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黃池模樣,李韜默默搖頭,便請總管坐下喝茶。
後者剛剛坐下,眼角瞥見了案上的一碟肉脯,當即喉頭一陣顫動。接著起身,飛快的奔向茅廁之處。
柳遲愣了,他能想到原因,可強烈的好奇心還是讓他去了一趟大堂。
結果……
當柳黃門麵色蒼白腳步略顯虛浮的迴來之時,李、黃二人不住搖頭。
午時不到,來喜腳步輕盈而來。
再見此人,不知為何,三人心中都有些虛。
“啟稟大人,啟稟總管,啟稟黃門,所有四十七人已然全部招人,屬下將口供全部收錄,尚請李大人與二位過目。”來喜態度恭敬,禮數周全。
說話間,身後之人呈上厚厚一摞紙張,每張的右下,都有鮮紅的指印。
李韜擺擺手:“我沒空看,你就給我說說消息是從何人傳入宮中?本大人馬上就要迴稟天子。”
“大人,宮中首傳之人名為王陸,是司膳間管事,上月十九出宮采辦肉食,消息來源此刻正羈押在晉陽府中。廷尉說了,事關此人,他會與各位交代。”
來喜小心的答道,垂首說話,偶爾一瞥三人的神情。
“嗯,廷尉安排,自是妥帖,來喜,你此次做的不錯,待我迴稟天子之,也會提起你的功勞,重重有賞。”李韜說著長身而起。
“不敢不敢,都是大人與總管黃門令之勞,小人不敢居功。”
李禦史大袖一揮:“有功當賞,不必謙遜,待會兒黃總管與黃門令有話相問,你不可隱瞞,我先往中元殿去。”說著對二人一抱拳,邁步去了。
“來掌監……”黃池笑道。
“總管,小的不敢當,直唿我名便可。”
“好,來喜,雜家要重建宮中刑罰司之威,你有一副好手段,需得幫雜家在宮中挑選人手,加以教導。事成之後,雜家亦重重有賞。”
“總管,此乃小人榮光,不敢當賞,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刑罰司中,黃池對來喜細細相詢,後者很是配合。宮女前來上茶之時,他抬頭一笑,卻讓對方渾身顫抖,牙關打戰,自此宮中之人見之莫不生畏。
李大夫到了中元殿,天子請進內堂揮退左右,前者將今日之情詳細告之!
劉辯聽了欣然頷首,起身負手踱了幾步方道:“廷尉行事,果然幹脆利落,隻是……李卿,如此為之會否讓人說朕太過嚴酷?”
少帝幼時便得葉歡教授,將之視為師父和心中偶像。之後又得袁太傅與葉公指教,性格純良,雖是恨那些流言之輩,但聞來喜手段,又有些不忍。
“陛下,怎麽會,當日朝中,賈廷尉說的對,要恩威並重。”李韜起身,說著擺擺手:“微臣學問不行,但懂道理,對有些人就該這樣,讓他們心寒。”
“陛下,微臣少年之時,也知道對那些惡奴刁鑽之輩絕不能留情,你比他們更狠,他們才會怕,怕就會聽話,家中尚且如此,何況陛下是大漢天子?”
劉辯聽得心中親切,這也是他喜歡李韜的地方,李大夫從來沒有彎彎繞。
“朕在李貴人哪裏,也聽說過李卿少年時的意氣,威震並州。”
李韜聞言頭一揚:“陛下,臣不隱瞞,當時並州之內,除了大哥就是我。”
劉辯見了對方模樣,不禁啞然失笑:“李卿,朕也不瞞你,朕早在東都之時,就聽說過師父晉陽公子的名聲,可怎麽也想不出當日模樣。”
“這不怪陛下,就是微臣也快想不起來了,大哥就是了不起……”
君臣笑談,劉辯的心情輕鬆了很多,但轉念想起一事,又是笑容隱去。
他緩步走到門前,隔著門縫看看外間,轉身走迴,卻似下了什麽決心。
“李卿,你能不能不拿朕當天子,就當個普通朋友說說心裏話。”
“啊?陛下你什麽意思?”李韜撓撓頭問道。
“朕為天子,卿為禦史,很多話不能說,若是朋友,就要好的多。朕這心裏,壓了好多東西,師父不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看著劉辯麵上的愁容,李韜一股豪氣從胸中而生,拍著胸脯道:“陛下你說,微臣膽子大一迴,看看能不能為陛下分憂。”
“好,那……”
“陛下放心,臣絕不會亂說,但有一字泄露,讓我……”
劉辯擺擺手:“不需如此,朕信得過李卿,你也不用瞞著師父。”
李韜立刻搖頭:“大哥不會問我的,當日我入朝中他就說過。”
天子聞言微微頷首,想了一會兒方輕聲道:“李卿,你說的這來喜如此厲害,能不能讓他幫朕一查劉卿受傷之事,究竟是何人為之?”
李韜聽了,不由沉吟起來,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少帝一見,麵上不禁有些失望之色,歎道:“莫非李卿也如眾人一般,覺得朕有守身不正之處?”
“啊?陛下你誤會了,那算什麽大事,微臣當年不也有過,天下世家行此事者多也,沒什麽了不起。微臣不過在想,現在要查好像不太對……”
劉辯聞言心中一輕,內心深處,他對此事是極為在意的。
其實不光是仲禦史和車騎將軍等人,皇後及一眾妃嬪嘴上不言,但那種不滿卻能看的出來。至於黃總管和柳黃門,忠心不容置疑,卻亦有勸諫之意。
唯有李韜,根本沒當迴事,不禁令他大起知己之感。
當然,在宮中還有一人很能體察他的心意,那便是唐姬。
“陛下,現在要對付的,是那些擅造流言,懷有異心的人,而且陛下對這來喜了解還不深,事關陛下之私,還不能太相信他,不如等上一陣再說。”
“等上一陣,那依李卿之見,朕需要等多久?”劉辯追問道。
“等廷尉將那些心懷叵測之輩揪出來嚴查法辦,微臣也能借這段時日摸清這來喜的底細,到時候再為陛下所用,也能更放心。”李韜想著說道。
“李卿言之有理,便按你說的辦,隻是……”劉辯說著搖了搖頭。
“陛下,不需憂愁,等大哥迴來,一定有辦法!”李韜認真的道。
後者剛剛坐下,眼角瞥見了案上的一碟肉脯,當即喉頭一陣顫動。接著起身,飛快的奔向茅廁之處。
柳遲愣了,他能想到原因,可強烈的好奇心還是讓他去了一趟大堂。
結果……
當柳黃門麵色蒼白腳步略顯虛浮的迴來之時,李、黃二人不住搖頭。
午時不到,來喜腳步輕盈而來。
再見此人,不知為何,三人心中都有些虛。
“啟稟大人,啟稟總管,啟稟黃門,所有四十七人已然全部招人,屬下將口供全部收錄,尚請李大人與二位過目。”來喜態度恭敬,禮數周全。
說話間,身後之人呈上厚厚一摞紙張,每張的右下,都有鮮紅的指印。
李韜擺擺手:“我沒空看,你就給我說說消息是從何人傳入宮中?本大人馬上就要迴稟天子。”
“大人,宮中首傳之人名為王陸,是司膳間管事,上月十九出宮采辦肉食,消息來源此刻正羈押在晉陽府中。廷尉說了,事關此人,他會與各位交代。”
來喜小心的答道,垂首說話,偶爾一瞥三人的神情。
“嗯,廷尉安排,自是妥帖,來喜,你此次做的不錯,待我迴稟天子之,也會提起你的功勞,重重有賞。”李韜說著長身而起。
“不敢不敢,都是大人與總管黃門令之勞,小人不敢居功。”
李禦史大袖一揮:“有功當賞,不必謙遜,待會兒黃總管與黃門令有話相問,你不可隱瞞,我先往中元殿去。”說著對二人一抱拳,邁步去了。
“來掌監……”黃池笑道。
“總管,小的不敢當,直唿我名便可。”
“好,來喜,雜家要重建宮中刑罰司之威,你有一副好手段,需得幫雜家在宮中挑選人手,加以教導。事成之後,雜家亦重重有賞。”
“總管,此乃小人榮光,不敢當賞,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刑罰司中,黃池對來喜細細相詢,後者很是配合。宮女前來上茶之時,他抬頭一笑,卻讓對方渾身顫抖,牙關打戰,自此宮中之人見之莫不生畏。
李大夫到了中元殿,天子請進內堂揮退左右,前者將今日之情詳細告之!
劉辯聽了欣然頷首,起身負手踱了幾步方道:“廷尉行事,果然幹脆利落,隻是……李卿,如此為之會否讓人說朕太過嚴酷?”
少帝幼時便得葉歡教授,將之視為師父和心中偶像。之後又得袁太傅與葉公指教,性格純良,雖是恨那些流言之輩,但聞來喜手段,又有些不忍。
“陛下,怎麽會,當日朝中,賈廷尉說的對,要恩威並重。”李韜起身,說著擺擺手:“微臣學問不行,但懂道理,對有些人就該這樣,讓他們心寒。”
“陛下,微臣少年之時,也知道對那些惡奴刁鑽之輩絕不能留情,你比他們更狠,他們才會怕,怕就會聽話,家中尚且如此,何況陛下是大漢天子?”
劉辯聽得心中親切,這也是他喜歡李韜的地方,李大夫從來沒有彎彎繞。
“朕在李貴人哪裏,也聽說過李卿少年時的意氣,威震並州。”
李韜聞言頭一揚:“陛下,臣不隱瞞,當時並州之內,除了大哥就是我。”
劉辯見了對方模樣,不禁啞然失笑:“李卿,朕也不瞞你,朕早在東都之時,就聽說過師父晉陽公子的名聲,可怎麽也想不出當日模樣。”
“這不怪陛下,就是微臣也快想不起來了,大哥就是了不起……”
君臣笑談,劉辯的心情輕鬆了很多,但轉念想起一事,又是笑容隱去。
他緩步走到門前,隔著門縫看看外間,轉身走迴,卻似下了什麽決心。
“李卿,你能不能不拿朕當天子,就當個普通朋友說說心裏話。”
“啊?陛下你什麽意思?”李韜撓撓頭問道。
“朕為天子,卿為禦史,很多話不能說,若是朋友,就要好的多。朕這心裏,壓了好多東西,師父不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看著劉辯麵上的愁容,李韜一股豪氣從胸中而生,拍著胸脯道:“陛下你說,微臣膽子大一迴,看看能不能為陛下分憂。”
“好,那……”
“陛下放心,臣絕不會亂說,但有一字泄露,讓我……”
劉辯擺擺手:“不需如此,朕信得過李卿,你也不用瞞著師父。”
李韜立刻搖頭:“大哥不會問我的,當日我入朝中他就說過。”
天子聞言微微頷首,想了一會兒方輕聲道:“李卿,你說的這來喜如此厲害,能不能讓他幫朕一查劉卿受傷之事,究竟是何人為之?”
李韜聽了,不由沉吟起來,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少帝一見,麵上不禁有些失望之色,歎道:“莫非李卿也如眾人一般,覺得朕有守身不正之處?”
“啊?陛下你誤會了,那算什麽大事,微臣當年不也有過,天下世家行此事者多也,沒什麽了不起。微臣不過在想,現在要查好像不太對……”
劉辯聞言心中一輕,內心深處,他對此事是極為在意的。
其實不光是仲禦史和車騎將軍等人,皇後及一眾妃嬪嘴上不言,但那種不滿卻能看的出來。至於黃總管和柳黃門,忠心不容置疑,卻亦有勸諫之意。
唯有李韜,根本沒當迴事,不禁令他大起知己之感。
當然,在宮中還有一人很能體察他的心意,那便是唐姬。
“陛下,現在要對付的,是那些擅造流言,懷有異心的人,而且陛下對這來喜了解還不深,事關陛下之私,還不能太相信他,不如等上一陣再說。”
“等上一陣,那依李卿之見,朕需要等多久?”劉辯追問道。
“等廷尉將那些心懷叵測之輩揪出來嚴查法辦,微臣也能借這段時日摸清這來喜的底細,到時候再為陛下所用,也能更放心。”李韜想著說道。
“李卿言之有理,便按你說的辦,隻是……”劉辯說著搖了搖頭。
“陛下,不需憂愁,等大哥迴來,一定有辦法!”李韜認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