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玠這次來順慶府當然不是為了吃鐵板豬雜,他與孟之祥討論的練兵,還有出兵之事!


    他要轉入進攻,讓韃靼人血債血償!


    拿了官家的錢,就得做事。


    此乃官家聰明之處,臣子向他要錢,他咬著牙,給足足,甚至還有多。


    如此臣子想找借口都不行,真要是不做事,官家就能發落他們,且他們無話可說。


    同為山城防禦的提倡者,餘玠與彭大雅不同的是餘玠相當活躍,他積極地在已方地區到處巡視,檢查軍務,到達韃軍前線觀察敵情,拿到一手的資料。


    他曾去過漢中附近,近距離觀察了敵情,迴來青居城,與孟之祥商量準備攻打漢中,得到了孟之祥的大力讚成。


    孟之祥說道:“不要拘泥於一城一地得失,以殺傷韃韃人有生力量為主,掠奪韃靼人的人口、牲畜與財富,然後撤退!


    “這不也是韃靼人的戰術嘛,長纓你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太棒了,我喜歡!”餘玠大笑道。


    兩人在大地圖前比比劃劃,他們所在的是方是製司(兼順慶府衙)的作戰室,除了地圖,還有青居城周邊環境的沙盤以及四川地理沙盤,餘玠說道:“你這裏的條件真不錯,改天派你的參謀給我重慶府也建一個作戰室。”


    “好嘀!”孟之祥爽快地道。


    此時有人來報,說府外有人求見餘製置,那人說他姓楊。


    “噢,他來了!”餘玠說道,他邀請孟之祥一起去歡迎那人,孟之祥奇了,何人這麽大的麵子,居然勞動這兩個製置使去迎接他?


    整個四川路就餘玠和孟之祥穿紫袍,對於四川的任何官員,他們頂多是二堂迎接,不會出大門歡迎。


    不象是朝廷派員前來,若是派來人員,孟之祥事先會接到通知。


    餘玠保持神秘,沒說是誰來,與孟之祥到得製司大門,孟之祥讓手下啟大門歡迎來客。


    客人是一群沒有穿鞋子的壯漢,穿戴不類中土,而是民族人,拿刀拿槍的,當中的那位高大壯漢,倒是穿著靴子,披著大宋朝的紫袍官服!


    啊哦,他穿紫袍而來,還真的值得穿紫袍餘玠和孟之祥出來相迎。


    餘玠分別介紹道:“這位是播州楊文!”“這位是孟長纓!”


    孟之祥一楞,馬上滿麵堆笑,迎上前道:“歡迎,歡迎!”


    楊文也熱情地道:“久仰,久仰!”


    兩人互相寒喧,將餘玠都落到一邊去,而餘玠並無不悅,樂見兩人相得場景。


    孟楊兩人以前沒有見過麵,但神交已久。


    孟之祥對播州楊家的的忠心以及對楊文才智相當欽佩,楊文則很欣賞孟之祥為人和對韃靼人的戰功,以及點鐵成金術。


    播州楊家,忠義無雙楊家將!


    唐朝天寶年間,南詔背棄唐朝與吐蕃結盟,唐軍兩次攻伐南詔,大敗虧輸,被殲滅十餘萬人,安史之亂後,唐廷自顧不暇,南詔趁機在西南地區做大,甚至一度攻至成都外城,給唐朝西南邊疆帶來極大的威脅。


    鹹通十四年,南詔攻陷播州(貴州遵義地區),唐懿宗鑒於中央政府無力出兵收複國土,便向天下招募精兵勇士,並承諾“如應募出征,可永鎮斯土”


    越州會稽太守楊端本是山西太原的門閥大族,他在唐懿宗的詔令中看到了擴張家族勢力的機會,於是便召集太原楊氏家族的家丁和親附楊氏的“八姓族兵”,共招募4000餘人,奪取了播州。


    唐僖宗遵守父親懿宗的諾言,加封楊端為“播州侯”,許以“楊氏一族世襲永鎮播州”,從此,楊氏一族開始在播州生根發芽,至楊文時,已達十四代領主。


    北宋建立後,五世領主楊實遣使入貢,宋太祖允許其世領州政。


    宋徽宗大觀二年,楊光榮、楊文貴叔侄先後獻土內附,與大宋關係良好。


    端平二年,蒙古大軍入川,大宋四川製置使趙彥呐被圍困在青野原,關鍵時刻,播州第十四代領主楊價挺身而出,價曰:‘此主憂臣辱時也,其可後乎?’乃移檄蜀閫,請自效。


    他率領五千播州軍開赴戰場,擊退蒙古軍隊,將趙彥呐解救出來,隨後楊價主動請纓,防守入川要地陽平關,蒙將汪世顯率領數萬蒙軍猛攻一個多月,最後損兵折將,不得不撤軍而去。


    播州軍在此戰中打出了威名,宋理宗大喜,加封楊價為都統製,並為播州軍賜名為“禦前雄威軍”,將其正式納入宋朝中央軍的序列之中。


    淳佑年間,楊價數次率領播州軍戍邊,“價以雄威軍戍夔峽,價分署其部,屯瀘渝間,遣奇兵擊東”,為阻擋蒙古入侵起到了積極作用,楊價去世後,第十五代領主楊文繼承父誌,繼續效忠南宋。


    楊文有勇有謀,餘玠為四川安撫製置使,到任後,發布公告廣泛征求抗蒙良策,楊文知道後,向餘玠呈獻了著名的《保蜀三策》:“比年北師如蹈無人之境者,由不能禦敵於門戶故也。曷移鎮利閬間,經理三關,為久駐謀此上計也。今縱未能大舉,擇諸路要險,建城濠以為根柢,此中計也。下則保江自守,縱敵去來耳。”


    這是楊文根據南宋失去秦巴山地防線、現有城池孤立無援的現狀,有針對性的提出的三條建議,其大意是這樣的:


    上策是將四川製置司的大本營前移,屯兵利州、閬中,向前爭奪三關(武休關、仙人關和七方關),恢複秦巴防線,將蒙軍拒於四川之外。


    中策是四川製置司仍然留駐重慶,在四川水陸交通要道上選擇險要之處,營建山城水寨,以此為據點,連接四川地區剩下的城池,形成扇形的、多節點的縱深防禦體係,使得入侵的蒙軍不能自由地流動作戰,從而穩定四川後方的局勢。


    下策是將四川剩餘軍民全部遷至長江以南,在險要地點構築密集的山城水寨,輔以機動的水軍,形成牢固的長江防線,讓長江以北成為無人區,堅壁清野,防止蒙軍建城移民。


    餘玠思慮再三,采納了比較穩妥的中策,建立了多梯度、多層次的抗蒙山城體係,有效遏製了蒙古大軍向東侵犯的腳步,從此,蒙軍在西部戰線上步履維艱,再也沒有取得過較大的進展,楊文的保蜀策略見到了成效。


    如此忠義家族,孟之祥對他是笑臉相迎。


    同時,在你還沒有與別人接觸時,你的名聲已經在他們當中流傳了。


    孟之祥的名聲,在播州地區很不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狠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薩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薩餅並收藏狠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