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戰俘
七月二十九日。我在袁棘、方靈等人以及兩百名親衛的陪同下。來到了鹿門山下的原蒙古軍營寨。自忽必烈撤軍後。這裏便成為了我軍關押戰俘的集中營。整個集中營分為東、西兩營。其中。東營關押的是蒙古族、西域色目族戰俘。西營羈押的則是元軍中的漢人戰俘。
進入營寨。在守衛將領的帶領下。我直接來到西營中最大的一間營房。
或許是因為我的龍袍十分顯眼之故。剛一入內就引來了無數目光。我毫無表情地四下看了看。這些目光中大都充滿著恐懼和麻木。在見到我時。明顯又出現了好奇的神態。
經曆了一百多年異族統治的北方漢人。盡管不乏有張世傑、何去塵這樣的不屈之士。但大多數人對於宋朝的歸屬感已經淡了許多。
營房雖大。但裏麵的戰俘眾多。顯得十分擁擠。味道也極為難聞。這些戰俘們東倒西歪地坐著或者躺著。即便是見到我這個宋朝皇帝。也沒有人站起身來。
隨同我進入的守軍將領怒喝道:“皇上在此。還不大禮跪拜。”
不過。似乎沒有什麽用處。這些戰俘們依舊沒有起身。
我伸手製止了這位將領的下一步動作--鞭型。平靜地言道:“你們想迴家嗎。”
“迴家。”一眾俘虜的眼神已經告訴了我。想。他們非常想。
元朝也好。宋朝也罷。似乎就那麽迴事了。但家卻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牽掛。
沉默片刻後。最裏麵的一處角落中終於傳來一個聲音:“想。我想迴家。”雖然我看不到是何人在說。但卻可以聽清。而且還能聽出。說話之人的年齡並不算大。
“要迴家不是不可以。隻需要迴答朕提出的幾個問題。”我朝發出聲音的角落看了看。用平和的聲音對那人說道。“朕是漢人。你們也是。你來告訴朕。為何你要加入蒙古軍。幫助異族來攻打我們漢人呢。”
那個聲音略微停頓了一下。似乎想了想。才結結巴巴言道:“這。這個嘛。皇上。小的家貧。從軍隻。隻是為了能吃頓飽飯。至於其。其它的也沒去多想。”
“恩。朕聽見了。說話之人。站到這邊來。一會朕便讓你迴家。”我指了指門前左邊的位置。繼續道。“還有誰。誰想迴家的。”
有了帶頭之人。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皇上。小的也想迴家。”這個說話之人就在我眼前不遠處。所以我能看清。隻見此人站起身道。“皇上。小的雖說是漢人。但自打娘胎裏出來。就隻知道當權的都是蒙古人。小的家中沒有其他男丁。所以被迫從軍。而從軍之後。就得聽從上司的指揮。打不打仗。和誰打。都不是小的說了能算數的了。”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北方之地盡歸蒙古國。這第二個說話之人年齡也不大。約莫二十多歲。出生之時其家鄉就已經處於蒙古人的統治之下了。
“好。你也站到那邊去。”
這剛剛說話之人也不知是禍是福。從我的神態上看不出任何端倪。硬著頭皮走了過去。和第一個出聲之人站在了一起。
第三個起身說話之人顯然認識剛剛那人。對著我行了個禮道:“皇上。剛剛那位李兄弟說得是。小的出生後就隻知道自己算是蒙古國之人。從軍也隻是為了溫飽。”
我淡淡而道:“你也站過去吧。”
“是。皇上。”
除了這三人出聲外。營房裏又是一陣沉默。
“既然你們都不言語。那今天就到這裏。你們好好想想。朕明天再來。”我停了停道。“來人。給這三位換衣。讓他們吃頓飽飯。並發給路牌和盤纏。吃完後就可以自行離去了。”
那位守軍將領道了聲“是”。便讓人帶著三人離去。
走出營房。方靈道:“哥。要去東營看看嗎。”
“不去了。”
經過東營時。江萬載問道:“陛下。這些蒙古俘虜如何處置。”
“襄樊兩城的城牆損壞嚴重。就讓他們去勞動改造吧。”
“勞動改造。”方靈愣道。“什麽意思。”
“啊。嗬嗬。這些蒙古士卒總不能白白浪費我們的糧食吧。”我笑笑道。“讓他們先做苦力。其它的等以後再說了。”
江萬載接著又問道:“如果蒙古人不從呢。”
我冷冷地“哼”了一聲道:“殺無赦。”
第二天。我再次來到鹿門山。剛到門前。就見昨日那位姓李的戰俘在門外徘徊。
“咦。這人怎麽還未離去。”我自言自語道。
張全一道:“陛下。末將這就去問問。”
“恩。”
不一會。張全一迴來道:“陛下。那人說他還有幾個老鄉也被關在裏麵。想和他們一起返家。”
“是嗎。朕知道了。不用管他。走吧。”
我走進昨天的那間營房。這一次所有戰俘都站了起來。其中一位讀書人模樣的俘虜上前一步。向我行禮道:“皇上。小的曾經是書塾的一位先生。名叫魯達。承蒙大家推舉。作為這一屋人的代表向皇上作答。”
“魯達。魯智深。”我暗自笑了笑。道。“那你說吧。”
“皇上。自從一百多年前金人入侵後。小的等人之先祖被迫淪為金國之人。三十多年前。蒙古人趕走了金人。小的等人又被迫成為蒙古國之人。然。小的等人乃是漢人。這點確鑿無疑。皇上請看。屋裏之人都是黑眼黑發。大家出生後。隻是從父輩嘴裏得知。我等先祖都是宋朝之人。因戰爭之故淪為了他國之人。到了小的這輩人。自出生時起。便是蒙古人在統治。是以加入的都是蒙古軍。皇上。小的等人大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至於和皇上作戰。也是不得以而為之。還請皇上見諒。”
“魯達。你能代表這屋裏所有之人嗎。”
“迴皇上。小的可以。”
“那好。朕再來問你。在北方。你們漢人的地位如何。”
魯達道:“皇上。大多數漢人。也包括原金國之人。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雖然官府沒有明說。但大家心裏都清楚。在蒙古國。蒙古人是上等人。西域色目人算是中等人。而漢人則被列為下等人。”
“朕曾經也到過北方。知道在北方的漢人地位低下。生活十分不易。如果和蒙古人發生糾紛。不管有理無理。都隻能服輸。你們想過沒有。這是什麽原因。”
魯達歎了口氣道:“皇上。還不是因為當權的都是蒙古人。”
“不錯。那你們有沒有想過。起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呢。”我神色嚴肅道。“難道你們就甘願被異族統治。過著下等人的生活嗎。莫非北方的漢人都失去了血性不成。”
“這。。。。。。”魯達一時無語。
站在魯達身旁的一位黑臉漢子插話道:“皇上。小的巫六。沒進過學堂。自然不像魯兄弟知書達理。但是。小的祖上都是有骨氣的漢人。七十年前。小的先祖曾逃離金國。意圖迴到南方。卻在邊關處被守軍所阻。因為先祖沒有錢物打點他們。他們就懷疑先祖是金國細作。堅決不讓先祖入境。三十年前。小的祖父不堪蒙古人的欺淩。再次南下。就在邊關附近被蒙古軍發現。於是。祖父一邊往南跑。一邊向對麵的守軍求助。卻無人理睬。最終死在蒙古人的箭下。之後。家父便斷了投奔南方之心。皇上。不是小的沒有血性。而是。而是。。。。。。”
這叫巫六之人似乎有些激動。但最終還是沒有將自己之意表達出來。但顯然是對南方的宋廷心懷不滿。
我點點頭。露出笑容道:“巫六。朕為我漢人中有你家先祖這樣的血性男兒感到驕傲。魯達、巫六。你們加入蒙古軍多久了。”
魯達道:“皇上。小的已有五年軍齡。這位巫兄也有六年之久。”
“那你們都算是老兵了。朕問問你們。現在的宋軍和以往的宋軍有何不同呢。”
魯達道:“皇上。小的認為。以前的宋軍怕我們。現在的宋軍連蒙古軍都不怕。”
“說得對。”我突然提高了聲音道。“朕是大宋皇帝。是漢人的皇帝。普天之下的漢人都是朕之子民。南方的漢人是。你們北方的漢人也是。百年前的靖康之恥。朕一定要雪。也一定會雪。這並不是朕信口雌黃。你們都參加過前些日子的灌子灘之戰。我朝的勝利來自兩方麵。一是火器。這點想必你們任何人都不會反對。二就是現在的宋軍和以往的宋軍完全不一樣了。在你們衝到我大營之前時。火器一度無法射擊。這時。我軍表現出來的鬥誌和戰鬥力絲毫不弱於你們。即便是蒙古怯薛也遜於我破虜軍。有了這樣的基礎。朕相信。收複北方。還我河山不再隻是一句空話。而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你們說。是不是。”
魯達答道:“小的雖無法肯定。但有一點。皇上的火器確非蒙古軍可以抵禦的。”
七月二十九日。我在袁棘、方靈等人以及兩百名親衛的陪同下。來到了鹿門山下的原蒙古軍營寨。自忽必烈撤軍後。這裏便成為了我軍關押戰俘的集中營。整個集中營分為東、西兩營。其中。東營關押的是蒙古族、西域色目族戰俘。西營羈押的則是元軍中的漢人戰俘。
進入營寨。在守衛將領的帶領下。我直接來到西營中最大的一間營房。
或許是因為我的龍袍十分顯眼之故。剛一入內就引來了無數目光。我毫無表情地四下看了看。這些目光中大都充滿著恐懼和麻木。在見到我時。明顯又出現了好奇的神態。
經曆了一百多年異族統治的北方漢人。盡管不乏有張世傑、何去塵這樣的不屈之士。但大多數人對於宋朝的歸屬感已經淡了許多。
營房雖大。但裏麵的戰俘眾多。顯得十分擁擠。味道也極為難聞。這些戰俘們東倒西歪地坐著或者躺著。即便是見到我這個宋朝皇帝。也沒有人站起身來。
隨同我進入的守軍將領怒喝道:“皇上在此。還不大禮跪拜。”
不過。似乎沒有什麽用處。這些戰俘們依舊沒有起身。
我伸手製止了這位將領的下一步動作--鞭型。平靜地言道:“你們想迴家嗎。”
“迴家。”一眾俘虜的眼神已經告訴了我。想。他們非常想。
元朝也好。宋朝也罷。似乎就那麽迴事了。但家卻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牽掛。
沉默片刻後。最裏麵的一處角落中終於傳來一個聲音:“想。我想迴家。”雖然我看不到是何人在說。但卻可以聽清。而且還能聽出。說話之人的年齡並不算大。
“要迴家不是不可以。隻需要迴答朕提出的幾個問題。”我朝發出聲音的角落看了看。用平和的聲音對那人說道。“朕是漢人。你們也是。你來告訴朕。為何你要加入蒙古軍。幫助異族來攻打我們漢人呢。”
那個聲音略微停頓了一下。似乎想了想。才結結巴巴言道:“這。這個嘛。皇上。小的家貧。從軍隻。隻是為了能吃頓飽飯。至於其。其它的也沒去多想。”
“恩。朕聽見了。說話之人。站到這邊來。一會朕便讓你迴家。”我指了指門前左邊的位置。繼續道。“還有誰。誰想迴家的。”
有了帶頭之人。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皇上。小的也想迴家。”這個說話之人就在我眼前不遠處。所以我能看清。隻見此人站起身道。“皇上。小的雖說是漢人。但自打娘胎裏出來。就隻知道當權的都是蒙古人。小的家中沒有其他男丁。所以被迫從軍。而從軍之後。就得聽從上司的指揮。打不打仗。和誰打。都不是小的說了能算數的了。”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北方之地盡歸蒙古國。這第二個說話之人年齡也不大。約莫二十多歲。出生之時其家鄉就已經處於蒙古人的統治之下了。
“好。你也站到那邊去。”
這剛剛說話之人也不知是禍是福。從我的神態上看不出任何端倪。硬著頭皮走了過去。和第一個出聲之人站在了一起。
第三個起身說話之人顯然認識剛剛那人。對著我行了個禮道:“皇上。剛剛那位李兄弟說得是。小的出生後就隻知道自己算是蒙古國之人。從軍也隻是為了溫飽。”
我淡淡而道:“你也站過去吧。”
“是。皇上。”
除了這三人出聲外。營房裏又是一陣沉默。
“既然你們都不言語。那今天就到這裏。你們好好想想。朕明天再來。”我停了停道。“來人。給這三位換衣。讓他們吃頓飽飯。並發給路牌和盤纏。吃完後就可以自行離去了。”
那位守軍將領道了聲“是”。便讓人帶著三人離去。
走出營房。方靈道:“哥。要去東營看看嗎。”
“不去了。”
經過東營時。江萬載問道:“陛下。這些蒙古俘虜如何處置。”
“襄樊兩城的城牆損壞嚴重。就讓他們去勞動改造吧。”
“勞動改造。”方靈愣道。“什麽意思。”
“啊。嗬嗬。這些蒙古士卒總不能白白浪費我們的糧食吧。”我笑笑道。“讓他們先做苦力。其它的等以後再說了。”
江萬載接著又問道:“如果蒙古人不從呢。”
我冷冷地“哼”了一聲道:“殺無赦。”
第二天。我再次來到鹿門山。剛到門前。就見昨日那位姓李的戰俘在門外徘徊。
“咦。這人怎麽還未離去。”我自言自語道。
張全一道:“陛下。末將這就去問問。”
“恩。”
不一會。張全一迴來道:“陛下。那人說他還有幾個老鄉也被關在裏麵。想和他們一起返家。”
“是嗎。朕知道了。不用管他。走吧。”
我走進昨天的那間營房。這一次所有戰俘都站了起來。其中一位讀書人模樣的俘虜上前一步。向我行禮道:“皇上。小的曾經是書塾的一位先生。名叫魯達。承蒙大家推舉。作為這一屋人的代表向皇上作答。”
“魯達。魯智深。”我暗自笑了笑。道。“那你說吧。”
“皇上。自從一百多年前金人入侵後。小的等人之先祖被迫淪為金國之人。三十多年前。蒙古人趕走了金人。小的等人又被迫成為蒙古國之人。然。小的等人乃是漢人。這點確鑿無疑。皇上請看。屋裏之人都是黑眼黑發。大家出生後。隻是從父輩嘴裏得知。我等先祖都是宋朝之人。因戰爭之故淪為了他國之人。到了小的這輩人。自出生時起。便是蒙古人在統治。是以加入的都是蒙古軍。皇上。小的等人大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至於和皇上作戰。也是不得以而為之。還請皇上見諒。”
“魯達。你能代表這屋裏所有之人嗎。”
“迴皇上。小的可以。”
“那好。朕再來問你。在北方。你們漢人的地位如何。”
魯達道:“皇上。大多數漢人。也包括原金國之人。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雖然官府沒有明說。但大家心裏都清楚。在蒙古國。蒙古人是上等人。西域色目人算是中等人。而漢人則被列為下等人。”
“朕曾經也到過北方。知道在北方的漢人地位低下。生活十分不易。如果和蒙古人發生糾紛。不管有理無理。都隻能服輸。你們想過沒有。這是什麽原因。”
魯達歎了口氣道:“皇上。還不是因為當權的都是蒙古人。”
“不錯。那你們有沒有想過。起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呢。”我神色嚴肅道。“難道你們就甘願被異族統治。過著下等人的生活嗎。莫非北方的漢人都失去了血性不成。”
“這。。。。。。”魯達一時無語。
站在魯達身旁的一位黑臉漢子插話道:“皇上。小的巫六。沒進過學堂。自然不像魯兄弟知書達理。但是。小的祖上都是有骨氣的漢人。七十年前。小的先祖曾逃離金國。意圖迴到南方。卻在邊關處被守軍所阻。因為先祖沒有錢物打點他們。他們就懷疑先祖是金國細作。堅決不讓先祖入境。三十年前。小的祖父不堪蒙古人的欺淩。再次南下。就在邊關附近被蒙古軍發現。於是。祖父一邊往南跑。一邊向對麵的守軍求助。卻無人理睬。最終死在蒙古人的箭下。之後。家父便斷了投奔南方之心。皇上。不是小的沒有血性。而是。而是。。。。。。”
這叫巫六之人似乎有些激動。但最終還是沒有將自己之意表達出來。但顯然是對南方的宋廷心懷不滿。
我點點頭。露出笑容道:“巫六。朕為我漢人中有你家先祖這樣的血性男兒感到驕傲。魯達、巫六。你們加入蒙古軍多久了。”
魯達道:“皇上。小的已有五年軍齡。這位巫兄也有六年之久。”
“那你們都算是老兵了。朕問問你們。現在的宋軍和以往的宋軍有何不同呢。”
魯達道:“皇上。小的認為。以前的宋軍怕我們。現在的宋軍連蒙古軍都不怕。”
“說得對。”我突然提高了聲音道。“朕是大宋皇帝。是漢人的皇帝。普天之下的漢人都是朕之子民。南方的漢人是。你們北方的漢人也是。百年前的靖康之恥。朕一定要雪。也一定會雪。這並不是朕信口雌黃。你們都參加過前些日子的灌子灘之戰。我朝的勝利來自兩方麵。一是火器。這點想必你們任何人都不會反對。二就是現在的宋軍和以往的宋軍完全不一樣了。在你們衝到我大營之前時。火器一度無法射擊。這時。我軍表現出來的鬥誌和戰鬥力絲毫不弱於你們。即便是蒙古怯薛也遜於我破虜軍。有了這樣的基礎。朕相信。收複北方。還我河山不再隻是一句空話。而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你們說。是不是。”
魯達答道:“小的雖無法肯定。但有一點。皇上的火器確非蒙古軍可以抵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