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高瞻遠矚
樊城內外城之間的空間相對於灌子灘大營前要小很多,內城的城牆在元軍弓箭手的射擊範圍內,同樣,這些弓箭手也處在火槍的射程之中,盡管火槍的發射速度要慢於弓箭,但城牆上下盡是彌漫的煙霧,倒是誰也無法看清遠處的情況,元軍的弓箭手不敢盲目亂射,生怕射到自己同伴身上,宋軍的火槍手也隻是將槍口對準了靠近城牆的攻城步卒。
對於一千多名火槍手而言,居高臨下的近距離射擊自是遊刃有餘,獨立師的將士都是來自各大軍區,雖說不如禦林軍訓練火槍的時間長,但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心理素質要遠遠強過禦林軍士卒。
失去了弓箭掩護的元軍,在遭到火槍一輪又一輪的射擊後,靠近城牆的士兵幾乎被屠殺殆盡,活著的士兵哪怕隻剩下一口氣在,都拚命向後退去。
孔元退到阿裏海牙身旁道:“將軍,速將樊城出現火槍手的消息上報大帥吧,”
阿裏海牙點點頭道:“好,孔將軍,下令撤軍,”
傍晚時分,我留在忠順軍營地和孟天涯等將士一起共進晚餐,在視察期間,我並沒有就今日之戰進行評說,隻是和他們拉拉家常,讓第一次上戰場的忠順軍將士放鬆心情,囑咐他們今晚要好好睡上一覺,之後,在袁棘和張全一的陪同下迴到了中軍大帳。
“皇上,這些是今日郢州轉來的奏折,請皇上批示,”公孫小宸將整理好的朝中奏折遞給我道。
朝中的政務、軍務都交給了監朝的太後謝道清處理,隻有遇到大事或者朝中有不同意見又或需要告知我的事情時,才會將奏折發往郢州,再加上賈似道、趙順孫和陸秀夫的過濾處理,到我手中的奏折已經很少了,不過卻都是難度和分歧較大的。
當我批示到最後一份奏折時,方靈和江萬載迴到了大帳內。
“靈兒,累了嗎,”
“哥,這點小事,哪會累的,”
“嗬嗬,”我笑道,“傷員多嗎,他們的狀況怎樣,”
方靈道:“傷員不少,那漢斯可是忙死了,一個接一個的手術,在我離開時,他和大部分醫生都還沒吃飯呢,至於傷員的狀況嘛,,,,,,”
江萬載笑笑,接過話語道:“陛下,靈妃娘娘這一去,傷員的傷病情況好了一大半啊,”
“是嗎,有這麽神奇,”
“陛下,這些將士們一輩子都難以見到娘娘,最多隻在遠處看看,這一次近距離的和靈妃娘娘接觸,加上靈妃娘娘又是和藹可親,絲毫沒有架子,問寒問暖,令一眾傷員十分感動,哈哈,直如春風沐浴般,療效顯著呢,”
“恩,靈兒,有時間你多去慰問下那些傷員,讓他們保持開朗的心情,這有助於他們的康複,”
“是,皇上,”方靈笑嘻嘻道。
“累了一天了,江愛卿,你早點休息吧,”
“是,陛下,”
“靈兒,你也歇會,我還有最後一份奏折,”
“恩,”方靈坐在我身旁,一邊看我批閱,一邊輕輕地給我扇著風。
我打開最後一份奏折看了起來,這份奏折是政務院文天祥所奏,內容是有關臨安府和朝廷律法司之間發生爭論一事,甚至相互指責。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隨著臨安城的商業越來越發達,作為最主要商業區的天街已經人滿為患,而天街又是臨安城的交通大動脈,人流的劇增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出行,為此,臨安知府事潛說友在經過認真考量後,決定在天街附近再開辟出一條道路,成為新的交通主幹道,這就又牽涉到拆遷問題,按照臨安府的規劃,為了美觀氣派,這條新的道路也將會修成筆直的道路,但在拆遷中遇到了少數幾戶人家的反對,他們並不是為了哄抬價格,其原因隻有一個,祖宗留下來的產業不能動。
無論怎麽勸說,就連潛說友也親自上門拜訪,也毫無作用。
此事在臨安城成為了最流行的話題,這少數幾戶人家到底該不該維護自己的權利,百姓的觀點各異,臨安府的觀點則是相當鮮明,這條新路是造福於整個臨安城百姓的,不管什麽原因都應該犧牲小我,顧全大我,少數人的利益必須服從大多數人的利益,臨安府的這種觀點也得到了朝中絕大部分官員的支持,就在臨安府決定強拆之時,此事被律法司尼娜知曉,在朝會時,尼娜堅決反對,認為律法既然有此規定,就該按照律法執行,臨安府無權拆除私人財產。
文天祥知道我十分器重尼娜,雖然在他的內心深處也是支持潛說友的決定,但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將此事上報給我,由我來做最終裁決。
或許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種事情到了後世,依然爭論不休,但很少有人會用律法去做衡量,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符合多數人利益的就是正確的,這也就給很多官員以借口,冠冕堂皇地說道,為了發展當地的經濟,為了多數人的利益,個人的利益就該做出讓步甚至犧牲。
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到權利的先後性,少數服從多數,看上去像是一種頗有道理的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權利有先後,既然是通過合法的方式獲得的私有地產,就應該受到律法的保護。
我想了想,提筆批示到,按律法辦事。
“咦,哥,為啥這樣呢,”方靈見我批示完,問道,“就因為這幾戶人家不願意搬走,新的道路就不修了嗎,”
“當然要修,隻是不能修成直的路了,”
“哥,律法就這麽重要嗎,”
我點點頭道:“律法是約束所有人的一種規章製度,依法治國,國可長治久安,以人治國,則就要看當權者的個人能力和品性了,從古到今,國有明君,則國家興旺,國有昏君,則國家衰敗,甚至滅亡,任何人當政,都有犯錯誤的可能,前朝的皇帝唐玄宗,前半生英明,是有‘開元盛世’,讓唐朝走向頂峰,後半生糊塗,是有‘安史之亂’,讓唐朝一蹶不振,一個國家的興衰全都依靠帝王一個人,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帝王也是人,隻要是人,就難免犯錯,我是例外,我雖然是神,不會犯下大錯,隻要我在位一天,大宋就會向前,但如果我的繼承人上位之後,誰敢保證,他不會犯下大錯,再往後,下一代的繼承人呢,所以,我要為大宋的未來所想,而要保證大宋朝永遠繁榮昌盛,永遠領先一步,就必須依法治國,”
來自後世的我雖然不是什麽真正的神,但多了八百年的見識,這是當今世上無人可以比擬的。
“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律法是死的,而且製定律法的人也可能會有問題啊,”
“正因為律法是死的,才相對不會犯錯,至於製定律法的人,就需要一個團體,一個能夠代表大多數人,代表各階層的團體來製定,在製定出來後,還要通過在試施中去完善,去修正,最終才能形成可執行的律法,成形之後,所有人就要不折不扣地去執行了,當然了,其中的難度也是很大的,但隻有形成這種慣例,才能讓我朝世世代代地向前發展,”
我所說的道理雖然簡單,但不光是方靈,就連袁棘也並不是十分理解,兩人均未出聲,反倒是公孫小宸道:“皇上,這依法治國是不是就像做菜一樣,按部就班,雖然難以創新,卻不會犯錯,”
“應該是說,在不犯致命錯誤的前提下,穩中求進,不創新自然是不行的,因為一味的抱殘守缺也是死路一條,律法是創新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沒有律法的保證,那還不如不去創新,人都存在著主觀意識和時代局限,在創新或者變革時,一旦拿捏得不好,就極有可能走向另外一個相反的極端,”
我喝了口茶,繼續道:“迴到剛才臨安的問題,朕雖然相信潛說友是一心為公,但各地都在發展經濟,其中的官員是否都像潛說友一樣,不會從中為己謀利呢,朕認為,一旦此風一長,此門一開,各地就會紛紛仿效,弄不好就會使朝廷的聲譽受損,也會讓百姓的私產最終得不到保護,我大宋朝比起以往的曆朝曆代,進步很大,但依舊達不到古人所說的聖人地步,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至少在八百年內,都不可能做到,所以,律法製度是約束人們日常生活的最佳標準,起初之時,世上的不公平往往很少,但如果失去了評判的標準,也就是我說的律法,不公平的事就會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以致到了後來無法收拾,公孫小宸,將朕剛才所說的這些,整理之後一並發給文天祥,”
“是,皇上,”
我伸了伸懶腰道:“時候不早了,大家都休息吧,”
“報,皇上,襄陽戰報,”今日輪值的唿延德在帳外稟道。
“這麽晚,”我嘀咕了一句道,“進來,”
樊城內外城之間的空間相對於灌子灘大營前要小很多,內城的城牆在元軍弓箭手的射擊範圍內,同樣,這些弓箭手也處在火槍的射程之中,盡管火槍的發射速度要慢於弓箭,但城牆上下盡是彌漫的煙霧,倒是誰也無法看清遠處的情況,元軍的弓箭手不敢盲目亂射,生怕射到自己同伴身上,宋軍的火槍手也隻是將槍口對準了靠近城牆的攻城步卒。
對於一千多名火槍手而言,居高臨下的近距離射擊自是遊刃有餘,獨立師的將士都是來自各大軍區,雖說不如禦林軍訓練火槍的時間長,但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心理素質要遠遠強過禦林軍士卒。
失去了弓箭掩護的元軍,在遭到火槍一輪又一輪的射擊後,靠近城牆的士兵幾乎被屠殺殆盡,活著的士兵哪怕隻剩下一口氣在,都拚命向後退去。
孔元退到阿裏海牙身旁道:“將軍,速將樊城出現火槍手的消息上報大帥吧,”
阿裏海牙點點頭道:“好,孔將軍,下令撤軍,”
傍晚時分,我留在忠順軍營地和孟天涯等將士一起共進晚餐,在視察期間,我並沒有就今日之戰進行評說,隻是和他們拉拉家常,讓第一次上戰場的忠順軍將士放鬆心情,囑咐他們今晚要好好睡上一覺,之後,在袁棘和張全一的陪同下迴到了中軍大帳。
“皇上,這些是今日郢州轉來的奏折,請皇上批示,”公孫小宸將整理好的朝中奏折遞給我道。
朝中的政務、軍務都交給了監朝的太後謝道清處理,隻有遇到大事或者朝中有不同意見又或需要告知我的事情時,才會將奏折發往郢州,再加上賈似道、趙順孫和陸秀夫的過濾處理,到我手中的奏折已經很少了,不過卻都是難度和分歧較大的。
當我批示到最後一份奏折時,方靈和江萬載迴到了大帳內。
“靈兒,累了嗎,”
“哥,這點小事,哪會累的,”
“嗬嗬,”我笑道,“傷員多嗎,他們的狀況怎樣,”
方靈道:“傷員不少,那漢斯可是忙死了,一個接一個的手術,在我離開時,他和大部分醫生都還沒吃飯呢,至於傷員的狀況嘛,,,,,,”
江萬載笑笑,接過話語道:“陛下,靈妃娘娘這一去,傷員的傷病情況好了一大半啊,”
“是嗎,有這麽神奇,”
“陛下,這些將士們一輩子都難以見到娘娘,最多隻在遠處看看,這一次近距離的和靈妃娘娘接觸,加上靈妃娘娘又是和藹可親,絲毫沒有架子,問寒問暖,令一眾傷員十分感動,哈哈,直如春風沐浴般,療效顯著呢,”
“恩,靈兒,有時間你多去慰問下那些傷員,讓他們保持開朗的心情,這有助於他們的康複,”
“是,皇上,”方靈笑嘻嘻道。
“累了一天了,江愛卿,你早點休息吧,”
“是,陛下,”
“靈兒,你也歇會,我還有最後一份奏折,”
“恩,”方靈坐在我身旁,一邊看我批閱,一邊輕輕地給我扇著風。
我打開最後一份奏折看了起來,這份奏折是政務院文天祥所奏,內容是有關臨安府和朝廷律法司之間發生爭論一事,甚至相互指責。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隨著臨安城的商業越來越發達,作為最主要商業區的天街已經人滿為患,而天街又是臨安城的交通大動脈,人流的劇增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出行,為此,臨安知府事潛說友在經過認真考量後,決定在天街附近再開辟出一條道路,成為新的交通主幹道,這就又牽涉到拆遷問題,按照臨安府的規劃,為了美觀氣派,這條新的道路也將會修成筆直的道路,但在拆遷中遇到了少數幾戶人家的反對,他們並不是為了哄抬價格,其原因隻有一個,祖宗留下來的產業不能動。
無論怎麽勸說,就連潛說友也親自上門拜訪,也毫無作用。
此事在臨安城成為了最流行的話題,這少數幾戶人家到底該不該維護自己的權利,百姓的觀點各異,臨安府的觀點則是相當鮮明,這條新路是造福於整個臨安城百姓的,不管什麽原因都應該犧牲小我,顧全大我,少數人的利益必須服從大多數人的利益,臨安府的這種觀點也得到了朝中絕大部分官員的支持,就在臨安府決定強拆之時,此事被律法司尼娜知曉,在朝會時,尼娜堅決反對,認為律法既然有此規定,就該按照律法執行,臨安府無權拆除私人財產。
文天祥知道我十分器重尼娜,雖然在他的內心深處也是支持潛說友的決定,但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將此事上報給我,由我來做最終裁決。
或許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種事情到了後世,依然爭論不休,但很少有人會用律法去做衡量,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符合多數人利益的就是正確的,這也就給很多官員以借口,冠冕堂皇地說道,為了發展當地的經濟,為了多數人的利益,個人的利益就該做出讓步甚至犧牲。
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到權利的先後性,少數服從多數,看上去像是一種頗有道理的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權利有先後,既然是通過合法的方式獲得的私有地產,就應該受到律法的保護。
我想了想,提筆批示到,按律法辦事。
“咦,哥,為啥這樣呢,”方靈見我批示完,問道,“就因為這幾戶人家不願意搬走,新的道路就不修了嗎,”
“當然要修,隻是不能修成直的路了,”
“哥,律法就這麽重要嗎,”
我點點頭道:“律法是約束所有人的一種規章製度,依法治國,國可長治久安,以人治國,則就要看當權者的個人能力和品性了,從古到今,國有明君,則國家興旺,國有昏君,則國家衰敗,甚至滅亡,任何人當政,都有犯錯誤的可能,前朝的皇帝唐玄宗,前半生英明,是有‘開元盛世’,讓唐朝走向頂峰,後半生糊塗,是有‘安史之亂’,讓唐朝一蹶不振,一個國家的興衰全都依靠帝王一個人,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帝王也是人,隻要是人,就難免犯錯,我是例外,我雖然是神,不會犯下大錯,隻要我在位一天,大宋就會向前,但如果我的繼承人上位之後,誰敢保證,他不會犯下大錯,再往後,下一代的繼承人呢,所以,我要為大宋的未來所想,而要保證大宋朝永遠繁榮昌盛,永遠領先一步,就必須依法治國,”
來自後世的我雖然不是什麽真正的神,但多了八百年的見識,這是當今世上無人可以比擬的。
“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律法是死的,而且製定律法的人也可能會有問題啊,”
“正因為律法是死的,才相對不會犯錯,至於製定律法的人,就需要一個團體,一個能夠代表大多數人,代表各階層的團體來製定,在製定出來後,還要通過在試施中去完善,去修正,最終才能形成可執行的律法,成形之後,所有人就要不折不扣地去執行了,當然了,其中的難度也是很大的,但隻有形成這種慣例,才能讓我朝世世代代地向前發展,”
我所說的道理雖然簡單,但不光是方靈,就連袁棘也並不是十分理解,兩人均未出聲,反倒是公孫小宸道:“皇上,這依法治國是不是就像做菜一樣,按部就班,雖然難以創新,卻不會犯錯,”
“應該是說,在不犯致命錯誤的前提下,穩中求進,不創新自然是不行的,因為一味的抱殘守缺也是死路一條,律法是創新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沒有律法的保證,那還不如不去創新,人都存在著主觀意識和時代局限,在創新或者變革時,一旦拿捏得不好,就極有可能走向另外一個相反的極端,”
我喝了口茶,繼續道:“迴到剛才臨安的問題,朕雖然相信潛說友是一心為公,但各地都在發展經濟,其中的官員是否都像潛說友一樣,不會從中為己謀利呢,朕認為,一旦此風一長,此門一開,各地就會紛紛仿效,弄不好就會使朝廷的聲譽受損,也會讓百姓的私產最終得不到保護,我大宋朝比起以往的曆朝曆代,進步很大,但依舊達不到古人所說的聖人地步,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至少在八百年內,都不可能做到,所以,律法製度是約束人們日常生活的最佳標準,起初之時,世上的不公平往往很少,但如果失去了評判的標準,也就是我說的律法,不公平的事就會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以致到了後來無法收拾,公孫小宸,將朕剛才所說的這些,整理之後一並發給文天祥,”
“是,皇上,”
我伸了伸懶腰道:“時候不早了,大家都休息吧,”
“報,皇上,襄陽戰報,”今日輪值的唿延德在帳外稟道。
“這麽晚,”我嘀咕了一句道,“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