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子編練二十多萬新軍之事,王堅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認為韃子偽帝手上應還有十萬精銳,也就是說韃子有軍隊三十萬以上!
雖說良莠不齊,可就算是三十萬頭豬,捉十天十夜也捉不完,況且他們還有不少蒙古精兵呢!
所以為準備這場大戰,王堅準備了大量精銳兵力,計有:
楊懷遠的第一軍;蒲黼的第二軍;呂師望第六軍;呂文信第七軍;劉整第九軍;郭明亮第十軍,每軍皆有五萬人,第一軍作為則有七八萬人,加上皇帝親軍一萬人,接近三十五萬人。
表麵看來,雙方兵力接近,但實際上大家充滿了信心,認為南軍實力遠勝於北軍,南可勝北!
南朝皇帝孟之祥多年來在戰場上獨領風騷,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那就是保存了老兵。
他多打神仙仗,自身損失小,殺傷敵人多,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不死,懂得打仗,加上他注重人口增長,新兵源源不斷地補充,適齡的老兵退役,如此軍隊裏年齡結構偏年輕,一線士兵都是十幾二十歲的棒小夥子,他們在軍官、老兵的帶領下,訓練有素,夥食良好,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群體,所向之處,無有不勝!
有人看過這支軍隊後說道:“此軍就算是小兒輩率領,亦能戰勝敵人!”
此消彼長,韃子由於窮兵黷武,有經驗的青壯年兵迅速消耗,不得不征調民間的老年人、少年入伍,要不頭發花白,要不毛都沒長齊,相當地寒磣。
完全不是一條水平線!
這也是皇帝敢於戰爭的底氣所在,在他看來戰爭態勢已經有利於南朝,他要正麵擊倒北軍,完成大業,扭轉一直以來大夥兒說他穩守反擊,先以堅城消耗敵軍,再來占便宜的看法,實現不敗的名聲。
不過,消耗敵軍還是需要的,這個任務落在了駐守德州的劉整肩上。
當他聽聞韃將嚴忠嗣(漢人世侯)前鋒部隊已經接近德州時,立即親率一萬軍馬出動,向著嚴忠嗣前鋒丘大進發動進攻。
丘大進的軍隊才三千人,見敵軍勢大,又見是劉整親自出馬,料敵不過,下令退卻。
中途招致明將劉垣(劉整兒子)的追擊,致其軍損失一半,明軍損失不到百人。
領著敗軍,丘大進垂頭喪氣地去見嚴忠嗣,聽聞其敗戰的過程後,嚴忠嗣拍案怒道:“打了敗仗,損兵折將,沒有戰果,落了我軍威風,影響士氣,要你何用!斬了!”
他下令將丘大進斬訖報來,帳下刀斧手一擁而上,不容分說,將丘大進拿下,擁出帳外。
當時丘大進傻了,他做得先鋒官,也是嚴忠嗣的親信,沒想到他這麽翻臉不認人。
眾將連忙為其進言求情,不為別的,得為自己,要是將來自己一旦落敗,即被斬掉,真是很慘的。
隻是求情未果,嚴忠嗣不允。
須臾,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擺在眾人麵前,嚴忠嗣趁機重申了一次軍紀:“遇敵不前者,殺!遇敵後退者,殺!”
眾皆凜然!
大家散了之後,有人找著嚴忠嗣兒子嚴重問道:“你父親近來脾氣見長啊?!”
嚴重雙手一攤道:“他上麵有個婆婆,他也沒辦法啊!”
與來人一齊苦笑,原來,元帝忽必烈在漠北平定其弟阿裏不哥的叛亂時,遭遇漢將孟知恩突襲,落荒而逃,忽必烈視為奇恥大辱,對麾下漢將倍感不信任,加強對漢將的監察,如嚴忠嗣那裏就被他派出了千夫長阿吉奈坐鎮,擔任監軍,監視著嚴忠嗣漢軍的一舉一動。
嚴重心忖韃子不信任漢軍由來已久,這下把刀架在漢將脖子逼漢將出戰,豈可持久?
嚴忠嗣斬了丘大進,軍隊還得向前進,他把麾下二萬軍馬抱成一團,密集前進,每天走得不遠,日頭一落下來即安營紮寨,並且挖掘深深壕溝,確保安全第一。
如此龜速前進引來韃子監軍阿吉奈的不滿,前來質問軍隊為什麽走得這麽慢,什麽時候才能到達德州城下?
嚴忠嗣隻得給阿吉奈塞錢,低聲下氣地道:“賊軍勢大,我軍兵力不足,若遇賊軍,隻恐敗戰,我等死不足惜,連累到您,我等於心不安哪。”
阿吉奈一想也對,大家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旦嚴忠嗣慘敗,隻怕阿吉奈在亂軍中也討不得好,隻好默認此事。
當然,嚴忠嗣在寫給忽必烈的報告上不能說自己是畏敵如虎,而是說遭遇南蠻的頑強阻擊以及破交戰,已軍難以寸進,隻好慢慢前進。
這份報告得到了阿吉奈的認可,報給忽必烈。
哪怕忽必烈再精明,也架不住漢蒙臣子的夥同顛弄,唯有任由軍隊慢速行動,其實就是“遇敵不前!”
對比以前蒙軍的“氣吞萬裏如虎”,漢軍的狐假虎威,到現在的“畏敵如虎”,雙方攻防之勢互易,韃子的國運如草上裏露水——長不了了!
嚴忠嗣部隊到達了德州北郊不久,接著眾漢軍紛至遝來,史天澤、張弘規(張柔之子)、王榮祖(北京等路征行萬戶)三路將領各率二三萬軍到來。
史天澤作為漢人世侯的老前輩,領有樞密副使的頭銜,地位最高,召嚴忠嗣、張弘規和王榮祖等人到他營中軍議,商量如何攻打德州之事。
史天澤為表示謙遜,沒坐中間位,坐在左上首,其下是張弘規,對麵是嚴忠嗣,其下是王榮祖。
史天澤開門見山問諸人道:“陛下對我等委以重任,要我們攻打德州,諸位有何高見!”
一時間竟是冷了場,眾人麵麵相覷,誰都不想說話。
大家都是打老仗的,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意思是說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現如今蒙古漢軍兵力接近兩倍於敵軍,但敵軍有城池之固,且劉整是宋朝至明朝的驍將,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見大家不說話,史天澤也不勉強,轉換話題道:“我們擠在一起也不是個路,如何安營紮寨呀?”
大家一陣躊躇,已軍四路,分攻敵城東南西北門貌似恰當,實際上一點都不安全,每一麵都變成了敵軍兩倍於我軍,危矣!
可是四路軍隊都擠在一個門外,看似安全,大汗的麵子還要不要?大家的麵子還要不要?
最終大家無奈決定各攻一門,王榮祖沒和劉整打過什麽交道,接過了攻打南門的任務,結果,他遭遇了慘重的損失!
雖說良莠不齊,可就算是三十萬頭豬,捉十天十夜也捉不完,況且他們還有不少蒙古精兵呢!
所以為準備這場大戰,王堅準備了大量精銳兵力,計有:
楊懷遠的第一軍;蒲黼的第二軍;呂師望第六軍;呂文信第七軍;劉整第九軍;郭明亮第十軍,每軍皆有五萬人,第一軍作為則有七八萬人,加上皇帝親軍一萬人,接近三十五萬人。
表麵看來,雙方兵力接近,但實際上大家充滿了信心,認為南軍實力遠勝於北軍,南可勝北!
南朝皇帝孟之祥多年來在戰場上獨領風騷,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那就是保存了老兵。
他多打神仙仗,自身損失小,殺傷敵人多,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不死,懂得打仗,加上他注重人口增長,新兵源源不斷地補充,適齡的老兵退役,如此軍隊裏年齡結構偏年輕,一線士兵都是十幾二十歲的棒小夥子,他們在軍官、老兵的帶領下,訓練有素,夥食良好,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群體,所向之處,無有不勝!
有人看過這支軍隊後說道:“此軍就算是小兒輩率領,亦能戰勝敵人!”
此消彼長,韃子由於窮兵黷武,有經驗的青壯年兵迅速消耗,不得不征調民間的老年人、少年入伍,要不頭發花白,要不毛都沒長齊,相當地寒磣。
完全不是一條水平線!
這也是皇帝敢於戰爭的底氣所在,在他看來戰爭態勢已經有利於南朝,他要正麵擊倒北軍,完成大業,扭轉一直以來大夥兒說他穩守反擊,先以堅城消耗敵軍,再來占便宜的看法,實現不敗的名聲。
不過,消耗敵軍還是需要的,這個任務落在了駐守德州的劉整肩上。
當他聽聞韃將嚴忠嗣(漢人世侯)前鋒部隊已經接近德州時,立即親率一萬軍馬出動,向著嚴忠嗣前鋒丘大進發動進攻。
丘大進的軍隊才三千人,見敵軍勢大,又見是劉整親自出馬,料敵不過,下令退卻。
中途招致明將劉垣(劉整兒子)的追擊,致其軍損失一半,明軍損失不到百人。
領著敗軍,丘大進垂頭喪氣地去見嚴忠嗣,聽聞其敗戰的過程後,嚴忠嗣拍案怒道:“打了敗仗,損兵折將,沒有戰果,落了我軍威風,影響士氣,要你何用!斬了!”
他下令將丘大進斬訖報來,帳下刀斧手一擁而上,不容分說,將丘大進拿下,擁出帳外。
當時丘大進傻了,他做得先鋒官,也是嚴忠嗣的親信,沒想到他這麽翻臉不認人。
眾將連忙為其進言求情,不為別的,得為自己,要是將來自己一旦落敗,即被斬掉,真是很慘的。
隻是求情未果,嚴忠嗣不允。
須臾,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擺在眾人麵前,嚴忠嗣趁機重申了一次軍紀:“遇敵不前者,殺!遇敵後退者,殺!”
眾皆凜然!
大家散了之後,有人找著嚴忠嗣兒子嚴重問道:“你父親近來脾氣見長啊?!”
嚴重雙手一攤道:“他上麵有個婆婆,他也沒辦法啊!”
與來人一齊苦笑,原來,元帝忽必烈在漠北平定其弟阿裏不哥的叛亂時,遭遇漢將孟知恩突襲,落荒而逃,忽必烈視為奇恥大辱,對麾下漢將倍感不信任,加強對漢將的監察,如嚴忠嗣那裏就被他派出了千夫長阿吉奈坐鎮,擔任監軍,監視著嚴忠嗣漢軍的一舉一動。
嚴重心忖韃子不信任漢軍由來已久,這下把刀架在漢將脖子逼漢將出戰,豈可持久?
嚴忠嗣斬了丘大進,軍隊還得向前進,他把麾下二萬軍馬抱成一團,密集前進,每天走得不遠,日頭一落下來即安營紮寨,並且挖掘深深壕溝,確保安全第一。
如此龜速前進引來韃子監軍阿吉奈的不滿,前來質問軍隊為什麽走得這麽慢,什麽時候才能到達德州城下?
嚴忠嗣隻得給阿吉奈塞錢,低聲下氣地道:“賊軍勢大,我軍兵力不足,若遇賊軍,隻恐敗戰,我等死不足惜,連累到您,我等於心不安哪。”
阿吉奈一想也對,大家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旦嚴忠嗣慘敗,隻怕阿吉奈在亂軍中也討不得好,隻好默認此事。
當然,嚴忠嗣在寫給忽必烈的報告上不能說自己是畏敵如虎,而是說遭遇南蠻的頑強阻擊以及破交戰,已軍難以寸進,隻好慢慢前進。
這份報告得到了阿吉奈的認可,報給忽必烈。
哪怕忽必烈再精明,也架不住漢蒙臣子的夥同顛弄,唯有任由軍隊慢速行動,其實就是“遇敵不前!”
對比以前蒙軍的“氣吞萬裏如虎”,漢軍的狐假虎威,到現在的“畏敵如虎”,雙方攻防之勢互易,韃子的國運如草上裏露水——長不了了!
嚴忠嗣部隊到達了德州北郊不久,接著眾漢軍紛至遝來,史天澤、張弘規(張柔之子)、王榮祖(北京等路征行萬戶)三路將領各率二三萬軍到來。
史天澤作為漢人世侯的老前輩,領有樞密副使的頭銜,地位最高,召嚴忠嗣、張弘規和王榮祖等人到他營中軍議,商量如何攻打德州之事。
史天澤為表示謙遜,沒坐中間位,坐在左上首,其下是張弘規,對麵是嚴忠嗣,其下是王榮祖。
史天澤開門見山問諸人道:“陛下對我等委以重任,要我們攻打德州,諸位有何高見!”
一時間竟是冷了場,眾人麵麵相覷,誰都不想說話。
大家都是打老仗的,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意思是說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現如今蒙古漢軍兵力接近兩倍於敵軍,但敵軍有城池之固,且劉整是宋朝至明朝的驍將,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見大家不說話,史天澤也不勉強,轉換話題道:“我們擠在一起也不是個路,如何安營紮寨呀?”
大家一陣躊躇,已軍四路,分攻敵城東南西北門貌似恰當,實際上一點都不安全,每一麵都變成了敵軍兩倍於我軍,危矣!
可是四路軍隊都擠在一個門外,看似安全,大汗的麵子還要不要?大家的麵子還要不要?
最終大家無奈決定各攻一門,王榮祖沒和劉整打過什麽交道,接過了攻打南門的任務,結果,他遭遇了慘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