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變換,交錯多端,黃忠與文醜卻似充耳不聞。
雙方勢均力敵,一旦分心與戰陣之中,必會被對方所趁。
這個級別的交鋒,分心就與找死無異。
此刻顏良忽然意識到,二將相爭之間,定邊軍不覺又有優勢。
文醜是冀州騎主將,黃忠為白馬軍副統領,但在眼下戰場上,前者是主將,雖然戰前就有安排,可臨陣指揮顏良也代替不了。
鐵騎營則不同,黃忠根本不用分心,一切都可以交給洪彪。
論配合,洪老六與趙大壯十幾年兄弟,說心意相通,都不過分。且鐵騎營最為善長的就是分進合擊,各軍之間默契十足。
就在三曲的兩翼切進冀州步軍陣型的一刻,趙大壯發力,鐵騎營死死將蔣義渠韓猛部纏繞,將劉亮的一曲解脫出來。
一曲有多少人,一千一百六十七,殺到現在,算上所有的傷亡,尚有九百士卒保持了相對完好的戰力,可以當做尖刀。
方才趙大壯與蔣義渠韓猛交手,勢均力敵,現在空出劉亮這八百人,卻還是平分秋色,鐵騎營並未因為人數減少而落入下風。
聽上去有點玄幻,事實卻是如此。拋開不到必要時刻不盡全力,便是鐵騎營各部之間的配合之功,他們用默契,代替了兵力。
麵對鐵騎營,冀州騎是不敢不盡全力的,也唯有如此做,他們才能抗衡。盡力固然可以增強戰力,但也意味著,少了變化。
黃忠與文醜糾纏,韓猛對上趙大壯,趙校尉纏住蔣義渠。敵軍的大將一旦被纏繞,剩下的將領很有可能在指揮上出現瑕疵。
反觀定邊軍,有四曲副統領劉誌在,趙大壯就能全情投入與韓猛的激戰,因為他清楚後者之能,並不在自己之下。
至少眼前的場麵不會差,曹操說過,定邊軍向來郎將死而校尉繼,校尉亡則司馬續,司馬歿更有屯長接,軍隊總有人指揮。
軍規之中就是如此,按職級依次排下去,若是職級相同,也很簡單,論入軍的資曆,誰的資格老,誰來指揮戰陣。
資曆的確不能代表實力或是指揮能力,但主將一旦不能理事,隨即有人指揮,且不論是高是低,士卒首先就有主心骨。
是以定邊軍往往能戰到最後一人,不顯混亂。六羊山之戰,樂進李典皆對此感觸極深,如今的兗州軍也有相同的部署。
曹軍會學習,袁紹軍也會,其餘諸侯亦不會坐視。定邊軍的強悍,帶動了整個大漢士卒,在葉歡眼中,他們一定勝過原本時空。
製度可以學習,兵法戰術也可以,但到了混戰之中,軍官的素質是無法立刻達到高度的,眼前一戰,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用趙大壯交代,在場所有鐵騎營士卒,包括太原二軍的周遊在內,他們都很清楚,從三曲出現的那一刻,洪彪就是主帥。
按軍規,原本是先行到場的趙大壯,但他選擇了親自出擊,順位就成了洪彪。軍官心中無比清晰,至於士卒,更簡單,聽軍官的。
文醜也好,顏良也罷,臨陣指揮需要隨機應變下達軍令。戰場上,從你的軍令下達,到士卒執行,肯定會有一段時間。
鐵騎營也有,但他們可以憑借長期配合的熟練,將這段時間壓縮到最低。一句話,論指揮的效率,鐵騎營強於冀州軍。
表現在戰場上,蔣義渠和韓猛依舊被纏的無法脫身,文醜還在與黃忠激戰。可劉亮卻迅速脫離戰場,到了敵阻擊陣的右翼。
“敵陣左側,全力突襲。”觀察了三曲同袍的走位,劉亮率軍衝擊地方堅陣毫不猶豫,而他所選的突破之處……
你要是去問三曲校尉方平,他一定會說,就是我想要打的地方。
突入敵陣,三曲用的是斜切戰法,要將敵軍的最外側切下一塊。而有了劉亮的策應,他就可以對側翼毫無顧忌,專心為之。
也正是由於三曲的突襲攪亂敵軍陣型,劉亮的衝擊才能更為順利,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些戰術,他們不知演練過多少次。
方平先上,他就是主攻,別說劉亮,就算六曲曲長張海龍親自在此,也得打輔助。否則戰後追究起來,軍法是極為嚴厲的。
主次一定,士卒們的目標更為明晰,三曲要將敵陣的陣勢徹底攪亂,而一曲,則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同袍達到戰術目的。
全部戰死也好,傷亡慘重也罷,此時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主攻與輔助,隻是鐵騎營內部的分工,看在冀州士卒眼中,二者的衝擊一樣都是威力無窮,根本難以分清,誰主誰輔。
顏良下令兩翼固守,他想動,對麵的洪彪就如跗骨之蛆。自己手中的確有四千騎軍,直接衝上,對方怕也不敢正麵相抗。
但那是洪彪,怎麽會給你機會?顏良清楚,他是追不上三曲的,且方才看見鐵騎營的極限拉扯戰術,洪老六隻會玩兒的更溜。
自己要是一時頭腦發熱被對方牽製了,誰來指揮全局?副統領不是不合格,但與他和文醜相比,還要差了不少,負擔不起。
另一個念頭,顏良是一直在觀察著葉恆所在的,一旦戰機出現,他會毫不猶疑的衝過去,那是鐵騎營唯一的軟肋。
可劉亮的一曲衝擊之時,葉恆的任務是在外圍牽製襲擾。突襲並不代表一味猛衝,兩種戰法結合一處,效果更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眼下的戰局,一曲是關鍵,他們能空出來是有代價的。趙大壯和趙校尉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擋住敵軍,卻不代表一直可以。
配合友軍撕碎敵軍的防線之後,一曲會在第一時間迴援,到那時,迴援的也不僅僅是他們,三曲的同袍一定會予以配合。
有了他們的加入,合力對付蔣義渠韓猛,就有擊潰對方的可能。
戰術不難,也不複雜,顏良已經看出來了。卻不禁有些左右為難,他若親自去援助右翼,則洪彪必然撲向左翼……
有了他的親自加入,左翼的步卒能不能扛得住?沒有把握。
即使他不去,而是尾隨騷擾自己,以眼下的形勢,冀州軍能勝嗎?戰場上的變換,給了他很多的選擇,但每一種都足夠艱難。
“一到三曲隨我,支援右翼,楊炯,你帶三千騎軍,盯死洪彪,他在哪裏,你就在哪裏。”思慮一番之後,顏良終於有了決斷。
形勢所迫,再這般下去,左翼撐得住,右翼在敵軍夾擊之下,便會有崩潰的可能。牽一發動全身,進而會影響到全局。
中路的冀州騎動了,一部追隨顏良殺向右翼,楊炯則率領剩下的一部,對著洪彪就殺了過去,他的動作亦極為堅決。
看著敵軍的衝擊之勢,洪彪摸了下下巴,隨即率軍後撤。中軍的士卒不用交代,齊齊跟隨主將,退卻之時,略略向右。
與之同時,號角聲響起,聽得顏良心中一震。洪彪想要如何?但下一刻他就不再想了,該如何如何,我隻隨機應變。
黏住洪彪,楊炯沒有跟的太近,敵軍的退卻是主動的。方才劉亮用極限拉扯對付文醜的那一幕,還近在眼前。
控製好距離,不給對方機會,兩百三十步是不錯的選擇。既能讓鐵騎營威力最大的騎射無功,還能隨時反應突襲對方。
楊校尉心中的如意算盤打的不差,顏將軍的軍令是黏死洪彪,怎麽黏,我說了算。但很快,他就陷入了選擇之中。
洪彪帶他走的同時,騎射的確沒有發揮出威力,兩百三十步的距離,三曲也不是沒有辦法,可在他心中,沒那個必要。
同時陰暗的想法是,讓敵軍得意,以為這個距離足夠安全,那麽到了以後大兵團作戰的時候,說不定就是打開戰局的法寶。
變化在於左路的騎軍聽見軍號之後,殺的更兇猛,而在敵將拚死阻止抵抗之時,他們卻說走就走,快的猶如一陣清風。
巨大的壓力轉眼消失無影無蹤,倘若不是麵前倒地的一片士卒,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鐵騎營攻如烈火,走的亦是不負責任。
校尉長長的出了口氣,立刻重新安排陣型,他們現在走了,說不得下一刻又會迴頭,弄不好還就是抓他這一刻的鬆懈。
但他能長出一口氣,楊炯校尉就左右為難了,洪彪身邊隻有一千騎,他三千人馬跟著還好,至少不太怕敵軍迴轉突襲。
可眼下左翼敵軍迴轉,三千的三曲士卒,楊炯就算再如何自視甚高,也不可能認為自己能與之抗衡,而顏將軍已經去了右翼。
怎麽辦?楊校尉不是後世的人,不會說在線等,挺急的。顏將軍的軍令要黏死對方,我現在走了,是不是違背軍令?
就在猶豫之時,三曲的迴轉來的飛快,洪彪也在同一時間劃出弧線,所取的方向,正是楊炯的退路所在,包抄突襲。
“撤,撤。”後者終於不再猶豫,下達撤退之令,可數千人的騎軍說掉頭就掉頭,雖不是做不到,終究需要時間。
雙方勢均力敵,一旦分心與戰陣之中,必會被對方所趁。
這個級別的交鋒,分心就與找死無異。
此刻顏良忽然意識到,二將相爭之間,定邊軍不覺又有優勢。
文醜是冀州騎主將,黃忠為白馬軍副統領,但在眼下戰場上,前者是主將,雖然戰前就有安排,可臨陣指揮顏良也代替不了。
鐵騎營則不同,黃忠根本不用分心,一切都可以交給洪彪。
論配合,洪老六與趙大壯十幾年兄弟,說心意相通,都不過分。且鐵騎營最為善長的就是分進合擊,各軍之間默契十足。
就在三曲的兩翼切進冀州步軍陣型的一刻,趙大壯發力,鐵騎營死死將蔣義渠韓猛部纏繞,將劉亮的一曲解脫出來。
一曲有多少人,一千一百六十七,殺到現在,算上所有的傷亡,尚有九百士卒保持了相對完好的戰力,可以當做尖刀。
方才趙大壯與蔣義渠韓猛交手,勢均力敵,現在空出劉亮這八百人,卻還是平分秋色,鐵騎營並未因為人數減少而落入下風。
聽上去有點玄幻,事實卻是如此。拋開不到必要時刻不盡全力,便是鐵騎營各部之間的配合之功,他們用默契,代替了兵力。
麵對鐵騎營,冀州騎是不敢不盡全力的,也唯有如此做,他們才能抗衡。盡力固然可以增強戰力,但也意味著,少了變化。
黃忠與文醜糾纏,韓猛對上趙大壯,趙校尉纏住蔣義渠。敵軍的大將一旦被纏繞,剩下的將領很有可能在指揮上出現瑕疵。
反觀定邊軍,有四曲副統領劉誌在,趙大壯就能全情投入與韓猛的激戰,因為他清楚後者之能,並不在自己之下。
至少眼前的場麵不會差,曹操說過,定邊軍向來郎將死而校尉繼,校尉亡則司馬續,司馬歿更有屯長接,軍隊總有人指揮。
軍規之中就是如此,按職級依次排下去,若是職級相同,也很簡單,論入軍的資曆,誰的資格老,誰來指揮戰陣。
資曆的確不能代表實力或是指揮能力,但主將一旦不能理事,隨即有人指揮,且不論是高是低,士卒首先就有主心骨。
是以定邊軍往往能戰到最後一人,不顯混亂。六羊山之戰,樂進李典皆對此感觸極深,如今的兗州軍也有相同的部署。
曹軍會學習,袁紹軍也會,其餘諸侯亦不會坐視。定邊軍的強悍,帶動了整個大漢士卒,在葉歡眼中,他們一定勝過原本時空。
製度可以學習,兵法戰術也可以,但到了混戰之中,軍官的素質是無法立刻達到高度的,眼前一戰,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用趙大壯交代,在場所有鐵騎營士卒,包括太原二軍的周遊在內,他們都很清楚,從三曲出現的那一刻,洪彪就是主帥。
按軍規,原本是先行到場的趙大壯,但他選擇了親自出擊,順位就成了洪彪。軍官心中無比清晰,至於士卒,更簡單,聽軍官的。
文醜也好,顏良也罷,臨陣指揮需要隨機應變下達軍令。戰場上,從你的軍令下達,到士卒執行,肯定會有一段時間。
鐵騎營也有,但他們可以憑借長期配合的熟練,將這段時間壓縮到最低。一句話,論指揮的效率,鐵騎營強於冀州軍。
表現在戰場上,蔣義渠和韓猛依舊被纏的無法脫身,文醜還在與黃忠激戰。可劉亮卻迅速脫離戰場,到了敵阻擊陣的右翼。
“敵陣左側,全力突襲。”觀察了三曲同袍的走位,劉亮率軍衝擊地方堅陣毫不猶豫,而他所選的突破之處……
你要是去問三曲校尉方平,他一定會說,就是我想要打的地方。
突入敵陣,三曲用的是斜切戰法,要將敵軍的最外側切下一塊。而有了劉亮的策應,他就可以對側翼毫無顧忌,專心為之。
也正是由於三曲的突襲攪亂敵軍陣型,劉亮的衝擊才能更為順利,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些戰術,他們不知演練過多少次。
方平先上,他就是主攻,別說劉亮,就算六曲曲長張海龍親自在此,也得打輔助。否則戰後追究起來,軍法是極為嚴厲的。
主次一定,士卒們的目標更為明晰,三曲要將敵陣的陣勢徹底攪亂,而一曲,則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同袍達到戰術目的。
全部戰死也好,傷亡慘重也罷,此時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主攻與輔助,隻是鐵騎營內部的分工,看在冀州士卒眼中,二者的衝擊一樣都是威力無窮,根本難以分清,誰主誰輔。
顏良下令兩翼固守,他想動,對麵的洪彪就如跗骨之蛆。自己手中的確有四千騎軍,直接衝上,對方怕也不敢正麵相抗。
但那是洪彪,怎麽會給你機會?顏良清楚,他是追不上三曲的,且方才看見鐵騎營的極限拉扯戰術,洪老六隻會玩兒的更溜。
自己要是一時頭腦發熱被對方牽製了,誰來指揮全局?副統領不是不合格,但與他和文醜相比,還要差了不少,負擔不起。
另一個念頭,顏良是一直在觀察著葉恆所在的,一旦戰機出現,他會毫不猶疑的衝過去,那是鐵騎營唯一的軟肋。
可劉亮的一曲衝擊之時,葉恆的任務是在外圍牽製襲擾。突襲並不代表一味猛衝,兩種戰法結合一處,效果更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眼下的戰局,一曲是關鍵,他們能空出來是有代價的。趙大壯和趙校尉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擋住敵軍,卻不代表一直可以。
配合友軍撕碎敵軍的防線之後,一曲會在第一時間迴援,到那時,迴援的也不僅僅是他們,三曲的同袍一定會予以配合。
有了他們的加入,合力對付蔣義渠韓猛,就有擊潰對方的可能。
戰術不難,也不複雜,顏良已經看出來了。卻不禁有些左右為難,他若親自去援助右翼,則洪彪必然撲向左翼……
有了他的親自加入,左翼的步卒能不能扛得住?沒有把握。
即使他不去,而是尾隨騷擾自己,以眼下的形勢,冀州軍能勝嗎?戰場上的變換,給了他很多的選擇,但每一種都足夠艱難。
“一到三曲隨我,支援右翼,楊炯,你帶三千騎軍,盯死洪彪,他在哪裏,你就在哪裏。”思慮一番之後,顏良終於有了決斷。
形勢所迫,再這般下去,左翼撐得住,右翼在敵軍夾擊之下,便會有崩潰的可能。牽一發動全身,進而會影響到全局。
中路的冀州騎動了,一部追隨顏良殺向右翼,楊炯則率領剩下的一部,對著洪彪就殺了過去,他的動作亦極為堅決。
看著敵軍的衝擊之勢,洪彪摸了下下巴,隨即率軍後撤。中軍的士卒不用交代,齊齊跟隨主將,退卻之時,略略向右。
與之同時,號角聲響起,聽得顏良心中一震。洪彪想要如何?但下一刻他就不再想了,該如何如何,我隻隨機應變。
黏住洪彪,楊炯沒有跟的太近,敵軍的退卻是主動的。方才劉亮用極限拉扯對付文醜的那一幕,還近在眼前。
控製好距離,不給對方機會,兩百三十步是不錯的選擇。既能讓鐵騎營威力最大的騎射無功,還能隨時反應突襲對方。
楊校尉心中的如意算盤打的不差,顏將軍的軍令是黏死洪彪,怎麽黏,我說了算。但很快,他就陷入了選擇之中。
洪彪帶他走的同時,騎射的確沒有發揮出威力,兩百三十步的距離,三曲也不是沒有辦法,可在他心中,沒那個必要。
同時陰暗的想法是,讓敵軍得意,以為這個距離足夠安全,那麽到了以後大兵團作戰的時候,說不定就是打開戰局的法寶。
變化在於左路的騎軍聽見軍號之後,殺的更兇猛,而在敵將拚死阻止抵抗之時,他們卻說走就走,快的猶如一陣清風。
巨大的壓力轉眼消失無影無蹤,倘若不是麵前倒地的一片士卒,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鐵騎營攻如烈火,走的亦是不負責任。
校尉長長的出了口氣,立刻重新安排陣型,他們現在走了,說不得下一刻又會迴頭,弄不好還就是抓他這一刻的鬆懈。
但他能長出一口氣,楊炯校尉就左右為難了,洪彪身邊隻有一千騎,他三千人馬跟著還好,至少不太怕敵軍迴轉突襲。
可眼下左翼敵軍迴轉,三千的三曲士卒,楊炯就算再如何自視甚高,也不可能認為自己能與之抗衡,而顏將軍已經去了右翼。
怎麽辦?楊校尉不是後世的人,不會說在線等,挺急的。顏將軍的軍令要黏死對方,我現在走了,是不是違背軍令?
就在猶豫之時,三曲的迴轉來的飛快,洪彪也在同一時間劃出弧線,所取的方向,正是楊炯的退路所在,包抄突襲。
“撤,撤。”後者終於不再猶豫,下達撤退之令,可數千人的騎軍說掉頭就掉頭,雖不是做不到,終究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