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大喝,沒有任何動作,關羽就這樣冷冷的看著遠處衝來的數千敵軍。
被他目光掃過,前排士卒頓時湧起一陣心悸,腳步不由自主的放慢。
方才的一刻,他們親眼目睹了眼前之將,如何用那把冷冽的戰刀,擊殺自己無數同袍。
現在他卓立如山,那種氣勢,唯有參加過黃巾與討董之戰的老兵才能體會!
葉歡、典韋,麵前的關羽居然已經不在此二人之下,他們能衝得上去嗎?衝上去,還會有多少人要死在那把大刀之下?西涼士卒當年就是這麽麵對葉郎的嘛?
“放箭,放箭……”軍官的唿喝聲中,數十名弓弩手到了最前方。
此時,關羽退了,當然要退,否則等著被射成刺蝟嗎?亂箭齊發誰也擋不住。
但即使是退,關羽麵容古井無波,依舊麵對豫州士卒,胯下戰馬小碎步倒的極快。不過片刻功夫,他就退出了敵軍的射程之外,偶爾幾根箭矢,豈能越過青龍刀?
這波操作有什麽意義?最終還是退了,難道僅僅是耍威風,寒敵膽?
當豫州士卒鼓勇再度衝上之時,城頭的箭矢先一步落了下來,關羽的舉動亦是在為他們贏取時間。沒有城下的士卒配合,豫州軍可以從容應對加以反擊,但現在……
六百樸刀手的位置退的恰到好處,當敵軍徹底衝進射程,他們又殺了上去。青龍偃月刀寒光再現,雄壯如山的大將,根本不知疲勞,殺敵無算之間,動作還保持著優雅。
張勳的眉頭越皺越緊,關羽不但勇冠三軍,守城戰術亦運用自如,出乎了他的預料。
取慮守城的戰術,在定邊軍中是有專門名稱的,出自高順之手,叫做短促突襲。配合城頭火力,利用精銳士卒的戰力,以勇武之士為先,不斷反擊,讓敵軍無法全力攻城。
倘若將鎮守取慮的士卒換成陷陣,則更能體現它的威力。隻不過高順自己也沒有想到,創造出戰法且不斷完善的陷陣營,卻沒有在實戰之中運用的機會,令人頗為無奈。
原因很簡單,自定邊軍誕生的那一日起,按葉歡的話都是我們打別人。守城這種事情,除了黃巾大戰時的長社,就是西涼平叛,且兩戰之中,敵軍的攻堅能力都難以恭維。
原本上次多線作戰,高順是摩拳擦掌要讓袁紹軍吃足苦頭的。但那一戰,主導戰局的卻是張遼的鐵騎營,即使戰略方針是防守,鐵騎營卻是以守為攻,以攻代守。
是以取慮這種戰局,是高順將軍求之而不得的。而你若去問葉歡,他一定會說,陷陣攻無不克就夠了,固若金湯,讓別人幹也挺好,我的定邊軍從來都是打人的。
沒有葉歡那種穿越的經驗,也沒有定邊軍眾將的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關羽卻拿出了戰術,取得了極佳的戰果。且身先士卒,力破千軍,熊虎之將,當之無愧。
看多了演義,很容易形成一種錯覺。那便是臥龍鳳雛,美周郎司馬懿這樣的智者,可以輕鬆擊敗似關羽、張飛、曹仁、夏侯惇這般的大將,實際上大謬其然。
當真如此,就不會有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想要遷都以避。也不會有西涼錦馬超,渭橋六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驚魂不定。更不會有逍遙津大戰,張文遠八百破十萬,小兒不敢夜啼。
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智者、謀臣,自該有所用之地。比如鬼才毒士,相得益彰,郭嘉更適合做參謀長,他的奇謀妙計,可抵萬軍。而賈詡,便是謀臣,戰略高度,陽謀欺人。
當然以眼下的劉備,葉歡的快樂,他還體會不到,但有將如關羽,便足以欣然。
取慮城下的這一天,關雲長再度威震四方,率領六百樸刀手不斷突襲,殺敵數千。青龍偃月刀之下,不知有多少豫州士卒飲恨,而他們的犧牲,也未能給關羽留下傷痕。
戰局繼續,張勳也打出了火氣,豫州軍麵臨重大戰損,攻擊依舊猶如海浪。戰到黃昏,關羽也不得不準備撤退了,表麵上看,他還是雲淡風輕,但自己知道,快接近力竭。
數個時辰的廝殺,八十二斤的青龍刀始終飛旋,那是何等消耗?神威之將,終究也是人。
六百樸刀手,剩下的隻有三百多,傷亡將近一半,關羽的心都在顫抖,那是他無數的心血。
不過有此一戰,摧毀了豫州軍極多的攻城器械,與敵巨大殺傷,提振本方士氣。說是一場大勝絕不為過,也許尚不足以扭轉整個戰局,可卻能讓取慮支撐的更加長久。
就在關羽準備下令退入城中之時,東北方向傳來的喊殺之聲,卻讓他改變了主意。
那不似豫州士卒在行動,像大哥親領的徐州士卒,與此同時,東南方向亦有馬蹄之聲。
後者接近的更快,片刻之後,便有一聲轟雷大喝傳來,響徹全場。
“東來太史慈在此,袁術軍狗賊,張勳鼠輩,與我受死!”
“二將軍,是三將軍,是三將軍,三將軍來救援了。”馬常嘶啞卻帶著興奮的聲音從城樓上傳了下來,守軍與浴血奮戰的樸刀手盡皆麵露興奮之色。
“三弟?”關羽手撫胡須,目中卻有疑惑之色。
“二將軍,二將軍,使君到了,使君到了。”又有一個聲音從上方傳下。
“大哥?”關羽的眉頭卻皺的更緊,取慮未到存亡之日,大哥三弟怎會在此時前來?
關羽的疑惑,是出於全局的考量,但對麵張勳接到士卒通傳之後,麵色卻有些發白。拿過絹帛看了看,一把揉爛扔在地上:“北海孔文舉?他居然領軍來援?”
想了想,用力咬咬牙,張勳克製住心頭的怒火,斷然道:“鳴金,收兵,後隊士卒列陣。”
金鼓之聲響起之時,太史慈的三千騎軍已經殺到陣前,隻聽弓弦響動,敵軍紛紛落馬。
“殺!”落月弓連出八箭,例不虛發,弩弓背上一放,天河金槍在手,殺向敵陣。
“殺,隨我衝陣,斬殺敵軍。”關羽見狀不再疑惑,青龍刀一擺,猛衝上前。
被他目光掃過,前排士卒頓時湧起一陣心悸,腳步不由自主的放慢。
方才的一刻,他們親眼目睹了眼前之將,如何用那把冷冽的戰刀,擊殺自己無數同袍。
現在他卓立如山,那種氣勢,唯有參加過黃巾與討董之戰的老兵才能體會!
葉歡、典韋,麵前的關羽居然已經不在此二人之下,他們能衝得上去嗎?衝上去,還會有多少人要死在那把大刀之下?西涼士卒當年就是這麽麵對葉郎的嘛?
“放箭,放箭……”軍官的唿喝聲中,數十名弓弩手到了最前方。
此時,關羽退了,當然要退,否則等著被射成刺蝟嗎?亂箭齊發誰也擋不住。
但即使是退,關羽麵容古井無波,依舊麵對豫州士卒,胯下戰馬小碎步倒的極快。不過片刻功夫,他就退出了敵軍的射程之外,偶爾幾根箭矢,豈能越過青龍刀?
這波操作有什麽意義?最終還是退了,難道僅僅是耍威風,寒敵膽?
當豫州士卒鼓勇再度衝上之時,城頭的箭矢先一步落了下來,關羽的舉動亦是在為他們贏取時間。沒有城下的士卒配合,豫州軍可以從容應對加以反擊,但現在……
六百樸刀手的位置退的恰到好處,當敵軍徹底衝進射程,他們又殺了上去。青龍偃月刀寒光再現,雄壯如山的大將,根本不知疲勞,殺敵無算之間,動作還保持著優雅。
張勳的眉頭越皺越緊,關羽不但勇冠三軍,守城戰術亦運用自如,出乎了他的預料。
取慮守城的戰術,在定邊軍中是有專門名稱的,出自高順之手,叫做短促突襲。配合城頭火力,利用精銳士卒的戰力,以勇武之士為先,不斷反擊,讓敵軍無法全力攻城。
倘若將鎮守取慮的士卒換成陷陣,則更能體現它的威力。隻不過高順自己也沒有想到,創造出戰法且不斷完善的陷陣營,卻沒有在實戰之中運用的機會,令人頗為無奈。
原因很簡單,自定邊軍誕生的那一日起,按葉歡的話都是我們打別人。守城這種事情,除了黃巾大戰時的長社,就是西涼平叛,且兩戰之中,敵軍的攻堅能力都難以恭維。
原本上次多線作戰,高順是摩拳擦掌要讓袁紹軍吃足苦頭的。但那一戰,主導戰局的卻是張遼的鐵騎營,即使戰略方針是防守,鐵騎營卻是以守為攻,以攻代守。
是以取慮這種戰局,是高順將軍求之而不得的。而你若去問葉歡,他一定會說,陷陣攻無不克就夠了,固若金湯,讓別人幹也挺好,我的定邊軍從來都是打人的。
沒有葉歡那種穿越的經驗,也沒有定邊軍眾將的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關羽卻拿出了戰術,取得了極佳的戰果。且身先士卒,力破千軍,熊虎之將,當之無愧。
看多了演義,很容易形成一種錯覺。那便是臥龍鳳雛,美周郎司馬懿這樣的智者,可以輕鬆擊敗似關羽、張飛、曹仁、夏侯惇這般的大將,實際上大謬其然。
當真如此,就不會有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想要遷都以避。也不會有西涼錦馬超,渭橋六戰,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驚魂不定。更不會有逍遙津大戰,張文遠八百破十萬,小兒不敢夜啼。
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智者、謀臣,自該有所用之地。比如鬼才毒士,相得益彰,郭嘉更適合做參謀長,他的奇謀妙計,可抵萬軍。而賈詡,便是謀臣,戰略高度,陽謀欺人。
當然以眼下的劉備,葉歡的快樂,他還體會不到,但有將如關羽,便足以欣然。
取慮城下的這一天,關雲長再度威震四方,率領六百樸刀手不斷突襲,殺敵數千。青龍偃月刀之下,不知有多少豫州士卒飲恨,而他們的犧牲,也未能給關羽留下傷痕。
戰局繼續,張勳也打出了火氣,豫州軍麵臨重大戰損,攻擊依舊猶如海浪。戰到黃昏,關羽也不得不準備撤退了,表麵上看,他還是雲淡風輕,但自己知道,快接近力竭。
數個時辰的廝殺,八十二斤的青龍刀始終飛旋,那是何等消耗?神威之將,終究也是人。
六百樸刀手,剩下的隻有三百多,傷亡將近一半,關羽的心都在顫抖,那是他無數的心血。
不過有此一戰,摧毀了豫州軍極多的攻城器械,與敵巨大殺傷,提振本方士氣。說是一場大勝絕不為過,也許尚不足以扭轉整個戰局,可卻能讓取慮支撐的更加長久。
就在關羽準備下令退入城中之時,東北方向傳來的喊殺之聲,卻讓他改變了主意。
那不似豫州士卒在行動,像大哥親領的徐州士卒,與此同時,東南方向亦有馬蹄之聲。
後者接近的更快,片刻之後,便有一聲轟雷大喝傳來,響徹全場。
“東來太史慈在此,袁術軍狗賊,張勳鼠輩,與我受死!”
“二將軍,是三將軍,是三將軍,三將軍來救援了。”馬常嘶啞卻帶著興奮的聲音從城樓上傳了下來,守軍與浴血奮戰的樸刀手盡皆麵露興奮之色。
“三弟?”關羽手撫胡須,目中卻有疑惑之色。
“二將軍,二將軍,使君到了,使君到了。”又有一個聲音從上方傳下。
“大哥?”關羽的眉頭卻皺的更緊,取慮未到存亡之日,大哥三弟怎會在此時前來?
關羽的疑惑,是出於全局的考量,但對麵張勳接到士卒通傳之後,麵色卻有些發白。拿過絹帛看了看,一把揉爛扔在地上:“北海孔文舉?他居然領軍來援?”
想了想,用力咬咬牙,張勳克製住心頭的怒火,斷然道:“鳴金,收兵,後隊士卒列陣。”
金鼓之聲響起之時,太史慈的三千騎軍已經殺到陣前,隻聽弓弦響動,敵軍紛紛落馬。
“殺!”落月弓連出八箭,例不虛發,弩弓背上一放,天河金槍在手,殺向敵陣。
“殺,隨我衝陣,斬殺敵軍。”關羽見狀不再疑惑,青龍刀一擺,猛衝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