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韓素便靜坐於天罡玄金石石壁之旁,使用劍氣劍意切割石塊,或研讀當日從三山集會上購來的各種玉簡,增長見識,或細細體味劍意運轉時的種種細微波動,反複思量近來所見所曆的每一場戰鬥。如此每日不輟,一晃月餘過去。那巨大的天罡玄金石石壁已被她切去一小半,全裝在儲物袋中。
韓素卻不得不停手了,卻是因為她身上這兩個丈許見方的初級儲物袋已不能再繼續儲物。
倒不是說被她切下的這些天罡玄金石在體積上已足夠裝滿兩丈見方的空間,而是因為天罡玄金石在重量上大有異常,半個巴掌大的一小塊就有千斤之重,而韓素後來切下的那些堆積起來也足有三尺見方大小,論其重量至少也是兩萬個一千斤。這低級儲物袋不但容積有限,就是在重量上也有一定限製,一旦超過這個限製,內中開辟的空間便有崩潰之險,韓素察覺到儲物袋中空間隱隱有了不穩定的跡象,自然就停止了繼續往裏麵裝載天罡玄金石了。
珍娘和扇娘時常來看她,或給她送一些味極鮮美的魚蝦之物,或給她說一些外界的諸事變化,或也會與她論一論修行之道。
韓素在研讀諸多玉簡時曾特特留意過修士法名之事,隻見那《海外雜記》、《修仙要聞》、還有《秘事歸真》上對此都有提及。果然,世間盡有各種詭譎之術,比如通過姓名生辰奪人魂魄、通過血液毛發在某一時刻將人當做傀儡使喚等等之類,像致和老道那種隻喚人姓名一聲便能將人拘走的手段卻是此類手段中極為高等的一種,甚少有人能夠修成,多少年來都隻在傳說中出現,說起來,致和老道能修成此等秘法竟是極為不易的。
看到這一段時,韓素就想起了曾經在吳王地宮發生之事。
當時那花魁娘子百蝶也不知是使了什麽手段,竟使得韓素有一段時間像傀儡一般為其所製,雖然韓素後來憑借自身意誌擺脫了這種控製,然而即便是過後迴想,韓素亦仍覺其詭異可怖。
當然如今經曆了修仙界的種種,韓素再迴憶當初,那些驚心動魄早已遠去,再看當時卻也隻是尋常了。
“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自認為行走江湖頗有謹慎,也不曾飲那百蝶煮的茶,因而實在是想不明白她究竟是憑借了什麽手段竟能平白將人控製。如今看來,倒是跟這修仙界的傀儡之法有些類似。”韓素豁然開朗,“隻怕當時她著人將我引去她的畫舫中,也不獨獨隻是為了見我一麵,讓我也加入追捕俞立的行列,這其中應當還有調虎離山之意罷。我當時在邸店中歇息,想必脫落一兩根頭發在房間裏也隻是尋常,我前腳離開,她後腳便能派人進去拿取,若是以此作法倒也很有可能。”
《秘事歸真》上就有提到,有些秘法消耗的是血氣與壽命,而非真氣或真元,因此有些得了秘密傳承的凡人為達某種極端目的,也是有可能用出此類秘法的。
想及百蝶的種種詭異處,韓素暗暗猜測,她隻怕是得了修仙界的某種詭異傳承,卻限於沒有仙根,以至於隻能修些旁門左道之術,在凡間汲汲營營,謀求突破。
“蝶娘子信念可嘉,然而手段委實不可取。如此偏激,倒行逆施,來日再見,我必斬之!”
種種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並不能在韓素心中留下太多痕跡。到哪一種境界,擁有什麽樣的眼光,世易時移,自然心境便不同了。
隻是可惜集會上買來的各種玉簡雖能令韓素見識大漲,然而這些東西既是在大眾間流傳,要想從中尋求高深法門卻是不能了。
比如這法名之事,韓素翻遍所有玉簡,也隻見到諸多告誡,都是說真名即法名,不可輕易將法名示人之類。卻沒有哪一枚玉簡提到,倘若法名已泄,又當如何。
這是一個不可輕忽的大問題,韓素這段時間雖然每日切割天罡玄金石,也從不間斷對劍意的磨練,但她心裏清楚,倘若這一問題不能解決,縱使她修為劍法再如何高漲,也防不住哪一日莫名其妙被人暗算的可能。以她的心氣,是斷不願戰戰兢兢度日的,也絕不會因此便畏畏縮縮,從此隻敢掩藏身份,假名示人。
韓素與珍娘閑談時也提到過這個問題,珍娘道:“修仙之人,修的便是一個坦蕩,倘若心有滯礙,即便是能勉強增長修為,也終歸走不長遠。”
妖類尚有如此見識,又叫人群中的諸多魍魎之徒情何以堪?
韓素與珍娘交談越多便越覺得這個妖精氣量不凡,不過數日後,兩人之間便頗生了幾分傾蓋如故的感覺。
韓素說道:“但世間高人,卻不見得個個都是風光霽月。”
珍娘掩唇一笑:“素娘說的是東陵王罷?”
韓素亦是笑了笑,想起方尋說起仙界的諸多紛爭,就連仙人們都免不了因為種種事情而生出嗔怨之心,又何況一個東陵王?
珍娘歎道:“奴家聽過凡間一首佛偈,倒是覺得十分有理。那個和尚說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修行其實何嚐不是如此?但凡生靈,有了靈智便總能生出諸般嗔念來,而修行者能力強大,念頭通達,看似是心境無垢,然而事實卻是恰恰相反,越是念頭通達之人,便越是容易生出各種念頭,那心魔之物即便能夠一時斬卻,又豈能防住它過後又生?因此方才須得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道理韓素曾經在致和老道的煉血魔袋中也有所悟,隻是當時情勢危急,她雖然心有所感,卻並不能如珍娘這般總結得清楚明白,因而此刻一聽,便大起知己之感,不由讚歎:“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珍娘大有君子之風!”
珍娘彎著紅唇微微笑了笑,卻不知為何怔了片刻,方才道:“其實這些道理也不全是奴家自己領悟的,曾經有一個人同奴家說過,修行是逆水行舟,不能前行便會後退,途中險阻無數,一時風光其實算不得什麽,誰又知水下暗流幾多?人心更是如此,有一個詞叫做欲壑難填,但凡世間有情之物,誰也不能逃脫。因此如何駕馭七情六欲,通達彼岸,便是修行中最大的難題。多少驚才絕豔之輩,最後都是敗在一念之差上,又豈能不夕惕若厲?”
韓素歎道:“可惜此刻手邊無酒,不然當為此言浮一大白!”
珍娘卻又是微微一怔:“當日……他也是這般說的。”她微微垂了垂眼瞼,臉上雖是仍舊含有笑容,那笑容中卻隱約多了幾分落寞。
韓素情知此間必有一段故事,但她既無窺人隱私的癖好,更不原強去觸人傷疤,便道:“珍娘可知,還有一個和尚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珍娘笑道:“奴家聽過的。”
韓素道:“珍娘何解?”
珍娘抿唇一笑:“素娘何解?”
韓素笑道:“雖是看似境界更高一籌,然而這個‘本來無一物’,我卻並不認同。正所謂無中生有,物極必反,萬事萬物到了極致總會生出另一種極端來,世間哪有真正的‘無’,沒有‘有’,又哪裏來的‘無’?倘若當真是‘無一物’,這和尚便不該來說這佛偈,他該閉嘴才是!說到底,也是先有了‘時時勤拂拭’,後來才有這‘本來無一物’,踏前人之脊梁,算不得更高明,最多是不分高下罷。”
珍娘一歎:“正是如此,這兩首佛偈隻能說是各有千秋罷了,不過是各人所走之道不同,其實分不出什麽高下的。”
她一雙秋水目盈盈注視在韓素身上,也說不出是喜悅還是惆悵,總歸滿懷心事。
此後幾日珍娘再來論道,韓素便著意避開了這些話題,隻說了些法術的應用,還有妖修與人類修士的不同。珍娘雖是對韓素身有劍意還能修出一身精深水法之事感到驚奇,卻也沒有太過在意。她是妖精,雖然盡力在學人行事,但有些觀念終有不同。對於世間約定俗成的許多俗法她是不屑一顧的,因此相處越久韓素便越覺得,當初看珍娘品貌婉約便覺她有俗世閨秀之風其實是以貌取人了。
至於扇娘子,她赤子心性,耐不住寂寞,卻是從不參與韓素和珍娘的話題,哪怕珍娘要她看看道藏,她也隻說無聊。珍娘並不過多約束她,隻要求不去外頭胡亂闖禍便好。
這日韓素隱隱察覺到了兩個儲物袋將到極限,便同珍娘姐妹兩個告辭。
珍娘十分不舍,隻道:“當日約好了這一整麵石壁素娘你盡可取走,隻是儲物袋不夠又算得什麽?我這裏還有許多個,雖然品級都不高,但也盡夠你裝了。”說罷便要取儲物袋給韓素。
韓素按住她的手,搖頭道:“珍娘你既知君子當日三省乎己,便也應當知曉君子行事當適量有度,我身上兩個儲物袋既已裝載到極限,便可見此事應當到此為止了。此乃天意玄妙,我豈能貪婪無度?更何況此處乃是你們姐妹安身立命之所,當日你我未曾相交,我取這石壁心安理得,如今既為好友,我又豈能毀去好友家園?”
話說到此,珍娘便不再強求。
倒是扇娘臉上現出喜色,直道:“我早便知曉,修士你是好人啦!”一時高興,又將韓素直稱修士了。
珍娘微微紅了眼眶,卻從袖中取出一隻做工精巧的錦囊,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我亦知曉素娘你有登天之誌,不能強留你腳步,這一枚錦囊便贈你隨行,望你一路平安,終聞大道。錦囊中有些小東西,待素娘你決定動身去天外天之時,便將錦囊打開罷。”
韓素接過錦囊,鄭重收入懷中。
待想要迴禮,忽覺身無長物,竟沒有什麽可送的。
她思索片刻,從儲物袋中取出一顆金色珍珠,問珍娘:“這顆珍珠是珍娘你親身培育而出的罷?”
珍娘道:“正是。”
韓素將珍珠托在手中,運起這些時日學到的粗淺煉器之法,將自身三道精純劍意注入其中,然後送給珍娘:“珍珠中有我三道劍意,化神以下應當可以輕易斬殺,給你護身。”
扇娘子頓時瞪大眼睛:“咦?隻是阿姐才有麽?”
韓素莞爾道:“自然你也有。”
珍娘立時嗔了扇娘一眼,離愁頓消,一時間氣氛亦是鬆緩起來。
韓素卻不得不停手了,卻是因為她身上這兩個丈許見方的初級儲物袋已不能再繼續儲物。
倒不是說被她切下的這些天罡玄金石在體積上已足夠裝滿兩丈見方的空間,而是因為天罡玄金石在重量上大有異常,半個巴掌大的一小塊就有千斤之重,而韓素後來切下的那些堆積起來也足有三尺見方大小,論其重量至少也是兩萬個一千斤。這低級儲物袋不但容積有限,就是在重量上也有一定限製,一旦超過這個限製,內中開辟的空間便有崩潰之險,韓素察覺到儲物袋中空間隱隱有了不穩定的跡象,自然就停止了繼續往裏麵裝載天罡玄金石了。
珍娘和扇娘時常來看她,或給她送一些味極鮮美的魚蝦之物,或給她說一些外界的諸事變化,或也會與她論一論修行之道。
韓素在研讀諸多玉簡時曾特特留意過修士法名之事,隻見那《海外雜記》、《修仙要聞》、還有《秘事歸真》上對此都有提及。果然,世間盡有各種詭譎之術,比如通過姓名生辰奪人魂魄、通過血液毛發在某一時刻將人當做傀儡使喚等等之類,像致和老道那種隻喚人姓名一聲便能將人拘走的手段卻是此類手段中極為高等的一種,甚少有人能夠修成,多少年來都隻在傳說中出現,說起來,致和老道能修成此等秘法竟是極為不易的。
看到這一段時,韓素就想起了曾經在吳王地宮發生之事。
當時那花魁娘子百蝶也不知是使了什麽手段,竟使得韓素有一段時間像傀儡一般為其所製,雖然韓素後來憑借自身意誌擺脫了這種控製,然而即便是過後迴想,韓素亦仍覺其詭異可怖。
當然如今經曆了修仙界的種種,韓素再迴憶當初,那些驚心動魄早已遠去,再看當時卻也隻是尋常了。
“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自認為行走江湖頗有謹慎,也不曾飲那百蝶煮的茶,因而實在是想不明白她究竟是憑借了什麽手段竟能平白將人控製。如今看來,倒是跟這修仙界的傀儡之法有些類似。”韓素豁然開朗,“隻怕當時她著人將我引去她的畫舫中,也不獨獨隻是為了見我一麵,讓我也加入追捕俞立的行列,這其中應當還有調虎離山之意罷。我當時在邸店中歇息,想必脫落一兩根頭發在房間裏也隻是尋常,我前腳離開,她後腳便能派人進去拿取,若是以此作法倒也很有可能。”
《秘事歸真》上就有提到,有些秘法消耗的是血氣與壽命,而非真氣或真元,因此有些得了秘密傳承的凡人為達某種極端目的,也是有可能用出此類秘法的。
想及百蝶的種種詭異處,韓素暗暗猜測,她隻怕是得了修仙界的某種詭異傳承,卻限於沒有仙根,以至於隻能修些旁門左道之術,在凡間汲汲營營,謀求突破。
“蝶娘子信念可嘉,然而手段委實不可取。如此偏激,倒行逆施,來日再見,我必斬之!”
種種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並不能在韓素心中留下太多痕跡。到哪一種境界,擁有什麽樣的眼光,世易時移,自然心境便不同了。
隻是可惜集會上買來的各種玉簡雖能令韓素見識大漲,然而這些東西既是在大眾間流傳,要想從中尋求高深法門卻是不能了。
比如這法名之事,韓素翻遍所有玉簡,也隻見到諸多告誡,都是說真名即法名,不可輕易將法名示人之類。卻沒有哪一枚玉簡提到,倘若法名已泄,又當如何。
這是一個不可輕忽的大問題,韓素這段時間雖然每日切割天罡玄金石,也從不間斷對劍意的磨練,但她心裏清楚,倘若這一問題不能解決,縱使她修為劍法再如何高漲,也防不住哪一日莫名其妙被人暗算的可能。以她的心氣,是斷不願戰戰兢兢度日的,也絕不會因此便畏畏縮縮,從此隻敢掩藏身份,假名示人。
韓素與珍娘閑談時也提到過這個問題,珍娘道:“修仙之人,修的便是一個坦蕩,倘若心有滯礙,即便是能勉強增長修為,也終歸走不長遠。”
妖類尚有如此見識,又叫人群中的諸多魍魎之徒情何以堪?
韓素與珍娘交談越多便越覺得這個妖精氣量不凡,不過數日後,兩人之間便頗生了幾分傾蓋如故的感覺。
韓素說道:“但世間高人,卻不見得個個都是風光霽月。”
珍娘掩唇一笑:“素娘說的是東陵王罷?”
韓素亦是笑了笑,想起方尋說起仙界的諸多紛爭,就連仙人們都免不了因為種種事情而生出嗔怨之心,又何況一個東陵王?
珍娘歎道:“奴家聽過凡間一首佛偈,倒是覺得十分有理。那個和尚說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修行其實何嚐不是如此?但凡生靈,有了靈智便總能生出諸般嗔念來,而修行者能力強大,念頭通達,看似是心境無垢,然而事實卻是恰恰相反,越是念頭通達之人,便越是容易生出各種念頭,那心魔之物即便能夠一時斬卻,又豈能防住它過後又生?因此方才須得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道理韓素曾經在致和老道的煉血魔袋中也有所悟,隻是當時情勢危急,她雖然心有所感,卻並不能如珍娘這般總結得清楚明白,因而此刻一聽,便大起知己之感,不由讚歎:“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珍娘大有君子之風!”
珍娘彎著紅唇微微笑了笑,卻不知為何怔了片刻,方才道:“其實這些道理也不全是奴家自己領悟的,曾經有一個人同奴家說過,修行是逆水行舟,不能前行便會後退,途中險阻無數,一時風光其實算不得什麽,誰又知水下暗流幾多?人心更是如此,有一個詞叫做欲壑難填,但凡世間有情之物,誰也不能逃脫。因此如何駕馭七情六欲,通達彼岸,便是修行中最大的難題。多少驚才絕豔之輩,最後都是敗在一念之差上,又豈能不夕惕若厲?”
韓素歎道:“可惜此刻手邊無酒,不然當為此言浮一大白!”
珍娘卻又是微微一怔:“當日……他也是這般說的。”她微微垂了垂眼瞼,臉上雖是仍舊含有笑容,那笑容中卻隱約多了幾分落寞。
韓素情知此間必有一段故事,但她既無窺人隱私的癖好,更不原強去觸人傷疤,便道:“珍娘可知,還有一個和尚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珍娘笑道:“奴家聽過的。”
韓素道:“珍娘何解?”
珍娘抿唇一笑:“素娘何解?”
韓素笑道:“雖是看似境界更高一籌,然而這個‘本來無一物’,我卻並不認同。正所謂無中生有,物極必反,萬事萬物到了極致總會生出另一種極端來,世間哪有真正的‘無’,沒有‘有’,又哪裏來的‘無’?倘若當真是‘無一物’,這和尚便不該來說這佛偈,他該閉嘴才是!說到底,也是先有了‘時時勤拂拭’,後來才有這‘本來無一物’,踏前人之脊梁,算不得更高明,最多是不分高下罷。”
珍娘一歎:“正是如此,這兩首佛偈隻能說是各有千秋罷了,不過是各人所走之道不同,其實分不出什麽高下的。”
她一雙秋水目盈盈注視在韓素身上,也說不出是喜悅還是惆悵,總歸滿懷心事。
此後幾日珍娘再來論道,韓素便著意避開了這些話題,隻說了些法術的應用,還有妖修與人類修士的不同。珍娘雖是對韓素身有劍意還能修出一身精深水法之事感到驚奇,卻也沒有太過在意。她是妖精,雖然盡力在學人行事,但有些觀念終有不同。對於世間約定俗成的許多俗法她是不屑一顧的,因此相處越久韓素便越覺得,當初看珍娘品貌婉約便覺她有俗世閨秀之風其實是以貌取人了。
至於扇娘子,她赤子心性,耐不住寂寞,卻是從不參與韓素和珍娘的話題,哪怕珍娘要她看看道藏,她也隻說無聊。珍娘並不過多約束她,隻要求不去外頭胡亂闖禍便好。
這日韓素隱隱察覺到了兩個儲物袋將到極限,便同珍娘姐妹兩個告辭。
珍娘十分不舍,隻道:“當日約好了這一整麵石壁素娘你盡可取走,隻是儲物袋不夠又算得什麽?我這裏還有許多個,雖然品級都不高,但也盡夠你裝了。”說罷便要取儲物袋給韓素。
韓素按住她的手,搖頭道:“珍娘你既知君子當日三省乎己,便也應當知曉君子行事當適量有度,我身上兩個儲物袋既已裝載到極限,便可見此事應當到此為止了。此乃天意玄妙,我豈能貪婪無度?更何況此處乃是你們姐妹安身立命之所,當日你我未曾相交,我取這石壁心安理得,如今既為好友,我又豈能毀去好友家園?”
話說到此,珍娘便不再強求。
倒是扇娘臉上現出喜色,直道:“我早便知曉,修士你是好人啦!”一時高興,又將韓素直稱修士了。
珍娘微微紅了眼眶,卻從袖中取出一隻做工精巧的錦囊,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我亦知曉素娘你有登天之誌,不能強留你腳步,這一枚錦囊便贈你隨行,望你一路平安,終聞大道。錦囊中有些小東西,待素娘你決定動身去天外天之時,便將錦囊打開罷。”
韓素接過錦囊,鄭重收入懷中。
待想要迴禮,忽覺身無長物,竟沒有什麽可送的。
她思索片刻,從儲物袋中取出一顆金色珍珠,問珍娘:“這顆珍珠是珍娘你親身培育而出的罷?”
珍娘道:“正是。”
韓素將珍珠托在手中,運起這些時日學到的粗淺煉器之法,將自身三道精純劍意注入其中,然後送給珍娘:“珍珠中有我三道劍意,化神以下應當可以輕易斬殺,給你護身。”
扇娘子頓時瞪大眼睛:“咦?隻是阿姐才有麽?”
韓素莞爾道:“自然你也有。”
珍娘立時嗔了扇娘一眼,離愁頓消,一時間氣氛亦是鬆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