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閃動寒光的巨弩,曹軍士卒一時有些猶豫了,山道上忽然對峙起來。

    不是他們缺乏勇氣,而是方才的場麵實在太過震撼,敵軍弩箭的威力,超越了尋常的認知。人在麵對未知事物的時候,總是會有恐懼感的,並不奇怪。

    “那是,洛陽城頭的神機弩?”李典的瞳孔微微收縮,他見過那個威力巨大的弩箭,而眼前飛虎軍所用的,明顯縮小了很多,可在此地,威力幾乎沒有區別。

    李將軍沒有猜錯,定邊軍中稱之為踏弩,也的確是從神機弩中得到的設計靈感。

    之所以用個踏字,因為它的機擴拉力極大,必須借用蹬踏的力量,才能完成換箭。

    那個拉力有多大?器物閣給出的最大極限是十三石。

    漢製一石為一百二十斤,換算成後世的重量,約在三十公斤。也就是說,踏弩的極限拉力,為兩百六十公斤,尋常戰鬥中用不到,基本上在兩百到兩百三十之間。

    中元殿前,葉歡曾經力舉千斤,荊襄討賊,他的鐵索寶雕弓便是八石弓,可射三百步。

    八石,九百六十斤,人們形容猛將,常說雙臂一展,有千斤之力,便是從此而來。

    兩百多公斤拉力的弩箭,漢朝就能做出來?弩身的硬度與韌度受得了嗎?

    不用懷疑,且不說漢朝,數百年前,秦軍的將士們已經在用了。

    神機弩的前身,正是秦弩,秦弩的拉力有多大,後世研究得出的數據,是一百八十公斤。也需要腳踏才能上箭,最大射程三百二十步,一百五十步內,幾乎是必殺!

    在秦弩的基礎上,器物閣精益求精,才有了眼前的踏弩。第一處機擴點,拉力恰恰是一百八十公斤,弩兵們單人就可以操作,當然都是軍中的孔武有力之輩。

    六羊山的三人組合,是為了換箭與射擊的速度更快,空擋更短。且用到第三機擴點,兩百三十公斤的拉力,威力巨大,必殺的範圍,延伸到了一百八十步。

    葉歡後世的經曆,讓他對古代的手工,有著超越常人的興趣。在他看來,華夏的春秋之時,諸子百家,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湮沒了太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冷兵器時代的對抗,軍械的革新也有著極大的效用。

    以張海龍的六曲為例,他們是第一個全員換裝錟的騎軍,當然,六曲的錟用上了灌鋼法。

    說到錟,就得提起鈹,不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的那個,而是一種武器。

    當年在晉陽,葉歡與朱俊對賭,得到了神兵魚腸劍,後轉贈給徐既。現在這把神兵,在葉信身邊的護衛,葉風手中,他也正是徐既的得意弟子。

    提起魚腸劍,就不得不提一個大大有名的人物,刺客專諸!

    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光意圖刺殺吳王僚,便找到了伍子胥。後者為他推薦了專諸,打聽到僚喜歡吃魚,專諸學了一身做大魚的本領,將魚腸劍藏在大魚腹中。

    後專諸成功的刺殺吳王僚,公子光登位,就是大大有名的吳王闔閭。

    而專諸在刺殺成功之後,被僚的侍衛所殺,據說剁成肉泥,侍衛手中的兵器,叫做鈹。

    那是一種兩麵開刃的利刃,加上木把,類似於長矛,也就是錟!但和後世的長矛不同,錟不但可以做出刺擊,更利於劈砍,兩麵開刃,亦使得它的威力大增。

    結合這些,加上器物閣的改造,就有了如今三六九曲的主戰兵刃,代替了厚背砍刀。不但可以劈殺,也能刺殺,這使得騎軍在麵對步軍之時更添威力。

    且隨著鑄造術的進步,三大王牌和鐵騎營其餘各曲的錟,有不少都是全身精鐵打造的。司隸大戰,無論是李典的陳留營還是樂進的青州營,都吃了六曲很多的虧。

    現在曹軍虎豹騎司馬軍侯一級的軍官,用的也是錟。戰場上,一旦得到定邊軍的武器,無論哪一支軍隊,都會立刻換上,士卒與軍官們往往對之診視若生命。

    葉歡並不怕,即使敵軍能得到,但想要仿造,談何容易?軍械所在器物閣中,是防衛最為森嚴的地方,更別提打造這般武器,技術與材料,缺一不可。

    灌鋼法,覆土法,是打造唐刀的工藝,鐵騎營的錟,又可看做是古今技藝的融合。

    另外一個例子,便是麯義先登軍所用的戈,可能和大家想像之中的不同。先登戈,有著三道橫叉,麵對騎軍,它們首先就能發揮格擋的作用,且有各種鉤鎖之法。

    定邊軍第一猛將,惡來典韋的玄鐵雙戟,便是鉤戟。與典韋作戰,隨時要注意自己的兵刃被他鎖住,哪怕是呂布許褚,也得小心,決不能被對手纏住兵刃。

    你要去問麯義將軍,擊敗嚴綱白馬義從一戰,戈的作用,至少要占兩成。

    司隸之處,葉歡與陳宮借屬意張郃出征涼州,龍驤營的主戰兵刃,亦是改良過的戈。加上儁乂自己訓練的大戟士,對付騎軍為主的韓遂所部,更有奇效。

    這一係列的兵器改革,葉歡自己將之稱為定邊軍的“黑科技”,讓麾下如虎添翼。

    說起來,林驕以一士卒之力,力壓千軍,他的“碎星弩”當然也是黑科技的一種。隻不過對操作者的要求極高,即使定邊軍,也找不出太多像他一樣的狙擊天才。

    六羊山一戰,飛虎軍的“踏弩”亦是其中之一,上陣之後,便與敵軍以極大震懾。

    殺傷力隻是其次,對敵軍士氣和心理的打擊才是關鍵,如此的未知,敵軍還有多少?且在山道上,特定的地形又讓“踏弩”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避無可避。

    怎麽辦?李典心中問著自己,很快,他就有了答案。

    還能怎麽辦?用人堆!威力巨大的弩箭肯定打造不易,不會似其餘弩箭那般。

    無奈,的確無奈,但卻是唯一的選擇。

    對峙一陣過後,山下沉重的號角之聲重新響起,曹軍的進攻繼續。

    “踏弩”的巨大威力下,從下而上衝擊的陳留營士卒,死傷枕籍,必殺的威力不是吹的。士卒們唯一的希望,就是靠速度迅速接近,打亂敵軍的節奏。

    可是,有那麽容易嗎?

    當他們舍生忘死,奮不顧身的衝上之時,一旦有被靠近的危險,兩邊林中總有敵軍士卒殺出,與他們纏戰一處。且廝殺之後,當敵軍退去之時,“踏弩”接踵而來。

    “黑科技”可以提升麾下的戰力,但也必須有相應的戰術與之配合。“踏弩”威力巨大,唯一的不足是發射空擋相對過長,那麽,步卒就會上前阻擋,彌補這一缺陷。

    必要之時,飛虎軍還有一招叫做“玉石俱焚”,不分敵我,一起打擊!正如當年討董,周倉率領士卒登臨百丈絕壁時,所做的那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鳳舞九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葛不要太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葛不要太亮並收藏三國之鳳舞九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