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身經百戰,他聽得出徐庶的言中之意,麵對曹操,布陣之時亦有考量。但還是南山書院的那句話,你以為足夠的謹慎就是謹慎了嗎?

    話,很拗口,不過等你真正統領萬軍之後,自然可以理解。

    “將軍,曹操麾下不但有夏侯惇、曹仁樂進等良將,荀彧、程昱、戲誌才等皆是善謀之輩。雖然此時還無軍情,但庶度之,他若出手之時,豫州多半會有變數。”

    “變數?”高順終於出言了:“元直的意思,微塵也未必能盡掌其情?”

    徐庶聽了稍稍猶豫,很快還是點了點頭:“將軍,庶絕非不信同袍之能,但大戰之前,卻也不能一味以之為憑,我軍設之在前,故才可無往不利,可……”

    高順眉頭微皺,揮揮手道:“元直,若是這般說話,今夜之談,有何必要?”

    “將軍,之前種種,已然證明袁曹二人都在盡力對付微塵清風,為軍情計,庶是怕會被荀、程等人加以利用,豫州之戰,我軍本就是待敵而動,倘若先機再失……”

    “元直是怕本將軍過於看重微塵訊報,用兵之時,便會落在下風?”高順目光一冷。

    “是!”徐庶坦然答道,接著又搖搖頭:“庶觀將軍所為,應也是有所察覺,但卻不知其細,身為參軍,自該為主將分憂,倘若知而不言,失職也!”

    “哦?那元直之前為何不言,待到今日方說?”高順繼續問道。

    徐庶頓了下,目中閃過堅定:“是庶怕智術短淺,考慮不周,反會給將軍添亂。且,且將軍極重此戰,威嚴更甚,排兵布陣,種種安排,卻也找不出瑕疵。”

    “那既然找不出瑕疵,元直為何又來進言?”高順輕輕拈須。

    “因為庶覺,對付曹孟德,還嫌不足,且我軍作戰要旨,雖無瑕,卻也無鋒!”說到這裏,徐庶麵善露出一絲歉然:“不謀功而謀無過,與戰而論,亦是……”

    高順擺擺手,不讓對方繼續下去:“元直,其實就是順之安排,並無出奇之處,對吧?別急,主公軍師有大局定議,但身為大將,總該有有為,於是元直有點失望?”

    “將軍,這……”麵對主將的直言,徐庶一時有些局促。

    看出徐庶的窘迫,高順忽然笑了,令前者驚訝的是,笑容之中,居然帶著一絲狡黠。和高將軍平常的威嚴相比,絕不相稱,倒與將軍有點相似。

    笑容一閃而沒,若不是看的真切,徐庶會以為是自己的幻覺。

    接著,高順拿起茶壺,茶杯,書簡,就在案上擺了起來。徐庶靜靜觀瞧,眼光更為認真,將軍擺的是豫州一線的戰況,信手之間,細致清晰。

    “元直,幫個忙,去把那些書簡和筆架拿來。”擺動之中,高順輕聲言道。

    “是。”徐庶聞言起身,卻是後退而行,雙目則不理案上的種種變化。

    不一會兒功夫,諾大的案幾,幾乎被擺滿,高順並不停下,雙手還在不斷移動。案幾上的竹箭、書本、筆架,被他移動到一個個位置,頗令人眼花繚亂。

    徐庶的目光則是越來越亮,時而專注,時而沉吟,時而默默頷首,亦會微微皺眉。

    大約過了盞茶功夫,高順才停下了移動,抬頭看向徐庶,目光若有詢問。

    “將軍,讓庶一試如何?”後者相顧問道。

    高順點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

    徐庶又想了一會兒,才開始移動案幾上的陳設,下手沉穩,動作有力。擺到一處,他會抬頭看看高順,見將軍並無所問,再繼續下去。

    房中除了一些不斷響起的磕碰摩擦之音,並無半點言語,門前的葉電像是睡著了。

    等徐庶將自己的所有變化擺完,二人對視一眼,頗有默契的一道起身,將陳設放迴遠處。做完這一切,才重新相對而坐,此刻高順看向徐庶的目光,多了欣然之意。

    “元直,自將軍任命你為我陷陣參軍的一刻,順就知道元直有才。”高順出言,見徐庶又要欠身,便一揮手:“但可能是性情所致,總覺元直心中顧慮頗多。”

    “主公慧眼識才,更善提攜調教,但往往太過愛護,尤其是元直這般的智謀之士。”說著目視對方,語氣略沉:“元直你可知,若是明日還不來,順會有失望之處。”

    “將軍,你……”徐庶聞言一怔,難道之前高順的威嚴與冷淡,是故意為之?

    “荀文若王佐之才,運籌帷幄,令得呂奉先損兵折將,铩羽而歸!程仲德計謀深遠,常有絕處,司隸一戰,是我定邊軍少有的敗績……”高順侃侃而言,麵容沉肅。

    “遇見如此強敵,慎重是必然的。但若是換了郭軍師,定然樂在其中,他會顧忌對方的謀略,但那種顧忌,隻會讓之想的更深,而非顧忌與言語之間。”

    “樂在其中?”徐庶聞言身軀一震,抱拳道:“將軍,庶亦有此心,隻是戰局重大……”

    “戰局重大,最該謹慎,最該顧忌的是主將,是本將軍!元直身為參軍,參而謀之,兵法之道,無所不用其極,你可以盡情設謀,無所顧忌,最後還有本將軍在。”

    “倘若因戰局重大就不敢說了,輕的是失責,重的就是屍位素餐,要之何用?”

    “北疆之戰,賈軍師一語抵萬軍,千裏飛劍,郭軍師談笑用三軍!若不能全力以赴,何來此等戰績?元直,高某要的是能助我決勝疆場之人。”

    高順之言,猶如洪鍾大鼓,響在徐庶心頭,不禁躬身道:“將軍,庶受教了。”

    “世人皆知陷陣之威,以曹操的用兵,必會更加重視。對高某的用兵與性情,亦會細細研之,從而有種種對策,但倘若士元可以盡展所長,那便是出敵不意。”

    徐庶聽了,感激高順信重之時,雙肩油然一重,卻又有豪情湧動胸腹之間。

    “別……”高順搖搖頭,笑道:“元直,我不聽虛的,剛才那一路變化便頗有劍走偏鋒之處,你盡管言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鳳舞九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葛不要太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葛不要太亮並收藏三國之鳳舞九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