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晉升副帥
吃到半響,楊妃突然問道:“官家,您怎麽就確定臣妾肚子裏的孩子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啊,”我訕訕笑道,“淑妃,朕可是真龍天子,這種事情當然清楚了,”
方靈撲哧一笑,跟著道:“是啊,楊妃姐姐,哥,官家乃是神人呢,”
“不錯,本宮也相信,”謝道清道,“官家,你這次離開皇宮的時間會很長,批示朝中奏折的工作量自會加大,因此我提議讓秋妃來協助皇後一起處理奏折吧,”
在我的嬪妃中,以全玖和秋妃的文筆最好,而秋妃又是其中對於政務最有興趣者,我點頭道:“好,秋妃,朕離開臨安之後,你來協助皇後處理公務,”
秋妃興奮道:“是,官家,臣妾一定會好好協助皇後的,”
對於這次的親征,雖然我準備得十分充分,也很有信心,但在出征的前一刻,我和新兵一樣,在興奮、激動之餘,卻也有些緊張。
迴到福寧殿,我躺在床上久久難以入睡,和全玖連番親熱後,才在疲憊不堪中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聽見外麵傳來一陣槍炮聲。
“戰鬥開始了,”我連忙穿上衣服,從床旁拿起黃金手槍,走了出去。
外麵已是硝煙彌漫,殺聲震天,我四下看了看,卻隻聞聲響,不見人影,我有些驚慌,連喊數聲,“來人,來人,”但我的聲音很快就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覆蓋,根本傳不出去,我檢查了一下手槍,大著膽子向前走去,約莫走了十多步,就見濃煙中出現兩人一馬,在前麵奔跑之人身著宋軍軍服,我一見之下,便立即驚訝地大叫道:“菱杉,”
樂菱杉聽見我的聲音,急忙掉頭朝著我所在的地方飛奔而來,在她後麵十多米處,卻是一位身著黃袍,手持強弓的蒙古大漢,那蒙古大汗騎在一匹通體呈棗紅色的戰馬上,神態淡然,不緊不慢地前行著,我雖然沒有見過此人,但腦海中卻一下浮現出“忽必烈”三個字,那“忽必烈”見樂菱杉已經跑到我的跟前,冷笑一聲,張弓搭箭,大喝一聲道,“流星趕月,”隨即,一支墨綠色的羽箭射了過來。
我“啊”了一聲,也沒有想到用我手裏的武器射擊,隻是下意識地上前一步,然後一個急轉身,將樂菱杉摟在懷中,而就在這一瞬間,那支速度極快的羽箭已經離我後背不足一米之處了,羽箭帶起的勁風刺得我後背隱隱作痛,我暗道一聲,“吾命休矣,”
不過,羽箭並沒有射中我,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不知從何而來的方靈突然出現在我身後,並用其身體擋住了“忽必烈”射出的這一箭。
我鬆開樂菱杉,轉身看去,隻見方靈嘴角已經滲出鮮血,胸前一支羽箭穿心而過,我心裏大痛,抬手便是一槍,這一槍正好擊中對方的眉心,將戰馬上的“忽必烈”轟下馬來,我顧不上去看“忽必烈”的死活,扔掉槍,立即坐在地上,將方靈摟在懷裏,方靈勉強地眨了眨眼,看著我一笑,便閉上了雙眼。
就在這時,樂菱杉拍了拍我的肩膀,也突然衝我一笑,隨即化作一陣輕煙,進入了方靈體內。
我頓時隻覺大腦一陣空白,旋即暈倒在地。
當天夜裏,忽必烈收到阿術、伯顏以六百裏加急送來的最新戰報,在這份戰報上,阿術等人上報了四點內容,一是阿裏海牙部已於四月二十四日攻下了樊城外城,將守城宋軍全都趕進了內城;二是南朝禦林軍第二師餘下的兩個旅五、六千人於四月二十九日抵達郢州;三是劉整率領第一批水師戰船試探性地和南朝水師進行了兩次戰鬥,勝負未分;四是伯顏親率怯薛南下郢州,但沒有機會見識到禦林軍的火槍。
令忽必烈最感興趣的就是戰報上的第二條,禦林軍再次增兵,忽必烈當然知道,南朝禦林軍一共隻有兩個師的兵力,這一半的兵力都已經到了郢州,那就說明南朝皇帝親征襄樊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看完戰報的郝經道:“皇上,臣也讚同皇上的推斷,宋帝必會親征,”
“恩,”忽必烈點點頭,對一旁的真金道,“真金,你擇日南下,和南陽營地的奧魯赤將軍匯合,一旦得知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便率領留守南陽的三萬中路軍直下襄陽,”
“是,父皇,”
郝經道:“皇上,看來這宋朝皇帝頗有膽識,不過,如果其親征的話,倒是可以省了我軍南征的第二步驟了,這樣一樣,我軍隻要在襄樊一帶擊殺或者擒獲南朝皇帝,並逼其投降,或許連第三步也無需走了,”
“不錯,帝師所言甚合朕意,”
在蒙古忽必烈和阿術等人製定的規劃中,征南計劃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步便是襄樊之戰,取襄樊之地,控扼南北,分斷東西;第二步是直下江南,徑取臨安,逼迫南朝皇室投降;第三步則是西進四川,南下兩廣,北上江淮,一舉擊敗南朝殘留的軍事勢力。
倘若在襄樊將南朝皇帝擊殺或者擒獲,那不分明就是第一、第二步合在一處了嗎,直到此時,整個大元的高層,對於元軍的戰鬥力依舊充滿了自信。
真金道:“父皇,征南副帥張柔將軍已病逝多月,我西路大軍主帥之位始終空缺,兒臣提議當早日任命為好,”
“恩,真金,此事朕已想好,”忽必烈讚同道:“來人,速傳董文炳董愛卿、合丹王爺進宮見朕,”
五月初的元朝大都,其整體建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暫時住在距離皇宮不遠處,不到半個時辰,董文炳、合丹一前一後地進入皇宮的書房。
“參見皇上,”
“免禮,坐吧,”
“謝皇上,”
董文炳二人又和真金、郝經相互行禮完畢,坐在了下首之位。
忽必烈開門見山道:“董愛卿,合丹,聽封,”
“臣在,”兩人又急忙跪倒在地。
“董愛卿,自去年秋末,原征南副元帥兼西路大軍都元帥的老將軍張柔病逝後,其位一直空缺,朕今日加封你為征南大軍副元帥,兼任東路大軍都元帥,賜虎頭金牌一枚,”
“臣董文炳謝皇上恩典,”
“合丹皇弟,朕調任你為西路大軍都元帥,”
“謝皇上,臣遵旨,”
在蒙古漢軍中,有三大勢力,分別是以史天澤為首史家、張柔為首的張家和以董俊、董文炳父子為首的董家,這三大世家在蒙古滅金時期,全部轉投於成吉思汗麾下,成為數位蒙古大汗一直重視的勢力之一,其中又以董文炳與忽必烈的交情最深。
忽必烈接著道:“真金,知會樞密院,任命老將軍張柔之子張弘略出任征南軍都指揮使,接替董愛卿升職後留下的空位,屬東路軍名下,賜平金牌一枚,”
“是,父皇,”
張弘略,有謀略,通經史,善騎射,張柔第八子,也即是征南先鋒張弘範的八哥,時任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
“兩位愛卿,坐吧,”忽必烈繼續道:“襄陽之戰已經曆時一年多了,南朝的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目前有何動靜,”
合丹道:“皇上,除了江淮軍的夏貴率軍前往隨州以外,南朝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隻是嚴守各處城池關隘,並無動靜,”
忽必烈道:“朕今日收到來自中路大軍的戰報,言及南朝禦林軍第二師的另外兩個旅也已經抵達郢州,從種種跡象來看,南朝皇帝必會於近日親征襄樊,這就使得襄樊之戰的戰況或許會遠遠超出當初我軍的預想,既然東、西兩地的南朝軍隊暫無動向,朕就打算從東、西兩路大軍中各抽調一萬五千人,前往襄陽支援,爭取在襄樊一帶將南朝皇帝擊殺,隻要此舉成功,則日後的東、西戰役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是,皇上,臣等遵旨,”
“真金,明日朝會後你就同兩位愛卿前往樞密院,辦好調兵手續,”
“是,父皇,”
“兩位愛卿,你們先做好準備,隻要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一經確認,便令援軍立即出發,”
“是,皇上,”
董文炳接著道:“皇上,臣在大都所經略之事已經全部完成,明日一早臣便啟程南下,趕去淮水之北的東路大軍營地,臣在此先向皇上辭行,”說完後,董文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忽必烈受此大禮後,起身將董文炳扶起道:“董愛卿,還記得十六年前之事吧,當時,你與文用、文忠等四十六人趕赴大理從征,備嚐艱辛,從此跟隨朕南征北戰,忠心耿耿,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甚是難得啊,”
董文炳道:“跟隨皇上,乃是微臣之幸也,皇上英明神武,實為我大元之福,微臣定效犬馬之力,以報皇恩浩蕩,”
忽必烈看著這位愛將,笑道:“好,好,朕有卿家,何愁大業不成,”
吃到半響,楊妃突然問道:“官家,您怎麽就確定臣妾肚子裏的孩子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啊,”我訕訕笑道,“淑妃,朕可是真龍天子,這種事情當然清楚了,”
方靈撲哧一笑,跟著道:“是啊,楊妃姐姐,哥,官家乃是神人呢,”
“不錯,本宮也相信,”謝道清道,“官家,你這次離開皇宮的時間會很長,批示朝中奏折的工作量自會加大,因此我提議讓秋妃來協助皇後一起處理奏折吧,”
在我的嬪妃中,以全玖和秋妃的文筆最好,而秋妃又是其中對於政務最有興趣者,我點頭道:“好,秋妃,朕離開臨安之後,你來協助皇後處理公務,”
秋妃興奮道:“是,官家,臣妾一定會好好協助皇後的,”
對於這次的親征,雖然我準備得十分充分,也很有信心,但在出征的前一刻,我和新兵一樣,在興奮、激動之餘,卻也有些緊張。
迴到福寧殿,我躺在床上久久難以入睡,和全玖連番親熱後,才在疲憊不堪中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聽見外麵傳來一陣槍炮聲。
“戰鬥開始了,”我連忙穿上衣服,從床旁拿起黃金手槍,走了出去。
外麵已是硝煙彌漫,殺聲震天,我四下看了看,卻隻聞聲響,不見人影,我有些驚慌,連喊數聲,“來人,來人,”但我的聲音很快就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覆蓋,根本傳不出去,我檢查了一下手槍,大著膽子向前走去,約莫走了十多步,就見濃煙中出現兩人一馬,在前麵奔跑之人身著宋軍軍服,我一見之下,便立即驚訝地大叫道:“菱杉,”
樂菱杉聽見我的聲音,急忙掉頭朝著我所在的地方飛奔而來,在她後麵十多米處,卻是一位身著黃袍,手持強弓的蒙古大漢,那蒙古大汗騎在一匹通體呈棗紅色的戰馬上,神態淡然,不緊不慢地前行著,我雖然沒有見過此人,但腦海中卻一下浮現出“忽必烈”三個字,那“忽必烈”見樂菱杉已經跑到我的跟前,冷笑一聲,張弓搭箭,大喝一聲道,“流星趕月,”隨即,一支墨綠色的羽箭射了過來。
我“啊”了一聲,也沒有想到用我手裏的武器射擊,隻是下意識地上前一步,然後一個急轉身,將樂菱杉摟在懷中,而就在這一瞬間,那支速度極快的羽箭已經離我後背不足一米之處了,羽箭帶起的勁風刺得我後背隱隱作痛,我暗道一聲,“吾命休矣,”
不過,羽箭並沒有射中我,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不知從何而來的方靈突然出現在我身後,並用其身體擋住了“忽必烈”射出的這一箭。
我鬆開樂菱杉,轉身看去,隻見方靈嘴角已經滲出鮮血,胸前一支羽箭穿心而過,我心裏大痛,抬手便是一槍,這一槍正好擊中對方的眉心,將戰馬上的“忽必烈”轟下馬來,我顧不上去看“忽必烈”的死活,扔掉槍,立即坐在地上,將方靈摟在懷裏,方靈勉強地眨了眨眼,看著我一笑,便閉上了雙眼。
就在這時,樂菱杉拍了拍我的肩膀,也突然衝我一笑,隨即化作一陣輕煙,進入了方靈體內。
我頓時隻覺大腦一陣空白,旋即暈倒在地。
當天夜裏,忽必烈收到阿術、伯顏以六百裏加急送來的最新戰報,在這份戰報上,阿術等人上報了四點內容,一是阿裏海牙部已於四月二十四日攻下了樊城外城,將守城宋軍全都趕進了內城;二是南朝禦林軍第二師餘下的兩個旅五、六千人於四月二十九日抵達郢州;三是劉整率領第一批水師戰船試探性地和南朝水師進行了兩次戰鬥,勝負未分;四是伯顏親率怯薛南下郢州,但沒有機會見識到禦林軍的火槍。
令忽必烈最感興趣的就是戰報上的第二條,禦林軍再次增兵,忽必烈當然知道,南朝禦林軍一共隻有兩個師的兵力,這一半的兵力都已經到了郢州,那就說明南朝皇帝親征襄樊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看完戰報的郝經道:“皇上,臣也讚同皇上的推斷,宋帝必會親征,”
“恩,”忽必烈點點頭,對一旁的真金道,“真金,你擇日南下,和南陽營地的奧魯赤將軍匯合,一旦得知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便率領留守南陽的三萬中路軍直下襄陽,”
“是,父皇,”
郝經道:“皇上,看來這宋朝皇帝頗有膽識,不過,如果其親征的話,倒是可以省了我軍南征的第二步驟了,這樣一樣,我軍隻要在襄樊一帶擊殺或者擒獲南朝皇帝,並逼其投降,或許連第三步也無需走了,”
“不錯,帝師所言甚合朕意,”
在蒙古忽必烈和阿術等人製定的規劃中,征南計劃分為三大步驟,第一步便是襄樊之戰,取襄樊之地,控扼南北,分斷東西;第二步是直下江南,徑取臨安,逼迫南朝皇室投降;第三步則是西進四川,南下兩廣,北上江淮,一舉擊敗南朝殘留的軍事勢力。
倘若在襄樊將南朝皇帝擊殺或者擒獲,那不分明就是第一、第二步合在一處了嗎,直到此時,整個大元的高層,對於元軍的戰鬥力依舊充滿了自信。
真金道:“父皇,征南副帥張柔將軍已病逝多月,我西路大軍主帥之位始終空缺,兒臣提議當早日任命為好,”
“恩,真金,此事朕已想好,”忽必烈讚同道:“來人,速傳董文炳董愛卿、合丹王爺進宮見朕,”
五月初的元朝大都,其整體建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暫時住在距離皇宮不遠處,不到半個時辰,董文炳、合丹一前一後地進入皇宮的書房。
“參見皇上,”
“免禮,坐吧,”
“謝皇上,”
董文炳二人又和真金、郝經相互行禮完畢,坐在了下首之位。
忽必烈開門見山道:“董愛卿,合丹,聽封,”
“臣在,”兩人又急忙跪倒在地。
“董愛卿,自去年秋末,原征南副元帥兼西路大軍都元帥的老將軍張柔病逝後,其位一直空缺,朕今日加封你為征南大軍副元帥,兼任東路大軍都元帥,賜虎頭金牌一枚,”
“臣董文炳謝皇上恩典,”
“合丹皇弟,朕調任你為西路大軍都元帥,”
“謝皇上,臣遵旨,”
在蒙古漢軍中,有三大勢力,分別是以史天澤為首史家、張柔為首的張家和以董俊、董文炳父子為首的董家,這三大世家在蒙古滅金時期,全部轉投於成吉思汗麾下,成為數位蒙古大汗一直重視的勢力之一,其中又以董文炳與忽必烈的交情最深。
忽必烈接著道:“真金,知會樞密院,任命老將軍張柔之子張弘略出任征南軍都指揮使,接替董愛卿升職後留下的空位,屬東路軍名下,賜平金牌一枚,”
“是,父皇,”
張弘略,有謀略,通經史,善騎射,張柔第八子,也即是征南先鋒張弘範的八哥,時任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
“兩位愛卿,坐吧,”忽必烈繼續道:“襄陽之戰已經曆時一年多了,南朝的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目前有何動靜,”
合丹道:“皇上,除了江淮軍的夏貴率軍前往隨州以外,南朝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隻是嚴守各處城池關隘,並無動靜,”
忽必烈道:“朕今日收到來自中路大軍的戰報,言及南朝禦林軍第二師的另外兩個旅也已經抵達郢州,從種種跡象來看,南朝皇帝必會於近日親征襄樊,這就使得襄樊之戰的戰況或許會遠遠超出當初我軍的預想,既然東、西兩地的南朝軍隊暫無動向,朕就打算從東、西兩路大軍中各抽調一萬五千人,前往襄陽支援,爭取在襄樊一帶將南朝皇帝擊殺,隻要此舉成功,則日後的東、西戰役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是,皇上,臣等遵旨,”
“真金,明日朝會後你就同兩位愛卿前往樞密院,辦好調兵手續,”
“是,父皇,”
“兩位愛卿,你們先做好準備,隻要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一經確認,便令援軍立即出發,”
“是,皇上,”
董文炳接著道:“皇上,臣在大都所經略之事已經全部完成,明日一早臣便啟程南下,趕去淮水之北的東路大軍營地,臣在此先向皇上辭行,”說完後,董文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忽必烈受此大禮後,起身將董文炳扶起道:“董愛卿,還記得十六年前之事吧,當時,你與文用、文忠等四十六人趕赴大理從征,備嚐艱辛,從此跟隨朕南征北戰,忠心耿耿,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甚是難得啊,”
董文炳道:“跟隨皇上,乃是微臣之幸也,皇上英明神武,實為我大元之福,微臣定效犬馬之力,以報皇恩浩蕩,”
忽必烈看著這位愛將,笑道:“好,好,朕有卿家,何愁大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