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大試將近,加上種種集會,晉陽城一時間人滿為患,客棧驛館全線飄紅。
有想法的不止葉丁一個,張家、何家、李家,一眾世家,皆多有接納寒門士子之舉。此為助學之道,既能為今後接下緣分,還能彰顯自己的名聲,何樂而不為?
葉歡對此並不反對,世家看重南山,除了能真正學到知識之外,還與取士之法緊密相關。倘若自家沒有人才,就會去讚助一些寒門學子,讓本來來不了晉陽的,可有機會。
如此一來,他更能將天下人才匯聚與晉陽城中,擇其優用之,擇其能用之。
當然,作為晉陽乃至大漢第一世家,葉歡自己也幹。隻不過他用的是天子的名義,舉才者,裏正與縣令等各級官員盡皆有功,朝廷驗證,可以提供盤纏,沿路開綠燈。
對此,葉歡形象的比喻為,本公子要最大的一份,也給別人吃肉喝湯。
腦洞是我的,在設計之處就對自己最為有利,此便是敢為天下先的好處了。
南山會試在四月二十到四月二十五,連考四天,監考規則皆是嚴厲無比,不在軍規之下。作弊者視情節嚴重程度,從三年乃至終生禁考,甚至會禍及子孫。
一般到了三月,如果不是出征在外的話,葉歡都是不在晉陽的。
為什麽?躲不開的人情唄,這是華夏自古以來的傳統,不是你地位多高就能抗拒的。
找我說情?本公子不給你這個機會,我要去巡查各地,看看軍情民生。
從四月初一開始,原本就喧鬧的晉陽城門,更加人馬攘夷,每天都要排起長長的隊列。且年青文士越來越多,在他們的麵上,總能看見期待之色,一入南山可化龍。
晉陽府尹亦增加了很多巡守士卒,開啟考生的專門綠色通道,更有一係列的服務。
年青文士身材高大,器宇軒昂,一身樸素的儒衫也難掩翩翩氣度。看上去十八九歲年級,身上背了個竹筐,身邊隻帶了一名侍女,容貌普通,卻有大方之氣。
“孔公子,路碟與名帖都檢查好了,請到那裏去,會有專人介紹南山大試之事。”守城士卒將一應物事還給儒生,客氣的笑道,能在城門,都是極有眼力勁的。
進了南山書院,時候很有可能便是朝廷命官,你知道哪一塊雲彩會下雨?況且麵前之人,氣度不凡,看得就讓人眼中一亮,豈能不笑臉相迎。
“多謝大哥。”儒生伸手接過,說了句便走到城門洞中的一處案邊,這裏坐的就不是軍中士卒了,而是六名年輕文士,皆儀表不俗,身有儒雅之氣。
他們在細致周到的為學子們一對一講解,言語親切,條理清楚,解答問題亦不厭其煩。
“孔……哥哥,這都是南山書院的學子吧,果然與別處不同。”女孩兒見了,在儒生耳邊輕聲言道,眼中頗有欣然之意。
“嗯,葉公、鄭公,諸公都是大漢名流,調教出來的弟子,當然不一樣。”後者小聲迴道,他也去過不少書院,但論氣質人品,的確以眼前的南山學子為最。
“孔哥哥,等你入了南山,一定比他們強。”女孩兒一笑,信心十足的道,接著眨眨眼睛,又掩口道:“換了那龐士元,怕是不能在此處呢。”
後者苦笑搖頭,輕道:“月英,背後議論旁人,可不是君子之為。”
“嘻嘻,我是小女子,不是君子。”女孩兒狡黠的笑笑,毫不在意。
原來年輕儒生正是諸葛孔明,女孩兒便是黃月英,去年,龐德公已經為他們完婚。時逢南山大試,諸葛亮亦有心一觀天下第一學院的風采,便辭別師父,攜妻而來。
化名孔亮,則是他有意為之,比起龐統,諸葛亮的性情要淡泊許多,可少年才高,心頭又怎會沒有傲氣?南山大試,四地英才齊會晉陽,他是有心要奪下頭名的。
身為同門師兄弟,徐庶與龐統也皆有書信與他。事關戰局,二人不會說,卻對葉歡及賈詡郭嘉等人以及定邊軍眾將推崇有加,尤其是並州與幽州的民生。
二人受到重用,尤其是龐統還那般年輕,諸葛亮心裏為師兄弟高興,但亦存了比較之心。是以他也未曾和徐庶及龐統提過此事,要憑借自己的胸中所學,一鳴驚人。
一路行來,從荊州到宛城,再到司隸,渡過黃河進入並州。所見所聞皆驗證了龐統與徐庶的說話,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起荊州魚米之鄉,司隸與並州百姓,更多了份安詳。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諸葛亮越來越覺得自己這趟遠行是正確的。且到了大漢暫都晉陽,心中又多了許多期待,鄉裏尚且如此,那麽,這個萬人傳頌的大漢夢幻之都呢?
“兄台,到你了。”一聲唿喚,將諸葛亮拉迴現實,微笑迴應走了過去。
“原來是江夏叔明兄,在下上郡王琦。”看了對方的名帖,後者抱拳道。
“王兄好,有勞了。”諸葛亮還禮。
看了眼對方的行裝,王琦溫言道:“晉陽城每逢大試之時,除了專用的驛館與客店之外,其餘所在,亦對學子開放,隻收取最低價格,到時有這塊鐵盤便可。”
說話的同時,王琦在案下取了塊鐵牌遞給諸葛亮:“叔明兄,琦無他意。”
“王兄言重,亮該多謝,請兄繼而言之。”後者一笑接過,鐵牌正麵有南山二字,筆法蒼勁有力,反麵則是一個數字,他的是壹仟零貳拾六,亦是龍飛鳳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好字好字。”孔明細細看了,不由讚道。
“此乃葉公親筆,亦為南山大試憑證,還需妥善保管,萬勿遺失。”王琦正色道。
“前輩之書,果然不凡。”諸葛亮點點頭,將鐵牌鄭重的交給黃月英。
“這是六鍛鋼?手法精湛,工藝細致,當真是上品。”後者見了,不由小聲歎道。
王琦聽了,微微頷首,目光看向諸葛亮:“這位夫人,見識不凡,的確是六鍛鋼,出自晉陽器物閣,一共造了一千八百塊,今年又加了一千。”
“哦,這是拙荊,頗喜手工之道。”諸葛亮一笑,黃月英聽見器物閣之名,秀眉微揚。
“王大哥,這鐵牌本身就價值不菲,又有葉公手書,會不會有宵小之徒覬覦?”
王琦頷首致意,隨即一笑搖頭:“二位放心,晉陽城本就路不拾遺,宵小之輩極少,且此乃我南山之物,三年前的確失竊過一次,但次日,就被送了迴來。”
“送迴來?還有此事?”黃月英有點驚訝的問道。
“當時,那人偷的是一整個包裹,後發現有鐵牌在內,官府此事嚴厲無比,又事關他人前程,便送了迴來。後來吧,還是被官衙擒了,失主還親自出麵為他求情。”
“嗯,雖是宵小,卻也不失道義,這為他求情之人,亦是氣度不凡。”諸葛亮由衷讚道。
“嗬嗬,不說這些了,晉陽城繁華非常,在下與二位細細解說大試之事,到時自可一觀。”王琦擺擺手,說著又給對方詳盡的解釋起來,說完還有一份“大試指南”。
足足有盞茶功夫,方才介紹清楚,其間不斷有學子前來,南山始終禮數不缺。
“多謝王兄細告,來日有緣,再謀一見。”細細聽完,身後又有人來,孔明抱拳告辭。
“二位請,希大試之後,能在南山再與一會。”王琦微笑迴應。
這邊出了門洞,眼界頓時開闊,麵前人馬攘夷,熱鬧非凡,卻又不失井井有條。
“孔明哥哥,這就是大漢晉陽城,比之襄陽,更要繁盛呢。”黃月英輕聲道。
“天子腳下,自是與眾不同,信中多言葉將軍仁厚善政,不虛也。”孔明感慨道,眼前的熱鬧平生僅見,但更吸引他的還是百姓麵上的從容之色,較之四郊更甚了。
“我看這位葉將軍不但仁厚善政,更有別出心裁之舉,憑此鐵牌,住店飲食皆是最低價。且差出的部分,還有人補償商家,真能做到嗎?”黃月英想著道。
“我看一定能,士元說過,背後之人是有西河孟嚐之稱的張敘,號稱富可敵國。”心情輕鬆之下,諸葛亮亦有笑言,龐統的信中,對此人亦很是稱道。
“孔明哥哥,走,我們好好看看這晉陽城,你要南山大試,我也想一見器物閣一眾大匠的本領。”黃月英笑道,比起南山,他對器物閣也仰慕已久了。
“好,等我入了南山,再去見士元,他一定能帶你去看。”諸葛亮頷首而行。
“嗯!”黃月英答應一聲跟上,眼中卻有著不服之意,一閃而過。
二人前行之時,正有一輛馬車與之相對而過,樣式樸素,平平無奇。
“言之,今年準備貼上多少?真的不用為兄來?”車廂裏,葉歡正對張敘問道。
“大哥,說好的,都讓小弟出,我去年就算了方直和李禦史一份,今年看樣子來的更多,嗯,越多越好,錢算什麽?我們兄弟就求個名聲。”張敘說著看看何剛。
“對對對,大哥,跟著你吧,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反正花不完就是了。”後者笑容之中帶著得意,現在何大公子可喜歡做這些了。
有想法的不止葉丁一個,張家、何家、李家,一眾世家,皆多有接納寒門士子之舉。此為助學之道,既能為今後接下緣分,還能彰顯自己的名聲,何樂而不為?
葉歡對此並不反對,世家看重南山,除了能真正學到知識之外,還與取士之法緊密相關。倘若自家沒有人才,就會去讚助一些寒門學子,讓本來來不了晉陽的,可有機會。
如此一來,他更能將天下人才匯聚與晉陽城中,擇其優用之,擇其能用之。
當然,作為晉陽乃至大漢第一世家,葉歡自己也幹。隻不過他用的是天子的名義,舉才者,裏正與縣令等各級官員盡皆有功,朝廷驗證,可以提供盤纏,沿路開綠燈。
對此,葉歡形象的比喻為,本公子要最大的一份,也給別人吃肉喝湯。
腦洞是我的,在設計之處就對自己最為有利,此便是敢為天下先的好處了。
南山會試在四月二十到四月二十五,連考四天,監考規則皆是嚴厲無比,不在軍規之下。作弊者視情節嚴重程度,從三年乃至終生禁考,甚至會禍及子孫。
一般到了三月,如果不是出征在外的話,葉歡都是不在晉陽的。
為什麽?躲不開的人情唄,這是華夏自古以來的傳統,不是你地位多高就能抗拒的。
找我說情?本公子不給你這個機會,我要去巡查各地,看看軍情民生。
從四月初一開始,原本就喧鬧的晉陽城門,更加人馬攘夷,每天都要排起長長的隊列。且年青文士越來越多,在他們的麵上,總能看見期待之色,一入南山可化龍。
晉陽府尹亦增加了很多巡守士卒,開啟考生的專門綠色通道,更有一係列的服務。
年青文士身材高大,器宇軒昂,一身樸素的儒衫也難掩翩翩氣度。看上去十八九歲年級,身上背了個竹筐,身邊隻帶了一名侍女,容貌普通,卻有大方之氣。
“孔公子,路碟與名帖都檢查好了,請到那裏去,會有專人介紹南山大試之事。”守城士卒將一應物事還給儒生,客氣的笑道,能在城門,都是極有眼力勁的。
進了南山書院,時候很有可能便是朝廷命官,你知道哪一塊雲彩會下雨?況且麵前之人,氣度不凡,看得就讓人眼中一亮,豈能不笑臉相迎。
“多謝大哥。”儒生伸手接過,說了句便走到城門洞中的一處案邊,這裏坐的就不是軍中士卒了,而是六名年輕文士,皆儀表不俗,身有儒雅之氣。
他們在細致周到的為學子們一對一講解,言語親切,條理清楚,解答問題亦不厭其煩。
“孔……哥哥,這都是南山書院的學子吧,果然與別處不同。”女孩兒見了,在儒生耳邊輕聲言道,眼中頗有欣然之意。
“嗯,葉公、鄭公,諸公都是大漢名流,調教出來的弟子,當然不一樣。”後者小聲迴道,他也去過不少書院,但論氣質人品,的確以眼前的南山學子為最。
“孔哥哥,等你入了南山,一定比他們強。”女孩兒一笑,信心十足的道,接著眨眨眼睛,又掩口道:“換了那龐士元,怕是不能在此處呢。”
後者苦笑搖頭,輕道:“月英,背後議論旁人,可不是君子之為。”
“嘻嘻,我是小女子,不是君子。”女孩兒狡黠的笑笑,毫不在意。
原來年輕儒生正是諸葛孔明,女孩兒便是黃月英,去年,龐德公已經為他們完婚。時逢南山大試,諸葛亮亦有心一觀天下第一學院的風采,便辭別師父,攜妻而來。
化名孔亮,則是他有意為之,比起龐統,諸葛亮的性情要淡泊許多,可少年才高,心頭又怎會沒有傲氣?南山大試,四地英才齊會晉陽,他是有心要奪下頭名的。
身為同門師兄弟,徐庶與龐統也皆有書信與他。事關戰局,二人不會說,卻對葉歡及賈詡郭嘉等人以及定邊軍眾將推崇有加,尤其是並州與幽州的民生。
二人受到重用,尤其是龐統還那般年輕,諸葛亮心裏為師兄弟高興,但亦存了比較之心。是以他也未曾和徐庶及龐統提過此事,要憑借自己的胸中所學,一鳴驚人。
一路行來,從荊州到宛城,再到司隸,渡過黃河進入並州。所見所聞皆驗證了龐統與徐庶的說話,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起荊州魚米之鄉,司隸與並州百姓,更多了份安詳。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諸葛亮越來越覺得自己這趟遠行是正確的。且到了大漢暫都晉陽,心中又多了許多期待,鄉裏尚且如此,那麽,這個萬人傳頌的大漢夢幻之都呢?
“兄台,到你了。”一聲唿喚,將諸葛亮拉迴現實,微笑迴應走了過去。
“原來是江夏叔明兄,在下上郡王琦。”看了對方的名帖,後者抱拳道。
“王兄好,有勞了。”諸葛亮還禮。
看了眼對方的行裝,王琦溫言道:“晉陽城每逢大試之時,除了專用的驛館與客店之外,其餘所在,亦對學子開放,隻收取最低價格,到時有這塊鐵盤便可。”
說話的同時,王琦在案下取了塊鐵牌遞給諸葛亮:“叔明兄,琦無他意。”
“王兄言重,亮該多謝,請兄繼而言之。”後者一笑接過,鐵牌正麵有南山二字,筆法蒼勁有力,反麵則是一個數字,他的是壹仟零貳拾六,亦是龍飛鳳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好字好字。”孔明細細看了,不由讚道。
“此乃葉公親筆,亦為南山大試憑證,還需妥善保管,萬勿遺失。”王琦正色道。
“前輩之書,果然不凡。”諸葛亮點點頭,將鐵牌鄭重的交給黃月英。
“這是六鍛鋼?手法精湛,工藝細致,當真是上品。”後者見了,不由小聲歎道。
王琦聽了,微微頷首,目光看向諸葛亮:“這位夫人,見識不凡,的確是六鍛鋼,出自晉陽器物閣,一共造了一千八百塊,今年又加了一千。”
“哦,這是拙荊,頗喜手工之道。”諸葛亮一笑,黃月英聽見器物閣之名,秀眉微揚。
“王大哥,這鐵牌本身就價值不菲,又有葉公手書,會不會有宵小之徒覬覦?”
王琦頷首致意,隨即一笑搖頭:“二位放心,晉陽城本就路不拾遺,宵小之輩極少,且此乃我南山之物,三年前的確失竊過一次,但次日,就被送了迴來。”
“送迴來?還有此事?”黃月英有點驚訝的問道。
“當時,那人偷的是一整個包裹,後發現有鐵牌在內,官府此事嚴厲無比,又事關他人前程,便送了迴來。後來吧,還是被官衙擒了,失主還親自出麵為他求情。”
“嗯,雖是宵小,卻也不失道義,這為他求情之人,亦是氣度不凡。”諸葛亮由衷讚道。
“嗬嗬,不說這些了,晉陽城繁華非常,在下與二位細細解說大試之事,到時自可一觀。”王琦擺擺手,說著又給對方詳盡的解釋起來,說完還有一份“大試指南”。
足足有盞茶功夫,方才介紹清楚,其間不斷有學子前來,南山始終禮數不缺。
“多謝王兄細告,來日有緣,再謀一見。”細細聽完,身後又有人來,孔明抱拳告辭。
“二位請,希大試之後,能在南山再與一會。”王琦微笑迴應。
這邊出了門洞,眼界頓時開闊,麵前人馬攘夷,熱鬧非凡,卻又不失井井有條。
“孔明哥哥,這就是大漢晉陽城,比之襄陽,更要繁盛呢。”黃月英輕聲道。
“天子腳下,自是與眾不同,信中多言葉將軍仁厚善政,不虛也。”孔明感慨道,眼前的熱鬧平生僅見,但更吸引他的還是百姓麵上的從容之色,較之四郊更甚了。
“我看這位葉將軍不但仁厚善政,更有別出心裁之舉,憑此鐵牌,住店飲食皆是最低價。且差出的部分,還有人補償商家,真能做到嗎?”黃月英想著道。
“我看一定能,士元說過,背後之人是有西河孟嚐之稱的張敘,號稱富可敵國。”心情輕鬆之下,諸葛亮亦有笑言,龐統的信中,對此人亦很是稱道。
“孔明哥哥,走,我們好好看看這晉陽城,你要南山大試,我也想一見器物閣一眾大匠的本領。”黃月英笑道,比起南山,他對器物閣也仰慕已久了。
“好,等我入了南山,再去見士元,他一定能帶你去看。”諸葛亮頷首而行。
“嗯!”黃月英答應一聲跟上,眼中卻有著不服之意,一閃而過。
二人前行之時,正有一輛馬車與之相對而過,樣式樸素,平平無奇。
“言之,今年準備貼上多少?真的不用為兄來?”車廂裏,葉歡正對張敘問道。
“大哥,說好的,都讓小弟出,我去年就算了方直和李禦史一份,今年看樣子來的更多,嗯,越多越好,錢算什麽?我們兄弟就求個名聲。”張敘說著看看何剛。
“對對對,大哥,跟著你吧,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反正花不完就是了。”後者笑容之中帶著得意,現在何大公子可喜歡做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