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科技興國


    後世的人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四大發明”了,在這四大發明中,除了造紙術之外,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都是在宋朝時期最終完善並得以應用的。


    哲學家馬克思曾經說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指南針的別名或其延伸產品)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印刷術變成了新教的工具。


    無可置疑,宋朝的科學技術在當時絕對是領先於世的,相對而言,宋朝時期的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在整個古代堪稱首屈一指,除了四大發明之外,宋朝還有很多的發明創造,雖然不如四大發明般為人所知,但在我國的科學史上仍然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天文、數學、曆法、醫學、建築學、造船業、商貿業等很多領域都有驕人的成績。


    然而,中國自古以來的統治者們隻認得權力,那些所謂的創造發明對他們來說,隻不過是無關輕重的小玩意兒,自元朝起,這種觀念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高高在上的皇帝們一致認為,天朝才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隻不過是沒有開化的野蠻之地,直到數百年後,當西方列強用洋槍洋炮強行轟開了我們的大門時,我們的皇帝還在紫禁城中居高臨下地將那些紅毛鬼子稱之為“蠻夷”。


    可笑也好,可悲也罷,中國曆史的發展進程隨著宋王朝的覆滅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或許,這就是守護者們將我送到宋末的原因吧,作為華夏一族的守護者,他們的責任就是傳承文明的延續,守護曆史的完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守護者們終於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穿梭於時空,於是,我被守護者“幸運地”選中了。


    又或許,我本身也是守護者之一,穿越到南宋末年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責任。


    按照朝廷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自二月下旬起,臨安城裏的各種大報、小報都動用了四分之一的版麵來刊登有關科技月活動的各類報道,到三月底之前,每一期報紙的頭條新聞必須和科技月活動有關,除了消息麵的宣傳和報道以外,還有就是要刊登朝廷對於科技發展的有關政策和措施,另外,所有大報還要開辟專欄,用來刊登簡單的科普知識講座,這其中的內容主要包括什麽是科學,為什麽要發展科學技術,科技的發展會帶給人們什麽好處,以及數理化等自然科學方麵的簡介,這些素材都是由臨安大學的相關係別和皇家科學院提供。


    作為我自己主導的大宋皇家報,更是不為餘力地宣傳這次科技革命,由於所知的消息快人一步,內容麵也更為廣泛,皇家報又是代表著皇室,所以自創辦以來的銷路一向很好,短短的數月中,已然成為臨安城的第一大報刊,超過了朝廷所辦的官報,為配合這次活動,皇家報專門增設了副刊,全部用來刊登有關科技革命的內容,並首次在報紙上進行了相關知識的有獎問答活動,當然,這些問答極其簡單,臨安城的百姓隻要填好答案,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交到皇家報的各處發行點或皇家報報行即可,等報行工作人員核對完後,會在隨後兩期的報紙上登出獲獎名單,獲獎者憑借官府所發的身份憑證就可以到發行點領取獎品了。


    獎品雖然不是很貴重,但由於題目簡單,參與者隻需認真看完報紙上刊登的有關科技革命的內容以及科普知識講座,就很容易得到獎勵,所以,這種方式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從二月下旬發行的第一期副刊開始,皇家報的副刊基本上都是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隻要答對題目,所獲得的獎品金額遠遠大於一份報紙的金額,何樂而不為呢。


    誰也沒有想到,七天一期的副刊竟然會成為臨安城整個三月份的緊俏“物品”之一,唯一有些鬱悶的就隻有皇家報行的幾位大主編了,雖然報紙的銷量在三月份達到了自創刊以來的頂峰,但三月份也是唯一虧損,而且是虧損金額巨大的一個月。


    “這些題目怎麽就不能出得難點呢,”皇家報的兩位大主編黃鏞、劉黻想道,不過,這些都是三月底之後的事了。


    對於民間的百姓而言,什麽科學技術,科學家之類的詞匯都是些新鮮名詞,好奇之餘,這些詞匯也成為當下臨安城的百姓們飯前飯後最為流行的閑談內容,取代了一度占據主要地位的無頭案。


    三月一日,各大報紙的頭條全都刊登了大宋太後謝道清親筆題寫的“科技興國”四個大字,本來我想自己來試試的,但我的毛筆字實在拿不出手,用硬筆題寫又顯不出效果,隻好請書法頗為到家的謝道清出馬了,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謝道清的聲望和口碑都是數一數二的,自然可以當此重任。


    太後謝道清所寫的“科技興國”四個大字正式拉開了宋朝首次科技革命的序幕。


    同一天,根據臨安大學、皇家科學院提出的人選,經我審核後,由政務院對外公布了大宋科學國士的名單。


    被授予第一批科學國士頭銜稱號的科學家一共有十六位,其中最高一級的是三品科學國士,共計三名,分別是臨安大學副校長沈逸秋、火藥監火器大師雲伯飛和臨安大學數學係主任楊輝,這三人中,沈逸秋是以其眾多的發明創造被評為三品國士的,其中一項發明是深井鑽探技術的改良,這種改良後的鑽探技術幾乎和後世的鑽探技術一樣,並首次采用了鐵製器具取代了原有的木製鑽筒,隻不過後世的鑽筒使用了更為先進的合金銅,這項技術甚至被後人稱為我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楊輝是因為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績,僅憑其發明的“楊輝三角”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所以由我欽定,從原定的四品國士晉升為三品,雲伯飛則是因為火器研究之故,但因為其所研究的領域乃是國家機密,在公布的成就上隻是含含糊糊地寫到,在兵器的研製上有獨特的貢獻,因此位列三品。


    在最先的提名裏,臨安大學和皇家科學院的建議隻是從四品國士開始,雖然我多次重申科技的重要,但包括沈逸秋在內的科學家們,都認為科學的價值不足以和三品或以上級別的官員相提並論,在百姓眼中,三品官員的確是官銜很高的朝中大臣了,就像工部尚書,也隻不過是正三品官員,連宋朝偉大的科學家沈括也稱自己的研究發明隻是小玩意兒,可見古代社會對於科學的認知度是相當的低下了。


    本來我是想直接將雲伯飛等人直接提為二品科學國士,但長考之後,還是決定從三品國士開始。


    四品科學國士也是三名,以全覺為首,另有五品兩名,六品四人,七品四人,這四位七品科學國士我都認識,分別是改進紡織機的黃道婆,發明鍾表的楊筱之,戰船設計師宋無心和針灸學專家禦醫周輝,本來楊筱之因發明鍾表之故被提名為六品國士,但他堅持說,當鍾表的誤差能夠控製在一個字(五分鍾)以內時,才有資格榮升六品國士。


    臨安大學(原貢院)門前的廣場上,政務院於原先的紅榜發放處張貼了十六位國士的名單和基本成就。


    對於這十六人的名字,百姓都是十分陌生,除了有子女在臨安大學讀書的家庭以外,幾乎是一無所知,至於他們的發明成就,就更是不明所以了。


    宣傳欄下有不少臨安大學的學生,一邊散發著科技月活動的宣傳單,一邊不停地給觀看的百姓講解答疑,最令百姓感興趣的不是這些人和成就的本身,而是科學國士的品位問題。


    “發明一項小玩意兒就能當官,甚至還有三品大員,”


    “大哥,你看清楚了,是相當於同等級別官員的俸祿和待遇,不是真正的做官,”


    “也差不多的,同樣也是朝廷授予的,”


    “那倒也是,”


    “要不大哥你也去發明一項什麽玩意,這上麵不是寫著嗎,朝廷鼓勵天下的百姓都參與到科技活動中,可以自行申報相關的發明創造或者學術文章,一經選中,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或者到皇家科學院任職,由朝廷發放科研經費等,”


    “哎,兄弟你有所不知啊,你大哥我雖說滿腹經綸,卻隻是限於詩書經文,對於這些自然科學一竅不通啊,”


    紅榜的另外一麵則是部分科技成果的展示,有新型煙花,有小“機器”人,有紡織機,有針灸銅人像,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模型,這其中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楊筱之發明的大鍾了,體積大,重量重,還能相對準確、相對直觀地看到時辰。


    在這裏觀看的百姓人數多了好多,懂不懂沒關係,看熱鬧的本事那可是天生俱來的,何況這些都是極其新鮮的玩意,從來沒有見過。


    臨近傍晚時分,一位工作人員大聲叫道:“下麵進行煙花表演,請大家站到廣場的邊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帝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無心不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無心不活並收藏穿越之帝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