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又叫看米下鍋,不用問,始作俑者自是葉歡。
張昭當朝司徒,位列三公,總攬行政之要,亦掌數州稅收錢糧。
而在他進位之後,司徒府之下的編製是有所改變的。分為四司,農、兵、工、商,每一司對應一項,前一年就要編製出後一年的總體預算,循序為之。
如此再加上張竑之下的禮儀、監吏二司,三省六部製的雛形就出現了。
原本時空之中,在晉代,已經有了三省六部的初步概念,逐漸取代三公九卿。這是對吏製的革新,更有效與社會的發展,葉歡隻不過是提前積累經驗。
至於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製”,並非官吏製度,而是選材方式,它對應的是推舉、辟舉。有鑒與史,葉歡是不會用的,如今科舉的雛形,也因書院的興起,逐漸被接受。
數年以來,兵司的開支,一直是超過預算的。葉歡的一諾千金,在此卻是屢屢食言,張昭為此,至少拍過三四次主公的案幾,有一次甚至拂袖而去。
葉歡對此,則一向是態度誠懇,認錯良好。第二天一早就在人司徒門前等著了,賠笑陪好話,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麵對這樣的主公,張司徒亦是無奈。
大公子沒脾氣?當然不是,但發脾氣的是咱司徒,我還怕他發不幹淨。
不談十餘年來張昭的貢獻,司徒拍桌子也好,吹胡子瞪眼睛也罷,從來不誤事兒。且每次之後,他總有解決方案,比如前年那個應急預案,就是針對兵司的超額。
四司設立,葉歡灌輸的概念,是做好數據化管理,將一切盡量轉化為數據。如此不但明晰,提高行政的效率,也可以去掉不少紛繁複雜的過程。
既然是數據化,那麽,兵司今年的預算是多少?張昭編製出的是八百萬緡。
漢朝的貨幣體製,黃金為上幣,但真正用於流通的,還是五銖錢。
成語裏有錙銖必較,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四錙為一兩,六銖為一錙。漢末的一斤約等於後世的兩百多克,一兩十四克不到一些,五銖錢的重量為三克不到。
緡字的本意是釣線,因其韌性好,不易腐爛,也用來做穿錢繩。一緡就是一千五銖錢,總重在三公斤,對應的黃金數量按照今年算,十六緡則為一兩。
這就很簡單了,今年一年的軍隊開支,黃金五十萬兩。
聽上去很巨大吧?實際上也很巨大,都快趕上桓帝時,朝廷半年的財政收入了。當然,那時各地世家並立,吏製敗壞,很多稅收根本收不上來。
百姓的財富,被世家官府收斂,又有內臣外戚,朝廷沒有錢,還怎麽發展民生?愈演愈烈之下,黃巾起義,其實是一種必然,戰亂則能打亂原有的體製。
葉歡是穿越之身,深知稅收的重要,早在護烏桓校尉的邊疆十六縣時,已經開始摸索了。但其中紛繁複雜,到了極點,不是你一兩句後世的理論就能解決的。
而再看現在的並幽二州,人口興盛,農、商、工發達,稅製亦十分完善,十餘年下來,自然府庫充盈。去年就不斷有各地上報,庫中穿錢的緡都爛了不少。
當時葉歡還頗為自得,苦心之下,現在都有點杜工部描繪開元盛世的模樣了。
而這一切,全是以張昭為代表的治政之臣全體的功勞,清明吏治,不斷完善稅製,其中張司徒的功勞是最大的,不單單體現在稅製的明確,更有理論的總結。
說的簡單一些,葉歡那些來自後世的理念,必須要與這個時代相結合才能更好的運用。那麽,承接這個紐帶的,正是張昭,通過不斷的實踐與調整,使之更為實用。
承前啟後,嗯,用承上啟下更為準確一些,如此的人才對葉歡而言,萬金難求。
所以,張司徒才能給主公吃排頭,給郭軍師臉色看,甚至是賈“屠夫”,在他麵前都得讓三分。因為對方是一片公心,而說話不算的,往往是後三個。
五十萬兩黃金,二十餘萬軍隊,按靈帝當時設立西園的標準,年頭打到年尾都夠了。
但定邊軍,裝備加上後勤訓練,還沒到年中,三十萬已經沒有了,這還是張昭精簡之後的結果。精兵政策,說到底錢不能少花,哪一樣都要是大漢頂尖的。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征來的稅,用在農事上,用在水利工器上,能給各州辦多少事情?怎麽就攤上了這支吞金獸,每次打一仗,我的心就要跟著抖一迴。”
“都說省著花,省著花,我們是變著法子省,可他們了,要我的命啊……”
這是某一次宴席上,張司徒開心喝多了,酒後吐衷腸。當時是涕泗橫流,其情之真,其意之切,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當然也有惶恐,便是司徒,也有點以下犯上了。
再看葉歡是如何對之的?大公子也哭了,裝著醉靠近張昭:“司徒啊,我懂你啊,錢是你的命,就是我的腎,要你的命,就是要我的腎啊……”
隨即,主從二人哭的是稀裏嘩啦,但一場尷尬,也因此順利化解。葉歡的舉動,看似有些玩世不恭,但仔細想想,你不得不承認,那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第二天,葉歡就找到了張昭,昨天的事情隻字不提,隻是說起,要不我葉家和張家往裏貼一些,本公子要是一發動,我的紈絝軍團,至少一年兵費。
“不可,萬萬不可。”張司徒立刻拒絕,義正嚴詞:“主公常言,有可持續之法,昭以為,乃國之根本也,至少眼下,絕不到那個地步,屬下還能從各處摳出來……”
說著,他有點心虛的看了葉歡一眼。主從相知,張昭知道,對主公,一分困難要喊成兩分,自己則要留有餘地,不能一次盡之。
司徒的心思,葉歡不是不知,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便與之商議了今後之法。當一軍主將出征之時,司徒府要算出具體的開支,交給軍隊作為參考,讓其也明白當中之重。
張昭欣然允之,這才有了郭嘉用兵要精打細算的緣由。隻不過軍情緊急之時,還是以戰況為主的,比如說此時的豫州,高順將軍,便不必太過考慮這些。
張昭當朝司徒,位列三公,總攬行政之要,亦掌數州稅收錢糧。
而在他進位之後,司徒府之下的編製是有所改變的。分為四司,農、兵、工、商,每一司對應一項,前一年就要編製出後一年的總體預算,循序為之。
如此再加上張竑之下的禮儀、監吏二司,三省六部製的雛形就出現了。
原本時空之中,在晉代,已經有了三省六部的初步概念,逐漸取代三公九卿。這是對吏製的革新,更有效與社會的發展,葉歡隻不過是提前積累經驗。
至於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製”,並非官吏製度,而是選材方式,它對應的是推舉、辟舉。有鑒與史,葉歡是不會用的,如今科舉的雛形,也因書院的興起,逐漸被接受。
數年以來,兵司的開支,一直是超過預算的。葉歡的一諾千金,在此卻是屢屢食言,張昭為此,至少拍過三四次主公的案幾,有一次甚至拂袖而去。
葉歡對此,則一向是態度誠懇,認錯良好。第二天一早就在人司徒門前等著了,賠笑陪好話,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麵對這樣的主公,張司徒亦是無奈。
大公子沒脾氣?當然不是,但發脾氣的是咱司徒,我還怕他發不幹淨。
不談十餘年來張昭的貢獻,司徒拍桌子也好,吹胡子瞪眼睛也罷,從來不誤事兒。且每次之後,他總有解決方案,比如前年那個應急預案,就是針對兵司的超額。
四司設立,葉歡灌輸的概念,是做好數據化管理,將一切盡量轉化為數據。如此不但明晰,提高行政的效率,也可以去掉不少紛繁複雜的過程。
既然是數據化,那麽,兵司今年的預算是多少?張昭編製出的是八百萬緡。
漢朝的貨幣體製,黃金為上幣,但真正用於流通的,還是五銖錢。
成語裏有錙銖必較,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四錙為一兩,六銖為一錙。漢末的一斤約等於後世的兩百多克,一兩十四克不到一些,五銖錢的重量為三克不到。
緡字的本意是釣線,因其韌性好,不易腐爛,也用來做穿錢繩。一緡就是一千五銖錢,總重在三公斤,對應的黃金數量按照今年算,十六緡則為一兩。
這就很簡單了,今年一年的軍隊開支,黃金五十萬兩。
聽上去很巨大吧?實際上也很巨大,都快趕上桓帝時,朝廷半年的財政收入了。當然,那時各地世家並立,吏製敗壞,很多稅收根本收不上來。
百姓的財富,被世家官府收斂,又有內臣外戚,朝廷沒有錢,還怎麽發展民生?愈演愈烈之下,黃巾起義,其實是一種必然,戰亂則能打亂原有的體製。
葉歡是穿越之身,深知稅收的重要,早在護烏桓校尉的邊疆十六縣時,已經開始摸索了。但其中紛繁複雜,到了極點,不是你一兩句後世的理論就能解決的。
而再看現在的並幽二州,人口興盛,農、商、工發達,稅製亦十分完善,十餘年下來,自然府庫充盈。去年就不斷有各地上報,庫中穿錢的緡都爛了不少。
當時葉歡還頗為自得,苦心之下,現在都有點杜工部描繪開元盛世的模樣了。
而這一切,全是以張昭為代表的治政之臣全體的功勞,清明吏治,不斷完善稅製,其中張司徒的功勞是最大的,不單單體現在稅製的明確,更有理論的總結。
說的簡單一些,葉歡那些來自後世的理念,必須要與這個時代相結合才能更好的運用。那麽,承接這個紐帶的,正是張昭,通過不斷的實踐與調整,使之更為實用。
承前啟後,嗯,用承上啟下更為準確一些,如此的人才對葉歡而言,萬金難求。
所以,張司徒才能給主公吃排頭,給郭軍師臉色看,甚至是賈“屠夫”,在他麵前都得讓三分。因為對方是一片公心,而說話不算的,往往是後三個。
五十萬兩黃金,二十餘萬軍隊,按靈帝當時設立西園的標準,年頭打到年尾都夠了。
但定邊軍,裝備加上後勤訓練,還沒到年中,三十萬已經沒有了,這還是張昭精簡之後的結果。精兵政策,說到底錢不能少花,哪一樣都要是大漢頂尖的。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征來的稅,用在農事上,用在水利工器上,能給各州辦多少事情?怎麽就攤上了這支吞金獸,每次打一仗,我的心就要跟著抖一迴。”
“都說省著花,省著花,我們是變著法子省,可他們了,要我的命啊……”
這是某一次宴席上,張司徒開心喝多了,酒後吐衷腸。當時是涕泗橫流,其情之真,其意之切,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當然也有惶恐,便是司徒,也有點以下犯上了。
再看葉歡是如何對之的?大公子也哭了,裝著醉靠近張昭:“司徒啊,我懂你啊,錢是你的命,就是我的腎,要你的命,就是要我的腎啊……”
隨即,主從二人哭的是稀裏嘩啦,但一場尷尬,也因此順利化解。葉歡的舉動,看似有些玩世不恭,但仔細想想,你不得不承認,那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第二天,葉歡就找到了張昭,昨天的事情隻字不提,隻是說起,要不我葉家和張家往裏貼一些,本公子要是一發動,我的紈絝軍團,至少一年兵費。
“不可,萬萬不可。”張司徒立刻拒絕,義正嚴詞:“主公常言,有可持續之法,昭以為,乃國之根本也,至少眼下,絕不到那個地步,屬下還能從各處摳出來……”
說著,他有點心虛的看了葉歡一眼。主從相知,張昭知道,對主公,一分困難要喊成兩分,自己則要留有餘地,不能一次盡之。
司徒的心思,葉歡不是不知,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便與之商議了今後之法。當一軍主將出征之時,司徒府要算出具體的開支,交給軍隊作為參考,讓其也明白當中之重。
張昭欣然允之,這才有了郭嘉用兵要精打細算的緣由。隻不過軍情緊急之時,還是以戰況為主的,比如說此時的豫州,高順將軍,便不必太過考慮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