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葉將軍的長公子,葉信?”黃忠問道。
“正是,家父常常與信提起將軍,當年荊襄曾經並肩作戰,將軍之勇,可與典韋叔父相提並論。今日一戰,勢也,將軍先營中歇息,待父親前來,再做一議。”
黃忠搖搖頭,歎道:“敗軍之將,何足言勇,少將軍亦不必如此。”
葉信也搖搖頭,正色道:“信來前,父親有言,知道將軍苦衷。大丈夫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袁術叛逆有悖大義,但將軍之忠,亦值得尊敬。”
“哦,葉將軍當真有此言?”黃忠聽了,不禁抬起頭來。
“黃將軍,父親一生,從不虛言,將軍先在營中安置,晚些信再來看。”
說著一擺手:“好生帶下去,找軍醫為其療傷。”
“諾!”士卒聞令,帶著黃忠而去,葉信看著對方背影,微微點頭又上馬而去。
“當日父親言及,黃漢升雖有助紂為虐之舉,亦有不得已之苦衷,雖是小義,但能死戰全節,亦不負大丈夫之誌。”見了黃忠陣上廝殺,葉信心中有了敬意。
便在六曲士卒用“金剛伏魔圈”之法抓了黃忠之時,另一側的紀靈也難逃被擒,張海龍親自出手,將他捆了一個結結實實,後者一聲不吭,隻是怒目而視。
“正方,你別看我,誰叫袁公路倒行逆施?你戰到此處,也算盡力了。”從討賊之時,葉歡與袁術的關係一向和睦,紀靈經常去定邊軍習武,二人頗為相熟。
“張海龍,休要多言,紀靈有死而已,絕不受辱。”
“我去,誰辱你了?殺不殺你,那得將軍說了算,不過真的殺你,之前我和海龍也請你喝頓酒!別給我橫眉豎目的,誰叫你打敗了呢?”臧空的聲音傳來。
“你……”紀靈想要說話,卻是一時語塞。
“好了,別你啊我的了,先帶你去營寨中,將軍前來,自有發落。”張海龍不讓二人繼續,拉著紀靈就走,剛剛走到一半,卻又是一騎迎麵而來。
“張翼德?”紀靈瞳孔微微收縮,想了想還是道:“張帥如何?”
張飛麵上閃過一抹敬色,沉聲道:“力戰至最後,自刎而亡,也算一條漢子。”
“張帥……”紀靈口中輕唿,想要說些什麽,最終卻是搖頭,歎了口氣。
“豫州士卒,乃我大漢精銳,當年正方為國奮戰之時,何等英雄?荊州平叛,聯軍討董,又是何等忠義?正方你下去好生想想,為何十餘萬大軍,一戰而潰……”
“將軍說的是,靜下來好好想一想,走吧。”張海龍說著,帶紀靈而去。
臧空則到了張飛身邊,問道:“張將軍,袁術已然擒拿,我等該如何對之?”
“欺君罔上,還能如何?不過畢竟……”張飛斷然出言,隨即眼光落在軍中一個身影之上,又道:“他終究與將軍,還是先讓長公子去,你我好生打掃戰場。”
“嗯,長公子不但統軍有法,也越來越沉穩了。”臧空點點頭又是一笑:“將軍,如今你是主帥,不去看看呂奉先和華子威?哦,還有夏侯妙才。”
“看,當然要看,友軍嘛。”張飛說著,卻是微微皺眉。
“將軍,演技,記得演技。”臧空小聲提醒,二將並騎而行。
袁術一行,是郎騎竹親自領軍看管的,此刻他身邊除了親隨之外,還有長子袁耀,從兄袁基。說來也巧,後者本是袁紹的親生兄長,原本時空中,正是為袁術所破。
緩緩向前,袁術隻是機械性的移動著腳步,口中不停,目光根本沒有焦點。袁耀喊了數次,他卻是從無迴應,十餘萬大軍毀於一旦,自己淪為階下之囚,接下來……
“長公子?”看著葉信前來,郎騎竹縱馬迎了上去。
“長公子,袁公路似乎有些不對,看樣子是失魂之症。”靠近葉信,郎騎竹輕聲言道,他不懂什麽醫道,但葉歡身邊親近的將領,卻對失魂之症極為熟悉。
葉信向著袁術所在看了一眼,不禁微微搖頭,在他身上,看不見半點精氣神了。
“郎叔,無論如何,袁公路總算是我舅父,如今成擒,信得去看看。”沉吟片刻,葉信壓低了聲音,娘以前經常和他提起舅舅,但自從……
“嗯,長公子你去,其餘的事情有張將軍他們。”郎騎竹點點頭,看了袁術現在的模樣,他也是有些唏噓的。跟在葉歡身邊,他見過後者的英氣勃發,如今判若雲泥。
葉信下馬,緩步走了過去,郎騎竹一揮手,除了親兵之外,所有人退開一段距離。
胡車兒亦步亦趨的跟在長公子身後,他是個實誠人,可謂寸步不離。另一個就是趙大龍之子趙青,他自幼便是葉信的伴讀,當年在冀州,長公子硬逼著袁譚給他道歉。
能在公子身邊的,都是將門虎子,趙青雖說比不上胡車兒,但亦頗為勇猛。今次沛國一戰,他亦殺敵十三,左臂更受了一處箭傷,現在還裹著紗布。
葉信先到了袁術麵前,胡車兒大步跟上,趙青不由拉了對方一下。豈知不但沒有拉動,身軀更被帶的一個趔趄,踏前幾步方才穩住身形。
“胡哥,長公子有些話,我們不要聽。”趙青搖搖頭,小聲言道。
“幹嘛不能聽?”胡車兒一瞪眼:“我有軍令在身,寸步不離公子,你別煩我。”
趙青聽得是白眼直翻,卻拿對方沒有辦法,又見葉信不言,隻得作罷。
“外甥葉信,見過舅舅。”雙手整整衣衫,長公子對袁術抱拳施禮。
可對方的眼睛卻不看他,隻是直直的盯向前方,腳步亦是不停,直接撞了過來。
“嗯?”胡車兒見狀就要上前,葉信急忙把他拉到了一旁。
“沒事兒沒事兒,待會兒再說。”
正在解釋之間,袁耀聽見了方才的話語,便對葉信道:“你,你是葉信表弟?”
葉信迴頭看了看對方,果然與袁術生的極為相似。汝南袁家之人,這一輩的他見過袁譚袁尚,袁耀雖然沒有見過,卻也聽母親提起。
“正是,家父常常與信提起將軍,當年荊襄曾經並肩作戰,將軍之勇,可與典韋叔父相提並論。今日一戰,勢也,將軍先營中歇息,待父親前來,再做一議。”
黃忠搖搖頭,歎道:“敗軍之將,何足言勇,少將軍亦不必如此。”
葉信也搖搖頭,正色道:“信來前,父親有言,知道將軍苦衷。大丈夫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袁術叛逆有悖大義,但將軍之忠,亦值得尊敬。”
“哦,葉將軍當真有此言?”黃忠聽了,不禁抬起頭來。
“黃將軍,父親一生,從不虛言,將軍先在營中安置,晚些信再來看。”
說著一擺手:“好生帶下去,找軍醫為其療傷。”
“諾!”士卒聞令,帶著黃忠而去,葉信看著對方背影,微微點頭又上馬而去。
“當日父親言及,黃漢升雖有助紂為虐之舉,亦有不得已之苦衷,雖是小義,但能死戰全節,亦不負大丈夫之誌。”見了黃忠陣上廝殺,葉信心中有了敬意。
便在六曲士卒用“金剛伏魔圈”之法抓了黃忠之時,另一側的紀靈也難逃被擒,張海龍親自出手,將他捆了一個結結實實,後者一聲不吭,隻是怒目而視。
“正方,你別看我,誰叫袁公路倒行逆施?你戰到此處,也算盡力了。”從討賊之時,葉歡與袁術的關係一向和睦,紀靈經常去定邊軍習武,二人頗為相熟。
“張海龍,休要多言,紀靈有死而已,絕不受辱。”
“我去,誰辱你了?殺不殺你,那得將軍說了算,不過真的殺你,之前我和海龍也請你喝頓酒!別給我橫眉豎目的,誰叫你打敗了呢?”臧空的聲音傳來。
“你……”紀靈想要說話,卻是一時語塞。
“好了,別你啊我的了,先帶你去營寨中,將軍前來,自有發落。”張海龍不讓二人繼續,拉著紀靈就走,剛剛走到一半,卻又是一騎迎麵而來。
“張翼德?”紀靈瞳孔微微收縮,想了想還是道:“張帥如何?”
張飛麵上閃過一抹敬色,沉聲道:“力戰至最後,自刎而亡,也算一條漢子。”
“張帥……”紀靈口中輕唿,想要說些什麽,最終卻是搖頭,歎了口氣。
“豫州士卒,乃我大漢精銳,當年正方為國奮戰之時,何等英雄?荊州平叛,聯軍討董,又是何等忠義?正方你下去好生想想,為何十餘萬大軍,一戰而潰……”
“將軍說的是,靜下來好好想一想,走吧。”張海龍說著,帶紀靈而去。
臧空則到了張飛身邊,問道:“張將軍,袁術已然擒拿,我等該如何對之?”
“欺君罔上,還能如何?不過畢竟……”張飛斷然出言,隨即眼光落在軍中一個身影之上,又道:“他終究與將軍,還是先讓長公子去,你我好生打掃戰場。”
“嗯,長公子不但統軍有法,也越來越沉穩了。”臧空點點頭又是一笑:“將軍,如今你是主帥,不去看看呂奉先和華子威?哦,還有夏侯妙才。”
“看,當然要看,友軍嘛。”張飛說著,卻是微微皺眉。
“將軍,演技,記得演技。”臧空小聲提醒,二將並騎而行。
袁術一行,是郎騎竹親自領軍看管的,此刻他身邊除了親隨之外,還有長子袁耀,從兄袁基。說來也巧,後者本是袁紹的親生兄長,原本時空中,正是為袁術所破。
緩緩向前,袁術隻是機械性的移動著腳步,口中不停,目光根本沒有焦點。袁耀喊了數次,他卻是從無迴應,十餘萬大軍毀於一旦,自己淪為階下之囚,接下來……
“長公子?”看著葉信前來,郎騎竹縱馬迎了上去。
“長公子,袁公路似乎有些不對,看樣子是失魂之症。”靠近葉信,郎騎竹輕聲言道,他不懂什麽醫道,但葉歡身邊親近的將領,卻對失魂之症極為熟悉。
葉信向著袁術所在看了一眼,不禁微微搖頭,在他身上,看不見半點精氣神了。
“郎叔,無論如何,袁公路總算是我舅父,如今成擒,信得去看看。”沉吟片刻,葉信壓低了聲音,娘以前經常和他提起舅舅,但自從……
“嗯,長公子你去,其餘的事情有張將軍他們。”郎騎竹點點頭,看了袁術現在的模樣,他也是有些唏噓的。跟在葉歡身邊,他見過後者的英氣勃發,如今判若雲泥。
葉信下馬,緩步走了過去,郎騎竹一揮手,除了親兵之外,所有人退開一段距離。
胡車兒亦步亦趨的跟在長公子身後,他是個實誠人,可謂寸步不離。另一個就是趙大龍之子趙青,他自幼便是葉信的伴讀,當年在冀州,長公子硬逼著袁譚給他道歉。
能在公子身邊的,都是將門虎子,趙青雖說比不上胡車兒,但亦頗為勇猛。今次沛國一戰,他亦殺敵十三,左臂更受了一處箭傷,現在還裹著紗布。
葉信先到了袁術麵前,胡車兒大步跟上,趙青不由拉了對方一下。豈知不但沒有拉動,身軀更被帶的一個趔趄,踏前幾步方才穩住身形。
“胡哥,長公子有些話,我們不要聽。”趙青搖搖頭,小聲言道。
“幹嘛不能聽?”胡車兒一瞪眼:“我有軍令在身,寸步不離公子,你別煩我。”
趙青聽得是白眼直翻,卻拿對方沒有辦法,又見葉信不言,隻得作罷。
“外甥葉信,見過舅舅。”雙手整整衣衫,長公子對袁術抱拳施禮。
可對方的眼睛卻不看他,隻是直直的盯向前方,腳步亦是不停,直接撞了過來。
“嗯?”胡車兒見狀就要上前,葉信急忙把他拉到了一旁。
“沒事兒沒事兒,待會兒再說。”
正在解釋之間,袁耀聽見了方才的話語,便對葉信道:“你,你是葉信表弟?”
葉信迴頭看了看對方,果然與袁術生的極為相似。汝南袁家之人,這一輩的他見過袁譚袁尚,袁耀雖然沒有見過,卻也聽母親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