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臨安大學
“這次的考生對於經濟一道還是有不少見解啊,陛下,這十份答卷乃是臣與馬大人翁大人等考官綜合了省試殿試的成績一致評選出來的,請陛下過目,欽定榜上三甲。”何基一邊說著一邊將十篇策論遞給了我。
經濟一道何基等人也都是紙上談兵,自然不會精通。我接過答卷放在桌上道:“何愛卿,這數日來你等辛苦了,朕立即審閱這些策論,明日朝會結束後宣這十人到集英殿候旨。”
“是,陛下,這裏還有最近幾日考生們上報的技能一覽,請陛下過目。”
“好,何愛卿先坐下歇息,待朕看看這些答卷,小七,給何愛卿上茶。”
十份答卷不約而同地認為經濟乃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標誌,不過,大都隻是在論證其重要性,至於如何發展經濟卻鮮有見解,這也不能怪這些考生,都沒有現實的經驗,自然難以表述出來。
我撕開姓名封印,韓震,徐康,陳子龍,薛聚成,施忠等入選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時,心裏一動,原來真有這個姓氏。
“昝萬壽,昝姓。”
昝萬壽的姓氏奇怪罕見,其人在曆史上的名聲雖然遠不及宋末三傑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記得有這麽一號人物。據清史記載,昝萬壽,字天慶,尚書,昝居潤後,仕四川安撫使,元兵至,協降不從,以憂憤死。
我翻開昝萬壽的試卷,仔細看了起來。
昝萬壽的文筆簡潔粗狂,其策論的主題是,經濟乃一國之本,也是一國興旺之標誌。朝廷當提倡多種模式並存的混合型經濟,補農業單一之不足。農業雖然為立國之本,但僅此不足使國富民強,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就言明各地當因地製宜,發展適合自己區域的經濟。古人還曾言到,士農工商,這種說法其實也已經指出了各行各業缺一不可,到我朝時,人們普遍重士農,輕工商,這實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農工商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學生認為朝上在重士農之時,也需重工商,要做到這點,需從上而下,上行下才會仿。。。。。。
“嗬嗬,這昝萬壽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嗎?”我突然想起這前科狀元。
“迴官家,應該快了。”
我“恩”了一聲,接著將剩餘的三份答卷看完。
“報,文大人陸大人在外求見。”我差不多看完時,周公公前來稟報道。
“說曹操,曹操到,宣。”我笑道。
我將這些答卷遞給剛進門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實,朕記得你們都是寶祐四年同榜進士,來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陸秀夫接過答卷笑道:“陛下看來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罷,你們先看吧。”
兩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禮,便認真看了起來。
當年,先帝理宗覺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興地說:“天祥,天祥,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氣的預兆。”因此將殿試第七名的文天祥點為狀元。
無獨有偶,我也覺得今科殿試第七名昝萬壽的名字很吉利,萬壽二字對於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樣,趙禥在曆史上還剩下十年壽命對我而言總不是什麽好事,而昝萬壽的名字正是萬壽,嗬嗬,朕萬壽,我朝萬壽。
我接著看起考生們上報的一技之長,有說會木匠活,有的說會染布,有的說會看相,還有的說什麽都會,總之是五花八門。
我見兩人看完,便道:“三位愛卿都是朕的講學,你們各自將你們心目中的三甲寫在紙上,看看結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過三人所寫的紙條,掃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愛卿,最近身體還安康?”
何基聽我突然關心其身體狀況,感動道:“托陛下之福,老臣還算硬朗。”
我記得這何基卒於一二六八年,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我也想過讓其迴家頤養天年,隻是這大學新創之際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來支撐門麵,本來江萬裏也適合,隻是被我派去籌建商業部,我想來想去也就何基最適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讀書講學為平生誌向,朕打算任命你為大學首任院長,不知愛卿願意否?”
何基毫不猶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報效陛下之日不多已,臣定當鞠躬盡瘁,辦好此大學,上報陛下,下為我朝學子開辟新路。”
“何愛卿。”我突然起身對何基行了個禮,“愛卿不畏年長,此舉令朕感動,實為我朝表率,不過,愛卿不必鞠躬盡瘁,你隻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親為,愛卿的身體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學(上班)時間愛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攜年輕官員,讓他們放手去做。”
何基那敢受我之禮,急忙跪下道:“臣多謝陛下關心,臣一定遵從陛下旨意行事。”
我扶起何基道:“何愛卿知道沈括嗎?”
“當然知道,沈括沈大人還是臣祖父的好友。”
“嗬嗬,原來如此,朕打算讓沈括後人進入大學,以助你一臂之力。”
“沈括後人,沈逸秋嗎?”
“正是。”
“這小子啊,老臣識得,隻是好多年不見了,沈逸秋可是個奇才,從小所想盡是匪夷所思之事,實不亞於當年的沈括沈大人,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眼下這下子在何處?”
我笑道:“那沈逸秋現在在會稽,不日即可到京,你們原本相識那就更好了。下麵,朕來說說朕對這大學的構思。朕開辦這所大學的目的已經說過,一為學術研究,二為培養人才。這學術研究不再局限於傳統學說,凡是利於我朝的項目都可,所以朕會將此大學建設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大學分為不同的係別,比如,研究曆史的歸入一係,研究我朝地理風貌的,可歸入地理一係,研究數字計算的為數學一係,如此類推。”
我將我擬定好的係別及其涵蓋的內容交給了何基。
何基接過後似懂非懂道:“臣會按陛下思路仔細考量,另外還請陛下為這大學賜名。”
“既然在臨安開辦,就叫臨安大學吧。”
“是,老臣遵旨,臣會盡快做出規劃。”
“陛下,那是否可以將軍事納入其中?”陸秀夫突然插話道。
“嗬嗬,君實所言有理,隻是朕不會將軍事納入這所大學。”
“這是為何?”
“朕會單獨建立一所軍事院校,專門為我朝培養中高級將領以及技術人才,隻是時間還會延後。”
陸秀夫想了想道:“陛下聖明。”
“這次的考生對於經濟一道還是有不少見解啊,陛下,這十份答卷乃是臣與馬大人翁大人等考官綜合了省試殿試的成績一致評選出來的,請陛下過目,欽定榜上三甲。”何基一邊說著一邊將十篇策論遞給了我。
經濟一道何基等人也都是紙上談兵,自然不會精通。我接過答卷放在桌上道:“何愛卿,這數日來你等辛苦了,朕立即審閱這些策論,明日朝會結束後宣這十人到集英殿候旨。”
“是,陛下,這裏還有最近幾日考生們上報的技能一覽,請陛下過目。”
“好,何愛卿先坐下歇息,待朕看看這些答卷,小七,給何愛卿上茶。”
十份答卷不約而同地認為經濟乃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標誌,不過,大都隻是在論證其重要性,至於如何發展經濟卻鮮有見解,這也不能怪這些考生,都沒有現實的經驗,自然難以表述出來。
我撕開姓名封印,韓震,徐康,陳子龍,薛聚成,施忠等入選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時,心裏一動,原來真有這個姓氏。
“昝萬壽,昝姓。”
昝萬壽的姓氏奇怪罕見,其人在曆史上的名聲雖然遠不及宋末三傑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記得有這麽一號人物。據清史記載,昝萬壽,字天慶,尚書,昝居潤後,仕四川安撫使,元兵至,協降不從,以憂憤死。
我翻開昝萬壽的試卷,仔細看了起來。
昝萬壽的文筆簡潔粗狂,其策論的主題是,經濟乃一國之本,也是一國興旺之標誌。朝廷當提倡多種模式並存的混合型經濟,補農業單一之不足。農業雖然為立國之本,但僅此不足使國富民強,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就言明各地當因地製宜,發展適合自己區域的經濟。古人還曾言到,士農工商,這種說法其實也已經指出了各行各業缺一不可,到我朝時,人們普遍重士農,輕工商,這實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農工商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學生認為朝上在重士農之時,也需重工商,要做到這點,需從上而下,上行下才會仿。。。。。。
“嗬嗬,這昝萬壽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嗎?”我突然想起這前科狀元。
“迴官家,應該快了。”
我“恩”了一聲,接著將剩餘的三份答卷看完。
“報,文大人陸大人在外求見。”我差不多看完時,周公公前來稟報道。
“說曹操,曹操到,宣。”我笑道。
我將這些答卷遞給剛進門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實,朕記得你們都是寶祐四年同榜進士,來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陸秀夫接過答卷笑道:“陛下看來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罷,你們先看吧。”
兩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禮,便認真看了起來。
當年,先帝理宗覺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興地說:“天祥,天祥,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氣的預兆。”因此將殿試第七名的文天祥點為狀元。
無獨有偶,我也覺得今科殿試第七名昝萬壽的名字很吉利,萬壽二字對於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樣,趙禥在曆史上還剩下十年壽命對我而言總不是什麽好事,而昝萬壽的名字正是萬壽,嗬嗬,朕萬壽,我朝萬壽。
我接著看起考生們上報的一技之長,有說會木匠活,有的說會染布,有的說會看相,還有的說什麽都會,總之是五花八門。
我見兩人看完,便道:“三位愛卿都是朕的講學,你們各自將你們心目中的三甲寫在紙上,看看結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過三人所寫的紙條,掃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愛卿,最近身體還安康?”
何基聽我突然關心其身體狀況,感動道:“托陛下之福,老臣還算硬朗。”
我記得這何基卒於一二六八年,還有三年多的時間,我也想過讓其迴家頤養天年,隻是這大學新創之際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來支撐門麵,本來江萬裏也適合,隻是被我派去籌建商業部,我想來想去也就何基最適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讀書講學為平生誌向,朕打算任命你為大學首任院長,不知愛卿願意否?”
何基毫不猶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報效陛下之日不多已,臣定當鞠躬盡瘁,辦好此大學,上報陛下,下為我朝學子開辟新路。”
“何愛卿。”我突然起身對何基行了個禮,“愛卿不畏年長,此舉令朕感動,實為我朝表率,不過,愛卿不必鞠躬盡瘁,你隻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親為,愛卿的身體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學(上班)時間愛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攜年輕官員,讓他們放手去做。”
何基那敢受我之禮,急忙跪下道:“臣多謝陛下關心,臣一定遵從陛下旨意行事。”
我扶起何基道:“何愛卿知道沈括嗎?”
“當然知道,沈括沈大人還是臣祖父的好友。”
“嗬嗬,原來如此,朕打算讓沈括後人進入大學,以助你一臂之力。”
“沈括後人,沈逸秋嗎?”
“正是。”
“這小子啊,老臣識得,隻是好多年不見了,沈逸秋可是個奇才,從小所想盡是匪夷所思之事,實不亞於當年的沈括沈大人,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眼下這下子在何處?”
我笑道:“那沈逸秋現在在會稽,不日即可到京,你們原本相識那就更好了。下麵,朕來說說朕對這大學的構思。朕開辦這所大學的目的已經說過,一為學術研究,二為培養人才。這學術研究不再局限於傳統學說,凡是利於我朝的項目都可,所以朕會將此大學建設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大學分為不同的係別,比如,研究曆史的歸入一係,研究我朝地理風貌的,可歸入地理一係,研究數字計算的為數學一係,如此類推。”
我將我擬定好的係別及其涵蓋的內容交給了何基。
何基接過後似懂非懂道:“臣會按陛下思路仔細考量,另外還請陛下為這大學賜名。”
“既然在臨安開辦,就叫臨安大學吧。”
“是,老臣遵旨,臣會盡快做出規劃。”
“陛下,那是否可以將軍事納入其中?”陸秀夫突然插話道。
“嗬嗬,君實所言有理,隻是朕不會將軍事納入這所大學。”
“這是為何?”
“朕會單獨建立一所軍事院校,專門為我朝培養中高級將領以及技術人才,隻是時間還會延後。”
陸秀夫想了想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