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使臣翁甫和章汝鈞千裏迢迢,前往大朝蒙古國迴謝蒙古大汗忽必烈與本國皇帝孟之祥達成《武業和議》之事,他們過了黃河,出了長城,到達上都。


    該城是蒙古國都,地處蒙古閃電河畔金蓮川草原之上,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始建於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總占地麵積達250平方千米。


    是忽必烈命近臣劉秉忠於桓州城東、灤水北岸建城,初名開平府。


    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開平府城池竣工。


    元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定都開平府,過多三年,詔改開平府為上都。


    南使進入上都,發現這座城池內宮城、皇城、外城、關廂、寺廟、水利工程等一應俱全,以宮殿為中心,呈分層、放射狀分布,其皇城雖然不大,整體占地廣闊,有園林禦苑,麵積不小的養馬場、跑馬場,散布大量的蒙古包讓臣民居住,乃是中蒙建築的結合。


    皇城的建築物純屬中國宮殿式結構,基底寬闊,鬥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陽光下照耀出金光萬丈,盡顯氣勢十足,讓一些蒙古人詆毀忽必烈道:“這是蒙古大汗?不,這是中國皇帝!”


    此言說出來,漢人不以為杵,漢臣中劉秉忠、郝經、王鶚等人皆認同。


    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陽)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從金朝起,他們就自認為自己才是中國正統,南宋是“南蠻!”現在輪到忽必烈占據中原地帶,是為中國皇帝。


    這也是孟之祥必須北伐的原因,隻有得迴黃河故國土地,他才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皇帝!


    他現在統治日趨穩固,是因為他收迴了汴梁(開封)、洛陽、鄭州等黃河南岸城市,勝過了兩宋皇帝,已經與中國兵皇帝的名頭沾邊了。


    南使初到上都,沒見到忽必烈,忽必烈不在朝,由皇太子真金接見他們,領國書後送返。


    此行非常順利,沒有蒙古大韃子的為難,皆因真金是披著蒙古皮的漢人!


    1243年,真金生於漠北,之前忽必烈已於1242年召中原的海雲禪師入漠北,詢問佛法大意,此時忽必烈妻子察必(昭睿順聖皇後)生了兒子,忽必烈請海雲為其摩頂命名,海雲以世間萬物真金最貴,故取漢名真金。


    真金少年時代,忽必烈受蒙哥汗之命,總領漠南漢地事務,開幕金蓮川,搜羅了一大批漢人儒士。忽必烈把真金的教育交給姚樞,並命勳臣後代土木各兒等為伴讀。姚樞等對真金“日以三綱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孝經》作為啟蒙課本教授真金。


    劉秉忠之弟子王恂為真金的伴讀,王恂長期侍奉真金,經常灌輸三綱五常、為學之道及曆代治亂的道理,真金深受其影響。


    待到忽必烈即位,封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


    後來忽必烈建樞密院,以真金守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但實際上真金隻是每月兩次至中書省署敕,中書省和樞密院的事務都交給了王恂。


    所以南使見著真金,王恂陪侍一旁,大夥兒先是通過翻譯對答,漸漸地,就變成了全是漢語對話,其禮儀場麵,這讓南使恍惚覺得自己簡直參見本朝的皇太子孟順慶一般!


    真金彬彬有禮,其漢語口音純正,對於中國國學能引經據典,實讓南使們驚訝!


    甚至於,說句大不敬的話,真金的國學勝過孟順慶!


    為什麽呢?


    教授真金的是一批漢人儒士、真正的大儒、老儒,學到了國學的精粹,而孟順慶則在年少啟蒙時期在臨安府當人質,國學是其母餘十一娘所授。


    餘十一娘雖是天縱之才,但國學水平終究不如大儒,且她忙於實務,對於孟順慶的教授不夠嚴格,最終讓孟順慶的國學水平不如真金!


    真金還不算過分,隻是說說而已,他老子忽必烈更過分,忽必烈帶著漢人屠殺了蒙古人!


    忽必烈出道太晚,長城以北的土地乃至於往西的土地都被鐵木真的子子孫孫給占領,好在他的大哥蒙哥為大汗後,以“既長且賢”的名義,命弟弟忽必烈在金蓮川(元上都、開平府)開府,“凡軍民在漢南者皆總之”,轄區差不多是晉、冀、魯、豫、陝、甘這些地區。


    這些地區都是漢人居住(包括漢化的金人、遼人和西夏人),忽必烈想要有所作為,他必須依靠漢人。


    因此他大量使用漢人,利用蒙古貴族和漢化歸附官僚、漢人世侯的分歧,以及蒙哥給予的機會,順利成為漢化路線的總代表。


    用大曆史的眼光來看,忽必烈代表了漢地的先進生產力、代表了漢地的先進文化、代表了漢化歸附官僚和漢人世侯的根本利益。


    蒙哥死後,便要選出新大汗,而最有力的競爭者是忽必烈和阿裏不哥。


    根據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阿裏不哥繼位的合法性更高,而且阿裏不哥留守蒙古國都哈拉和林,更容易得到蒙古本部、舊貴族和宗王的支持。


    但根據漢地“國賴長君”的傳統,拖雷嫡次子忽必烈的合法性更高,忽必烈又長期經營漢地,有漢化歸附官僚和漢人世侯的支持,完全有能力爭奪汗位。


    忽必烈和阿裏不哥均稱大汗,大汗不可以兩立,最終,忽必烈統帥少量蒙古騎兵、大量漢人世侯包括真定史天澤、滿城張柔、東平嚴實與濟南張宏的部隊親征阿裏不哥,兩軍在哈拉和林郊外大戰一場,忽必烈大勝,阿裏不哥不得不離開哈拉和林外逃。


    忽必烈掌控了漢地,關閉通往漠北的物流通道,導致漠北“困於饑饉。”阿裏不哥的勢力日窘。


    和以往不同的是,蒙古不再是諸王和舊貴族一家獨大,漢化官僚和世侯們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已經有了雄厚的力量,可以和蒙古舊貴族們用武器講道理。


    實在講不通的話,他們也有掀桌子的資本。


    厚積而薄發,在這場戰爭中,漢人世侯笑到了最後,隨忽必烈這個蒙古大汗剿了蒙古叛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狠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薩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薩餅並收藏狠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