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明白過來了,這是計中計,連環計。
昔裏吉等人沆瀣一氣,夥同顛弄,硬說孟知恩欲反,阿裏不哥耳根子軟的,偏聽偏信,把漢將孟知恩給逼走。
若孟知恩的黑狼軍在,他駐軍窺伺一側,忽必烈為了提防他,在沒解決他之前,不敢輕易進攻阿裏不哥。
兵法有雲:有後顧之憂,不可圍城。
這是個借喻,隻要孟知恩雄兵在,就分了忽必烈軍勢,他必須派遣一定軍隊去對付孟知恩,不敢空群而出。
後悔已晚,己軍戰敗,降的降、逃的逃、死的死,見勢不可為,阿裏不哥與兒子玉木忽兒也一起跑路,他們的部隊紛紛潰逃,就此結束了這場無謂的戰鬥。
一路向北,雖無追兵,但部隊不斷渙散,到後來,跟隨阿裏不哥父子倆的僅得二千餘騎,他們神情沮喪,丟盔棄甲,狼狽不堪---不棄裝備是不可能的,沉重的裝備在身逃不快。
想想開戰前足足八萬人的風光,對比於現在的悲慘,阿裏不哥簡直想放聲大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他一路渾渾噩噩,由馬奴牽馬而行,玉木忽兒既受箭傷折磨,又得看好父親,怕他想不開。
晚間宿營的時候,一隊人馬追上了他們,阿裏不哥見到為首者,氣都不打一處來。
來者乃哈丹巴特爾(宗王合丹之子),就是他奉了忽必烈之命,攜金珠重寶前往阿裏不哥那邊遊說,導致漢將孟知恩出逃,是阿裏不哥失敗的重要起因。
現在他還有臉來見阿裏不哥!
哈丹巴特爾非常厚臉皮,在阿裏不哥麵前跪下後道:“臣奉大汗之命,請七王爺迴歸汗廷!”
阿裏不哥排行第七,是為七王爺,這是把他當成了宗王看待,大汗自然是忽必烈,汗廷也是他的朝廷。
阿裏不哥冷笑不止,手摸自己的鑲金嵌玉的鯊魚皮製刀鞘道:“你是想試試我的刀利還是不利?”
哈丹巴特爾說道:“王爺的刀,自然是利的,臣死不足惜,但王爺殺了臣,不迴歸汗廷,必成為我大蒙的千古罪人!”
嗬,我不投降就是千古罪人,幹嘛不是忽必烈不投降我,他若不投降我,同樣是千古罪人。
阿裏不哥怒不可遏,上前一腳踢翻哈丹巴特爾,舉刀欲砍,被玉木忽兒勸止,請父親消消氣,坐迴原位,聽聽對方說些什麽。
玉木忽兒道:“想殺他(哈丹巴特爾)很容易,若說得不好,就殺了他!”
哈丹巴特爾說道:“王爺可知,由於汗廷不安,大汗不得不舉兵北上,導致中原空虛,如今南蠻已經打過黃河了!”
無圖無真相!
他有備而來,為了加強說服力,還拿出了一張地圖,雖然簡陋,但形象地說明了南蠻(大明、南人)的軍隊已經從長江邊推進過了黃河北岸,大片的地區失守,看上去是觸目驚心。
忽必烈在北方打仗,但南方戰事情況通過驛站,源源不斷地把報告送到行在,忽必烈相當清楚情況。
哈丹巴特爾勸說道:“兄弟不和,致使外敵猖獗,理應同心協力,共禦外敵!”
他慨言說起打南朝的不易,先前蒙古軍隊幾乎占領了整個四川,把戰火推進了長江南岸,攻陷南宋京城,俘虜南宋皇帝,可謂是威風八麵,打殘了南人,是南人繼靖康之恥後的又一次慘敗!
雖然取勝,但蒙古人也付出了不低的代價。
他沒說代價是什麽,阿裏不哥則心裏難過、痛苦,因為他的好大哥,大汗蒙哥就是歿於四川戰事,事出突然,他沒有指定繼承人,最終阿裏不哥和他哥忽必烈兵戎相向,一發不可收拾。
哈丹巴特爾懇求阿裏不哥和哥哥談和,說兄弟相爭,談和了還是一家人,忽必烈在他來之前,已經當眾折箭為誓,必不傷害自己dd,如違此誓,讓他死於刀箭之下。
為示誠意,忽必烈願意封阿裏不哥為鄂兒渾汗,鄂兒渾河是一條流經哈拉和林的河流,他的封地就在哈拉和林一帶,今後阿裏不哥可以自由來往於上都和哈拉和林一帶,每年他到上都參拜大汗後,留下人質在上都他就可返迴哈拉和林居住!
為了早日結束戰爭,這條件非常寬大,哈拉和林是曆代蒙古大汗的祖地,阿裏不哥為鄂兒渾汗,能自由出入哈拉和林,讓阿裏不哥怦然心動。
如今他兵敗,什麽都輸光光,也算看透了,無論是蒙古的東道諸王,還是西道諸王,一個二個都心懷鬼胎,挑動他與他哥忽必烈爭鬥,這一鬥下來,兄弟倆其實都輸了,而他們卻獲利,損害的是拖雷一係的力量(蒙哥、忽必烈和阿裏不哥都是拖雷的兒子)。
玉木忽兒在旁邊敲邊鼓,他覺得這條件還行。
漢人有話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有了封地,積蓄力量,慢慢發展。
有利之處是阿裏不哥的封地在哈拉和林,將來忽必烈與南朝的爭戰失敗後,阿裏不哥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取而代之!
忽必烈並非沒看到這種危險的趨勢,但比起阿裏不哥,他更看重南朝,為了盡快結束北方戰事,他願意作出讓步。
阿裏不哥也想到了這茬,遂同意向哥哥忽必烈投降!
……
一天後,就在哈拉和林的草地上,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在東西道諸王的見證下,阿裏不哥歸降忽必烈。
忽必烈隨即問阿裏不哥,你我兄弟二人誰人應當為汗,阿裏不哥言之,昔日他的行為正義,因為兩位兄長皆在外領兵,他為留守,理當繼位。而如今忽必烈的行為才是正義的,所以,忽必烈可為汗!
他當眾臣服,定下了君臣名份,忽必烈表示滿意,命人設座,讓阿裏不哥與他的幾個兒子坐在一起。
阿裏不哥的將領中最年長之人為禿滿,主動向忽必烈承認一切都是自己的籌謀,請勿怪罪阿裏不哥。忽必烈嘉獎其忠勇,赦之。
如此一來,忽必烈寬大為懷,赦免了阿裏不哥一係人馬,諸王諸將皆稱頌忽必烈仁德無比,大蒙必能威加四海,天下第一!
是夜,眾酋歡飲,共賀二兄弟的戰爭結束,從此並力南向,讓那些南人知道我大蒙的厲害!
昔裏吉等人沆瀣一氣,夥同顛弄,硬說孟知恩欲反,阿裏不哥耳根子軟的,偏聽偏信,把漢將孟知恩給逼走。
若孟知恩的黑狼軍在,他駐軍窺伺一側,忽必烈為了提防他,在沒解決他之前,不敢輕易進攻阿裏不哥。
兵法有雲:有後顧之憂,不可圍城。
這是個借喻,隻要孟知恩雄兵在,就分了忽必烈軍勢,他必須派遣一定軍隊去對付孟知恩,不敢空群而出。
後悔已晚,己軍戰敗,降的降、逃的逃、死的死,見勢不可為,阿裏不哥與兒子玉木忽兒也一起跑路,他們的部隊紛紛潰逃,就此結束了這場無謂的戰鬥。
一路向北,雖無追兵,但部隊不斷渙散,到後來,跟隨阿裏不哥父子倆的僅得二千餘騎,他們神情沮喪,丟盔棄甲,狼狽不堪---不棄裝備是不可能的,沉重的裝備在身逃不快。
想想開戰前足足八萬人的風光,對比於現在的悲慘,阿裏不哥簡直想放聲大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
他一路渾渾噩噩,由馬奴牽馬而行,玉木忽兒既受箭傷折磨,又得看好父親,怕他想不開。
晚間宿營的時候,一隊人馬追上了他們,阿裏不哥見到為首者,氣都不打一處來。
來者乃哈丹巴特爾(宗王合丹之子),就是他奉了忽必烈之命,攜金珠重寶前往阿裏不哥那邊遊說,導致漢將孟知恩出逃,是阿裏不哥失敗的重要起因。
現在他還有臉來見阿裏不哥!
哈丹巴特爾非常厚臉皮,在阿裏不哥麵前跪下後道:“臣奉大汗之命,請七王爺迴歸汗廷!”
阿裏不哥排行第七,是為七王爺,這是把他當成了宗王看待,大汗自然是忽必烈,汗廷也是他的朝廷。
阿裏不哥冷笑不止,手摸自己的鑲金嵌玉的鯊魚皮製刀鞘道:“你是想試試我的刀利還是不利?”
哈丹巴特爾說道:“王爺的刀,自然是利的,臣死不足惜,但王爺殺了臣,不迴歸汗廷,必成為我大蒙的千古罪人!”
嗬,我不投降就是千古罪人,幹嘛不是忽必烈不投降我,他若不投降我,同樣是千古罪人。
阿裏不哥怒不可遏,上前一腳踢翻哈丹巴特爾,舉刀欲砍,被玉木忽兒勸止,請父親消消氣,坐迴原位,聽聽對方說些什麽。
玉木忽兒道:“想殺他(哈丹巴特爾)很容易,若說得不好,就殺了他!”
哈丹巴特爾說道:“王爺可知,由於汗廷不安,大汗不得不舉兵北上,導致中原空虛,如今南蠻已經打過黃河了!”
無圖無真相!
他有備而來,為了加強說服力,還拿出了一張地圖,雖然簡陋,但形象地說明了南蠻(大明、南人)的軍隊已經從長江邊推進過了黃河北岸,大片的地區失守,看上去是觸目驚心。
忽必烈在北方打仗,但南方戰事情況通過驛站,源源不斷地把報告送到行在,忽必烈相當清楚情況。
哈丹巴特爾勸說道:“兄弟不和,致使外敵猖獗,理應同心協力,共禦外敵!”
他慨言說起打南朝的不易,先前蒙古軍隊幾乎占領了整個四川,把戰火推進了長江南岸,攻陷南宋京城,俘虜南宋皇帝,可謂是威風八麵,打殘了南人,是南人繼靖康之恥後的又一次慘敗!
雖然取勝,但蒙古人也付出了不低的代價。
他沒說代價是什麽,阿裏不哥則心裏難過、痛苦,因為他的好大哥,大汗蒙哥就是歿於四川戰事,事出突然,他沒有指定繼承人,最終阿裏不哥和他哥忽必烈兵戎相向,一發不可收拾。
哈丹巴特爾懇求阿裏不哥和哥哥談和,說兄弟相爭,談和了還是一家人,忽必烈在他來之前,已經當眾折箭為誓,必不傷害自己dd,如違此誓,讓他死於刀箭之下。
為示誠意,忽必烈願意封阿裏不哥為鄂兒渾汗,鄂兒渾河是一條流經哈拉和林的河流,他的封地就在哈拉和林一帶,今後阿裏不哥可以自由來往於上都和哈拉和林一帶,每年他到上都參拜大汗後,留下人質在上都他就可返迴哈拉和林居住!
為了早日結束戰爭,這條件非常寬大,哈拉和林是曆代蒙古大汗的祖地,阿裏不哥為鄂兒渾汗,能自由出入哈拉和林,讓阿裏不哥怦然心動。
如今他兵敗,什麽都輸光光,也算看透了,無論是蒙古的東道諸王,還是西道諸王,一個二個都心懷鬼胎,挑動他與他哥忽必烈爭鬥,這一鬥下來,兄弟倆其實都輸了,而他們卻獲利,損害的是拖雷一係的力量(蒙哥、忽必烈和阿裏不哥都是拖雷的兒子)。
玉木忽兒在旁邊敲邊鼓,他覺得這條件還行。
漢人有話曰:“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有了封地,積蓄力量,慢慢發展。
有利之處是阿裏不哥的封地在哈拉和林,將來忽必烈與南朝的爭戰失敗後,阿裏不哥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取而代之!
忽必烈並非沒看到這種危險的趨勢,但比起阿裏不哥,他更看重南朝,為了盡快結束北方戰事,他願意作出讓步。
阿裏不哥也想到了這茬,遂同意向哥哥忽必烈投降!
……
一天後,就在哈拉和林的草地上,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在東西道諸王的見證下,阿裏不哥歸降忽必烈。
忽必烈隨即問阿裏不哥,你我兄弟二人誰人應當為汗,阿裏不哥言之,昔日他的行為正義,因為兩位兄長皆在外領兵,他為留守,理當繼位。而如今忽必烈的行為才是正義的,所以,忽必烈可為汗!
他當眾臣服,定下了君臣名份,忽必烈表示滿意,命人設座,讓阿裏不哥與他的幾個兒子坐在一起。
阿裏不哥的將領中最年長之人為禿滿,主動向忽必烈承認一切都是自己的籌謀,請勿怪罪阿裏不哥。忽必烈嘉獎其忠勇,赦之。
如此一來,忽必烈寬大為懷,赦免了阿裏不哥一係人馬,諸王諸將皆稱頌忽必烈仁德無比,大蒙必能威加四海,天下第一!
是夜,眾酋歡飲,共賀二兄弟的戰爭結束,從此並力南向,讓那些南人知道我大蒙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