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愷撒說過:“人不可能第二次淌進相同的河流裏!”
中國人的老祖宗也教導過:“切勿重蹈覆轍!”
東西方人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前車之鑒,後事之事,由不得大家不慎也!
今年初,蒙古窩闊台汗遣使臣王楫南下來到襄陽,與南宋地方實力派,身為京湖製置使的史嵩之來商議協同攻金的事,並許下諾言,滅金之後將河南地區歸宋廷所有。
河南,黃河之南的北宋故地,包括北宋首都東京,隻要南宋君臣們一個點頭,那就迴歸南宋的懷抱。
好大的餡餅啊!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昏了頭,但對於南宋的君臣們來說,他們可是驚弓之鳥,吃過一次虧還不夠嗎?靖康之恥才過去106年(1127-1233),記憶深刻啊!
想當年,宋徽宗與虎謀皮,居然與女真人商定合擊契丹,在戰爭的曆程中,宋軍暴露出戰鬥水平低劣的情況,被女真人抓住機會,南下一舉奪取東京,俘徽欽二帝和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被金人如同牲畜一般驅趕著送往北方,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史稱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此事件又可稱為靖康之恥,一路上,最慘的莫過於那些曾經養尊處優的皇室女眷,她們被迫成為金人的玩物,任由金人發泄,稍有不滿,就會被金人殘忍殺害。
僥幸活著抵達的,也被投入浣衣院,成為金人隨意挑選的泄欲對象。
這其中,不僅包括宋徽宗、宋欽宗的皇後、嬪妃,同時也包括公主之類的金枝玉葉,總之,昔日高高在上的她們,如今都成了金人任意欺淩的人。
而北宋宋徽宗的皇後韋氏亦即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的母親,自然也在其中,據傳她給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生了兩個孩子……韋氏後來迴到南宋,宋高宗說韋氏沒給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生過孩子,也就是說宋高宗沒有兩名金國的好兄弟,但事情是欲蓋彌彰……
今年,同樣的事情又擺在南宋君臣的麵前,為之奈何?
茲事體大,史嵩之便奏報朝廷,請朝廷決定。
對於是否聯蒙抗金,南宋君臣曾經舉棋不定。
當時,朝堂上大致分為三個觀點,其一,是“保金拒蒙”,其二,是“滅金”,而其三,則是“聯蒙滅金”。
第一條自然就不必說了,這種觀點在剛提出之初,基本上就遭到了否決,畢竟當時的金國已經是日暮西山,保他的意義不大,更何況雙方還有世仇。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哪怕到了金國奄奄一息的時候,他們還打著‘北失南補’的主意,想攻打南宋,奪下地盤,苟延殘喘。”
一方麵,金哀宗對南宋試圖以“唇亡齒寒”的名義來勸和,另一方麵,金哀宗依舊作著“甲士三千,縱橫(南宋)江淮”的美夢。
年初,武仙嘯聚三十萬人馬,實力雄厚,在金哀宗的同意下進攻南宋,結果被全殲,金國失去了最後一支重兵集團,也就失起了重新崛起的最後希望。
本年七月,金哀宗剛在蔡州安頓下來,扶溝縣招撫知事劉昌祖就上書,建議伐宋,此時武仙敗亡在即,沒兵怎麽辦?
這位仁兄說以金軍為前鋒,後跟大群河南饑民,必可獲勝!
一句話就說到金哀宗的癢處,他讓參政張天綱接見劉昌祖,細問策略,然張天綱奏稱那人實屬招搖撞騙,紙上談兵,金哀宗大失所望,無奈罷了此事。
到得八月,金哀宗又給陝西行省粘葛完展送去密令,要他集結兵馬,預備奪取南宋的興元(陝西漢中)。
看來,比起聯宋抗蒙,金哀宗這位奇葩對於欺負“柔懦不武,如婦人然”的南宋,顯然期待更高。
有這麽樣的皇帝,就徹底地斷絕了金國的聯宋抗蒙的一線生機。
因此,在南宋朝廷,誰也不敢提“保金拒蒙”,否則,就是農夫與蛇的關係了。
朝堂上的爭執,主要集中在第二條和第三條。
需要注意的是,這第二條的滅金,和第三條的聯盟滅金,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金國要滅,但未必非要聯合蒙古。
而大多數人較為支持的,正是第二條,也就是獨立滅金。
金國不可信,蒙古人,狼子野心也,一如靖康之變的金軍,且蒙古人早就暴露了。
在三年前(公元1230年),蒙古強行借道南宋突襲金國的事情還曆曆在目。
所以,當時的南宋,不聯合蒙古滅金的思想影響占據主流,並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南宋積極在宋金邊界開展著軍事活動,比如孟珙於馬鐙山擊潰金國大將武仙等。
對於蒙古的“極力邀請”,南宋則是能拖就拖,一直含糊其辭。
現在,金國滅亡已成定局之勢時,蒙古使臣王楫已經人在臨安,強烈要求南宋出兵,南宋朝廷拖而不決,派人來襄陽問史嵩之怎麽辦?
朝堂袞袞諸公皆屍位素餐,不敢下達決心,問地方官員咋辦。
但問是對的,一旦出兵,必定是京湖戰區出動軍隊,在地方實力派中,以史嵩之最為強大,不問他問誰?
史嵩之亦不能決,召孟珙來問計,孟珙明明白白地道:“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
孟珙的意思是說南宋不具備坐“壁上觀”的實力和資本,倒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與蒙古聯合;
再有,一旦與蒙古聯合,就會讓南宋不至於和蒙古交惡,這樣一來,就能讓南宋有緩衝的時間,並能在此期間占據一部分金國的地盤來增加南宋的戰略縱深;
還有聯蒙的深層意義,是向當時的蒙古“警告”,讓其不敢輕視南宋。
作為最能打的大將,他肯打,那就好說了,於是史嵩之向朝廷奏報,稱應該聯合蒙古,共同出兵攻打金國,
他認為畢竟不管南宋出不出兵,金國滅亡已成定局,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與蒙古達成暫時的和平。
不然的話,蒙古滅了金國之後,馬上就會調轉槍頭來對付南宋。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各種因素和條件下,聯蒙是南宋唯一正確的選擇,除此之外別無他路,不算是忘了“聯金滅遼”教訓。
一句話,你沒法選擇,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最終,南宋權臣,也就是史嵩之他叔史彌遠,一錘定音:“聯蒙打金,打!”
中國人的老祖宗也教導過:“切勿重蹈覆轍!”
東西方人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前車之鑒,後事之事,由不得大家不慎也!
今年初,蒙古窩闊台汗遣使臣王楫南下來到襄陽,與南宋地方實力派,身為京湖製置使的史嵩之來商議協同攻金的事,並許下諾言,滅金之後將河南地區歸宋廷所有。
河南,黃河之南的北宋故地,包括北宋首都東京,隻要南宋君臣們一個點頭,那就迴歸南宋的懷抱。
好大的餡餅啊!
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昏了頭,但對於南宋的君臣們來說,他們可是驚弓之鳥,吃過一次虧還不夠嗎?靖康之恥才過去106年(1127-1233),記憶深刻啊!
想當年,宋徽宗與虎謀皮,居然與女真人商定合擊契丹,在戰爭的曆程中,宋軍暴露出戰鬥水平低劣的情況,被女真人抓住機會,南下一舉奪取東京,俘徽欽二帝和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被金人如同牲畜一般驅趕著送往北方,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史稱靖康之變,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此事件又可稱為靖康之恥,一路上,最慘的莫過於那些曾經養尊處優的皇室女眷,她們被迫成為金人的玩物,任由金人發泄,稍有不滿,就會被金人殘忍殺害。
僥幸活著抵達的,也被投入浣衣院,成為金人隨意挑選的泄欲對象。
這其中,不僅包括宋徽宗、宋欽宗的皇後、嬪妃,同時也包括公主之類的金枝玉葉,總之,昔日高高在上的她們,如今都成了金人任意欺淩的人。
而北宋宋徽宗的皇後韋氏亦即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的母親,自然也在其中,據傳她給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生了兩個孩子……韋氏後來迴到南宋,宋高宗說韋氏沒給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生過孩子,也就是說宋高宗沒有兩名金國的好兄弟,但事情是欲蓋彌彰……
今年,同樣的事情又擺在南宋君臣的麵前,為之奈何?
茲事體大,史嵩之便奏報朝廷,請朝廷決定。
對於是否聯蒙抗金,南宋君臣曾經舉棋不定。
當時,朝堂上大致分為三個觀點,其一,是“保金拒蒙”,其二,是“滅金”,而其三,則是“聯蒙滅金”。
第一條自然就不必說了,這種觀點在剛提出之初,基本上就遭到了否決,畢竟當時的金國已經是日暮西山,保他的意義不大,更何況雙方還有世仇。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哪怕到了金國奄奄一息的時候,他們還打著‘北失南補’的主意,想攻打南宋,奪下地盤,苟延殘喘。”
一方麵,金哀宗對南宋試圖以“唇亡齒寒”的名義來勸和,另一方麵,金哀宗依舊作著“甲士三千,縱橫(南宋)江淮”的美夢。
年初,武仙嘯聚三十萬人馬,實力雄厚,在金哀宗的同意下進攻南宋,結果被全殲,金國失去了最後一支重兵集團,也就失起了重新崛起的最後希望。
本年七月,金哀宗剛在蔡州安頓下來,扶溝縣招撫知事劉昌祖就上書,建議伐宋,此時武仙敗亡在即,沒兵怎麽辦?
這位仁兄說以金軍為前鋒,後跟大群河南饑民,必可獲勝!
一句話就說到金哀宗的癢處,他讓參政張天綱接見劉昌祖,細問策略,然張天綱奏稱那人實屬招搖撞騙,紙上談兵,金哀宗大失所望,無奈罷了此事。
到得八月,金哀宗又給陝西行省粘葛完展送去密令,要他集結兵馬,預備奪取南宋的興元(陝西漢中)。
看來,比起聯宋抗蒙,金哀宗這位奇葩對於欺負“柔懦不武,如婦人然”的南宋,顯然期待更高。
有這麽樣的皇帝,就徹底地斷絕了金國的聯宋抗蒙的一線生機。
因此,在南宋朝廷,誰也不敢提“保金拒蒙”,否則,就是農夫與蛇的關係了。
朝堂上的爭執,主要集中在第二條和第三條。
需要注意的是,這第二條的滅金,和第三條的聯盟滅金,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金國要滅,但未必非要聯合蒙古。
而大多數人較為支持的,正是第二條,也就是獨立滅金。
金國不可信,蒙古人,狼子野心也,一如靖康之變的金軍,且蒙古人早就暴露了。
在三年前(公元1230年),蒙古強行借道南宋突襲金國的事情還曆曆在目。
所以,當時的南宋,不聯合蒙古滅金的思想影響占據主流,並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南宋積極在宋金邊界開展著軍事活動,比如孟珙於馬鐙山擊潰金國大將武仙等。
對於蒙古的“極力邀請”,南宋則是能拖就拖,一直含糊其辭。
現在,金國滅亡已成定局之勢時,蒙古使臣王楫已經人在臨安,強烈要求南宋出兵,南宋朝廷拖而不決,派人來襄陽問史嵩之怎麽辦?
朝堂袞袞諸公皆屍位素餐,不敢下達決心,問地方官員咋辦。
但問是對的,一旦出兵,必定是京湖戰區出動軍隊,在地方實力派中,以史嵩之最為強大,不問他問誰?
史嵩之亦不能決,召孟珙來問計,孟珙明明白白地道:“倘國家事力有餘,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以濟事。不然,金滅,(蒙古)無厭,將及我矣。”
孟珙的意思是說南宋不具備坐“壁上觀”的實力和資本,倒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與蒙古聯合;
再有,一旦與蒙古聯合,就會讓南宋不至於和蒙古交惡,這樣一來,就能讓南宋有緩衝的時間,並能在此期間占據一部分金國的地盤來增加南宋的戰略縱深;
還有聯蒙的深層意義,是向當時的蒙古“警告”,讓其不敢輕視南宋。
作為最能打的大將,他肯打,那就好說了,於是史嵩之向朝廷奏報,稱應該聯合蒙古,共同出兵攻打金國,
他認為畢竟不管南宋出不出兵,金國滅亡已成定局,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與蒙古達成暫時的和平。
不然的話,蒙古滅了金國之後,馬上就會調轉槍頭來對付南宋。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各種因素和條件下,聯蒙是南宋唯一正確的選擇,除此之外別無他路,不算是忘了“聯金滅遼”教訓。
一句話,你沒法選擇,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最終,南宋權臣,也就是史嵩之他叔史彌遠,一錘定音:“聯蒙打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