單,婆母又和氣,也沒人給他們女兒氣受。最重要的是兩個村子隔得也不遠,遂把雲妮嫁給了他。
喬明瑾外祖父母是想著,這樣兩個女兒都在身邊不遠,一個女兒就嫁在村子裏,另一個女兒也就在隔壁村子。有事的話抬抬腳也就到了,以後多少也能有個照應。
那韋柏也確是個好的,自雲妮嫁過去後,對雲妮不說百依百順,卻也夫妻恩愛,一家和樂。
怎奈他們那個村子都是石頭嶺,石頭多地又少,村裏很多人都是出去外頭領活做的,有些人幾乎是全家人傾巢而出的。
隻韋家有個老母躺在床上,喬明瑾的三姨便留在家裏照顧老人。
她三姨跟那韋柏生了兩子一女。大兒子韋金虎今年十八歲,二兒子韋銀豹十六歲,最小的女兒韋紅鋰也就十四歲不到。
這些年韋姨父一直帶著兩個兒子在外頭富人家的田莊裏幫著做活。父子三人省吃儉用的,工錢倒是領了不少,若不是家裏有個老母拖累,如今家裏的光景應是極不錯的。
隻是掙的錢也就僅夠韋母吃藥看病罷了。
那韋金虎已到了婚配的年紀,但家裏這樣的情況,也沒人願意上門,找了幾個媒人,也介紹了幾個姑娘,隻是人家姑娘一聽他家這樣的情況,俱都搖頭。
人家一黃花大姑娘一嫁進來,就等於是要伺候兩個婆婆了,老婆婆還要伺候屎尿,時刻端茶遞水,連竄個門都不能,家裏都是要時刻有人的。且丈夫還是常在外不著家的。
哪裏有人願意?
喬明瑾也知道她那三姨家的情況,隻是不知他們父子三個已是迴到家了。
她聽完喬母的話,想了想便跟喬母說道:“娘,需要請人是一定的。隻是還沒那麽快。因為請了人總得安排人住下,如今家裏四個房間都住滿了,總不能讓姨夫和兩個表弟住在院子裏吧。得等再過一段時間,我先看看情況再說。這個事現在要做起來,好像以我一人之力有些吃力,廢的時間也長。所以我可能會找人一起合作。到時,可能就需要很多人了。那時候,我再讓雲錦表哥去通知三姨。”
喬母聽了便問喬明瑾一些情況。
得了喬明瑾的話,也隻好先行這樣了。女兒這裏確實也沒那個條件,都是自家親戚,總不能讓人搭草棚子住在院子裏。
又和喬明瑾嘮叨了幾句話,無非是讓喬明瑾注意身體之類的。弄得喬父都嫌她囉嗦,在牛車旁死催著她。喬母這才轉身跟喬父他們迴去了……
當天,喬明瑾便把家裏要打井的事托給了秀姐夫妻。那嶽大雷是個識人廣的,當場就說了上河村的誰誰誰,做活漂亮又實在,已幫人挖了好多口井了,最是實在,口口都出水豐沛。
因眾人都不得閑,喬明瑾就隻好讓秀姐走一趟請人了。
秀姐如今也是在家裏閑著,她家也沒幾畝地,種完了也就閑了。如今能得了事做,又有錢拿,丈夫還在身邊,都不知有多高興。每天臉上都是攏不住的笑,看嶽大雷的目光裏都透著春情。
聽說自家男人說了請誰誰上門打井,立刻就自告奮勇說是明日她就去上河村請人,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讓喬明瑾很是感動。
略交待了一番,也就各自散了。
次日,村裏第一批挖的木頭樁子便陸續要挖出坑了,有人便來叫喬明瑾去看順便估價。
因著秀姐去了上河村,喬明瑾便帶了何父去山上看了。
山上最初被她圈起來的十幾個木樁子已是分到了和她親近的人家手裏。如今經過幾天的開挖,已是陸續快啟出來了。
頭一個已是挖好了。
因為喬明瑾要求挺高,要完整的根須,不能傷了根係,圈的木樁子又有些大,頭一個木樁子挖出來的時候用了好幾天,直到今天才終於挖好。
林子的地上一個被挖開了的大大的土坑,那木樁子還沒起出來,還在坑裏。
是根櫸木伐去後剩下的木樁子。
櫸木是南方的樹種,北方人稱為南榆。但不算是硬木,比不得紅木、黃花梨等木材的硬度,也不如紅木等木材珍貴。但在普通木材裏,它的堅硬度還是排得上中上水平的。
因為它承重性好,抗壓性高,在造船、做橋梁上都經常用到櫸木。而且因為它堅固、抗壓,還有在蒸氣下或是受熱的時候易於彎曲,容易塑形,所以比較適合做一些造型及藝術創作。
雖然櫸木的色澤淺,也不是什麽名貴的木料,但因著它的種種優勢,喬明瑾還是圈了好幾棵櫸木樁子。
至於要弄成什麽造型,還得等挖出來之後,看根係再結合看整體的一個情況才能定。
這木根雕創作,還是得講究一個自然形態。在它本身的造型上做一些加工,不讓人覺得這是後天造出來的,這才能充分體現出它的價值來。
所以這才是喬明瑾要看挖出來之後的樣子才能定價錢的原因。
隻是看著目前這根櫸木樁子。喬明瑾又是喜又是憂。
她沒想到地麵上露出來隻是一尺多的切麵,挖出來後根係竟然這麽發達,底下竟然這麽茂密,這麽大。
加上櫸木本身又重,這挖是挖好了,可要怎麽啟出來呢?
喬明瑾不免有些犯愁。
這木樁子她是極滿意的,看著這挖好的木樁子,看到它的刹那,喬明瑾腦子裏就想到了好幾種圖像造型,相信若是真做出來,定是不凡的。
隻是如何起出來呢?
這櫸木樁子是村裏跟喬明瑾要好的媳婦子張氏、張荷花她們一家挖出來的。
這張荷花比喬明瑾大了幾歲,嫁了村裏的嶽根發,兩人生了兩子一女,長子都八歲了。平日裏常和蘇氏一起到喬明瑾家裏來坐坐,每次來都會帶一些自家裏種的菜來。
那張荷花的公婆也是個開通和氣的,對張氏也極好,也喜歡小琬兒,帶給喬明瑾的菜還都是她婆婆親自到菜地裏拔了讓張氏送來的。
喬明瑾圈好要挖的木樁子後,就讓秀姐找了她們家。她們家便領了三個。然後便一家子,及她男人的二弟一家子上山挖去了。
張氏看著喬明瑾圍著那木樁子打轉,還以為喬明瑾不滿意這根木樁,心裏很是忐忑。這挖木樁子的活計可是不好做呢,一家子起早貪黑地連挖了好幾天,,腳上都長了泡,這才挖好了。
可別到最後隻當柴火收了。
“瑾娘,這根木樁子,不適合嗎?”張氏有些忐忑地問道。rs
喬明瑾看她娘拉著她到一旁支支吾吾,有些奇怪地問道。
“瑾娘,你這還要不要人啊?你看你要管著家裏的事,還要帶琬兒,又要管著收樁子的事,還要指點別人做事,你能不能忙得過來?”
喬明瑾看了她娘一眼,說道:“娘,咱娘倆怎麽外道起來了?您有什麽事還不能跟女兒說啊。”
喬母看了她一眼,這才說道:“其實是你三姨的事。你也知道,你三姨夫原本是在外頭幫別人管著農莊的,隻是現在那家子的田莊賣掉了,新的莊頭又不待見你三姨夫,找的管事都是自己人,你三姨夫便和你兩個表弟迴家裏來了。他們那個村子你小時候也是去過的,全都是一些石頭嶺石子沙濼的,田地也沒個幾畝。你姨家籠共也就一畝地,你大表弟如今都十八歲了,還沒攢夠娶媳婦的錢,他家可還有一個老母親躺床上呢。如今父子三人正想著四處找事做呢。”
看喬明瑾一副傾聽的樣子,又說道:“你外婆就是讓我問問你還要不要人。都是一家子親戚,也都是知根知底的,你三姨夫的性情你也是知道的,最最是老實的人。連你那兩個表弟也都像極了你姨夫,也都是隻知道出力的人,花花心思是沒有的,不然這些年幫別人管著田莊總能攢上一些錢。若是你這裏要請人你看看有什麽活計是他們能做的。一家子親戚,請誰不是請?也好幫幫你姨和你姨夫。”
喬明瑾便想起了她那位三姨。
她三姨雲妮是她娘的三妹妹。喬明瑾的外婆生了二子二女,頭尾是兩個兒子,中間是兩個女兒,她娘是老2,她那個姨排行老三,閨名雲妮。
就嫁在鬆山集,隔壁的村子再過去一個村子就到了。
她姨夫叫韋柏,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寡母一個人把他拉扯大,吃盡了苦頭。
韋柏的叔伯也沒朝這母子倆伸過手,他父親死後,家裏就分家了,母子倆也沒分到什麽東西,連一畝地都不到。就五六分的樣子,還是她母親一手一腳地擴到了一畝。
韋母是個好強的,靠著開荒,給人做一些槳洗的活計愣是把他養活大。青黃不接的時候,背著他在城裏四處乞討,母子二人才活了下來。
許是年輕時太過勞苦了,從幾年前就躺在床上呈半癱瘓的狀態了。
喬明瑾的三姨雲妮當初議親時,媒婆介紹了好幾家人家,其中就有這韋家的獨子韋柏。
當時喬明瑾的外祖父母是看中那韋柏是個能吃苦又是個孝順的,家裏也簡單,婆母又和氣,也沒人給他們女兒氣受。最重要的是兩個村子隔得也不遠,遂把雲妮嫁給了他。
喬明瑾外祖父母是想著,這樣兩個女兒都在身邊不遠,一個女兒就嫁在村子裏,另一個女兒也就在隔壁村子。有事的話抬抬腳也就到了,以後多少也能有個照應。
那韋柏也確是個好的,自雲妮嫁過去後,對雲妮不說百依百順,卻也夫妻恩愛,一家和樂。
怎奈他們那個村子都是石頭嶺,石頭多地又少,村裏很多人都是出去外頭領活做的,有些人幾乎是全家人傾巢而出的。
隻韋家有個老母躺在床上,喬明瑾的三姨便留在家裏照顧老人。
她三姨跟那韋柏生了兩子一女。大兒子韋金虎今年十八歲,二兒子韋銀豹十六歲,最小的女兒韋紅鋰也就十四歲不到。
這些年韋姨父一直帶著兩個兒子在外頭富人家的田莊裏幫著做活。父子三人省吃儉用的,工錢倒是領了不少,若不是家裏有個老母拖累,如今家裏的光景應是極不錯的。
隻是掙的錢也就僅夠韋母吃藥看病罷了。
那韋金虎已到了婚配的年紀,但家裏這樣的情況,也沒人願意上門,找了幾個媒人,也介紹了幾個姑娘,隻是人家姑娘一聽他家這樣的情況,俱都搖頭。
人家一黃花大姑娘一嫁進來,就等於是要伺候兩個婆婆了,老婆婆還要伺候屎尿,時刻端茶遞水,連竄個門都不能,家裏都是要時刻有人的。且丈夫還是常在外不著家的。
哪裏有人願意?
喬明瑾也知道她那三姨家的情況,隻是不知他們父子三個已是迴到家了。
她聽完喬母的話,想了想便跟喬母說道:“娘,需要請人是一定的。隻是還沒那麽快。因為請了人總得安排人住下,如今家裏四個房間都住滿了,總不能讓姨夫和兩個表弟住在院子裏吧。得等再過一段時間,我先看看情況再說。這個事現在要做起來,好像以我一人之力有些吃力,廢的時間也長。所以我可能會找人一起合作。到時,可能就需要很多人了。那時候,我再讓雲錦表哥去通知三姨。”
喬母聽了便問喬明瑾一些情況。
得了喬明瑾的話,也隻好先行這樣了。女兒這裏確實也沒那個條件,都是自家親戚,總不能讓人搭草棚子住在院子裏。
又和喬明瑾嘮叨了幾句話,無非是讓喬明瑾注意身體之類的。弄得喬父都嫌她囉嗦,在牛車旁死催著她。喬母這才轉身跟喬父他們迴去了……
當天,喬明瑾便把家裏要打井的事托給了秀姐夫妻。那嶽大雷是個識人廣的,當場就說了上河村的誰誰誰,做活漂亮又實在,已幫人挖了好多口井了,最是實在,口口都出水豐沛。
因眾人都不得閑,喬明瑾就隻好讓秀姐走一趟請人了。
秀姐如今也是在家裏閑著,她家也沒幾畝地,種完了也就閑了。如今能得了事做,又有錢拿,丈夫還在身邊,都不知有多高興。每天臉上都是攏不住的笑,看嶽大雷的目光裏都透著春情。
聽說自家男人說了請誰誰上門打井,立刻就自告奮勇說是明日她就去上河村請人,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讓喬明瑾很是感動。
略交待了一番,也就各自散了。
次日,村裏第一批挖的木頭樁子便陸續要挖出坑了,有人便來叫喬明瑾去看順便估價。
因著秀姐去了上河村,喬明瑾便帶了何父去山上看了。
山上最初被她圈起來的十幾個木樁子已是分到了和她親近的人家手裏。如今經過幾天的開挖,已是陸續快啟出來了。
頭一個已是挖好了。
因為喬明瑾要求挺高,要完整的根須,不能傷了根係,圈的木樁子又有些大,頭一個木樁子挖出來的時候用了好幾天,直到今天才終於挖好。
林子的地上一個被挖開了的大大的土坑,那木樁子還沒起出來,還在坑裏。
是根櫸木伐去後剩下的木樁子。
櫸木是南方的樹種,北方人稱為南榆。但不算是硬木,比不得紅木、黃花梨等木材的硬度,也不如紅木等木材珍貴。但在普通木材裏,它的堅硬度還是排得上中上水平的。
因為它承重性好,抗壓性高,在造船、做橋梁上都經常用到櫸木。而且因為它堅固、抗壓,還有在蒸氣下或是受熱的時候易於彎曲,容易塑形,所以比較適合做一些造型及藝術創作。
雖然櫸木的色澤淺,也不是什麽名貴的木料,但因著它的種種優勢,喬明瑾還是圈了好幾棵櫸木樁子。
至於要弄成什麽造型,還得等挖出來之後,看根係再結合看整體的一個情況才能定。
這木根雕創作,還是得講究一個自然形態。在它本身的造型上做一些加工,不讓人覺得這是後天造出來的,這才能充分體現出它的價值來。
所以這才是喬明瑾要看挖出來之後的樣子才能定價錢的原因。
隻是看著目前這根櫸木樁子。喬明瑾又是喜又是憂。
她沒想到地麵上露出來隻是一尺多的切麵,挖出來後根係竟然這麽發達,底下竟然這麽茂密,這麽大。
加上櫸木本身又重,這挖是挖好了,可要怎麽啟出來呢?
喬明瑾不免有些犯愁。
這木樁子她是極滿意的,看著這挖好的木樁子,看到它的刹那,喬明瑾腦子裏就想到了好幾種圖像造型,相信若是真做出來,定是不凡的。
隻是如何起出來呢?
這櫸木樁子是村裏跟喬明瑾要好的媳婦子張氏、張荷花她們一家挖出來的。
這張荷花比喬明瑾大了幾歲,嫁了村裏的嶽根發,兩人生了兩子一女,長子都八歲了。平日裏常和蘇氏一起到喬明瑾家裏來坐坐,每次來都會帶一些自家裏種的菜來。
那張荷花的公婆也是個開通和氣的,對張氏也極好,也喜歡小琬兒,帶給喬明瑾的菜還都是她婆婆親自到菜地裏拔了讓張氏送來的。
喬明瑾圈好要挖的木樁子後,就讓秀姐找了她們家。她們家便領了三個。然後便一家子,及她男人的二弟一家子上山挖去了。
張氏看著喬明瑾圍著那木樁子打轉,還以為喬明瑾不滿意這根木樁,心裏很是忐忑。這挖木樁子的活計可是不好做呢,一家子起早貪黑地連挖了好幾天,,腳上都長了泡,這才挖好了。
可別到最後隻當柴火收了。
“瑾娘,這根木樁子,不適合嗎?”張氏有些忐忑地問道。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