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
“望遠鏡真是神奇。陛下。這也算是我朝的神器之一吧。”我身後的江萬載看完後。頗有感觸地說道。
方靈“嗬嗬”一笑道:“江大人。當然算的。”
江萬載點點頭。又道:“陛下。從攻打鄧州城開始。我軍就將從原來的防禦戰轉為全麵的進攻戰了。”
“恩。江愛卿。這也標誌著我軍開始書寫新的篇章了。”
“是啊。陛下。這要是放在數年之前。老臣定然不會想到。有生之年竟然可以跟隨陛下收複我舊日之山河。老臣這心裏啊。高興。”
作為軍中老人。又是主戰派的江萬載自然盼望著能夠收複山河。重振大宋朝之雄風。
我笑笑。迴頭問道:“吳將軍。火炮營完顏天雷和克裏特兩位將軍來查看過地形了嗎。”
吳鬆含雖然身為先鋒。但軍階偏低。是以站在靠後的位置。聽我叫他。忙道:“迴皇上。兩位將軍已經勘察過地形。南門一帶地勢頗為開闊。架設火炮完全沒問題。”
“好。返迴上營村。”
當天夜裏。我在上營村中召開了中路北伐軍廂級以上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
“參見皇上。”
“眾將免禮。”我笑笑。指著各種各樣的凳子道。“這裏不比襄陽帥府。大家隨便坐下就是。”
“謝皇上。”
“呂文煥將軍。你來布置明日各軍的任務。”
“是。皇上。”呂文煥起身道。“各位將軍。明日之戰以炮營為主。大家請看鄧州地形圖。”
呂文煥停了停。接著道:“鄧州城有東南西北四道城門。是標準的四門城鎮。且城牆大都由石塊建成。和我朝的郢州頗為相似。隻不過。隨著我朝火器的研製成功。堅固的城牆將不再是我軍前進步伐中的阻礙。我軍此次北伐的火炮一共五十五門。預計用四到五天的時間就可擊毀鄧州城牆的南門。在這幾天裏。其餘各軍全部作為輔助部隊。配合火炮營的轟擊。下麵。呂某宣布各軍的任務。”
元朝京城大都皇宮的練武場內。剛剛迴到大都的史玉琪向忽必烈、印天涯、兀良合台、阿老瓦丁以及元朝的各路匠師演示了火槍的射擊方式和過程。
“皇上。各位大人。火槍的弱點主要有二。一是射擊速度比弓箭慢。因此。南朝火槍手采用三段式的射擊方法來彌補其不足。據說。這種射擊法還是南朝皇帝發明的;二是在雨天不能發射。這點一直無法解決。”史玉琪演示完畢後道。
忽必烈“恩”了一聲。言道:“史弼將軍。辛苦了。朕自會論功行賞。”
“謝皇上。”化名史玉琪的史弼恭恭敬敬地謝道。
“各位愛卿。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
印天涯首先道:“大汗。火槍群射的威力的確在弓箭之上。本尊認為。針對南朝的火器。我朝當集中所有的匠師。全力進行仿製。其次是通知阿術、伯顏。一旦遇到下雨天。就全力攻擊。南朝的火槍如此。想必其火炮、火彈也同樣在雨天不能使用。還有。本尊立即啟程北上。將火槍帶給至尊大人一觀。”
“印神尊。至尊大人正在閉關。你此次前往。會不會影響大人之精修。”
“大汗。火器不破。我朝。我朝終究會處於弱勢。至尊大人必會體諒。”
“那好。朕也知道至尊大人手下能人眾多。神尊大人。那就辛苦你了。”
“大汗。時間緊迫。本尊就此告辭。”說完。印天涯隨手隔空一抓。瞬間。其手中便多了一支火槍。這火槍分量不輕。卻在其手中似是毫無分量。
沒有和印天涯打過交道的史玉琪見狀。暗自驚道:“沒想到這天涯神尊的武功竟然如此高強。恐怕自己窮一生之力也達不到這般境界。”
忽必烈神情肅穆。目送印天涯離去。對身旁的郝經道:“帝師。”
“臣在。”
“召集我朝所有匠師。無論代價。全力仿製火槍。”
“是。皇上。臣遵旨。”
“兀良合台。”
“臣在。”
“傳朕旨意。令南陽阿術、伯顏。隻要遇到雨天。便組織反擊。”
“是。皇上。”
“史弼。”
“末將在。”
“朕加封你為征南都指揮使。賜虎頭金牌一枚。領從三品銜。稍事休息。明日便趕赴南陽。加入中路軍。”
“是。末將遵旨。”
“史將軍。隨朕去書房。其餘愛卿。立即分頭行事。”
忽必烈的禦書房離練武堂不遠。史玉琪跟著忽必烈穿過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便進入其中。忽必烈坐下後隨即道:“史愛卿。說說你在南朝軍中的經曆。”
“是。皇上。”史玉琪將自己從參加武舉開始。一直到取槍北返為止的過程簡要地向忽必烈做了匯報。
忽必烈聽得很認真。一邊聽一邊還不時地出聲詢問。當史玉琪匯報完畢。忽必烈道:“史愛卿。按照你的說法。南朝軍隊的戰鬥力已經不弱於我軍了。”
史玉琪小心翼翼道:“皇上。末將剛剛加入禁軍時。宋軍士氣低落。號稱南朝最為精銳的臨安禁軍也毫無戰力可言。那時的宋軍和我軍相比。的確不在一個層次。但最近幾年來。特別是宋軍軍改以來。戰力逐年提升。末將以為。至少。至少在步軍方麵。宋軍已經勝過我朝的漢軍。而且。還有火器。”
忽必烈暗自歎了口氣。當年若不是阿裏不哥和自己爭奪汗位之故。想必已經徹底將南朝擊潰了。短短的十年。局勢已經大變。而且還弄出個火器。忽必烈戎馬半生。見多識廣。自從親眼目睹過火器的威力之後。心裏就十分清楚。憑借現有的刀槍弓弩是無法與之抗衡的。
或許這就是命。忽必烈臉上不動聲色。繼續問道:“史愛卿。南朝的高級將領是如何看待火器的。他們認為該如何破解火器。”
“迴皇上。末將雖然沒有見識過火炮和投擲彈。卻聽夏貴和李庭芝談起過。”史玉琪迴憶道。“那還是在南朝的江淮軍區成立之前。原揚州軍區製置使李庭芝曾經到過廬州。當時。夏貴將軍言及。‘倘若他有五百門以上的神器加上三萬顆投擲彈。哦。難朝將領將火炮稱作神器。僅憑他廬州軍區。就可蕩平我數十萬鐵騎。’這話說出後。末將等人都覺得過於誇張。但卻得到了李庭芝的認可。江淮軍的高級將領都知道。李庭芝為人謹慎。從不說沒有把握之事。由此可見。南朝高級將領全都認為火器無敵。如果要破解火器。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火器對抗火器。”
忽必烈突然笑道:“這隻不過是夏貴、李庭芝等人鼓舞士氣的障眼法而已。好了。史愛卿。你好生休息一晚。明日便啟程南下。”
“是。皇上。末將告退。”
“以火器對抗火器。”史玉琪走後。忽必烈獨自一人在空曠的屋內自言自語道。
次日清晨。距離鄧州城南門約三百米處。五十五門火炮分成三排。炮口上揚。齊齊對準了前方。在炮營前麵的是禦林軍第二師和臨安軍區第二十軍。右邊約百米開外是禦林軍第一師、第三師和臨安軍區的兩個騎兵軍。擔當左翼護衛的則是襄陽軍區十九廂呂師夔部。火炮營後麵十多米處。四千名中軍護衛整整齊齊地排成兩個方隊。我和袁棘、方靈等人騎在馬上。立於方陣的前列。
“江愛卿。下令開炮。”
“是。皇上。”江萬載舉起一麵紅色旗幟。在空中揮舞了三下。
站在火炮營後麵的克裏特見到軍令已下。對前麵的完顏天雷道:“完顏將軍。皇上下令。開炮。”
“好。各炮位。各就各位。準備。”
“目標。正前方。第一排。角度。五十二。第二排。角度五十五。第三排。角度六十。”
“第一排。點火。”
“放。”
隨著完顏天雷一聲聲令下。第一排的二十門火炮幾乎同時發出了怒吼。“轟、轟”聲頓時響起。隨即。第二排的二十門火炮又發出陣陣怒吼。前兩排的火炮全部擊中鄧州城牆。第三排十五門火炮則略微高了數米。在城牆上炸開。
鄧州的守軍大都親身經曆過灌子灘大戰。此時見對方的火炮轟來。急忙臥倒在地。對於火炮而言。守軍將士隻能用“無可奈何”四字來形容。
約莫半個時辰後。我舉起望遠鏡。看了看鄧州城牆的破損情況。下令停止炮擊。
“陛下。照這樣的情況。鄧州城的城牆最多隻能堅守四天。”
“不錯。孟將軍。”
“末將在。”
“你率忠順軍上前。問問張弘範和阿塔海有無膽量出城與我軍一戰。借機再次打擊下對方的士氣。”
“是。皇上。”
孟天翔藝高人膽大。讓忠順軍將士停在了距離城牆約八十米處。自己單槍匹馬來到城下不足二十米之地。大聲道:“城上的張弘範、阿塔海聽著。爾等膽敢出城與你家孟爺一戰。”
“望遠鏡真是神奇。陛下。這也算是我朝的神器之一吧。”我身後的江萬載看完後。頗有感觸地說道。
方靈“嗬嗬”一笑道:“江大人。當然算的。”
江萬載點點頭。又道:“陛下。從攻打鄧州城開始。我軍就將從原來的防禦戰轉為全麵的進攻戰了。”
“恩。江愛卿。這也標誌著我軍開始書寫新的篇章了。”
“是啊。陛下。這要是放在數年之前。老臣定然不會想到。有生之年竟然可以跟隨陛下收複我舊日之山河。老臣這心裏啊。高興。”
作為軍中老人。又是主戰派的江萬載自然盼望著能夠收複山河。重振大宋朝之雄風。
我笑笑。迴頭問道:“吳將軍。火炮營完顏天雷和克裏特兩位將軍來查看過地形了嗎。”
吳鬆含雖然身為先鋒。但軍階偏低。是以站在靠後的位置。聽我叫他。忙道:“迴皇上。兩位將軍已經勘察過地形。南門一帶地勢頗為開闊。架設火炮完全沒問題。”
“好。返迴上營村。”
當天夜裏。我在上營村中召開了中路北伐軍廂級以上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
“參見皇上。”
“眾將免禮。”我笑笑。指著各種各樣的凳子道。“這裏不比襄陽帥府。大家隨便坐下就是。”
“謝皇上。”
“呂文煥將軍。你來布置明日各軍的任務。”
“是。皇上。”呂文煥起身道。“各位將軍。明日之戰以炮營為主。大家請看鄧州地形圖。”
呂文煥停了停。接著道:“鄧州城有東南西北四道城門。是標準的四門城鎮。且城牆大都由石塊建成。和我朝的郢州頗為相似。隻不過。隨著我朝火器的研製成功。堅固的城牆將不再是我軍前進步伐中的阻礙。我軍此次北伐的火炮一共五十五門。預計用四到五天的時間就可擊毀鄧州城牆的南門。在這幾天裏。其餘各軍全部作為輔助部隊。配合火炮營的轟擊。下麵。呂某宣布各軍的任務。”
元朝京城大都皇宮的練武場內。剛剛迴到大都的史玉琪向忽必烈、印天涯、兀良合台、阿老瓦丁以及元朝的各路匠師演示了火槍的射擊方式和過程。
“皇上。各位大人。火槍的弱點主要有二。一是射擊速度比弓箭慢。因此。南朝火槍手采用三段式的射擊方法來彌補其不足。據說。這種射擊法還是南朝皇帝發明的;二是在雨天不能發射。這點一直無法解決。”史玉琪演示完畢後道。
忽必烈“恩”了一聲。言道:“史弼將軍。辛苦了。朕自會論功行賞。”
“謝皇上。”化名史玉琪的史弼恭恭敬敬地謝道。
“各位愛卿。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
印天涯首先道:“大汗。火槍群射的威力的確在弓箭之上。本尊認為。針對南朝的火器。我朝當集中所有的匠師。全力進行仿製。其次是通知阿術、伯顏。一旦遇到下雨天。就全力攻擊。南朝的火槍如此。想必其火炮、火彈也同樣在雨天不能使用。還有。本尊立即啟程北上。將火槍帶給至尊大人一觀。”
“印神尊。至尊大人正在閉關。你此次前往。會不會影響大人之精修。”
“大汗。火器不破。我朝。我朝終究會處於弱勢。至尊大人必會體諒。”
“那好。朕也知道至尊大人手下能人眾多。神尊大人。那就辛苦你了。”
“大汗。時間緊迫。本尊就此告辭。”說完。印天涯隨手隔空一抓。瞬間。其手中便多了一支火槍。這火槍分量不輕。卻在其手中似是毫無分量。
沒有和印天涯打過交道的史玉琪見狀。暗自驚道:“沒想到這天涯神尊的武功竟然如此高強。恐怕自己窮一生之力也達不到這般境界。”
忽必烈神情肅穆。目送印天涯離去。對身旁的郝經道:“帝師。”
“臣在。”
“召集我朝所有匠師。無論代價。全力仿製火槍。”
“是。皇上。臣遵旨。”
“兀良合台。”
“臣在。”
“傳朕旨意。令南陽阿術、伯顏。隻要遇到雨天。便組織反擊。”
“是。皇上。”
“史弼。”
“末將在。”
“朕加封你為征南都指揮使。賜虎頭金牌一枚。領從三品銜。稍事休息。明日便趕赴南陽。加入中路軍。”
“是。末將遵旨。”
“史將軍。隨朕去書房。其餘愛卿。立即分頭行事。”
忽必烈的禦書房離練武堂不遠。史玉琪跟著忽必烈穿過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便進入其中。忽必烈坐下後隨即道:“史愛卿。說說你在南朝軍中的經曆。”
“是。皇上。”史玉琪將自己從參加武舉開始。一直到取槍北返為止的過程簡要地向忽必烈做了匯報。
忽必烈聽得很認真。一邊聽一邊還不時地出聲詢問。當史玉琪匯報完畢。忽必烈道:“史愛卿。按照你的說法。南朝軍隊的戰鬥力已經不弱於我軍了。”
史玉琪小心翼翼道:“皇上。末將剛剛加入禁軍時。宋軍士氣低落。號稱南朝最為精銳的臨安禁軍也毫無戰力可言。那時的宋軍和我軍相比。的確不在一個層次。但最近幾年來。特別是宋軍軍改以來。戰力逐年提升。末將以為。至少。至少在步軍方麵。宋軍已經勝過我朝的漢軍。而且。還有火器。”
忽必烈暗自歎了口氣。當年若不是阿裏不哥和自己爭奪汗位之故。想必已經徹底將南朝擊潰了。短短的十年。局勢已經大變。而且還弄出個火器。忽必烈戎馬半生。見多識廣。自從親眼目睹過火器的威力之後。心裏就十分清楚。憑借現有的刀槍弓弩是無法與之抗衡的。
或許這就是命。忽必烈臉上不動聲色。繼續問道:“史愛卿。南朝的高級將領是如何看待火器的。他們認為該如何破解火器。”
“迴皇上。末將雖然沒有見識過火炮和投擲彈。卻聽夏貴和李庭芝談起過。”史玉琪迴憶道。“那還是在南朝的江淮軍區成立之前。原揚州軍區製置使李庭芝曾經到過廬州。當時。夏貴將軍言及。‘倘若他有五百門以上的神器加上三萬顆投擲彈。哦。難朝將領將火炮稱作神器。僅憑他廬州軍區。就可蕩平我數十萬鐵騎。’這話說出後。末將等人都覺得過於誇張。但卻得到了李庭芝的認可。江淮軍的高級將領都知道。李庭芝為人謹慎。從不說沒有把握之事。由此可見。南朝高級將領全都認為火器無敵。如果要破解火器。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火器對抗火器。”
忽必烈突然笑道:“這隻不過是夏貴、李庭芝等人鼓舞士氣的障眼法而已。好了。史愛卿。你好生休息一晚。明日便啟程南下。”
“是。皇上。末將告退。”
“以火器對抗火器。”史玉琪走後。忽必烈獨自一人在空曠的屋內自言自語道。
次日清晨。距離鄧州城南門約三百米處。五十五門火炮分成三排。炮口上揚。齊齊對準了前方。在炮營前麵的是禦林軍第二師和臨安軍區第二十軍。右邊約百米開外是禦林軍第一師、第三師和臨安軍區的兩個騎兵軍。擔當左翼護衛的則是襄陽軍區十九廂呂師夔部。火炮營後麵十多米處。四千名中軍護衛整整齊齊地排成兩個方隊。我和袁棘、方靈等人騎在馬上。立於方陣的前列。
“江愛卿。下令開炮。”
“是。皇上。”江萬載舉起一麵紅色旗幟。在空中揮舞了三下。
站在火炮營後麵的克裏特見到軍令已下。對前麵的完顏天雷道:“完顏將軍。皇上下令。開炮。”
“好。各炮位。各就各位。準備。”
“目標。正前方。第一排。角度。五十二。第二排。角度五十五。第三排。角度六十。”
“第一排。點火。”
“放。”
隨著完顏天雷一聲聲令下。第一排的二十門火炮幾乎同時發出了怒吼。“轟、轟”聲頓時響起。隨即。第二排的二十門火炮又發出陣陣怒吼。前兩排的火炮全部擊中鄧州城牆。第三排十五門火炮則略微高了數米。在城牆上炸開。
鄧州的守軍大都親身經曆過灌子灘大戰。此時見對方的火炮轟來。急忙臥倒在地。對於火炮而言。守軍將士隻能用“無可奈何”四字來形容。
約莫半個時辰後。我舉起望遠鏡。看了看鄧州城牆的破損情況。下令停止炮擊。
“陛下。照這樣的情況。鄧州城的城牆最多隻能堅守四天。”
“不錯。孟將軍。”
“末將在。”
“你率忠順軍上前。問問張弘範和阿塔海有無膽量出城與我軍一戰。借機再次打擊下對方的士氣。”
“是。皇上。”
孟天翔藝高人膽大。讓忠順軍將士停在了距離城牆約八十米處。自己單槍匹馬來到城下不足二十米之地。大聲道:“城上的張弘範、阿塔海聽著。爾等膽敢出城與你家孟爺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