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忽必烈這麽來了一嘴兒,劉秉忠心中一驚,忙鞠身道:“臣愚昧,不知道大汗所言何人?”


    “乃剌忽不花為何不出兵馬?”忽必烈問道。


    乃剌忽不花是阿裏不哥的兒子,在其父(阿裏不哥)兄(藥木忽兒)死於明將孟知恩之手後,得忽必烈的支持,乃剌忽不花接替其父位置,亦為汗,轄地為蒙古龍興之地哈拉和林一帶,這是忽必烈先前許給阿裏不哥的土地!


    要說到忽必烈確有成大事者的風範,阿裏不哥曾與他打了這麽久的戰爭,他對他不罪不罰,還把哈拉和林留給阿裏不哥一族,即使阿裏不哥死了照樣認賬。


    忽必烈待人仁義,這也正是劉秉忠等漢人對他死心塌地的原因。


    “哦,乃剌忽不花兵力薄弱,我怕抽調他太多的兵力會影響他控製地域……“劉秉忠隨口找出個理由。


    不同於其他部族,乃剌忽不花受忽必烈支持(可貶稱為豢養),是可以直接調動他的部隊參戰。


    “不,此乃大事,乃剌忽不花作為太祖的直係後代,必須參戰,讓他來!”忽必烈嚴肅地道。


    人馬可以少出,必須要打出旗號,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不容忽視。


    劉秉忠立即請罪道:“臣思量不周,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無罪!”忽必烈輕描淡寫地道,大度地體諒劉秉忠。


    劉秉忠則暗暗地捏了一把冷汗,向來算無遺策的他豈會出此疏漏,這本來是他的留手,即在草原上留下拖雷一係的人,這是為了應對萬一中原大戰,真如張柔所料的蒙古慘敗後,忽必烈事不諧了,乃剌忽不花還能接過蒙古的大旗,繼續與孟神通作戰。


    這兵荒馬亂的,忽必烈不一定能保得住。


    至於投降孟神通?咱老劉家可沒食過漢粟,吃的是蒙古人的羊!


    他想留後手,沒想到忽必烈目光如炬,就連乃剌忽不花的部隊也沒放過,罷了,調兵就調兵吧,或許是自己多慮了呢!


    忽必烈仔細審視,劉秉忠的文稿上寫得很詳細,什麽部族該派什麽人去,給什麽條件都一一列明,待皇子忽哥赤及大臣郝經、李德輝、張惠等與另一個皇子那木罕匯合後,即時展開對東西道諸王的攻略。


    他點點頭,這條就過了。


    然後是第二條,在於如何對抗孟神通,對於蒙軍的使用,劉秉忠聰明地沒有越俎代庖,他沒有插手,他的策略則是漢人世侯繼續負責軍事,啟用一些文臣協助他們負責民政,尤其是至關重要的屯田!


    張柔曾說過擔心糧秣不繼,屯田當可解決這個問題。


    漢人世侯們不是叫苦連天地說他們軍政事務一把抓忙不過來,那麽就派人來協助你們,到時就不要叫苦了!


    此乃一舉二得之事,對漢人世侯們有了交代,又分了他們的權利,利於朝廷的掌控。


    “哈哈哈!”忽必烈一看那些熟悉的名字,不由得笑了,心懷大慰。


    商挺、趙良弼、遊顯等皆為治世良臣,連同先前戰死的廉希憲,都是忽必烈藩邸舊臣,待到忽必烈正位後,作為皇帝的親信,他們正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因益都李璮叛亂之事受到牽連、追究。


    李璮的叛亂,牽涉到很多被忽必烈委以文、武要職的漢人親信。執政的中書平章王文統是李璮的嶽父,與李璮長期秘密溝通,“有反狀者累年”,事發後與其子王蕘一同被誅。


    商挺從關中被急召迴都,受到軟禁和盤查、趙良弼更被“威刑臨恐,譴訶百至”、遊顯則被抄家,他們雖未被殺,但是黜落和冷待是必然的事。


    國難思良才,這些人都是良才,現在劉秉忠借此機會讓他們複出,表示出對友情的忠誠,品德高尚,不象一些人要是身邊同伴出事後立即與他們劃清界線,功利心太明顯。


    其實在廉希憲青州戰死後,忽必烈已經不無後悔,說廉希憲並不熟悉軍務,朕讓他駐守青州是朕害了他。


    現在商挺等人可以出山,獲得了忽必烈的首肯。


    劉秉忠計劃在商挺協助史天澤、趙良弼協助張弘略、遊顯協助嚴忠嗣,以及其他文臣協助諸漢人世侯,分別在太原、真定、滄州、霸州等地屯田,直至大都、遼東等地,階梯有序,準備充足。


    對於屯田事務,劉秉忠另有附件,寫明屯田兵列入軍籍,收成用官牛的,其收獲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對半分。


    包括了征人,即招募或者強征屯田兵;選址,即選擇水草豐茂的土地作為屯田地點,並且在哪裏修築防禦城堡;以及保障,官府負責修築房舍,供給必要的農具、種子,配備醫生和巫師,視情況提供牛隻等等。


    由於屯田兵列入軍籍,還包括了他們的訓練事項。


    手拈著這份不薄的附件,忽必烈不禁感慨劉秉忠不禁是大才,在此短短時間就有了如此詳細的計劃,其才思敏捷,思慮周到,他人難及,好在這樣的大才為朕所用!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計劃,肯定平日裏有所準備,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今日有所觸動,忽必烈放飛思緒,想到商挺、趙良弼、遊顯等熟人,再想到王文統,可惜了!


    為什麽說劉秉忠的才幹是他人難及,而不是獨一無二呢?


    因為還有個王文統!


    前中書平章王文統字以道,益都人,於金朝末年考中經義進士,後投靠益都行省的李璮,被留為幕僚,為李璮出謀劃策,取得漣、海二郡。


    知其大才,忽必烈成立中書省,總管內外百司的政務,第一個提拔的平章政事便是王文統,由他總管內外百司的政務。


    中統三年(1262年)二月,李璮反元,王文統被認定為李璮同謀,與其子王蕘一同被處死。


    王文統主持中書政務時間雖短,卻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政治經濟製度。同時,在北方大規模地實行了漢法。在忽必烈對阿裏不哥的戰爭中,王文統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在短期間從中原地區征集與轉輸了大量物資武器,這些對於元朝的建國及其鞏固起了重大作用,堪與漢初蕭何相比。


    時至今天,王文統製定的中統鈔法沿用中,對解決多項政策冗雜、軍費浩繁、國用不足等問題,起了重要的作用。


    可惜因李璮叛亂,關係重大,不得不將王文統處死,現在迴想起來,如果說劉秉忠工於遠謀廣略,王文統則精通實務,亦是他人難及!


    忽必烈幽幽一歎:“人才難得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狠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薩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薩餅並收藏狠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