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已然過不了今夜,周勤和張離禽滑都下了判斷。
葉歡縱情一飲,楚南隻說對了一半。
劉辯之死,在大公子心中的確猶如喪子之痛。但葉歡此番豪飲,亦是他對之前歲月的一種分離,他要放下自己心頭的一切包袱。
靈帝振奮之時,葉歡有過輔佐天子,開萬古盛世的想法。到了救出少帝劉辯,他又頗為糾結。如今一切都已不在話下,自己的路終究要自己去走。
“四年,辨兒比之原本時空之中多活了四年,天命終究難違。”葉歡想著,又是兩大壇美酒下肚,胸腹之間一股熱氣升騰。
“我自率性而為,又何必在乎他人如何評說?輔佐任何人為帝,又如何能實現我心中真正想法?有些事情,該來的總是躲不掉。”
“這世上若無孤,還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若天命在我,吾願為周文王。”想起曹操當年這句話,葉歡忽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以曹孟德的率性而為,尚有此言,我之前猶疑不足為奇。但接下來,葉悅之你不可再有半點動搖,權謀之處,原本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一壇接著一壇,當葉歡最終熟睡之時,屋中已然一片酒香。
子夜之時,晉陽百姓聽見了宮中大鍾敲響十二下……
大漢光熹六年九月初八,少帝劉辯在中元閣駕崩,時年十八。
次日一早,文武百官入朝參拜天子靈位。大禮過後,朝會在中元殿重啟,由太尉楊彪主持,官員們盡皆縞素,分列兩廂。
黃池帶著重孝,手持聖旨步下台階,展開高聲朗讀。
陛下遺詔,加太尉楊彪為武威公,驃騎將軍葉歡為太傅,二者把持朝政,重興大漢。唐姬數月之後若誕下皇子,便為江山之主,否則由二位重臣定之。
黃池侃侃而言,神情嚴肅,看他雙目微腫,當事哀泣天子所致。
“請武威公領陛下遺旨。”告一段落之後,黃池將聖旨雙手奉與楊彪。
後者上前,撩起下擺,雙膝跪倒,雙手舉過頭頂接了聖旨。
“微臣楊彪領旨,必定繼陛下之誌,興我大漢江山。”高聲說完,楊彪向著中元閣方向重重的三叩首,隨後方才起身,坐在了階下的軟座之上。
“各位,陛下不幸中道而亡,臨崩寄彪以大事。彪雖不才,敢不盡忠職守?如今首要,當為天子扶靈發喪,葬與陵寢,待葉驃騎歸後,再定大計。”
“太尉之言是也,驃騎將軍與武威公一般,乃陛下托孤重臣。其後如何為之,亦當聽其所見,微臣附議。”中常大夫兼禦史李韜第一個上前道。
“武威公,李大夫之言具是,吾等附議。”不少官員亦隨在李大夫之後,眾人觀之,皆以並州本地官員為主,在他們心中,自是以葉歡馬首是瞻。
廷尉賈詡一直沒有表態,他的眼光始終落在王允與董承身上。少帝病故,正是二人施展報負之時,他們絕不會如此簡單,就聽楊太尉吩咐。
果不其然,車騎將軍董承出列,朗聲言道:“天子不幸崩逝,舉國同悲,陛下後事自是首要之位,司徒之言是也。但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還需慎之。”
“董將軍,陛下已有安排,唐姬娘娘若是誕下皇子,便可繼陛下為江山之主。若是不成,則有武威公與葉太傅商議,你當聽得清楚才是。”李韜立刻道。
“李大夫之言差矣,皇位傳承,江山更替,當要名正言順。而今先帝密旨在此,二位禦史已然驗證無物,如此一來,陳留王才是大漢之君……”
“嗯,隻要密旨為真,陳留王便是天經地義的繼位之人,毋庸置疑!且不說唐姬娘娘是否能誕下皇子,就算有幸,可一新生嬰兒,如何能統領群臣?”
散議大夫種驥緊隨董承之後,來到堂中慷慨陳詞。
“種大夫何言與此,這般言語,爾等視天子遺詔為何物?”持金吾崔明立刻道。
“哦,那我倒要問問崔大人,先帝密旨與天子遺詔,孰輕孰重?”董承一旁不慌不忙的道,說話間,眼角餘光不忘打量了一下司徒王允。
接著,堂間一眾大臣紛紛出言,有的言先帝密旨為重,有的則重天子遺詔。
朝堂之上,一時紛爭不歇,眾人引經據典,都在為己方造勢。
而太尉楊彪,司徒王允與司空袁逢始終未曾出言,三公皆保持了觀望。
“果然是兩下分立,並州之臣,大半支持天子遺詔,而從西都歸返之人,則在董車騎一方,平時尚且看不出,如今陛下駕崩,便要浮出水麵了。”
楊太尉冷眼旁觀,撫須心道,此時朝中的意見基本是兩極分化。
“王子師,你該如何對之,天子之事,莫非當真有你一份?”楊彪眼光掃過王司徒麵上,昨日他與天子單獨之時,黃池柳遲便與他說了天子之病。
楊彪清楚,眼下還不是張揚之時,否則失去陛下的朝堂,還會更加混亂。
“我到底該如何處之?天子之死,看似與我袁家並非無利,但此時尚且不知陛下真正死因。倘若真是有人弑君罔上,葉悅之迴來,斷不會坐視。”
司空袁逢亦是眉頭微皺,身為三公之一,又是汝南袁家之首,他的意見在朝堂也是舉足輕重。但眼下,袁司空決定暫不表態,隨機應變才是上策。
太尉,司空這般,王司徒此刻的心情亦是極為複雜。昨夜聞聽宮中喪鍾之時,他是頗為驚訝的,天子的死因到底是何?成了他心中一個巨大的問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己所用之藥,不會致命。難道如昨夜董承所言,恰逢少帝這場大病,兩下交煎,方有今日之局?抑或有人從中作梗,借他之手毒殺了天子?
王允想著,眼光分別在車騎將軍董承與廷尉賈詡麵上掃過。前者雙眉微微一揚,當是讓他按前番之議行事,後者此時則閉上了雙目,似乎一切與之無幹。
“賈文和到底在想什麽?葉悅之很快歸來,若是老夫不能在此之前為陳留王正位,或是正名,則後患無窮!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天子密旨生效。”
權衡再三,王允終於步到了堂中,見司徒出列,周圍一下安靜下來。
“王司徒,說到底你我還是利益一致,再言你也絕對無法迴頭了。毒殺天子,葉悅之就是再如何與王宇為兄弟,都終究會與你為敵。”
一抹得意之情從董承眼底劃過,很快消失不見,麵上則稍顯期待之色。
“司徒,司空,各位大人,皇位繼承,非兒戲也。我大漢江山氣運,皆在此間,如今陛下雖有遺詔,但先帝亦有密旨,孰輕孰重,各位可能知曉?”
王允先對楊彪與袁逢一抱拳,又環視眾人問道,語氣極為沉肅。
“自中平六年先帝亡故,大漢曆經東都之亂,董逆之劫,如今四方紛爭不斷,諸侯並起。雖有少帝在朝,但始終不能得天下公心,實在傳承之事也……”
“其時先帝亡故太過突然,隻有遺言,卻並無詔書,此為起因。老夫不敢擅自揣度先帝之意,亦是誅除逆賊,輔佐天子,一心要中興大漢。”
“但如今先帝密旨在此,雙禦史又已然驗證,我等豈能視而不見?”
王允越說,容顏之間越見嚴厲,正如董承所想,如今的他也是騎虎難下了。
“李禦史,三日之前,你曾與仲禦史上報,密旨找不出任何可疑之處,當乃先帝心意也!原本兩日之前,就該在朝堂上議及,但天子重病,不宜輕動。”
“李大夫,老夫再問你一遍,先帝密旨,可有任何存疑之處?”
李韜聞言沉默良久,數度欲言又止,眾人眼光一時間都看了過來。
約摸半柱香功夫之後,李韜終於深吸一口氣道:“密旨的確為真,可天子當政,已曆六年,天下百姓莫不知之,如今再有密旨,又該如何服眾?”
“李大夫,此言偏頗了,既然先帝密旨在此,就該照旨意行事。如今天子又已然駕崩,陳留王受命先帝,又是天子親弟,豈不恰如其分?”董承接道。
“可天子臨崩之前亦有遺詔,著楊太尉與葉驃騎主事,那無論何事,自該等將軍從幽州而迴,再行與太尉協商定之,爾等此刻另扶新君,又是何居心?”
李韜寸步不讓,一番陳詞之後,不禁向廷尉賈詡看去。
“先帝密旨,天子遺詔,孰輕孰重,何者在先,不用我給李大夫多做解釋吧?密旨為真,當日大漢帝位,便是陳留王的,如今不過遲了六載而已。”
王允點點頭:“李大夫心傷天子之喪,老夫能夠體諒,我心中又何嚐不如此?但事實在前,便是楊太尉與葉驃騎商議,又豈能不尊先帝詔書?”
“這……”李韜一時不能對,而直到此刻,賈詡始終一言不發。
“太尉,司空,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天子發喪的確是眼下大事,但將密旨公諸於世,亦刻不容緩了,允請二位允可,將旨意呈上朝堂,百官觀之。”
見李韜不言,王允又對楊彪袁逢二人道,今日必要將密旨板上釘釘。
葉歡縱情一飲,楚南隻說對了一半。
劉辯之死,在大公子心中的確猶如喪子之痛。但葉歡此番豪飲,亦是他對之前歲月的一種分離,他要放下自己心頭的一切包袱。
靈帝振奮之時,葉歡有過輔佐天子,開萬古盛世的想法。到了救出少帝劉辯,他又頗為糾結。如今一切都已不在話下,自己的路終究要自己去走。
“四年,辨兒比之原本時空之中多活了四年,天命終究難違。”葉歡想著,又是兩大壇美酒下肚,胸腹之間一股熱氣升騰。
“我自率性而為,又何必在乎他人如何評說?輔佐任何人為帝,又如何能實現我心中真正想法?有些事情,該來的總是躲不掉。”
“這世上若無孤,還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若天命在我,吾願為周文王。”想起曹操當年這句話,葉歡忽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以曹孟德的率性而為,尚有此言,我之前猶疑不足為奇。但接下來,葉悅之你不可再有半點動搖,權謀之處,原本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一壇接著一壇,當葉歡最終熟睡之時,屋中已然一片酒香。
子夜之時,晉陽百姓聽見了宮中大鍾敲響十二下……
大漢光熹六年九月初八,少帝劉辯在中元閣駕崩,時年十八。
次日一早,文武百官入朝參拜天子靈位。大禮過後,朝會在中元殿重啟,由太尉楊彪主持,官員們盡皆縞素,分列兩廂。
黃池帶著重孝,手持聖旨步下台階,展開高聲朗讀。
陛下遺詔,加太尉楊彪為武威公,驃騎將軍葉歡為太傅,二者把持朝政,重興大漢。唐姬數月之後若誕下皇子,便為江山之主,否則由二位重臣定之。
黃池侃侃而言,神情嚴肅,看他雙目微腫,當事哀泣天子所致。
“請武威公領陛下遺旨。”告一段落之後,黃池將聖旨雙手奉與楊彪。
後者上前,撩起下擺,雙膝跪倒,雙手舉過頭頂接了聖旨。
“微臣楊彪領旨,必定繼陛下之誌,興我大漢江山。”高聲說完,楊彪向著中元閣方向重重的三叩首,隨後方才起身,坐在了階下的軟座之上。
“各位,陛下不幸中道而亡,臨崩寄彪以大事。彪雖不才,敢不盡忠職守?如今首要,當為天子扶靈發喪,葬與陵寢,待葉驃騎歸後,再定大計。”
“太尉之言是也,驃騎將軍與武威公一般,乃陛下托孤重臣。其後如何為之,亦當聽其所見,微臣附議。”中常大夫兼禦史李韜第一個上前道。
“武威公,李大夫之言具是,吾等附議。”不少官員亦隨在李大夫之後,眾人觀之,皆以並州本地官員為主,在他們心中,自是以葉歡馬首是瞻。
廷尉賈詡一直沒有表態,他的眼光始終落在王允與董承身上。少帝病故,正是二人施展報負之時,他們絕不會如此簡單,就聽楊太尉吩咐。
果不其然,車騎將軍董承出列,朗聲言道:“天子不幸崩逝,舉國同悲,陛下後事自是首要之位,司徒之言是也。但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還需慎之。”
“董將軍,陛下已有安排,唐姬娘娘若是誕下皇子,便可繼陛下為江山之主。若是不成,則有武威公與葉太傅商議,你當聽得清楚才是。”李韜立刻道。
“李大夫之言差矣,皇位傳承,江山更替,當要名正言順。而今先帝密旨在此,二位禦史已然驗證無物,如此一來,陳留王才是大漢之君……”
“嗯,隻要密旨為真,陳留王便是天經地義的繼位之人,毋庸置疑!且不說唐姬娘娘是否能誕下皇子,就算有幸,可一新生嬰兒,如何能統領群臣?”
散議大夫種驥緊隨董承之後,來到堂中慷慨陳詞。
“種大夫何言與此,這般言語,爾等視天子遺詔為何物?”持金吾崔明立刻道。
“哦,那我倒要問問崔大人,先帝密旨與天子遺詔,孰輕孰重?”董承一旁不慌不忙的道,說話間,眼角餘光不忘打量了一下司徒王允。
接著,堂間一眾大臣紛紛出言,有的言先帝密旨為重,有的則重天子遺詔。
朝堂之上,一時紛爭不歇,眾人引經據典,都在為己方造勢。
而太尉楊彪,司徒王允與司空袁逢始終未曾出言,三公皆保持了觀望。
“果然是兩下分立,並州之臣,大半支持天子遺詔,而從西都歸返之人,則在董車騎一方,平時尚且看不出,如今陛下駕崩,便要浮出水麵了。”
楊太尉冷眼旁觀,撫須心道,此時朝中的意見基本是兩極分化。
“王子師,你該如何對之,天子之事,莫非當真有你一份?”楊彪眼光掃過王司徒麵上,昨日他與天子單獨之時,黃池柳遲便與他說了天子之病。
楊彪清楚,眼下還不是張揚之時,否則失去陛下的朝堂,還會更加混亂。
“我到底該如何處之?天子之死,看似與我袁家並非無利,但此時尚且不知陛下真正死因。倘若真是有人弑君罔上,葉悅之迴來,斷不會坐視。”
司空袁逢亦是眉頭微皺,身為三公之一,又是汝南袁家之首,他的意見在朝堂也是舉足輕重。但眼下,袁司空決定暫不表態,隨機應變才是上策。
太尉,司空這般,王司徒此刻的心情亦是極為複雜。昨夜聞聽宮中喪鍾之時,他是頗為驚訝的,天子的死因到底是何?成了他心中一個巨大的問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己所用之藥,不會致命。難道如昨夜董承所言,恰逢少帝這場大病,兩下交煎,方有今日之局?抑或有人從中作梗,借他之手毒殺了天子?
王允想著,眼光分別在車騎將軍董承與廷尉賈詡麵上掃過。前者雙眉微微一揚,當是讓他按前番之議行事,後者此時則閉上了雙目,似乎一切與之無幹。
“賈文和到底在想什麽?葉悅之很快歸來,若是老夫不能在此之前為陳留王正位,或是正名,則後患無窮!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天子密旨生效。”
權衡再三,王允終於步到了堂中,見司徒出列,周圍一下安靜下來。
“王司徒,說到底你我還是利益一致,再言你也絕對無法迴頭了。毒殺天子,葉悅之就是再如何與王宇為兄弟,都終究會與你為敵。”
一抹得意之情從董承眼底劃過,很快消失不見,麵上則稍顯期待之色。
“司徒,司空,各位大人,皇位繼承,非兒戲也。我大漢江山氣運,皆在此間,如今陛下雖有遺詔,但先帝亦有密旨,孰輕孰重,各位可能知曉?”
王允先對楊彪與袁逢一抱拳,又環視眾人問道,語氣極為沉肅。
“自中平六年先帝亡故,大漢曆經東都之亂,董逆之劫,如今四方紛爭不斷,諸侯並起。雖有少帝在朝,但始終不能得天下公心,實在傳承之事也……”
“其時先帝亡故太過突然,隻有遺言,卻並無詔書,此為起因。老夫不敢擅自揣度先帝之意,亦是誅除逆賊,輔佐天子,一心要中興大漢。”
“但如今先帝密旨在此,雙禦史又已然驗證,我等豈能視而不見?”
王允越說,容顏之間越見嚴厲,正如董承所想,如今的他也是騎虎難下了。
“李禦史,三日之前,你曾與仲禦史上報,密旨找不出任何可疑之處,當乃先帝心意也!原本兩日之前,就該在朝堂上議及,但天子重病,不宜輕動。”
“李大夫,老夫再問你一遍,先帝密旨,可有任何存疑之處?”
李韜聞言沉默良久,數度欲言又止,眾人眼光一時間都看了過來。
約摸半柱香功夫之後,李韜終於深吸一口氣道:“密旨的確為真,可天子當政,已曆六年,天下百姓莫不知之,如今再有密旨,又該如何服眾?”
“李大夫,此言偏頗了,既然先帝密旨在此,就該照旨意行事。如今天子又已然駕崩,陳留王受命先帝,又是天子親弟,豈不恰如其分?”董承接道。
“可天子臨崩之前亦有遺詔,著楊太尉與葉驃騎主事,那無論何事,自該等將軍從幽州而迴,再行與太尉協商定之,爾等此刻另扶新君,又是何居心?”
李韜寸步不讓,一番陳詞之後,不禁向廷尉賈詡看去。
“先帝密旨,天子遺詔,孰輕孰重,何者在先,不用我給李大夫多做解釋吧?密旨為真,當日大漢帝位,便是陳留王的,如今不過遲了六載而已。”
王允點點頭:“李大夫心傷天子之喪,老夫能夠體諒,我心中又何嚐不如此?但事實在前,便是楊太尉與葉驃騎商議,又豈能不尊先帝詔書?”
“這……”李韜一時不能對,而直到此刻,賈詡始終一言不發。
“太尉,司空,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天子發喪的確是眼下大事,但將密旨公諸於世,亦刻不容緩了,允請二位允可,將旨意呈上朝堂,百官觀之。”
見李韜不言,王允又對楊彪袁逢二人道,今日必要將密旨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