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已是兩月過去,距離六月十五已經越來越近了,殷靈山已經數次發來傳書,詢問韓素狀況。申屠彥如實告知,殷靈山則直言自己並不看好韓素的這次突破。
雖說以武入道之人的修行速度往往快得出奇,可像韓素這樣接連突破的還是少有,她這樣做就算最後能夠突破到化神期,可一旦金丹和元神品質稍欠,她今後的前途就必然受到影響。殷靈山直斥:“年輕不懂事,她這是自毀前程!”
申屠彥哈哈大笑:“師父嘴硬心軟,口是心非。”要是當真這樣看不起韓素,又何必再三傳書來問?
一邊調侃殷靈山,然而就申屠彥本身來說,他對韓素的這次突破其實也是不看好的。他不知道這岩漿池底究竟存在著什麽,也不知道韓素具體在其中經曆了什麽,以至於竟然引動天地異象,就在那未知的險地中就地突破起來!申屠彥其實嚐試過幾次想要進入岩漿池底,然而岩漿池上空沸騰的元氣使他不得不數次止步於前。
要不是明確感應到這些沸騰的元氣中充盈了劍意,且此刻的異象分明就是修士突破元神前所能引動的異象,申屠彥都要懷疑韓素是不是在下麵遭遇了什麽不測了。
對這個新得的小師妹申屠彥雖然並沒有什麽太深的感情,但還是看得頗為順眼的。不出什麽意外的話,他們以後肯定還要做上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乃至上萬年的師兄妹,時間一久,情分自然也就深厚了,從申屠彥的角度來說,他當然希望韓素能夠順利突破,若是對方能夠修得七品以上金丹和上等元神那就更好了。
可惜對方突破得如此匆忙,卻不知是否會浪費掉以武入道的大好機緣。
出於害怕自己的強行介入會打擾到韓素突破的心理,申屠彥到底並沒有強硬地嚐試去打開岩漿池下的通道,他所能做的到底也隻是在外圍擺下大陣遮掩韓素突破時散逸出來的氣息,以免韓素突破的動靜太大,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修行是一場一個人的逆旅,每跨一道關卡都隻能依靠自己,旁人縱使相助也是有限。
申屠彥放下陣盤,布好陣法,默默地盤膝坐到岩漿池邊,靜思近來所見所聞,一股山雨欲來的憂慮充盈在他心間。
對手太過神秘,以三清宮的強大數年之間卻隻能被動挨打,浩劫之下也不知道這天外天最後會變成什麽樣子。但願此次韓素突破出來以後能夠帶來一些得用的消息,對申屠彥而言,他從不懼怕戰鬥,卻實在厭煩戰鬥之外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而韓素那邊,她根本就料想不到自己一場突破居然會需要用到這樣長的時間,如果她對修行的認知再深刻一點,她一定會在突破之前就傳書通知申屠彥,同時做好更加萬全的準備。但“無知”也有“無知”的好處,正所謂無知故無畏,韓素初步煉化南鬥天鼎並未花去太多的時間,她也並不是真的要煉化這仙器,隻是需要在仙器內部幾個關鍵的部位烙上暫時的印記,並且借用仙器本身的特性為自己做簡單的防護。
突破的過程不能受到外界打擾,這點常識韓素還是有的。
而事實上,由於道的感悟來得太過兇猛強烈,韓素在這個過程中也並不能有太多其他的思考。一旦初步的防護做好,她立即就全心地投入到了突破當中。
泥丸宮中,韓素的神魂不斷生長。她原本神魂被吞,已隻餘真靈,她能複活,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易》雲:乾坤屯蒙需訟師,字字珠璣,深入宇宙之演變,萬物之生長,哪怕這隻是卦名的排列,也自然存在一種獨特的道理。韓素從前讀《易經》也隻是“讀”而已,然則自從真正深入地踏上“道”的這一程路,從前許多不經意忽略過的東西卻在偶爾的迴芻中自然彰顯出格外深刻的韻律來。
方尋說,如《連山》、《歸藏》、《周易》之類的經典便是放到仙界也是大道之書,內中蘊含道理無數,由淺而深,凡人可讀,天仙可讀,真仙可讀,金仙可讀,便是高高在上的仙帝,也未必就不讀《易經》。不同位置,不同修為,不同境界的人看《易經》,往往能夠看出不同的解答。而這些深究起來都隻有一個根源,那就是“道”本來就不分高低貴賤,不論是雅是俗,“道”本來就存在那裏,你去解,便是你的道,旁人去解,便是旁人的道。
因此凡人才能有機會以武入道,因此有些人一朝悟道甚至可以白日飛升!
相比起傳說中一朝悟道白日飛升的那些人,韓素的以武入道放到偌大一個仙界來看,便不算什麽了。
然而也正是因為《易經》如此深奧玄妙,這一部在凡間人人可讀,流傳甚廣的經典放到仙界卻反而被大能們秘而不宣,藏之高閣。韓素出身凡間,出身在這一界,反而是她的幸運。
此刻韓素神魂不斷生長,大道之音亦在她耳邊不停響徹。
空蕩蕩的泥丸宮中再度衍生萬物,春迴大地。
乾:何為乾?天也。
坤:何為坤?地也。
屯:何為屯?混沌也。
天地初開,萬物蒙昧,此乃混沌。
蒙:何為蒙?開蒙也。
混沌之中,萬物無序,此時便需破開蒙昧,建立秩序。
無邊廣闊的泥丸宮中,韓素神魂無盡生長,仿佛就要撐開天地!
原本荒蕪的世界已被一片勃勃生機占據,山川流水,大地汪洋,草木生靈,風雨雷電,一搖一動這一方天地就漸漸成形。仿佛於大世界遙相唿應,無數道的韻律在冥冥中透過那些特殊的線條匯入韓素神魂之中,使她的神魂生長得更快了。
需:何為需?需求也。
訟:何為訟?訴訟也。
天地已開,萬物已成,秩序已建,靈智已成。此時此刻,生靈的本能便開始體現。有本能便有欲望,有欲望便有需求,有需求便有爭端,有爭端便有訴求,有疑問。
那麽此時應當如何?
韓素泥丸宮中的天地顫抖起來,一時仿佛有些茫然。
是的,她不知應當如何,所以她需要引導,需要一位老師!
師:何為師?天地為師!
師法天地!
春雷陣陣,萬物複蘇,秋風蕭煞,草木凋零。
韓素泥丸宮中的世界開始出現輪迴,輪迴,是死,更是生!
她的丹田海中更是波濤迭起,淡淡的紫氣漸轉濃鬱,紫氣映照之下,丹田海上的朝陽與明月同時光華大放。
日月同輝,海中一顆金丹冉冉升起!
無數紫氣投入其中,生成一道道玄奧紋路。
上麵有山川河流,大地汪洋,甚至還有宇宙星辰,萬物洪荒!
方尋曾經向韓素提過建議,叫她不必急於在修真界尋找功法來修煉。畢竟方尋身在仙界,若是韓素真需要修煉的基礎功法,方尋哪怕是隨便拿出一兩部來,放到下界定也是不凡的。他卻沒有這樣做,並不是他小氣,而是在他看來,韓素既是以武入道,便已存“我道”,如果她還去修煉別的功法,反而是一種倒退。
這是十分高深的理論,當初的韓素其實並不十分理解。她隻默默記在心中,到此一刻方才恍有明悟。
師法天地,方是道,自然而然,方是道!
世上功法原本就是由人所創,上古時期的修道者甚至根本就沒有功法。沒有功法卻能夠修煉,那正是因為他們感悟著的,本就是最原始最純粹的道!
她已經站在最純粹的那道起|點上,又何必再去舍本逐末?
我道!
這是她的道,獨一無二的道,學再多應用之法也都隻是應用之法,不能與根本的道相提並論。
一口精純元氣忽從韓素口舌之中滾落而下,她如吞瓊漿,如聞綸音,一時從心明澈,元神已成。
雖說以武入道之人的修行速度往往快得出奇,可像韓素這樣接連突破的還是少有,她這樣做就算最後能夠突破到化神期,可一旦金丹和元神品質稍欠,她今後的前途就必然受到影響。殷靈山直斥:“年輕不懂事,她這是自毀前程!”
申屠彥哈哈大笑:“師父嘴硬心軟,口是心非。”要是當真這樣看不起韓素,又何必再三傳書來問?
一邊調侃殷靈山,然而就申屠彥本身來說,他對韓素的這次突破其實也是不看好的。他不知道這岩漿池底究竟存在著什麽,也不知道韓素具體在其中經曆了什麽,以至於竟然引動天地異象,就在那未知的險地中就地突破起來!申屠彥其實嚐試過幾次想要進入岩漿池底,然而岩漿池上空沸騰的元氣使他不得不數次止步於前。
要不是明確感應到這些沸騰的元氣中充盈了劍意,且此刻的異象分明就是修士突破元神前所能引動的異象,申屠彥都要懷疑韓素是不是在下麵遭遇了什麽不測了。
對這個新得的小師妹申屠彥雖然並沒有什麽太深的感情,但還是看得頗為順眼的。不出什麽意外的話,他們以後肯定還要做上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乃至上萬年的師兄妹,時間一久,情分自然也就深厚了,從申屠彥的角度來說,他當然希望韓素能夠順利突破,若是對方能夠修得七品以上金丹和上等元神那就更好了。
可惜對方突破得如此匆忙,卻不知是否會浪費掉以武入道的大好機緣。
出於害怕自己的強行介入會打擾到韓素突破的心理,申屠彥到底並沒有強硬地嚐試去打開岩漿池下的通道,他所能做的到底也隻是在外圍擺下大陣遮掩韓素突破時散逸出來的氣息,以免韓素突破的動靜太大,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修行是一場一個人的逆旅,每跨一道關卡都隻能依靠自己,旁人縱使相助也是有限。
申屠彥放下陣盤,布好陣法,默默地盤膝坐到岩漿池邊,靜思近來所見所聞,一股山雨欲來的憂慮充盈在他心間。
對手太過神秘,以三清宮的強大數年之間卻隻能被動挨打,浩劫之下也不知道這天外天最後會變成什麽樣子。但願此次韓素突破出來以後能夠帶來一些得用的消息,對申屠彥而言,他從不懼怕戰鬥,卻實在厭煩戰鬥之外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而韓素那邊,她根本就料想不到自己一場突破居然會需要用到這樣長的時間,如果她對修行的認知再深刻一點,她一定會在突破之前就傳書通知申屠彥,同時做好更加萬全的準備。但“無知”也有“無知”的好處,正所謂無知故無畏,韓素初步煉化南鬥天鼎並未花去太多的時間,她也並不是真的要煉化這仙器,隻是需要在仙器內部幾個關鍵的部位烙上暫時的印記,並且借用仙器本身的特性為自己做簡單的防護。
突破的過程不能受到外界打擾,這點常識韓素還是有的。
而事實上,由於道的感悟來得太過兇猛強烈,韓素在這個過程中也並不能有太多其他的思考。一旦初步的防護做好,她立即就全心地投入到了突破當中。
泥丸宮中,韓素的神魂不斷生長。她原本神魂被吞,已隻餘真靈,她能複活,是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易》雲:乾坤屯蒙需訟師,字字珠璣,深入宇宙之演變,萬物之生長,哪怕這隻是卦名的排列,也自然存在一種獨特的道理。韓素從前讀《易經》也隻是“讀”而已,然則自從真正深入地踏上“道”的這一程路,從前許多不經意忽略過的東西卻在偶爾的迴芻中自然彰顯出格外深刻的韻律來。
方尋說,如《連山》、《歸藏》、《周易》之類的經典便是放到仙界也是大道之書,內中蘊含道理無數,由淺而深,凡人可讀,天仙可讀,真仙可讀,金仙可讀,便是高高在上的仙帝,也未必就不讀《易經》。不同位置,不同修為,不同境界的人看《易經》,往往能夠看出不同的解答。而這些深究起來都隻有一個根源,那就是“道”本來就不分高低貴賤,不論是雅是俗,“道”本來就存在那裏,你去解,便是你的道,旁人去解,便是旁人的道。
因此凡人才能有機會以武入道,因此有些人一朝悟道甚至可以白日飛升!
相比起傳說中一朝悟道白日飛升的那些人,韓素的以武入道放到偌大一個仙界來看,便不算什麽了。
然而也正是因為《易經》如此深奧玄妙,這一部在凡間人人可讀,流傳甚廣的經典放到仙界卻反而被大能們秘而不宣,藏之高閣。韓素出身凡間,出身在這一界,反而是她的幸運。
此刻韓素神魂不斷生長,大道之音亦在她耳邊不停響徹。
空蕩蕩的泥丸宮中再度衍生萬物,春迴大地。
乾:何為乾?天也。
坤:何為坤?地也。
屯:何為屯?混沌也。
天地初開,萬物蒙昧,此乃混沌。
蒙:何為蒙?開蒙也。
混沌之中,萬物無序,此時便需破開蒙昧,建立秩序。
無邊廣闊的泥丸宮中,韓素神魂無盡生長,仿佛就要撐開天地!
原本荒蕪的世界已被一片勃勃生機占據,山川流水,大地汪洋,草木生靈,風雨雷電,一搖一動這一方天地就漸漸成形。仿佛於大世界遙相唿應,無數道的韻律在冥冥中透過那些特殊的線條匯入韓素神魂之中,使她的神魂生長得更快了。
需:何為需?需求也。
訟:何為訟?訴訟也。
天地已開,萬物已成,秩序已建,靈智已成。此時此刻,生靈的本能便開始體現。有本能便有欲望,有欲望便有需求,有需求便有爭端,有爭端便有訴求,有疑問。
那麽此時應當如何?
韓素泥丸宮中的天地顫抖起來,一時仿佛有些茫然。
是的,她不知應當如何,所以她需要引導,需要一位老師!
師:何為師?天地為師!
師法天地!
春雷陣陣,萬物複蘇,秋風蕭煞,草木凋零。
韓素泥丸宮中的世界開始出現輪迴,輪迴,是死,更是生!
她的丹田海中更是波濤迭起,淡淡的紫氣漸轉濃鬱,紫氣映照之下,丹田海上的朝陽與明月同時光華大放。
日月同輝,海中一顆金丹冉冉升起!
無數紫氣投入其中,生成一道道玄奧紋路。
上麵有山川河流,大地汪洋,甚至還有宇宙星辰,萬物洪荒!
方尋曾經向韓素提過建議,叫她不必急於在修真界尋找功法來修煉。畢竟方尋身在仙界,若是韓素真需要修煉的基礎功法,方尋哪怕是隨便拿出一兩部來,放到下界定也是不凡的。他卻沒有這樣做,並不是他小氣,而是在他看來,韓素既是以武入道,便已存“我道”,如果她還去修煉別的功法,反而是一種倒退。
這是十分高深的理論,當初的韓素其實並不十分理解。她隻默默記在心中,到此一刻方才恍有明悟。
師法天地,方是道,自然而然,方是道!
世上功法原本就是由人所創,上古時期的修道者甚至根本就沒有功法。沒有功法卻能夠修煉,那正是因為他們感悟著的,本就是最原始最純粹的道!
她已經站在最純粹的那道起|點上,又何必再去舍本逐末?
我道!
這是她的道,獨一無二的道,學再多應用之法也都隻是應用之法,不能與根本的道相提並論。
一口精純元氣忽從韓素口舌之中滾落而下,她如吞瓊漿,如聞綸音,一時從心明澈,元神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