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六年,公元一九四年四月,征東將軍葉歡率領大軍親至易京。
定邊軍十萬大軍圍城,公孫瓚見大勢已去,便在府中高閣積柴自焚。
與之同時,劉基以三尺白綾懸梁自盡!
大漢光熹六年四月十七,偏將軍單經開城納降,幽州之戰落下帷幕。
從一月出兵,到四月白馬將軍兵敗身死,曆時整整三個月。定襄一戰,葉歡親自出手正麵破敵,再度向天下宣示定邊無敵,一時間四方具動。
烏桓丘力居,扶餘唿延暢,高句麗李翔,但第一個趕到易京的卻是……
“罪將單經,見過征東將軍。”麵對葉歡,單經神色之中有些慚愧之意。
葉歡單手一扶:“文佐兄能開城納降,令城中百姓免與兵禍,功也!今公孫伯圭伏誅,前事不需再提。還望文佐兄能一如當年,與歡攜手為大漢而戰。”
後者聞言,麵上感激之色一閃而過,太原侯還是念舊的。
“多謝將軍,經定銘記今日之言。”
葉歡微微頷首,目光看向單經身後的北平一眾官員,眾人多有戰戰兢兢之狀。
“天子仁厚,今次本將軍隻誅首惡,餘者不問……”
官員們聞言鬆了口氣,不少都在抬手擦拭冷汗,公孫瓚是叛逆重罪,他們的生死亦在葉歡一念之間。而葉郎出名的一言九鼎,看來性命是能保住了。
“不過之前種種,也需說清,各位自查,本將軍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有隱瞞,日後一旦查證,嚴懲不貸。”葉歡正色道。
“是!”眾人紛紛應諾,此刻就是心思不一了。
葉歡不再多言,他來立威,接著就是簡雍與田豫之事。
“文佐將軍,公孫伯圭自焚之處可曾打掃幹淨?”
“屍身已然收斂,將軍未至之時,尚不敢輕動。”
“家中如何?”
“將軍,昨日在下已經派人巡守,上上下下共一百零一人皆在府中。”此時一官員快步上前,施禮之後言道。
“你是……”葉歡一看,麵前之人穿著縣尉官服,大約四十歲年紀。
“卑職易京縣尉伏由。”縣尉忙道。
“伏由?你衝我眨什麽眼睛……”葉歡想著眼光落在了對方的衣袖上。
藏在袖中的右手尾指迅速劃了三個圈,最後輕輕一點,速度極快!
“我擦咧,這是微塵的人,圖昌可以啊。”葉歡微微頷首欣然一笑道:“伏縣尉是吧,自今日開始,你就是易京城守,給本將軍好好安民。”
“是,多謝將軍,多謝將軍。”伏由大喜,連連深躬為禮。
“不必不必,本將軍乃是為國挑選賢才,你很好……”葉歡撫須一笑。
人群之中見了這一幕,有人想要說話,卻被大公子雙眼一瞪嚇了迴去。
“伏城守,公孫伯圭的家人是要好生看管,卻也不能容人欺淩。”說了一句葉歡又對單經道:“文佐,帶本將軍前往那高閣之處一觀。”
“諾!”單經應諾在前領路,行了一炷香時間,便見前方一片殘垣斷壁。
原本的高閣不經焚燒坍塌下來,到處都是燒得焦黑的斷木,隻剩下一個基座。
“我去,這都燒成木炭了,公孫伯圭你幹嘛要自焚呢?自刎,懸梁不都比這強?”看著有些木柴都燒出了銀白色,葉歡不禁微微搖頭。
當然他清楚,自焚在漢末是一種高貴的死法,亦能讓屍身不受折辱。
“子龍,封鎖四周百丈,不得入內,人已去了,也該有點尊嚴。”葉歡一歎下令,趙雲當即率軍戒備四方,不再讓百姓圍觀此處。
想想當年初見公孫瓚之時,雄偉英挺,白馬義從,威風凜凜。而自己隻不過是一個邊軍的隊長,看著這支傳說中的大漢強軍,葉歡也是懷著敬仰的。
十餘年過去,白馬將軍卻成了倒在自己麵前的第一個大漢諸侯,比之原本時空之中,公孫瓚的結局早來了五年!卻並沒有改變。
葉歡想著轉過身來,對身後言道:“嚴仲甫,田將軍,各位,可以出來了。”
此時十二隊士卒之中走出了十餘人,為首的正是嚴綱與田疇。
葉歡看了邊保一眼,後者點點頭,隊列之中又抬出一張供桌,不少祭奠之物。
早有士卒在廢墟之前清理出一塊空地,供桌放好,葉歡首先步到案前。
“公孫伯圭,你密謀勸劉刺史自立,為其拒絕又將使君謀害,此乃謀反大罪,罪不容誅。”葉歡朗聲言道,義正言辭。
“白馬將軍,你當年鎮守大漢邊陲,為國盡忠,亦帶出一支軍中精銳……”
“由恩師算,你我也算有同門之誼,討伐蛾賊,董逆,並肩為同袍!功不掩過,過不蓋功,今日你去,歡這一杯水酒,以表同門同袍之情……”
葉歡說著拿過一壇美酒,拍碎封泥,銀河倒卷之下,片刻涓滴不剩。
擦擦嘴,又看了廢墟一眼,大公子才對嚴綱等人招招手,自己退到了一旁。
聞聽公孫瓚積柴自焚,田疇、嚴綱以及幾個白馬義從的將領便有相求,能否祭奠一下故主,以表心意。葉歡斟酌再三答應了對方,是故今日乃趙雲領軍。
嚴綱等人見了,先是一禮,又紛紛到了案前。
葉歡一揮手,十二隊士卒四散遠去,他自己亦負手而行……
“子龍,交給你了,我去門外等候,待一切結束,好生收斂公孫伯圭的屍身。”
“諾,將軍放心。”趙雲躬身道。
葉歡帶著楚南李雲等人來到“門前”,說是門,其實隻剩一個框了。
“將軍,白馬義從這幾位,倒也算有情有義。”楚南輕聲道。
“這不奇怪,公孫瓚要沒有這個本事,也帶不出白馬義從。他隻是運氣不好,遇見了本公子……”葉歡正色道。
在楚南等人聽來,這是將軍一貫的豪情,他們卻不知道葉歡心中真正得想法。原本時空之中,公孫瓚最後雖也兵敗身死,但亦拿下過四州之地。
一陣安靜過後,遠處忽然傳來喧鬧之聲,細心傾聽,似乎夾雜著女子之聲。
定邊軍十萬大軍圍城,公孫瓚見大勢已去,便在府中高閣積柴自焚。
與之同時,劉基以三尺白綾懸梁自盡!
大漢光熹六年四月十七,偏將軍單經開城納降,幽州之戰落下帷幕。
從一月出兵,到四月白馬將軍兵敗身死,曆時整整三個月。定襄一戰,葉歡親自出手正麵破敵,再度向天下宣示定邊無敵,一時間四方具動。
烏桓丘力居,扶餘唿延暢,高句麗李翔,但第一個趕到易京的卻是……
“罪將單經,見過征東將軍。”麵對葉歡,單經神色之中有些慚愧之意。
葉歡單手一扶:“文佐兄能開城納降,令城中百姓免與兵禍,功也!今公孫伯圭伏誅,前事不需再提。還望文佐兄能一如當年,與歡攜手為大漢而戰。”
後者聞言,麵上感激之色一閃而過,太原侯還是念舊的。
“多謝將軍,經定銘記今日之言。”
葉歡微微頷首,目光看向單經身後的北平一眾官員,眾人多有戰戰兢兢之狀。
“天子仁厚,今次本將軍隻誅首惡,餘者不問……”
官員們聞言鬆了口氣,不少都在抬手擦拭冷汗,公孫瓚是叛逆重罪,他們的生死亦在葉歡一念之間。而葉郎出名的一言九鼎,看來性命是能保住了。
“不過之前種種,也需說清,各位自查,本將軍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有隱瞞,日後一旦查證,嚴懲不貸。”葉歡正色道。
“是!”眾人紛紛應諾,此刻就是心思不一了。
葉歡不再多言,他來立威,接著就是簡雍與田豫之事。
“文佐將軍,公孫伯圭自焚之處可曾打掃幹淨?”
“屍身已然收斂,將軍未至之時,尚不敢輕動。”
“家中如何?”
“將軍,昨日在下已經派人巡守,上上下下共一百零一人皆在府中。”此時一官員快步上前,施禮之後言道。
“你是……”葉歡一看,麵前之人穿著縣尉官服,大約四十歲年紀。
“卑職易京縣尉伏由。”縣尉忙道。
“伏由?你衝我眨什麽眼睛……”葉歡想著眼光落在了對方的衣袖上。
藏在袖中的右手尾指迅速劃了三個圈,最後輕輕一點,速度極快!
“我擦咧,這是微塵的人,圖昌可以啊。”葉歡微微頷首欣然一笑道:“伏縣尉是吧,自今日開始,你就是易京城守,給本將軍好好安民。”
“是,多謝將軍,多謝將軍。”伏由大喜,連連深躬為禮。
“不必不必,本將軍乃是為國挑選賢才,你很好……”葉歡撫須一笑。
人群之中見了這一幕,有人想要說話,卻被大公子雙眼一瞪嚇了迴去。
“伏城守,公孫伯圭的家人是要好生看管,卻也不能容人欺淩。”說了一句葉歡又對單經道:“文佐,帶本將軍前往那高閣之處一觀。”
“諾!”單經應諾在前領路,行了一炷香時間,便見前方一片殘垣斷壁。
原本的高閣不經焚燒坍塌下來,到處都是燒得焦黑的斷木,隻剩下一個基座。
“我去,這都燒成木炭了,公孫伯圭你幹嘛要自焚呢?自刎,懸梁不都比這強?”看著有些木柴都燒出了銀白色,葉歡不禁微微搖頭。
當然他清楚,自焚在漢末是一種高貴的死法,亦能讓屍身不受折辱。
“子龍,封鎖四周百丈,不得入內,人已去了,也該有點尊嚴。”葉歡一歎下令,趙雲當即率軍戒備四方,不再讓百姓圍觀此處。
想想當年初見公孫瓚之時,雄偉英挺,白馬義從,威風凜凜。而自己隻不過是一個邊軍的隊長,看著這支傳說中的大漢強軍,葉歡也是懷著敬仰的。
十餘年過去,白馬將軍卻成了倒在自己麵前的第一個大漢諸侯,比之原本時空之中,公孫瓚的結局早來了五年!卻並沒有改變。
葉歡想著轉過身來,對身後言道:“嚴仲甫,田將軍,各位,可以出來了。”
此時十二隊士卒之中走出了十餘人,為首的正是嚴綱與田疇。
葉歡看了邊保一眼,後者點點頭,隊列之中又抬出一張供桌,不少祭奠之物。
早有士卒在廢墟之前清理出一塊空地,供桌放好,葉歡首先步到案前。
“公孫伯圭,你密謀勸劉刺史自立,為其拒絕又將使君謀害,此乃謀反大罪,罪不容誅。”葉歡朗聲言道,義正言辭。
“白馬將軍,你當年鎮守大漢邊陲,為國盡忠,亦帶出一支軍中精銳……”
“由恩師算,你我也算有同門之誼,討伐蛾賊,董逆,並肩為同袍!功不掩過,過不蓋功,今日你去,歡這一杯水酒,以表同門同袍之情……”
葉歡說著拿過一壇美酒,拍碎封泥,銀河倒卷之下,片刻涓滴不剩。
擦擦嘴,又看了廢墟一眼,大公子才對嚴綱等人招招手,自己退到了一旁。
聞聽公孫瓚積柴自焚,田疇、嚴綱以及幾個白馬義從的將領便有相求,能否祭奠一下故主,以表心意。葉歡斟酌再三答應了對方,是故今日乃趙雲領軍。
嚴綱等人見了,先是一禮,又紛紛到了案前。
葉歡一揮手,十二隊士卒四散遠去,他自己亦負手而行……
“子龍,交給你了,我去門外等候,待一切結束,好生收斂公孫伯圭的屍身。”
“諾,將軍放心。”趙雲躬身道。
葉歡帶著楚南李雲等人來到“門前”,說是門,其實隻剩一個框了。
“將軍,白馬義從這幾位,倒也算有情有義。”楚南輕聲道。
“這不奇怪,公孫瓚要沒有這個本事,也帶不出白馬義從。他隻是運氣不好,遇見了本公子……”葉歡正色道。
在楚南等人聽來,這是將軍一貫的豪情,他們卻不知道葉歡心中真正得想法。原本時空之中,公孫瓚最後雖也兵敗身死,但亦拿下過四州之地。
一陣安靜過後,遠處忽然傳來喧鬧之聲,細心傾聽,似乎夾雜著女子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