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韜和何剛一番細細商議,直到黃昏之時方才離開何府。
送他走後,何公子迴到書房靜坐了很長時間,方才下令請總管何耀前來。
何府總管還未到,扶搖卻進了書房,坐在何剛對麵。
“主家,方才我守在門前,主家與李大人之言盡皆聽見。主家總管前來,想是要為所議之事,但此事事關皇權,非同小可,還需三思啊。”
“先生說的是,剛已有考量,在公在私,此次都要有所作為。”何剛說著一笑:“連李子寧如今都知為君分憂,況剛乎?”
扶搖點點頭:“主家既然想好分君之憂,屬下也該為主分憂。禦史府防備頗嚴,此事更不宜露出馬腳,明晚就讓扶搖走一趟吧,保證手到擒來。”
何剛聽了擺擺手,正色道:“先生乃高人也,剛深敬之。雖說是為了大義,但這事吧,的確有些那啥,讓何耀他們去無妨,剛不願有損先生之名。”
“主家過譽了,扶搖當年不過閑雲野鶴,豈敢當高士之名?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君子之為也。再言主家此次乃為大義,搖怎能坐視?”
何剛聞言身軀一正,抱拳欠身道:“剛多謝先生,先生之言,令剛汗顏。既如此,我先讓何耀去禦史府探查一番,摸清動靜,也利先生為之……”
何府之中,計議已定,車騎將軍府內,亦在分析得失。
密旨倒了晉陽,公諸與朝堂之上,踏出這一步,王允與董承便再無退路了。
“司徒,你看李子寧今日之舉,是否是賈文和授意?”
“應該不是,我觀其舉動當是臨時起意,且密旨到京他如何提前得知?”王允拈須沉吟片刻之後言道,今日朝堂上,他一直在細觀賈詡與李韜二人。
董承點點頭:“我想也是,賈文和再如何厲害也不可能未卜先知,九路人馬全是虛兵,就是要一見葉悅之麾下那支精銳之力,豈能提前安排?”
“就算如此,李子寧今日之為,你我亦要慎重應對,他必有用意。”
“李子寧,這個不學無術阿諛奉承之輩,能有何用意?”
“主家,主家,阿七被人打了,傷的頗重……”就在此時,門外聲音響起。
董承雙眉一皺:“被打了,何人動的手?阿七人呢?”
來人推門進屋,施禮道:“阿七被人扔在府外巷口,已經不能動了,那些人打他還做了一場戲。應該是他被李韜發覺,動手的一定是李家之人。”
“李子寧?倒還當真無賴。”董承想著揮揮手,讓來人退出,迴身到了座前。
“李韜此人,以往的確不學無術,若非葉悅之和李家在並州的勢力,豈能做到禦史之位?但眼下你我斷不可輕敵,這些紈絝在晉陽地頭,定有手段。”
“司徒說的是,他既敢如此,怕是這核查密旨之事,也會有些波瀾。”董承頷首道:“司徒,我現在有點擔心,密旨在府中,就算有司空在……”
王允一笑:“所以你我現在要去請一人,事關大漢,他絕不會推辭!隻要他在,密旨便會安如泰山,便是賈詡李韜也打不了主意。”
“哦,司徒所言乃是何人?”董承一皺眉問道。
“走,你我帶上密旨,同去南山書院,請葉公前來坐鎮。”王允起身道。
“葉公……”董承聞言一愣,再迴頭司徒已經負手出門,他急忙追了上去。
二人同車出門沒有多久,消息便送到了廷尉府,書房內賈詡身邊的蒙麵黑衣人,正是負責阻止密旨入京的風神。
“軍師,我已下令,懲處攔截不力的麾下,狐狸尾巴就快露出來了。想來七日之內必有結果,首領那裏已經鎖定目標,待軍師軍令。”
“告訴圖昌,盯住就行,現在抓出來,與我並無多大益處。”賈詡拈須道。
“是。”後者身軀一正,應諾之後方道:“未料此次李大夫居然會來這麽一手,王允也算機警,一旦請出老主家,怕無人再打密旨的主意。”
“嗯,隻不過此事不但可保住他的密旨,與我等而言亦可與主公撇清幹係。葉公心係大漢,不會不答應,但眼下看,此事並無危險之處。”
“軍師,李大人那裏……要不要。”
賈詡一笑擺擺手:“不用,李禦史已經不是當日不學無術的紈絝了。你看他此次行事頗有章法,一來不與賈某相商,二來也懂得去找何公子。”
“軍師所言自不會差,屬下隻是怕他一旦行事不利,會為對方所趁。”
“怕的話,你就幫他看緊一點,葉冬他們迴來了嗎?”
“應該三日之後可到晉陽,軍師有何要事,盡管安排。”
“你去傳訊,讓他們不必來晉陽,直接往雁門,迎接主公。”
“諾,屬下馬上安排,不知軍師還有何吩咐。”風神躬身道。
賈詡搖搖頭,看著對方雙目道:“一個字,等!”
“是,那屬下告退。”風神聞言不再多說,躬身施禮退出門外。
賈詡捧起香茶喝了一口,撫須沉吟片刻,吹滅了案上燭台,書房頓時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天子之事,可曾安排妥當?”過了片刻,他的聲音在黑暗中響起。
“軍師放心,一切齊備,隻待一聲令下,立刻可以發動。”低沉的男聲迴應道。
“自今日開始,十二個時辰不得斷人,隨時守候,不得有誤。”賈詡斬釘截鐵。
“諾,劉伶此人,是否要一並殺之,免除後患。”
“然,主公快至,一旦發動,就不可留下任何行跡!”
當晚,司徒王允,車騎將軍董承,司空袁逢以及太尉楊彪,當朝大員盡數出動,前往南山書院請葉公出山,言及密旨之事,關乎大漢國運,必須葉公出馬,方能保護周全。
葉公斟酌再三,應允之,將書院之事托付與教習之後,便隨眾人一道返迴晉陽。
次日一早,雙禦史皆到了車騎將軍府中,開始審驗密旨真偽。黃門令黃池送來了如今可以找到的所有先帝遺旨,一一加以對應,李禦史親自監督,鑒別之事通宵達旦。
送他走後,何公子迴到書房靜坐了很長時間,方才下令請總管何耀前來。
何府總管還未到,扶搖卻進了書房,坐在何剛對麵。
“主家,方才我守在門前,主家與李大人之言盡皆聽見。主家總管前來,想是要為所議之事,但此事事關皇權,非同小可,還需三思啊。”
“先生說的是,剛已有考量,在公在私,此次都要有所作為。”何剛說著一笑:“連李子寧如今都知為君分憂,況剛乎?”
扶搖點點頭:“主家既然想好分君之憂,屬下也該為主分憂。禦史府防備頗嚴,此事更不宜露出馬腳,明晚就讓扶搖走一趟吧,保證手到擒來。”
何剛聽了擺擺手,正色道:“先生乃高人也,剛深敬之。雖說是為了大義,但這事吧,的確有些那啥,讓何耀他們去無妨,剛不願有損先生之名。”
“主家過譽了,扶搖當年不過閑雲野鶴,豈敢當高士之名?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君子之為也。再言主家此次乃為大義,搖怎能坐視?”
何剛聞言身軀一正,抱拳欠身道:“剛多謝先生,先生之言,令剛汗顏。既如此,我先讓何耀去禦史府探查一番,摸清動靜,也利先生為之……”
何府之中,計議已定,車騎將軍府內,亦在分析得失。
密旨倒了晉陽,公諸與朝堂之上,踏出這一步,王允與董承便再無退路了。
“司徒,你看李子寧今日之舉,是否是賈文和授意?”
“應該不是,我觀其舉動當是臨時起意,且密旨到京他如何提前得知?”王允拈須沉吟片刻之後言道,今日朝堂上,他一直在細觀賈詡與李韜二人。
董承點點頭:“我想也是,賈文和再如何厲害也不可能未卜先知,九路人馬全是虛兵,就是要一見葉悅之麾下那支精銳之力,豈能提前安排?”
“就算如此,李子寧今日之為,你我亦要慎重應對,他必有用意。”
“李子寧,這個不學無術阿諛奉承之輩,能有何用意?”
“主家,主家,阿七被人打了,傷的頗重……”就在此時,門外聲音響起。
董承雙眉一皺:“被打了,何人動的手?阿七人呢?”
來人推門進屋,施禮道:“阿七被人扔在府外巷口,已經不能動了,那些人打他還做了一場戲。應該是他被李韜發覺,動手的一定是李家之人。”
“李子寧?倒還當真無賴。”董承想著揮揮手,讓來人退出,迴身到了座前。
“李韜此人,以往的確不學無術,若非葉悅之和李家在並州的勢力,豈能做到禦史之位?但眼下你我斷不可輕敵,這些紈絝在晉陽地頭,定有手段。”
“司徒說的是,他既敢如此,怕是這核查密旨之事,也會有些波瀾。”董承頷首道:“司徒,我現在有點擔心,密旨在府中,就算有司空在……”
王允一笑:“所以你我現在要去請一人,事關大漢,他絕不會推辭!隻要他在,密旨便會安如泰山,便是賈詡李韜也打不了主意。”
“哦,司徒所言乃是何人?”董承一皺眉問道。
“走,你我帶上密旨,同去南山書院,請葉公前來坐鎮。”王允起身道。
“葉公……”董承聞言一愣,再迴頭司徒已經負手出門,他急忙追了上去。
二人同車出門沒有多久,消息便送到了廷尉府,書房內賈詡身邊的蒙麵黑衣人,正是負責阻止密旨入京的風神。
“軍師,我已下令,懲處攔截不力的麾下,狐狸尾巴就快露出來了。想來七日之內必有結果,首領那裏已經鎖定目標,待軍師軍令。”
“告訴圖昌,盯住就行,現在抓出來,與我並無多大益處。”賈詡拈須道。
“是。”後者身軀一正,應諾之後方道:“未料此次李大夫居然會來這麽一手,王允也算機警,一旦請出老主家,怕無人再打密旨的主意。”
“嗯,隻不過此事不但可保住他的密旨,與我等而言亦可與主公撇清幹係。葉公心係大漢,不會不答應,但眼下看,此事並無危險之處。”
“軍師,李大人那裏……要不要。”
賈詡一笑擺擺手:“不用,李禦史已經不是當日不學無術的紈絝了。你看他此次行事頗有章法,一來不與賈某相商,二來也懂得去找何公子。”
“軍師所言自不會差,屬下隻是怕他一旦行事不利,會為對方所趁。”
“怕的話,你就幫他看緊一點,葉冬他們迴來了嗎?”
“應該三日之後可到晉陽,軍師有何要事,盡管安排。”
“你去傳訊,讓他們不必來晉陽,直接往雁門,迎接主公。”
“諾,屬下馬上安排,不知軍師還有何吩咐。”風神躬身道。
賈詡搖搖頭,看著對方雙目道:“一個字,等!”
“是,那屬下告退。”風神聞言不再多說,躬身施禮退出門外。
賈詡捧起香茶喝了一口,撫須沉吟片刻,吹滅了案上燭台,書房頓時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天子之事,可曾安排妥當?”過了片刻,他的聲音在黑暗中響起。
“軍師放心,一切齊備,隻待一聲令下,立刻可以發動。”低沉的男聲迴應道。
“自今日開始,十二個時辰不得斷人,隨時守候,不得有誤。”賈詡斬釘截鐵。
“諾,劉伶此人,是否要一並殺之,免除後患。”
“然,主公快至,一旦發動,就不可留下任何行跡!”
當晚,司徒王允,車騎將軍董承,司空袁逢以及太尉楊彪,當朝大員盡數出動,前往南山書院請葉公出山,言及密旨之事,關乎大漢國運,必須葉公出馬,方能保護周全。
葉公斟酌再三,應允之,將書院之事托付與教習之後,便隨眾人一道返迴晉陽。
次日一早,雙禦史皆到了車騎將軍府中,開始審驗密旨真偽。黃門令黃池送來了如今可以找到的所有先帝遺旨,一一加以對應,李禦史親自監督,鑒別之事通宵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