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抬手一下一下的揉著眉心,這都是多少年前查的事情了,猛地這麽一問,她得要好好想一想才行。
宜妃一邊迴想著一邊慢慢說著。
六月天靠近正午的時候,陽光的照射越來越強。好在翊坤宮裏有幾株高大的樹木,茂盛的枝葉遮蔽了強烈的日光,在翊坤宮的雕花窗欞上映出一片片斑駁搖曳的陰影。外頭雖已有了幾分暑氣,屋子裏頭卻還是涼爽的。
九阿哥坐在涼榻上,靜靜的聽著宜妃說話,手裏的一杯香茗早已沒了熱氣。
“……後來,聽說王老大人因病去逝了。且王老大人家裏也沒人,因此燕氏倒是無處可去了,便一直留在宮裏做了醫女。”
“燕氏素來話不多,也不喜交際。要不是那時候你來信說,要給玉兒選幾個好的教養嬤嬤,本宮也不會留意到這個人。”
宜妃當年給黛玉選教養嬤嬤的時候,也是經過一番挑選的。最初,是叫海嬤嬤先大略挑了一些可用的人選,列成了一張清單待用。然後,宜妃使了自己的娘家人幫著在外頭調查那些嬤嬤的家庭背景。當然了,那些候選人在宮裏當差時的表現,宜妃也是查了的。
燕氏的背景在當時的宜妃看來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這上無父母,下無兄弟的,左右甚至是連半個宗親族人也沒有,燕氏在宮裏頭當差多年卻也沒什麽要好的人,典型的孤家寡人一個。這樣子的一個人,隻要林家能夠拿捏得住,輕易是不會叫外頭的人收買了去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考量,燕氏才會在那個時候被宜妃挑中送去了林家給黛玉做了教養嬤嬤。
等著宜妃把自己知道的有關燕氏的事情說完了之後,九阿哥忙親自倒了一杯茶遞給宜妃潤潤嗓子。
“倒是叫額娘費心了。”九阿哥不無討好的笑道。嘴上雖是這麽說,可九阿哥心裏頭的疑問卻是半點兒沒有解決掉,反而是生出了更多的疑竇。
對於燕氏如此簡單的家庭背景,九阿哥的心裏總有一種違和的感覺。
宜妃說的口幹舌燥,接過香茗隻略略吃了幾口便放下了,到底還是不放心的問道:“那個燕嬤嬤到底是怎麽迴事兒呢?”
宜妃這話問的,九阿哥卻是不好迴的。他自己還沒琢磨透這個人呢,可要怎麽迴答這問題呢。
再者,對於燕嬤嬤私底下打聽賈家和史家祖輩的事情,九阿哥心裏頭總有種揮之不去的不安。在沒有弄清楚燕嬤嬤到底想做什麽之前,他並不打算把賈家和史家也給扯進來叫人注意上。因此,九阿哥隻好說是暫時沒什麽,迴頭還要再看看。
宜妃見九阿哥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心裏頭的火氣一下子就竄起來了。合著這倒是本宮白擔心了不成?
“你倒是一副不急不忙的樣子了!”宜妃伸手一下一下的戳著九阿哥的腦門子,在那裏氣結道:“你可別小瞧了燕氏這麽一個人。她一個懂藥擅醫的,真要是起了那等害人的心思可是要叫人防不勝防的。不是額娘編故事嚇唬你,你隻想想這從古至今,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而破家滅國的例子可是少了的?”
九阿哥被自家額娘的無影指戳的腦門子生疼,連忙站起來給宜妃認錯兒。等著宜妃火氣漸消,九阿哥又溫聲寬慰了宜妃幾句,並再三保證自己一定會小心防範之類的。“兒子那個府裏,額娘還不知道嗎?有皇阿瑪的人,有太子二哥的人,這幫兒子看家的人多了去了,兒子還能叫一個老嬤嬤給害了去?”
這叫什麽話?!
桃花眼一瞪,宜妃眉毛都快豎起來,手心犯癢的直想把這臭小子給抽飛了。
隻是還不容宜妃張嘴呢,九阿哥卻是轉了話題問起了先頭的那位已故的太醫院院正王老大人。
“你問他?”宜妃暫時壓下了心裏頭的小火苗,狐疑的睇了一眼九阿哥,“王老大人在額娘生你之前就病逝了。你不知道他也是正常的。”
其實,宜妃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那位王老太醫。
“本宮知道的也不多。因著他家裏沒什麽人,當年查燕氏的背景也是費了郭絡羅氏一族很多的功夫,方才查到那位院正王老大人頭上的。”
宜妃一手搭在雕山水的炕桌上,帶著鎏金嵌寶護甲的素手一下一下敲擊在桌麵上,發出噠、噠、噠、噠的聲響來。這時候,她隱隱撇著又有些後悔當初選了燕氏給黛玉做教養嬤嬤了。
九阿哥眉頭緊鎖,手上拿著杯蓋在那裏有一下沒一下的撇著杯子裏的茶葉沫子。
“這人總不能是從石頭縫兒裏蹦出來的吧,怎麽著也得有個出處才對。那個王老太醫家裏雖然沒人了,可是宗族呢?老家在哪兒啊?師從何人啊?沒有親戚,那故舊呢?他在太醫院多年,難道也沒有跟誰走得近些的?總不會,他跟著燕氏一樣,也是個不跟人交往的吧?”九阿哥吧啦吧啦問了一連串兒的問題。
宜妃抿了抿嘴角,白了九阿哥一眼,道:“這些事情,難道本宮想不到去查的?”
九阿哥一聽,忙抬眼朝著宜妃看了過去。
宜妃卻是不理,隻氣哼哼了兩聲。在九阿哥一番狗腿的討好之後,她這才沒好氣的說道:“就像你說的,這位老王大人還真的就跟那個燕氏一樣,兩人不愧是舅甥呢,都是不喜交際,不跟人來往的。”
“至於老家在那裏,還有在哪裏跟什麽人學的醫,本宮記得內務府裏倒是有記檔的。本宮當年也請了人去地方查了,不過卻是什麽也沒有查到……”
九阿哥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心裏越琢磨這事兒越覺得可疑,“地方上查不到這個人,難道說內務府裏的檔案是假的不成?”
宜妃搖了搖頭,這事兒還真就不好說了。那位王老太醫的祖籍在黃河邊兒上,一處水患嚴重的小地方上。本朝重水利,聽說那地方的河堤也是年年大修的,縱是這樣每年汛期的時候也是又淹又澇的。有那澇的厲害的時候,連地方府衙都給衝垮過。因此,地方上的卷宗檔案,也是多有遺失。這查不到王老大人的資料,確實也就不能說人家在祖籍背景上作假了。
屋子裏一時也沒了說話聲。
宜妃能想到的那些,九阿哥自然也是想的到。隻是,他心裏頭還是疑竇眾生。燕氏,還有那個已經翹了辮子的老太醫,身家背景人際關係等等,真的是簡單到不同尋常。反而,就透出了幾分不簡單來。
“對了,關於那位王老太醫,宮裏頭倒是有一樁傳言。”宜妃像是想到了什麽,突然開口說道。
九阿哥精神一震,忙去問是什麽傳言。
宜妃朝九阿哥的方向挪了挪,壓低了聲音,道:“宮裏頭的老人兒說,那位王老太醫原是前朝太醫院院正的弟子。當年睿親王打進京都的時候,前朝不少的官員闔家殉國。前朝那位太醫院院正也不例外,一家老小全都一根繩子吊房梁上了。”
“……這位老王太醫據說是早先去了外地料理妹妹妹夫的喪事,這才沒有跟著那位院正一家子一道兒殉國。”
“前朝太醫院院正與杏林很有名望。王老太醫作為那位院正的弟子,在當時也很有幾分名氣。睿親王聽說了這麽個人還活著,便高官厚祿的招降了此人……”
“許是為了要養活燕氏的緣故,王老太醫也就順勢投了睿親王,進到咱們大清的太醫院繼續做太醫……”
前朝?
燕氏?
太醫院院正?
這樁在宜妃看來純屬是道聽途說的傳言,卻叫九阿哥心裏有了一絲頭緒。隻是這頭緒,怎麽想都不像是啥好事兒啊。
陪著宜妃一道兒用了午飯,又說了一會兒閑話,寬慰了宜妃一番,九阿哥這才懷著滿腹的心事離開了翊坤宮。
九阿哥原本事想著去毓慶宮一趟,找太子打聽打聽先頭包衣世家結盟的事情的。隻是等他快走到毓慶宮的宮門前的時候,不知是想到了什麽,便又改了主意。腳下一轉,人便直接出宮去了。
跳上了自家的馬車,九阿哥吩咐道:“去一品樓。”
何玉柱老遠就見自家主子爺皺著一張臉疾步過來,當下便知道自家這位爺這會兒心情很不好。雖說先頭自家主子爺沒出來的時候,遇著了十四阿哥家的管家,說是有事兒找自家主子爺,可何玉柱這會子實在是沒膽子違拗了自家主子爺的吩咐,就怕一個說話不小心觸了這位爺的黴頭。
放下的車簾子突然被一隻修長的手撩起,九阿哥探出頭來又吩咐何玉柱去把李衛也給找來。
九阿哥放下車簾子,背靠著車廂背板,長歎了一聲出來。
這事兒鬧得,竟然牽扯到了前朝?
好不好的,還跟著那個弄出包衣世家結盟的燕氏有關?
自己府上的那個燕嬤嬤,竟然跟著前朝太醫院院正是一個姓?r1152
宜妃一邊迴想著一邊慢慢說著。
六月天靠近正午的時候,陽光的照射越來越強。好在翊坤宮裏有幾株高大的樹木,茂盛的枝葉遮蔽了強烈的日光,在翊坤宮的雕花窗欞上映出一片片斑駁搖曳的陰影。外頭雖已有了幾分暑氣,屋子裏頭卻還是涼爽的。
九阿哥坐在涼榻上,靜靜的聽著宜妃說話,手裏的一杯香茗早已沒了熱氣。
“……後來,聽說王老大人因病去逝了。且王老大人家裏也沒人,因此燕氏倒是無處可去了,便一直留在宮裏做了醫女。”
“燕氏素來話不多,也不喜交際。要不是那時候你來信說,要給玉兒選幾個好的教養嬤嬤,本宮也不會留意到這個人。”
宜妃當年給黛玉選教養嬤嬤的時候,也是經過一番挑選的。最初,是叫海嬤嬤先大略挑了一些可用的人選,列成了一張清單待用。然後,宜妃使了自己的娘家人幫著在外頭調查那些嬤嬤的家庭背景。當然了,那些候選人在宮裏當差時的表現,宜妃也是查了的。
燕氏的背景在當時的宜妃看來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這上無父母,下無兄弟的,左右甚至是連半個宗親族人也沒有,燕氏在宮裏頭當差多年卻也沒什麽要好的人,典型的孤家寡人一個。這樣子的一個人,隻要林家能夠拿捏得住,輕易是不會叫外頭的人收買了去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考量,燕氏才會在那個時候被宜妃挑中送去了林家給黛玉做了教養嬤嬤。
等著宜妃把自己知道的有關燕氏的事情說完了之後,九阿哥忙親自倒了一杯茶遞給宜妃潤潤嗓子。
“倒是叫額娘費心了。”九阿哥不無討好的笑道。嘴上雖是這麽說,可九阿哥心裏頭的疑問卻是半點兒沒有解決掉,反而是生出了更多的疑竇。
對於燕氏如此簡單的家庭背景,九阿哥的心裏總有一種違和的感覺。
宜妃說的口幹舌燥,接過香茗隻略略吃了幾口便放下了,到底還是不放心的問道:“那個燕嬤嬤到底是怎麽迴事兒呢?”
宜妃這話問的,九阿哥卻是不好迴的。他自己還沒琢磨透這個人呢,可要怎麽迴答這問題呢。
再者,對於燕嬤嬤私底下打聽賈家和史家祖輩的事情,九阿哥心裏頭總有種揮之不去的不安。在沒有弄清楚燕嬤嬤到底想做什麽之前,他並不打算把賈家和史家也給扯進來叫人注意上。因此,九阿哥隻好說是暫時沒什麽,迴頭還要再看看。
宜妃見九阿哥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心裏頭的火氣一下子就竄起來了。合著這倒是本宮白擔心了不成?
“你倒是一副不急不忙的樣子了!”宜妃伸手一下一下的戳著九阿哥的腦門子,在那裏氣結道:“你可別小瞧了燕氏這麽一個人。她一個懂藥擅醫的,真要是起了那等害人的心思可是要叫人防不勝防的。不是額娘編故事嚇唬你,你隻想想這從古至今,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而破家滅國的例子可是少了的?”
九阿哥被自家額娘的無影指戳的腦門子生疼,連忙站起來給宜妃認錯兒。等著宜妃火氣漸消,九阿哥又溫聲寬慰了宜妃幾句,並再三保證自己一定會小心防範之類的。“兒子那個府裏,額娘還不知道嗎?有皇阿瑪的人,有太子二哥的人,這幫兒子看家的人多了去了,兒子還能叫一個老嬤嬤給害了去?”
這叫什麽話?!
桃花眼一瞪,宜妃眉毛都快豎起來,手心犯癢的直想把這臭小子給抽飛了。
隻是還不容宜妃張嘴呢,九阿哥卻是轉了話題問起了先頭的那位已故的太醫院院正王老大人。
“你問他?”宜妃暫時壓下了心裏頭的小火苗,狐疑的睇了一眼九阿哥,“王老大人在額娘生你之前就病逝了。你不知道他也是正常的。”
其實,宜妃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那位王老太醫。
“本宮知道的也不多。因著他家裏沒什麽人,當年查燕氏的背景也是費了郭絡羅氏一族很多的功夫,方才查到那位院正王老大人頭上的。”
宜妃一手搭在雕山水的炕桌上,帶著鎏金嵌寶護甲的素手一下一下敲擊在桌麵上,發出噠、噠、噠、噠的聲響來。這時候,她隱隱撇著又有些後悔當初選了燕氏給黛玉做教養嬤嬤了。
九阿哥眉頭緊鎖,手上拿著杯蓋在那裏有一下沒一下的撇著杯子裏的茶葉沫子。
“這人總不能是從石頭縫兒裏蹦出來的吧,怎麽著也得有個出處才對。那個王老太醫家裏雖然沒人了,可是宗族呢?老家在哪兒啊?師從何人啊?沒有親戚,那故舊呢?他在太醫院多年,難道也沒有跟誰走得近些的?總不會,他跟著燕氏一樣,也是個不跟人交往的吧?”九阿哥吧啦吧啦問了一連串兒的問題。
宜妃抿了抿嘴角,白了九阿哥一眼,道:“這些事情,難道本宮想不到去查的?”
九阿哥一聽,忙抬眼朝著宜妃看了過去。
宜妃卻是不理,隻氣哼哼了兩聲。在九阿哥一番狗腿的討好之後,她這才沒好氣的說道:“就像你說的,這位老王大人還真的就跟那個燕氏一樣,兩人不愧是舅甥呢,都是不喜交際,不跟人來往的。”
“至於老家在那裏,還有在哪裏跟什麽人學的醫,本宮記得內務府裏倒是有記檔的。本宮當年也請了人去地方查了,不過卻是什麽也沒有查到……”
九阿哥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心裏越琢磨這事兒越覺得可疑,“地方上查不到這個人,難道說內務府裏的檔案是假的不成?”
宜妃搖了搖頭,這事兒還真就不好說了。那位王老太醫的祖籍在黃河邊兒上,一處水患嚴重的小地方上。本朝重水利,聽說那地方的河堤也是年年大修的,縱是這樣每年汛期的時候也是又淹又澇的。有那澇的厲害的時候,連地方府衙都給衝垮過。因此,地方上的卷宗檔案,也是多有遺失。這查不到王老大人的資料,確實也就不能說人家在祖籍背景上作假了。
屋子裏一時也沒了說話聲。
宜妃能想到的那些,九阿哥自然也是想的到。隻是,他心裏頭還是疑竇眾生。燕氏,還有那個已經翹了辮子的老太醫,身家背景人際關係等等,真的是簡單到不同尋常。反而,就透出了幾分不簡單來。
“對了,關於那位王老太醫,宮裏頭倒是有一樁傳言。”宜妃像是想到了什麽,突然開口說道。
九阿哥精神一震,忙去問是什麽傳言。
宜妃朝九阿哥的方向挪了挪,壓低了聲音,道:“宮裏頭的老人兒說,那位王老太醫原是前朝太醫院院正的弟子。當年睿親王打進京都的時候,前朝不少的官員闔家殉國。前朝那位太醫院院正也不例外,一家老小全都一根繩子吊房梁上了。”
“……這位老王太醫據說是早先去了外地料理妹妹妹夫的喪事,這才沒有跟著那位院正一家子一道兒殉國。”
“前朝太醫院院正與杏林很有名望。王老太醫作為那位院正的弟子,在當時也很有幾分名氣。睿親王聽說了這麽個人還活著,便高官厚祿的招降了此人……”
“許是為了要養活燕氏的緣故,王老太醫也就順勢投了睿親王,進到咱們大清的太醫院繼續做太醫……”
前朝?
燕氏?
太醫院院正?
這樁在宜妃看來純屬是道聽途說的傳言,卻叫九阿哥心裏有了一絲頭緒。隻是這頭緒,怎麽想都不像是啥好事兒啊。
陪著宜妃一道兒用了午飯,又說了一會兒閑話,寬慰了宜妃一番,九阿哥這才懷著滿腹的心事離開了翊坤宮。
九阿哥原本事想著去毓慶宮一趟,找太子打聽打聽先頭包衣世家結盟的事情的。隻是等他快走到毓慶宮的宮門前的時候,不知是想到了什麽,便又改了主意。腳下一轉,人便直接出宮去了。
跳上了自家的馬車,九阿哥吩咐道:“去一品樓。”
何玉柱老遠就見自家主子爺皺著一張臉疾步過來,當下便知道自家這位爺這會兒心情很不好。雖說先頭自家主子爺沒出來的時候,遇著了十四阿哥家的管家,說是有事兒找自家主子爺,可何玉柱這會子實在是沒膽子違拗了自家主子爺的吩咐,就怕一個說話不小心觸了這位爺的黴頭。
放下的車簾子突然被一隻修長的手撩起,九阿哥探出頭來又吩咐何玉柱去把李衛也給找來。
九阿哥放下車簾子,背靠著車廂背板,長歎了一聲出來。
這事兒鬧得,竟然牽扯到了前朝?
好不好的,還跟著那個弄出包衣世家結盟的燕氏有關?
自己府上的那個燕嬤嬤,竟然跟著前朝太醫院院正是一個姓?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