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姬有喜,少帝劉辯心中歡喜,但這份喜悅卻未能讓他康複。
天子臥病,難理朝政,時間一長,難免會有種種議論。
八月十九,當朝三公聯袂前往宮中探病,出宮之時,三人的神情都不是太好。
八月二十一,宮中傳出消息,後日早朝將由太尉楊彪主持。天子下旨,召驃騎將軍葉歡火速迴京,處理朝政事宜,翌日,周勤再度進宮。
八月二十三,早朝之時車騎將軍董承拿出靈帝密旨,旨中所載,先帝憂心何後與大將軍兄妹之情,怕損及朝綱。加之皇子劉協聰穎,可立為太子……
密旨一出,原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堂,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董承慷慨激昂,先帝有此旨意,陳留王劉協才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又逢少帝劉辯病重難愈,且寵幸內臣,為大漢江山,該為陳留王正位。
車騎將軍衝鋒陷陣,王司徒也開始謹慎的接應,言及國不可一日無君。
在先帝密旨麵前,廷尉賈詡亦概莫能辯,隻言茲事體大,必須慎重。天子既然下旨召驃騎將軍迴京,就該等他到了再議此事。
“廷尉之言差矣,皇綱正統,不清則不足震寰宇,葉驃騎確是對大漢勞苦功高。可如今身在幽州安定萬民,朝中三公盡在,豈不足定此事?”董承當即反擊。
“賈廷尉,葉家代代忠良,葉將軍對先帝盡忠竭智。當年天子繼位,亦是因先帝忽然亡故,並未留下遺旨,而今有所明示,便是將軍在也必支持。”
二人一唱一和,太尉楊彪和司空袁逢皆未出言,賈廷尉亦不能對。
董承見賈詡不言,暗自得意的同時又有些心虛,眼光一轉,落在了……
“李禦史,你是當朝禦史,雖是暫代,亦擔其責,不知有何見解?”
王允聽了心中一動,觀賈詡神情,雖然掩飾的很好,但還是被他捕捉到了一絲震驚。但此人心機深沉,董承相問與李韜,亦是種最好的試探。
看著對方趾高氣昂的樣子,李禦史不由腹誹小人得誌,斜睨了董承一眼。
“你說是就是啊,就憑你一句話,加上個來曆不清的內臣,萬一這道密旨是假的呢?”李韜說話之時原本隻是為了出氣,可說道一半他自己卻是有點發愣。
董承聞言,頜下胡須一陣輕顫:“李禦史,楊桐是當年為先帝掌印者之一,黃總管和柳黃門及宮中之輩,多有識者,豈能雲假,禦史此言,是何居心?”
李大夫笑了,從容不迫的那一種:“本官是禦史,監察朝堂,密旨一事何等重大?不能因幾人之言就確定無疑,本官要徹查。”
說著轉向太尉與司空,再看看王司徒,又道:“三位大人,李某之言可對?”
“李禦史之言不無道理,茲事體大,事關國運,不能輕之。”楊彪首先道。
“嗯,的確應該查一查。”袁逢想了想亦道,眼下這是最安全的辦法。
不等司徒出言,李大人已經對黃池說話了:“黃總管,柳黃門,不是李某信不過你們,東都亂時,典籍被燒,又是數年不見,未必就能肯定吧。”
見此一幕,董承心中有點後悔,好好的幹嘛要節外生枝?沒想到今天李韜居然能有這般口才,想著他又不禁看了賈詡一眼,難道二人是商量好的?
“李大人說的是,大人身負監察之責,該要查個清清楚楚。”黃池立刻答道,密旨忽然出現,他也有點亂了方寸,但眼下李韜之言,卻似乎……
“禦史一言,點醒夢中人,這楊桐的身份,還需禦史詳細查之。”賈詡接道。
“好,那便把他帶到禦史府,我要細細審問。”李韜說著,不忘斜了董承一眼。
後者心中暗暗焦急,他倒不是怕楊桐和密旨有假,隻是眼前的禦史可是個不按規矩出牌的,和葉悅之一樣,紈絝脾氣上來,他有什麽幹不出來。
可眼下他卻似沒有理由阻止,人說的有理有據,況且職責在身。
見董承無言以對,李韜嘴角微微上揚,對殿外喊道:“來啊,將那楊桐帶到禦史府,本官今日便要好好審問。”
說完負手迴身,又對黃池道:“總管,黃門令,本官行事一向公允,既然要問楊桐,宮中之人也要一個不漏,包括黃門令與總管在內,皆要詢問。”
“應有之義,應有之義,池隨時等候大人傳喚!”黃池連聲道,初始的慌亂過後,他冷靜下來,李禦史此舉乃眼下最佳應對,至少可以拖延時間。
“李禦史,奴婢亦隨時候查,宮中之人,大人隨傳隨到。”柳遲亦道。
董承眼光連閃,怎麽看自己都是作繭自縛,未料李韜今日格外的精明。
正在無奈之間,王司徒終於說話了:“李禦史要查聖旨及楊桐真偽,的確是應有之義,但此事實在太重,若由李大人一人核查,怕是難以服眾……”
“司徒此言什麽意思?懷疑李某會徇私枉法?”李韜雙眼一瞪。
“非也,隻是事關國運,不得不重。”王允搖搖頭,側首看向楊彪與袁逢:“太尉,司空,此事是允提之,當由二位主之更恰,仲禦史亦可參與其中。”
董承聽了雙眼一亮,司徒這一手可謂連消帶打,當下立刻上前道:“司徒說的是,雙禦史監察,更能維護公允,由太尉司空主之,也能防備別有用心之人。”
“姓董的?你幾個意思?誰是別有用心之人?”李大人不幹了。
“我沒說你,你急什麽,莫非當真心虛?”董承冷笑。
“瞧你那作死的樣子,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韜睥睨道。
“李大人,董車騎,什麽時候了,還在朝堂上為口舌之爭?”太尉發話了。
“太尉說的是,本大人不與小人一般見識……”李韜說著側首。
“王司徒,方才之言是也,既然如此,天子囑我暫時主持朝堂,那徹查之事,便由李、仲二位禦史同心協力,再請袁司空主之。”楊彪轉向王允。
天子臥病,難理朝政,時間一長,難免會有種種議論。
八月十九,當朝三公聯袂前往宮中探病,出宮之時,三人的神情都不是太好。
八月二十一,宮中傳出消息,後日早朝將由太尉楊彪主持。天子下旨,召驃騎將軍葉歡火速迴京,處理朝政事宜,翌日,周勤再度進宮。
八月二十三,早朝之時車騎將軍董承拿出靈帝密旨,旨中所載,先帝憂心何後與大將軍兄妹之情,怕損及朝綱。加之皇子劉協聰穎,可立為太子……
密旨一出,原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堂,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董承慷慨激昂,先帝有此旨意,陳留王劉協才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又逢少帝劉辯病重難愈,且寵幸內臣,為大漢江山,該為陳留王正位。
車騎將軍衝鋒陷陣,王司徒也開始謹慎的接應,言及國不可一日無君。
在先帝密旨麵前,廷尉賈詡亦概莫能辯,隻言茲事體大,必須慎重。天子既然下旨召驃騎將軍迴京,就該等他到了再議此事。
“廷尉之言差矣,皇綱正統,不清則不足震寰宇,葉驃騎確是對大漢勞苦功高。可如今身在幽州安定萬民,朝中三公盡在,豈不足定此事?”董承當即反擊。
“賈廷尉,葉家代代忠良,葉將軍對先帝盡忠竭智。當年天子繼位,亦是因先帝忽然亡故,並未留下遺旨,而今有所明示,便是將軍在也必支持。”
二人一唱一和,太尉楊彪和司空袁逢皆未出言,賈廷尉亦不能對。
董承見賈詡不言,暗自得意的同時又有些心虛,眼光一轉,落在了……
“李禦史,你是當朝禦史,雖是暫代,亦擔其責,不知有何見解?”
王允聽了心中一動,觀賈詡神情,雖然掩飾的很好,但還是被他捕捉到了一絲震驚。但此人心機深沉,董承相問與李韜,亦是種最好的試探。
看著對方趾高氣昂的樣子,李禦史不由腹誹小人得誌,斜睨了董承一眼。
“你說是就是啊,就憑你一句話,加上個來曆不清的內臣,萬一這道密旨是假的呢?”李韜說話之時原本隻是為了出氣,可說道一半他自己卻是有點發愣。
董承聞言,頜下胡須一陣輕顫:“李禦史,楊桐是當年為先帝掌印者之一,黃總管和柳黃門及宮中之輩,多有識者,豈能雲假,禦史此言,是何居心?”
李大夫笑了,從容不迫的那一種:“本官是禦史,監察朝堂,密旨一事何等重大?不能因幾人之言就確定無疑,本官要徹查。”
說著轉向太尉與司空,再看看王司徒,又道:“三位大人,李某之言可對?”
“李禦史之言不無道理,茲事體大,事關國運,不能輕之。”楊彪首先道。
“嗯,的確應該查一查。”袁逢想了想亦道,眼下這是最安全的辦法。
不等司徒出言,李大人已經對黃池說話了:“黃總管,柳黃門,不是李某信不過你們,東都亂時,典籍被燒,又是數年不見,未必就能肯定吧。”
見此一幕,董承心中有點後悔,好好的幹嘛要節外生枝?沒想到今天李韜居然能有這般口才,想著他又不禁看了賈詡一眼,難道二人是商量好的?
“李大人說的是,大人身負監察之責,該要查個清清楚楚。”黃池立刻答道,密旨忽然出現,他也有點亂了方寸,但眼下李韜之言,卻似乎……
“禦史一言,點醒夢中人,這楊桐的身份,還需禦史詳細查之。”賈詡接道。
“好,那便把他帶到禦史府,我要細細審問。”李韜說著,不忘斜了董承一眼。
後者心中暗暗焦急,他倒不是怕楊桐和密旨有假,隻是眼前的禦史可是個不按規矩出牌的,和葉悅之一樣,紈絝脾氣上來,他有什麽幹不出來。
可眼下他卻似沒有理由阻止,人說的有理有據,況且職責在身。
見董承無言以對,李韜嘴角微微上揚,對殿外喊道:“來啊,將那楊桐帶到禦史府,本官今日便要好好審問。”
說完負手迴身,又對黃池道:“總管,黃門令,本官行事一向公允,既然要問楊桐,宮中之人也要一個不漏,包括黃門令與總管在內,皆要詢問。”
“應有之義,應有之義,池隨時等候大人傳喚!”黃池連聲道,初始的慌亂過後,他冷靜下來,李禦史此舉乃眼下最佳應對,至少可以拖延時間。
“李禦史,奴婢亦隨時候查,宮中之人,大人隨傳隨到。”柳遲亦道。
董承眼光連閃,怎麽看自己都是作繭自縛,未料李韜今日格外的精明。
正在無奈之間,王司徒終於說話了:“李禦史要查聖旨及楊桐真偽,的確是應有之義,但此事實在太重,若由李大人一人核查,怕是難以服眾……”
“司徒此言什麽意思?懷疑李某會徇私枉法?”李韜雙眼一瞪。
“非也,隻是事關國運,不得不重。”王允搖搖頭,側首看向楊彪與袁逢:“太尉,司空,此事是允提之,當由二位主之更恰,仲禦史亦可參與其中。”
董承聽了雙眼一亮,司徒這一手可謂連消帶打,當下立刻上前道:“司徒說的是,雙禦史監察,更能維護公允,由太尉司空主之,也能防備別有用心之人。”
“姓董的?你幾個意思?誰是別有用心之人?”李大人不幹了。
“我沒說你,你急什麽,莫非當真心虛?”董承冷笑。
“瞧你那作死的樣子,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韜睥睨道。
“李大人,董車騎,什麽時候了,還在朝堂上為口舌之爭?”太尉發話了。
“太尉說的是,本大人不與小人一般見識……”李韜說著側首。
“王司徒,方才之言是也,既然如此,天子囑我暫時主持朝堂,那徹查之事,便由李、仲二位禦史同心協力,再請袁司空主之。”楊彪轉向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