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朝內部矛盾重重,偽帝忽必烈的皇位不穩!“翁甫判斷道。
根據和翁甫聯係的蒙古內奸提及了蒙韃偽帝忽必烈內部情況,首先是阿裏不哥久未臣服,消耗了忽必烈大量的力量,占用了太多的軍力、物力和財力,其軍馬匱乏,已經是第三次從漢人世侯那裏調用軍馬了!
聽得殿上君臣好笑,蒙古人打仗,要從漢人那裏調馬調兵,可見其窮兵黷武的程度。
其內部矛盾重重,封地在東北地區的蒙古東部諸王,也不喜歡忽必烈的漢化政策,隻是和西部諸王有仇,才暫時支持忽必烈。
但打斷骨頭連著筋,彼此爭鬥不烈,不下狠手,畢竟是同一個祖宗!
由於這麽個情況,,忽必烈擔心兩邊的蒙古軍有勾結,隻敢用漢軍做前鋒,才打敗了阿裏不哥的軍隊。
阿裏不哥占據的哈拉和林,是漢軍首先打進城去,這座蒙古最神聖的城池,結果遭遇了漢軍慘烈的洗劫,漢軍或有心或無意地對哈拉和林來了個燒殺搶掠,褻瀆蒙古人的聖地,引發蒙古人的嚴重不爽!
聽到這麽一檔子事,在武英殿聽著翁甫敘說的漢人們臉色古怪。
一個蒙古人出身的皇帝,帶著漢人軍隊洗劫了哈拉和林,就像孟之祥帶著蒙古騎兵洗劫了臨安府,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經此一役,在漢人們的幫助下,偽帝忽必烈的皇位坐穩了,但他建立的朝廷卻沒有徹底穩定。
忽必烈畢竟是蒙古諸王出身,他啟用漢化官僚和漢人世侯,隻是政治鬥爭的需要,一旦政治鬥爭獲得勝利,忽必烈終究要兼顧蒙古的利益,遵循成吉思汗的祖宗之法。
他很明確的說過:“豈以我若漢高祖、宋太祖遽陟帝位者乎?”
此話被翁甫轉述出來,“遽陟”兩字有點難以理解,趙葵及時作了翻譯:“偽帝的意思說他不是劉邦、趙匡胤這樣的開國皇帝,他的帝位是有傳承的。”
劉邦、趙匡胤先前都不是皇帝,白手起家,不象忽必烈他的祖父伯父兄長等都是皇帝。
既然是有傳承的,那就要照顧諸王和舊貴族的利益,就像忽必烈說的:“不敢忘烈祖之規。”
這樣的現實要求下,忽必烈確定了以蒙古人為達魯花赤、漢人為總管、色目人同知,這是降低了漢人的軍事地位,提高蒙古人在政權中的分量。
以蒙古人管軍,色目人管財,漢人管政,但漢人政務亦經色目人審核,因此蒙古人為重,色目人次之,漢人最低的地位。
這麽一來,那些為忽必烈打下皇位,手握兵權的漢人世侯豈會心甘情願?
再有,忽必烈說要厚待儒生,可他又遲遲不肯開科取士,不能給漢地儒生穩定的上升通道。
說到這裏,殿上諸人皆點頭!
如孟之祥得國後次年即開恩科取進士,這就是給天下讀書人以出路,建立上升通道,籠絡和收買他們。
現在偽帝失了懦士之心,他還失了民心!
戰爭軍需太多,偽帝對漢地盤剝甚重,他還使用色目人管財,更增加了民間的困苦,苦不堪言。
由於蒙古人自己是缺乏貿易傳統的,所以會把王公們的銀子交付給色目人經商,或者借給百姓謀取利息。1個單位的本錢,流通10年後的利息可以成指數增長,達到1024個單位。
負責的色目人要麽自己轉貸給他人,要麽執行多方投資,甚至會假稱遭到搶劫,讓蒙古王公責罰該州縣的百姓並索取賠償。
有的色目商人將商品放到無人之地,自己躲在遠處了望。隻要有人觸及物品,就栽贓對方盜竊,然後再趁機訛詐。
現在蒙古大朝國內財政由色目人阿合馬管轄,他乃中亞費納喀忒人(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西南錫爾河右岸),阿合馬初隸弘吉剌部按陳那顏,後作為媵臣隨按陳女察必(元世祖順聖皇後)入宮。
中統二年(1261年),為上都同知。次年,領中書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掌握了財權的他的權勢非常可觀,極力盤剝民間以充軍用,漢人世侯和漢人上層亦不可免稅,令漢人嚴重不滿,內奸與翁甫述說起來,十分憤怒!
這麽一來,偽帝忽必烈得罪了天下人,相對於其它蒙韃,他寬厚地對待漢民(起碼不濫殺無辜),反而因為是蒙古皇帝,給他疊加了民族仇恨和階級仇恨的雙重buff。
孟之祥舒心地聽著翁甫的述說,心忖兩邊討好的事情哪有這麽好做的,隻怕是兩頭落空!
總而言之,忽必烈既不能和北魏孝文帝一樣,用消除鮮卑民族屬性變成漢人屬性的方式,換取政權的實質性延續,也不能和成吉思汗一樣,不在乎民族屬性問題,用暴力的蒙古主義橫掃世界。
偽帝忽必烈的朝廷,想來調和,他想打通蒙漢的內在聯係,卻卡在那道門檻上,再難以向前走一步。
這樣的政權,自然很難得到各方勢力的認可。
蒙古人覺得,忽必烈背離了成吉思汗的大蒙古路線。
漢化官僚覺得,忽必烈背棄了對他們的承諾,即他們支持他,他重用他們。
底層人民覺得,忽必烈是非我族類的韃子皇帝。
蒙古其他汗國覺得,忽必烈和元朝是大蒙古陣營的叛徒。
忽必烈付出了諸多努力,最終成了個四不像,可笑至極!
翁甫闡述了他的情報後,君臣們更加明白了北朝形勢,知道現在偽帝忽必烈的統治看似穩固,實則一點都不安全,隻待孟之祥重重地推他一把,說不定他的統治就會土崩瓦解,到時孟之祥一統天下,我等即可雞犬升天了!
如果順利的話,三年之內,形勢必有大變化,蒙韃必滅,我朝得勝,大家就可以作福酬神了!
大臣們都很好奇,給出如此機密情報的蒙韃內奸應該不低,會是誰呢?
大臣們都很好奇,給出如此機密情報的蒙韃內奸應該不低,會是誰呢?
翁甫知道是誰,他報告了皇帝,皇帝沒讓他說,其他人誰都不知道。
後來,北朝投降者眾多,當中有一人乃北朝重臣劉秉忠的兄弟劉秉恕,同父異母弟,官至蒙古平陽路總管降明後,得殊遇,進封國公,人皆雲其為當初首要賣蒙韃者。
劉秉恕堅決否認,事情真相終不得解!
根據和翁甫聯係的蒙古內奸提及了蒙韃偽帝忽必烈內部情況,首先是阿裏不哥久未臣服,消耗了忽必烈大量的力量,占用了太多的軍力、物力和財力,其軍馬匱乏,已經是第三次從漢人世侯那裏調用軍馬了!
聽得殿上君臣好笑,蒙古人打仗,要從漢人那裏調馬調兵,可見其窮兵黷武的程度。
其內部矛盾重重,封地在東北地區的蒙古東部諸王,也不喜歡忽必烈的漢化政策,隻是和西部諸王有仇,才暫時支持忽必烈。
但打斷骨頭連著筋,彼此爭鬥不烈,不下狠手,畢竟是同一個祖宗!
由於這麽個情況,,忽必烈擔心兩邊的蒙古軍有勾結,隻敢用漢軍做前鋒,才打敗了阿裏不哥的軍隊。
阿裏不哥占據的哈拉和林,是漢軍首先打進城去,這座蒙古最神聖的城池,結果遭遇了漢軍慘烈的洗劫,漢軍或有心或無意地對哈拉和林來了個燒殺搶掠,褻瀆蒙古人的聖地,引發蒙古人的嚴重不爽!
聽到這麽一檔子事,在武英殿聽著翁甫敘說的漢人們臉色古怪。
一個蒙古人出身的皇帝,帶著漢人軍隊洗劫了哈拉和林,就像孟之祥帶著蒙古騎兵洗劫了臨安府,總覺得哪裏不對勁。
經此一役,在漢人們的幫助下,偽帝忽必烈的皇位坐穩了,但他建立的朝廷卻沒有徹底穩定。
忽必烈畢竟是蒙古諸王出身,他啟用漢化官僚和漢人世侯,隻是政治鬥爭的需要,一旦政治鬥爭獲得勝利,忽必烈終究要兼顧蒙古的利益,遵循成吉思汗的祖宗之法。
他很明確的說過:“豈以我若漢高祖、宋太祖遽陟帝位者乎?”
此話被翁甫轉述出來,“遽陟”兩字有點難以理解,趙葵及時作了翻譯:“偽帝的意思說他不是劉邦、趙匡胤這樣的開國皇帝,他的帝位是有傳承的。”
劉邦、趙匡胤先前都不是皇帝,白手起家,不象忽必烈他的祖父伯父兄長等都是皇帝。
既然是有傳承的,那就要照顧諸王和舊貴族的利益,就像忽必烈說的:“不敢忘烈祖之規。”
這樣的現實要求下,忽必烈確定了以蒙古人為達魯花赤、漢人為總管、色目人同知,這是降低了漢人的軍事地位,提高蒙古人在政權中的分量。
以蒙古人管軍,色目人管財,漢人管政,但漢人政務亦經色目人審核,因此蒙古人為重,色目人次之,漢人最低的地位。
這麽一來,那些為忽必烈打下皇位,手握兵權的漢人世侯豈會心甘情願?
再有,忽必烈說要厚待儒生,可他又遲遲不肯開科取士,不能給漢地儒生穩定的上升通道。
說到這裏,殿上諸人皆點頭!
如孟之祥得國後次年即開恩科取進士,這就是給天下讀書人以出路,建立上升通道,籠絡和收買他們。
現在偽帝失了懦士之心,他還失了民心!
戰爭軍需太多,偽帝對漢地盤剝甚重,他還使用色目人管財,更增加了民間的困苦,苦不堪言。
由於蒙古人自己是缺乏貿易傳統的,所以會把王公們的銀子交付給色目人經商,或者借給百姓謀取利息。1個單位的本錢,流通10年後的利息可以成指數增長,達到1024個單位。
負責的色目人要麽自己轉貸給他人,要麽執行多方投資,甚至會假稱遭到搶劫,讓蒙古王公責罰該州縣的百姓並索取賠償。
有的色目商人將商品放到無人之地,自己躲在遠處了望。隻要有人觸及物品,就栽贓對方盜竊,然後再趁機訛詐。
現在蒙古大朝國內財政由色目人阿合馬管轄,他乃中亞費納喀忒人(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西南錫爾河右岸),阿合馬初隸弘吉剌部按陳那顏,後作為媵臣隨按陳女察必(元世祖順聖皇後)入宮。
中統二年(1261年),為上都同知。次年,領中書左右部,兼諸路都轉運使,掌握了財權的他的權勢非常可觀,極力盤剝民間以充軍用,漢人世侯和漢人上層亦不可免稅,令漢人嚴重不滿,內奸與翁甫述說起來,十分憤怒!
這麽一來,偽帝忽必烈得罪了天下人,相對於其它蒙韃,他寬厚地對待漢民(起碼不濫殺無辜),反而因為是蒙古皇帝,給他疊加了民族仇恨和階級仇恨的雙重buff。
孟之祥舒心地聽著翁甫的述說,心忖兩邊討好的事情哪有這麽好做的,隻怕是兩頭落空!
總而言之,忽必烈既不能和北魏孝文帝一樣,用消除鮮卑民族屬性變成漢人屬性的方式,換取政權的實質性延續,也不能和成吉思汗一樣,不在乎民族屬性問題,用暴力的蒙古主義橫掃世界。
偽帝忽必烈的朝廷,想來調和,他想打通蒙漢的內在聯係,卻卡在那道門檻上,再難以向前走一步。
這樣的政權,自然很難得到各方勢力的認可。
蒙古人覺得,忽必烈背離了成吉思汗的大蒙古路線。
漢化官僚覺得,忽必烈背棄了對他們的承諾,即他們支持他,他重用他們。
底層人民覺得,忽必烈是非我族類的韃子皇帝。
蒙古其他汗國覺得,忽必烈和元朝是大蒙古陣營的叛徒。
忽必烈付出了諸多努力,最終成了個四不像,可笑至極!
翁甫闡述了他的情報後,君臣們更加明白了北朝形勢,知道現在偽帝忽必烈的統治看似穩固,實則一點都不安全,隻待孟之祥重重地推他一把,說不定他的統治就會土崩瓦解,到時孟之祥一統天下,我等即可雞犬升天了!
如果順利的話,三年之內,形勢必有大變化,蒙韃必滅,我朝得勝,大家就可以作福酬神了!
大臣們都很好奇,給出如此機密情報的蒙韃內奸應該不低,會是誰呢?
大臣們都很好奇,給出如此機密情報的蒙韃內奸應該不低,會是誰呢?
翁甫知道是誰,他報告了皇帝,皇帝沒讓他說,其他人誰都不知道。
後來,北朝投降者眾多,當中有一人乃北朝重臣劉秉忠的兄弟劉秉恕,同父異母弟,官至蒙古平陽路總管降明後,得殊遇,進封國公,人皆雲其為當初首要賣蒙韃者。
劉秉恕堅決否認,事情真相終不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