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論戰力,顏良文醜都是頂尖一流的大將,就算與典韋單挑,也不至太落下風。趙雲擊敗文醜,也用了將近八十合。
可惡來硬生生做到了,甚至還在場麵上占據了上風。他的策略很簡單,主攻顏良,借青花的馬力繞著文醜打。
一時看不清場上局勢,便是勇猛如顏良文醜,在典韋麵前也要落入下風苦戰,若不是後者頓悟,前者險些喪在惡來玄鐵雙戟之下。
但等你醒悟過來,典將軍就不再糾纏了,迅速而退。且從今往後,除非逼不得已,他都不再會讓二將聯手與之對決。
這個戰例,在南山武院之中,是被葉歡當做經典來使用的。看似是武將的單挑,可典韋的因情造勢,卻能活用在兵法之中。
林中的冀州軍,就感覺自己一直被太原軍繞著轉圈圈。且在轉圈的過程中,他們還在不斷攻擊自己的同袍。
後者不得不將一部分主力投入圓陣之中,以彌補同袍兵力的損失。站在冀州軍將校的角度,如此無可厚非,否則,同袍勢必危險。
“乖,就這麽打。”周遊見了,嘴角流露出一抹冷笑。敵軍的應對,顯然在他的計算之內,還是很希望看見的那一種。
換了要是二軍和敵軍位置倒轉,一軍來援,他們絕不會去做填空題。而是在外圍形成圓陣,增大兩軍交戰麵,加以突襲。
那樣的話,是不顧同袍嗎?答案是相反的,唯有如此做,發揮出人數的優勢,爭取盡快擊潰敵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切說起來簡單,但在戰場上,瞬息萬變,哪兒有時間讓你從容思考?所有的變陣或是決定,都要在轉瞬之間完成。
戰局繼續膠著,混戰之中,雙方的傷亡都在不斷增加。但周遊的心已經定了下來,眼前的戰局繼續下去,二軍絕不會敗。
擊破敵軍的伏擊,不但可以打擊對方的士氣,且正麵對決,也能讓定邊軍對冀州步卒的戰力,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一場戰役結束,戰例會通過書記官的記錄,迅速傳遍全軍。比如豫州六羊山之戰,戰後的半個月,各軍就有最為詳細的戰報。
冀州軍是頑強的,太原軍再如何強大,想要像之前擊潰敵軍一部那樣擊潰眼前之敵,顯然不太可能,付出的代價亦會巨大。
但在校尉和司馬們心中,不可避免的會有驚訝和沮喪之感,驚訝的是敵軍步卒的戰力這般堅強,沮喪的則是伏兵似乎根本沒用。
眼前的太原軍不過兩千多人,三倍的兵力,還是伏擊。卻被敵軍看破先行發動,他們不但敢幹,且從戰局上看,此戰還勝不了。
有一點,周遊與對方將校是相同的,就是再沒有援軍前來增援的話,繼續糾纏下去,太原二軍定能贏得一場慘勝。
哦,在周遊看來是慘勝,對方未必,以一敵三,打到眼前的局麵,若是換位處之,這一戰的戰果足夠他們官升一級。
“趙將軍,你久經戰陣,不會看不出來吧?多等一會兒,等敵軍騎軍出現,不要立刻來援。”周遊瞥了一樣遠方,心中暗道。
此戰打下來,會損失多少忠勇士卒?至少此時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想的是如何才能將戰局的利益,擴大到最高。
敵軍會眼睜睜的看著伏兵失效,被盡數擊潰嗎?眼前的敵人為什麽還不崩潰?答案很可能是,他們還有後援。
此刻不出現?原因很簡單,敵軍也在顧忌定邊軍的後援。無數次戰役證明,定邊鐵騎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候,趕到戰場。
周遊相信,得到自己的訊報之後,鐵騎營一部肯定已經接近戰場。此時他們衝擊而來,的確能幫著自己將眼前之敵徹底擊敗。
但你先動了,敵軍的騎軍黃雀在後怎麽辦?舍棄眼下,關鍵之時發動突襲,說不得整個戰局就會因此而倒轉。
比比耐性,觀望下去,選擇最佳出手時機,騎軍應該如此。
周遊是這麽想的,至於自己會麾下,他早就有了做棄子的覺悟。否則也不會親自前來,隻要有利全局,戰死亦是快事。
“大公子,眼下還不是出擊的最佳時機,周校尉的二軍已經占了上風,要急的是敵軍,探清他們主力所在,才是我軍宗旨。”
數裏之外,被樹林遮擋的一片空地上,聽了偵察營斥候傳迴的前方軍情,葉恆就要率眾衝殺,卻被司馬劉亮所阻擋了。
“劉司馬,定邊軍最重同袍之情,周校尉麵對的可是三倍敵軍。此時我軍出擊,以騎軍之力,就能迅速擊潰當前之敵。”
葉恆立刻言道,眼前的局勢,正是他率部建立戰功之時。內心深處,大公子是無比渴望在戰陣上,證明自己的。
“對,公子說的對,不過周校尉肯定不希望我們在此時去。他選擇率軍突進,為的就是敵軍主力,同袍的傷亡,要有價值。”
劉亮的音量提高了一些,顯然也是受了戰陣氣氛與葉恆的感染。出於本能,他一定會率軍殺上,但稍稍冷靜,便可看清局勢。
“大公子,末將失禮了。”也許是察覺到自己的語氣有些強硬,劉亮緩了緩道:“我們不去,二軍的兄弟占據上風,一樣破敵。”
“但是我們去了,真有敵軍騎軍作為後援,他們看見我們動,就再無顧忌。現在我軍待在這裏,反而是對二軍的最大支援。”
葉恆聞言深吸幾口氣,右拳緊緊握住片刻,再放開。聽了劉亮之言,他很清楚,對方說的沒錯,但讓自己就在這裏看著……
“父親跟我說,戰陣乃天下第一無情之事,果然不錯。”心裏想著,他看向劉亮道:“劉司馬,便按你之軍令而行,觀敵而動。”
後者重重的點點頭,梅小伍也走到了葉恆身邊,輕聲道:“大公子,放心吧,周校尉要真的撐不住,會有訊號傳來的。”
“到那時,劉司馬一定會上,哪怕敵軍後援遠在我軍之上。”
“小伍,準備作戰吧,不必如此,恆聽得進去。”葉恆擠出一個笑容道,今日所見,比他讀數十遍兵書,都更為印象深刻。
可惡來硬生生做到了,甚至還在場麵上占據了上風。他的策略很簡單,主攻顏良,借青花的馬力繞著文醜打。
一時看不清場上局勢,便是勇猛如顏良文醜,在典韋麵前也要落入下風苦戰,若不是後者頓悟,前者險些喪在惡來玄鐵雙戟之下。
但等你醒悟過來,典將軍就不再糾纏了,迅速而退。且從今往後,除非逼不得已,他都不再會讓二將聯手與之對決。
這個戰例,在南山武院之中,是被葉歡當做經典來使用的。看似是武將的單挑,可典韋的因情造勢,卻能活用在兵法之中。
林中的冀州軍,就感覺自己一直被太原軍繞著轉圈圈。且在轉圈的過程中,他們還在不斷攻擊自己的同袍。
後者不得不將一部分主力投入圓陣之中,以彌補同袍兵力的損失。站在冀州軍將校的角度,如此無可厚非,否則,同袍勢必危險。
“乖,就這麽打。”周遊見了,嘴角流露出一抹冷笑。敵軍的應對,顯然在他的計算之內,還是很希望看見的那一種。
換了要是二軍和敵軍位置倒轉,一軍來援,他們絕不會去做填空題。而是在外圍形成圓陣,增大兩軍交戰麵,加以突襲。
那樣的話,是不顧同袍嗎?答案是相反的,唯有如此做,發揮出人數的優勢,爭取盡快擊潰敵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切說起來簡單,但在戰場上,瞬息萬變,哪兒有時間讓你從容思考?所有的變陣或是決定,都要在轉瞬之間完成。
戰局繼續膠著,混戰之中,雙方的傷亡都在不斷增加。但周遊的心已經定了下來,眼前的戰局繼續下去,二軍絕不會敗。
擊破敵軍的伏擊,不但可以打擊對方的士氣,且正麵對決,也能讓定邊軍對冀州步卒的戰力,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一場戰役結束,戰例會通過書記官的記錄,迅速傳遍全軍。比如豫州六羊山之戰,戰後的半個月,各軍就有最為詳細的戰報。
冀州軍是頑強的,太原軍再如何強大,想要像之前擊潰敵軍一部那樣擊潰眼前之敵,顯然不太可能,付出的代價亦會巨大。
但在校尉和司馬們心中,不可避免的會有驚訝和沮喪之感,驚訝的是敵軍步卒的戰力這般堅強,沮喪的則是伏兵似乎根本沒用。
眼前的太原軍不過兩千多人,三倍的兵力,還是伏擊。卻被敵軍看破先行發動,他們不但敢幹,且從戰局上看,此戰還勝不了。
有一點,周遊與對方將校是相同的,就是再沒有援軍前來增援的話,繼續糾纏下去,太原二軍定能贏得一場慘勝。
哦,在周遊看來是慘勝,對方未必,以一敵三,打到眼前的局麵,若是換位處之,這一戰的戰果足夠他們官升一級。
“趙將軍,你久經戰陣,不會看不出來吧?多等一會兒,等敵軍騎軍出現,不要立刻來援。”周遊瞥了一樣遠方,心中暗道。
此戰打下來,會損失多少忠勇士卒?至少此時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他想的是如何才能將戰局的利益,擴大到最高。
敵軍會眼睜睜的看著伏兵失效,被盡數擊潰嗎?眼前的敵人為什麽還不崩潰?答案很可能是,他們還有後援。
此刻不出現?原因很簡單,敵軍也在顧忌定邊軍的後援。無數次戰役證明,定邊鐵騎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候,趕到戰場。
周遊相信,得到自己的訊報之後,鐵騎營一部肯定已經接近戰場。此時他們衝擊而來,的確能幫著自己將眼前之敵徹底擊敗。
但你先動了,敵軍的騎軍黃雀在後怎麽辦?舍棄眼下,關鍵之時發動突襲,說不得整個戰局就會因此而倒轉。
比比耐性,觀望下去,選擇最佳出手時機,騎軍應該如此。
周遊是這麽想的,至於自己會麾下,他早就有了做棄子的覺悟。否則也不會親自前來,隻要有利全局,戰死亦是快事。
“大公子,眼下還不是出擊的最佳時機,周校尉的二軍已經占了上風,要急的是敵軍,探清他們主力所在,才是我軍宗旨。”
數裏之外,被樹林遮擋的一片空地上,聽了偵察營斥候傳迴的前方軍情,葉恆就要率眾衝殺,卻被司馬劉亮所阻擋了。
“劉司馬,定邊軍最重同袍之情,周校尉麵對的可是三倍敵軍。此時我軍出擊,以騎軍之力,就能迅速擊潰當前之敵。”
葉恆立刻言道,眼前的局勢,正是他率部建立戰功之時。內心深處,大公子是無比渴望在戰陣上,證明自己的。
“對,公子說的對,不過周校尉肯定不希望我們在此時去。他選擇率軍突進,為的就是敵軍主力,同袍的傷亡,要有價值。”
劉亮的音量提高了一些,顯然也是受了戰陣氣氛與葉恆的感染。出於本能,他一定會率軍殺上,但稍稍冷靜,便可看清局勢。
“大公子,末將失禮了。”也許是察覺到自己的語氣有些強硬,劉亮緩了緩道:“我們不去,二軍的兄弟占據上風,一樣破敵。”
“但是我們去了,真有敵軍騎軍作為後援,他們看見我們動,就再無顧忌。現在我軍待在這裏,反而是對二軍的最大支援。”
葉恆聞言深吸幾口氣,右拳緊緊握住片刻,再放開。聽了劉亮之言,他很清楚,對方說的沒錯,但讓自己就在這裏看著……
“父親跟我說,戰陣乃天下第一無情之事,果然不錯。”心裏想著,他看向劉亮道:“劉司馬,便按你之軍令而行,觀敵而動。”
後者重重的點點頭,梅小伍也走到了葉恆身邊,輕聲道:“大公子,放心吧,周校尉要真的撐不住,會有訊號傳來的。”
“到那時,劉司馬一定會上,哪怕敵軍後援遠在我軍之上。”
“小伍,準備作戰吧,不必如此,恆聽得進去。”葉恆擠出一個笑容道,今日所見,比他讀數十遍兵書,都更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