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疑,葉歡賈詡便有針對性的布置。
其實,這是一把雙刃劍,多疑救了曹操很多次,也讓他打贏了許多戰役。但同時,也要看對手,也就是心理狀態上的博弈。
麵對葉歡、賈詡、郭嘉、陳宮這樣的組合,哪怕他們的行為就是那麽簡單,沒有任何意義,但很多人都會盡量去考慮周全。
還有就是力量的不平衡,誰與定邊軍相比,都會處在劣勢。葉歡精心的研究,是要將自己的優勢放到最大,避免失誤。
冀州之戰,其實在他眼中,就是專屬與自己的“赤壁之戰”了。
演義之中,曹操平定袁紹之後,舉傾國之兵八十三萬,先下荊州,再求一統天下。那時的他,謀臣如雲,戰將如雨,兵精糧足。
看看孫劉聯軍有多少人?周瑜向孫權要五萬,先給了三萬。諸葛亮舌戰群儒之時提過,劉備和關羽分別帶了萬餘人。
史書其實也是借用了周瑜的一番分析,曹軍總數在二十五六萬,孫劉聯軍倒是差不多五六萬,力量對比可謂懸殊。
要知道三國時期,是華夏人口急劇減少之時,內臣外戚禍亂朝綱,治政混亂,之後軍閥連連混戰,民不聊生。
漢朝極盛之時,擁有五千萬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可到了三國鼎立之時呢?人口降到了可怕的八百多萬!
想象一下,後世一個大型城市的人口,分散到全國?蜀國更可憐,一百萬人,諸葛亮能養活十萬人馬,就是極限了。
這也是葉歡最為得意的地方,有他的存在,增加的醫學的進展,原本的幾場天災,損失並不大。且定邊軍無敵,也減少了戰亂。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大漢十三州,擁有近三千多萬人口。其中、並州幽州加上司隸和涼州,葉歡坐擁一千一百萬!
這個數字,還不連同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在內。
蜀國的百萬人口對應十萬大軍,每十個百姓就要養一個人,負擔沉重。定邊軍呢?一千多萬人口,不到五十萬大軍,二十多比一。
且農業、手工業、養殖業、科技,各個方麵的發展都不可同日而語。即使以張昭的細致,對定邊軍的軍需,也僅僅是削減而已。
華夏曆史上,實力最為懸殊的戰役,應該是前秦苻堅,南下攻擊東晉。其時,他有馬步軍九十五萬,陣型能拉出數百裏。
“將士們將馬鞭投入大河,都能讓它不再流淌。”苻堅之言,雖有誇張之處,但也可見前秦軍隊的強大,也是投鞭斷流的來由。
可惜他碰見了東山再起的謝安,淝水一戰,八萬北府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硬生生擊敗了十倍於己的敵軍,創造奇跡。
葉歡不知道苻堅當時,到底有多強大,但他可以肯定,你的九十五萬大軍,要和定邊軍掰掰手腕子,我能打到你懷疑人生。
當他在大河檢閱甘寧的蛟龍軍之時,還真能體會後者當年的感覺。各個方麵都占據優勢,手握無敵雄師,想不飄,難啊。
葉歡也飄,不過他知道的經驗教訓,比任何人都多。飄,就等於失敗。冀州之戰,人數上,他沒有曹操那麽大的優勢……
袁紹曹操聯手,也要勝過當時劉備和孫權的威力。
可你們沒有長江天塹啊,就算有,我還有甘寧的蛟龍軍!從那個方麵來看,葉歡都不會覺得自己,能輸掉這場關鍵的戰役。
說到底還是文采不足,他要真有曹操那本事,在郭嘉帥帳之中時,弄不好就是弄一處橫槊賦詩,而非帶出一句句騷話。
另一個令葉歡滿意的地方,便是麾下文武,他保住了很多原本時空中去世之人,比如陳宮、高順、郭嘉,還有曹軍的戲誌才。
且似張海龍、臧空、洪彪、胡風,這些他從邊軍開始培養出的戰將,此刻無論是名氣,還是在敵軍心中的地位,都不遜名將。
決定性的大戰,總是不乏將領的精彩表現的,淝水之戰的謝安,赤壁之戰的周瑜,夷陵之戰的陸遜,官渡之戰的郭嘉……
他們以少勝多,挽弱為強,創造了奇跡,也讓自己名垂青史。
且一定是群戲,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需要全體將領的發揮。
對於甘寧蛟龍軍的大舉進攻,以及之前從未出現的登陸戰術,蛟龍軍過萬的士卒湧入兗州,戲誌才的判斷是,策應魏郡的張飛。
荀彧然其言,他獻策與曹操,嚴密控製,先判敵情,兗州雖然極多精銳前往增援袁紹,但還不至於,對付不了甘寧的蛟龍軍。
他在大河上沒有辦法,一旦登陸,說不得還會成為曹軍的機會。
他想深入,就讓他深入,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調集人馬,遠遠跟住,一旦敵軍的用意標明清楚,則加以合圍……
甘寧和諸葛瑾是聽不見荀文若的一番分析,否則可能會出一身汗。沒有定邊軍那般到位的軍情,後者依舊能做出精準的應對。
當然,對甘寧諸葛瑾和蛟龍軍而言,從他調周必迴頭的一刻,就做好了一切風險的準備。魏郡是主戰方向,甘某可以不惜一切。
但此時,曹操卻猶豫了,一向殺伐決斷的他,很少會有此情形。
“文若,你說以葉悅之的用兵,戰前如此封鎖消息,有沒有可能眼前的一切都是假象?定邊軍隨時反戈一擊,攻擊兗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言一出,書房內安靜下來,第一反應是不會。擺出前所未有的陣勢,且各個軍團全部到位,聲東擊西?太過勉強了吧?
但那是定邊軍,葉歡統領的定邊軍,還有他們幹不出來的事情?當曹操提出之後,荀彧與戲誌才也不得不重新思索可能性。
很快,荀彧否決了這種可能,但理由並非他分析出了細節。聲東擊西到底會不會是葉歡的真用意,沒人能夠確定。
“明公,眼下戰局,不管葉歡如何想,我軍已然不能麵麵俱到,否則隻會無所不寡,以弱勝強,我軍隻能堅持自己的打法。”
荀文若用的是,排除法,我既然沒有辦法應對你的所有可能。那就按我自己的節奏來,以弱勝強,再跟著對方走,絕無希望。
他的決斷是正確的,但卻並未能完全說服曹操,後者還在猶豫。希望可以做出完美的應對,無所不備,未必無所不寡。
當年偉人讀三國,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但也曾說過,曹孟德這個人,是假眾人,真主意。意思就是,他心中會早有答案。
有人說出來了,我順勢而為,自己能聽進去建言,心胸不凡。但若是沒人能說出來,那麽大概率,我得遵從自己的本心。
偉人的六字點評,應該說不是貶低。似曹操這樣的雄主,沒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反倒是奇怪了。
於是乎,曹操猶豫了一夜,掂量種種可能,直到第二天早上,他采用了荀彧的辦法。仔細思索之後,荀文若之言,乃真知灼見。
但這一夜,卻給了甘寧極大的機會,蛟龍軍展開,完成部署。一夜多久?四個時辰,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近乎貽誤戰機。
是曹操的錯,還是荀彧的錯?說錯,可能對二人過於苛責。他們的對手是葉歡,定邊軍對戰爭,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理解。
把位置換過來,變成葉歡和賈詡,會不會還是有這種情形出現?
葉歡不敢保證自己不會似曹操那般多疑,早在當年討伐黃巾之時,高順就對朱中郎說過,葉將軍用兵,是最為謹慎的。
很多人看過他的過往戰績,會覺得他喜歡出奇弄險,其實是假象。
不過把荀彧換做賈詡,後者就不會等上一夜,葉歡不決定,賈詡敢幫他決定。你考慮吧,我先安排,所有的責任,我扛。
這一點,在當年王允董承與葉歡的朝中之爭,表達的極為明顯。賈屠夫的稱號,就是這麽來的,賈詡做好了一切準備。
性命,名節,在他眼中,都比不過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葉歡何幸?能得毒士如此迴報?原本時空之中,赤壁和漢中兩次進言失敗之後,賈詡便一直韜光養晦,直到曹丕才小試牛刀。
最後活了七十六歲,得以善終,子孫也位居高官,家族興隆。
論智謀,荀彧可能不在賈詡之下,但若論主公對之的信任,葉歡卻要勝過曹操。對賈詡,他是沒有半點的懷疑。
且賈詡在定邊軍中的地位,要遠勝荀彧。從典韋到張遼,張飛高順,誰敢不聽軍師將令,這幾年,他是一直讓郭嘉發揮的。
揚人抑己,亦更顯他為人的風度。其實在與葉歡目標相合的那一刻,賈詡早已不在乎了,現在能讓他在意的,隻有一件事……
這件事,做起來也很是危險,稍有不慎,不但性命堪憂,還會背上罵名。且對於臣子而言,亦是極為犯忌諱的。
但即便如此,還有很多人追隨賈詡,除了有共同的目標之外。毒士沒有謀劃不成之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是一把雙刃劍,多疑救了曹操很多次,也讓他打贏了許多戰役。但同時,也要看對手,也就是心理狀態上的博弈。
麵對葉歡、賈詡、郭嘉、陳宮這樣的組合,哪怕他們的行為就是那麽簡單,沒有任何意義,但很多人都會盡量去考慮周全。
還有就是力量的不平衡,誰與定邊軍相比,都會處在劣勢。葉歡精心的研究,是要將自己的優勢放到最大,避免失誤。
冀州之戰,其實在他眼中,就是專屬與自己的“赤壁之戰”了。
演義之中,曹操平定袁紹之後,舉傾國之兵八十三萬,先下荊州,再求一統天下。那時的他,謀臣如雲,戰將如雨,兵精糧足。
看看孫劉聯軍有多少人?周瑜向孫權要五萬,先給了三萬。諸葛亮舌戰群儒之時提過,劉備和關羽分別帶了萬餘人。
史書其實也是借用了周瑜的一番分析,曹軍總數在二十五六萬,孫劉聯軍倒是差不多五六萬,力量對比可謂懸殊。
要知道三國時期,是華夏人口急劇減少之時,內臣外戚禍亂朝綱,治政混亂,之後軍閥連連混戰,民不聊生。
漢朝極盛之時,擁有五千萬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可到了三國鼎立之時呢?人口降到了可怕的八百多萬!
想象一下,後世一個大型城市的人口,分散到全國?蜀國更可憐,一百萬人,諸葛亮能養活十萬人馬,就是極限了。
這也是葉歡最為得意的地方,有他的存在,增加的醫學的進展,原本的幾場天災,損失並不大。且定邊軍無敵,也減少了戰亂。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大漢十三州,擁有近三千多萬人口。其中、並州幽州加上司隸和涼州,葉歡坐擁一千一百萬!
這個數字,還不連同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在內。
蜀國的百萬人口對應十萬大軍,每十個百姓就要養一個人,負擔沉重。定邊軍呢?一千多萬人口,不到五十萬大軍,二十多比一。
且農業、手工業、養殖業、科技,各個方麵的發展都不可同日而語。即使以張昭的細致,對定邊軍的軍需,也僅僅是削減而已。
華夏曆史上,實力最為懸殊的戰役,應該是前秦苻堅,南下攻擊東晉。其時,他有馬步軍九十五萬,陣型能拉出數百裏。
“將士們將馬鞭投入大河,都能讓它不再流淌。”苻堅之言,雖有誇張之處,但也可見前秦軍隊的強大,也是投鞭斷流的來由。
可惜他碰見了東山再起的謝安,淝水一戰,八萬北府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硬生生擊敗了十倍於己的敵軍,創造奇跡。
葉歡不知道苻堅當時,到底有多強大,但他可以肯定,你的九十五萬大軍,要和定邊軍掰掰手腕子,我能打到你懷疑人生。
當他在大河檢閱甘寧的蛟龍軍之時,還真能體會後者當年的感覺。各個方麵都占據優勢,手握無敵雄師,想不飄,難啊。
葉歡也飄,不過他知道的經驗教訓,比任何人都多。飄,就等於失敗。冀州之戰,人數上,他沒有曹操那麽大的優勢……
袁紹曹操聯手,也要勝過當時劉備和孫權的威力。
可你們沒有長江天塹啊,就算有,我還有甘寧的蛟龍軍!從那個方麵來看,葉歡都不會覺得自己,能輸掉這場關鍵的戰役。
說到底還是文采不足,他要真有曹操那本事,在郭嘉帥帳之中時,弄不好就是弄一處橫槊賦詩,而非帶出一句句騷話。
另一個令葉歡滿意的地方,便是麾下文武,他保住了很多原本時空中去世之人,比如陳宮、高順、郭嘉,還有曹軍的戲誌才。
且似張海龍、臧空、洪彪、胡風,這些他從邊軍開始培養出的戰將,此刻無論是名氣,還是在敵軍心中的地位,都不遜名將。
決定性的大戰,總是不乏將領的精彩表現的,淝水之戰的謝安,赤壁之戰的周瑜,夷陵之戰的陸遜,官渡之戰的郭嘉……
他們以少勝多,挽弱為強,創造了奇跡,也讓自己名垂青史。
且一定是群戲,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需要全體將領的發揮。
對於甘寧蛟龍軍的大舉進攻,以及之前從未出現的登陸戰術,蛟龍軍過萬的士卒湧入兗州,戲誌才的判斷是,策應魏郡的張飛。
荀彧然其言,他獻策與曹操,嚴密控製,先判敵情,兗州雖然極多精銳前往增援袁紹,但還不至於,對付不了甘寧的蛟龍軍。
他在大河上沒有辦法,一旦登陸,說不得還會成為曹軍的機會。
他想深入,就讓他深入,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調集人馬,遠遠跟住,一旦敵軍的用意標明清楚,則加以合圍……
甘寧和諸葛瑾是聽不見荀文若的一番分析,否則可能會出一身汗。沒有定邊軍那般到位的軍情,後者依舊能做出精準的應對。
當然,對甘寧諸葛瑾和蛟龍軍而言,從他調周必迴頭的一刻,就做好了一切風險的準備。魏郡是主戰方向,甘某可以不惜一切。
但此時,曹操卻猶豫了,一向殺伐決斷的他,很少會有此情形。
“文若,你說以葉悅之的用兵,戰前如此封鎖消息,有沒有可能眼前的一切都是假象?定邊軍隨時反戈一擊,攻擊兗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言一出,書房內安靜下來,第一反應是不會。擺出前所未有的陣勢,且各個軍團全部到位,聲東擊西?太過勉強了吧?
但那是定邊軍,葉歡統領的定邊軍,還有他們幹不出來的事情?當曹操提出之後,荀彧與戲誌才也不得不重新思索可能性。
很快,荀彧否決了這種可能,但理由並非他分析出了細節。聲東擊西到底會不會是葉歡的真用意,沒人能夠確定。
“明公,眼下戰局,不管葉歡如何想,我軍已然不能麵麵俱到,否則隻會無所不寡,以弱勝強,我軍隻能堅持自己的打法。”
荀文若用的是,排除法,我既然沒有辦法應對你的所有可能。那就按我自己的節奏來,以弱勝強,再跟著對方走,絕無希望。
他的決斷是正確的,但卻並未能完全說服曹操,後者還在猶豫。希望可以做出完美的應對,無所不備,未必無所不寡。
當年偉人讀三國,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但也曾說過,曹孟德這個人,是假眾人,真主意。意思就是,他心中會早有答案。
有人說出來了,我順勢而為,自己能聽進去建言,心胸不凡。但若是沒人能說出來,那麽大概率,我得遵從自己的本心。
偉人的六字點評,應該說不是貶低。似曹操這樣的雄主,沒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反倒是奇怪了。
於是乎,曹操猶豫了一夜,掂量種種可能,直到第二天早上,他采用了荀彧的辦法。仔細思索之後,荀文若之言,乃真知灼見。
但這一夜,卻給了甘寧極大的機會,蛟龍軍展開,完成部署。一夜多久?四個時辰,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近乎貽誤戰機。
是曹操的錯,還是荀彧的錯?說錯,可能對二人過於苛責。他們的對手是葉歡,定邊軍對戰爭,有著超越這個時代的理解。
把位置換過來,變成葉歡和賈詡,會不會還是有這種情形出現?
葉歡不敢保證自己不會似曹操那般多疑,早在當年討伐黃巾之時,高順就對朱中郎說過,葉將軍用兵,是最為謹慎的。
很多人看過他的過往戰績,會覺得他喜歡出奇弄險,其實是假象。
不過把荀彧換做賈詡,後者就不會等上一夜,葉歡不決定,賈詡敢幫他決定。你考慮吧,我先安排,所有的責任,我扛。
這一點,在當年王允董承與葉歡的朝中之爭,表達的極為明顯。賈屠夫的稱號,就是這麽來的,賈詡做好了一切準備。
性命,名節,在他眼中,都比不過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
葉歡何幸?能得毒士如此迴報?原本時空之中,赤壁和漢中兩次進言失敗之後,賈詡便一直韜光養晦,直到曹丕才小試牛刀。
最後活了七十六歲,得以善終,子孫也位居高官,家族興隆。
論智謀,荀彧可能不在賈詡之下,但若論主公對之的信任,葉歡卻要勝過曹操。對賈詡,他是沒有半點的懷疑。
且賈詡在定邊軍中的地位,要遠勝荀彧。從典韋到張遼,張飛高順,誰敢不聽軍師將令,這幾年,他是一直讓郭嘉發揮的。
揚人抑己,亦更顯他為人的風度。其實在與葉歡目標相合的那一刻,賈詡早已不在乎了,現在能讓他在意的,隻有一件事……
這件事,做起來也很是危險,稍有不慎,不但性命堪憂,還會背上罵名。且對於臣子而言,亦是極為犯忌諱的。
但即便如此,還有很多人追隨賈詡,除了有共同的目標之外。毒士沒有謀劃不成之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