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軍令,撚須沉吟片刻,高順看向傳訊士卒。
“軍師讓你來,還有何交代?”
“迴稟將軍,軍師有言,大隊調動,需要掩敵耳目,不可被其看出端倪。”
“好,迴去轉告軍師,高某會依計而行。”高順神情一正道。
“諾,我馬上迴去傳訊。”士卒一禮,轉身便飛奔而去。
“召集眾將,營中議事。”高順說了一句,轉身迴帳,又在沙盤之前凝神細觀。
不片刻功夫,陷陣軍、鐵騎營以及配屬中路軍指揮的各軍統領已然到來。
“爾等傳閱一番。”高順說著將絹帛交給了副統領方悅,接著又道:“軍師與文遠將軍判斷,目下一切行跡表現,公孫瓚匯合白馬義從主力,要對張海龍的六曲下手。”
“六曲?”眾將聞言盡皆麵現驚訝之色,打王牌六曲?瘋了吧!
高順環顧一圈,眾人之中,又以騎兵營統領蕭榮為最,他當年乃是六曲副曲長。
“兵家之事,無所不用其極,此番我軍大軍壓境,公孫伯圭若不出奇製勝,如何對抗?我看他選點就極為準確,何為出奇?便是要想人之不想。”
“諾!”眾人聞言,重新肅然,高將軍之言算是一種點醒。
“現在六曲所部在此處,倘若公孫瓚當真有兩萬餘白馬義從,再卡住齊林和林道二處,不惜代價全力猛攻。各位想想,哪怕張海龍和六曲再強,又是何結果?”
將領們的目光隨著高順點指而動,再聽他分析戰情,具各一震。
蕭榮立刻繞到了方悅身前,雖然不語,但神情的表示已經十分明顯。
後者抬頭看看,便將絹帛交了過去,原本按資排輩還輪不到對方,但他亦知其心。
看完絹帛,蕭榮將之雙手遞給六軍統領司偉,司將軍接過頷首致意。
迴到自己的位置,他便緊盯沙盤,心中不斷思索著各種變化,全心沉浸。
約莫盞茶功夫,軍情已然在營中傳遞一圈,眾人盡皆閱之。
“傳令!”高順二字出口,四下一片轟然應諾。
“傳令趙雲將軍,全軍突進,不要再管麵前之敵,兩日之內,要到由河。”
“方悅將軍,司偉將軍,你二人各領三千騎軍,一走涇陽,一走臨池,日半之內,到達軍情所示之地。”高順說著,瞥了一眼蕭榮:“到後一切聽軍師將令,配合同袍作戰。”
“諾、諾、諾……”
“全部下去準備,明日五更,拔營而進,跟上趙將軍的先鋒。”
“將軍!”見點兵派將,竟無自己之責,蕭榮不禁上前。
“沒聽見本將軍軍令?”高順不待他說完,語氣轉寒。
“諾!”聽見軍令二字,蕭榮眼中再有不平,卻也不敢多言了。
眾將出帳之後,他交代了營中之事,自己卻在帥帳之外來迴踱步。
走了有十幾個來迴,眼神變得堅定起來,大步走到帳前。
“將軍,蕭榮求見。”
“進來……”片刻之後,帳中傳出高順的聲音。
蕭榮隨之入帳,到了高將軍麵前,單膝一跪抱拳道:“將軍,榮方才確有心係六曲之念,但張將軍身經百戰,末將隨將軍有重責在身,原本不該多言。”
“但敵軍倘若真要對六曲下手,以張將軍其人,必會向軍師請求以之為餌,行中心開花之道。而公孫瓚亦定會調集全軍精銳,此戰一開,屍山血海……”
“若論戰力,我軍騎兵營絕不遜鐵騎營各軍,若論與六曲配合作戰,亦無人可勝與榮。榮隻與將軍說一句,絕無半點私心,但為此戰之勝,一戰令敵軍膽寒。”
“榮定奉將軍之令行事,不敢有半點所為。”蕭榮說道最後,神態莊嚴。
高順目光掃來,不失犀利之處,後者與之對視毫不退讓,卻是一片坦然。
半晌,高順笑了,點指對方搖頭道:“今晚你若不來找我,騎兵營才要換人。”
“將軍……”蕭榮神情一動。
高順擺手:“我軍同袍之情,天下誰人不知?但讓你前往,乃是為了全局。與擊敗公孫瓚,拿下幽州相比,任何一支定邊軍屬都不值一提,你懂嘛?”
蕭榮連連點頭:“我懂,將軍言傳身教,榮盡皆記在心中,絕不會心有掛礙。”
“騎兵營你帶走兩千精銳,從此處給我切進去,隻要軍情屬實,必有敵軍主力!”
“將軍,我,我帶一千士卒就夠了,剩下的還要護衛將軍身邊。”
“少廢話,本將軍安如泰山,不需你護衛,你說的沒錯,就憑張海龍的尿性,中心開花他不會猶豫!”高順不讓對方繼續下去。
“諾!”蕭榮起身,隨即一笑:“將軍,那我?”
“滾,你要趕在方將軍和司將軍之前,但出兵卻要慢上一個時辰。”
“諾,將軍放心,那我滾了!”蕭榮一躬身,轉身而去。
剛剛伸手去掀帳簾,遠處卻傳來士卒的喊聲:“將軍,將軍,將軍到了……”
蕭榮的手一僵,他當然聽得懂,前兩聲是喊高順,最後的一聲。
“將軍到了?這麽快?”
接著他就看見了傳訊士卒身後的那個雄壯身影,不是將軍又是誰?
“將軍。”下一刻他大喊著迎了上去,高順緊隨其後。
對蕭榮擺擺手,葉歡直接步入帥帳,氣喘籲籲的對高順道:“敬方,軍情恐怕有變,先給我弄點水和吃的來。”
“還不快去庖廚?”高順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將軍如此,楚南等人盡皆滿麵風塵,一定是連夜快馬趕來,否則怎會這般勞累?
“敬方……”葉歡招招手,先灌了一大壺茶下去,連續全速數百裏,誰能不累?
“敬方,此次奉孝和文遠可能判斷有誤,公孫瓚有意為之,我猜他的目標不是子龍,便是麹義!”調勻了唿吸,葉歡正色言道,方才入營之時,已經有人報了軍情。
“子龍?麹義將軍?”高順麵色一凝,伸手撚須,勁道用的大了,直接撚下數根。
“將軍,你的意思是,公孫瓚之前種種,都是在故布疑陣?”
“軍師讓你來,還有何交代?”
“迴稟將軍,軍師有言,大隊調動,需要掩敵耳目,不可被其看出端倪。”
“好,迴去轉告軍師,高某會依計而行。”高順神情一正道。
“諾,我馬上迴去傳訊。”士卒一禮,轉身便飛奔而去。
“召集眾將,營中議事。”高順說了一句,轉身迴帳,又在沙盤之前凝神細觀。
不片刻功夫,陷陣軍、鐵騎營以及配屬中路軍指揮的各軍統領已然到來。
“爾等傳閱一番。”高順說著將絹帛交給了副統領方悅,接著又道:“軍師與文遠將軍判斷,目下一切行跡表現,公孫瓚匯合白馬義從主力,要對張海龍的六曲下手。”
“六曲?”眾將聞言盡皆麵現驚訝之色,打王牌六曲?瘋了吧!
高順環顧一圈,眾人之中,又以騎兵營統領蕭榮為最,他當年乃是六曲副曲長。
“兵家之事,無所不用其極,此番我軍大軍壓境,公孫伯圭若不出奇製勝,如何對抗?我看他選點就極為準確,何為出奇?便是要想人之不想。”
“諾!”眾人聞言,重新肅然,高將軍之言算是一種點醒。
“現在六曲所部在此處,倘若公孫瓚當真有兩萬餘白馬義從,再卡住齊林和林道二處,不惜代價全力猛攻。各位想想,哪怕張海龍和六曲再強,又是何結果?”
將領們的目光隨著高順點指而動,再聽他分析戰情,具各一震。
蕭榮立刻繞到了方悅身前,雖然不語,但神情的表示已經十分明顯。
後者抬頭看看,便將絹帛交了過去,原本按資排輩還輪不到對方,但他亦知其心。
看完絹帛,蕭榮將之雙手遞給六軍統領司偉,司將軍接過頷首致意。
迴到自己的位置,他便緊盯沙盤,心中不斷思索著各種變化,全心沉浸。
約莫盞茶功夫,軍情已然在營中傳遞一圈,眾人盡皆閱之。
“傳令!”高順二字出口,四下一片轟然應諾。
“傳令趙雲將軍,全軍突進,不要再管麵前之敵,兩日之內,要到由河。”
“方悅將軍,司偉將軍,你二人各領三千騎軍,一走涇陽,一走臨池,日半之內,到達軍情所示之地。”高順說著,瞥了一眼蕭榮:“到後一切聽軍師將令,配合同袍作戰。”
“諾、諾、諾……”
“全部下去準備,明日五更,拔營而進,跟上趙將軍的先鋒。”
“將軍!”見點兵派將,竟無自己之責,蕭榮不禁上前。
“沒聽見本將軍軍令?”高順不待他說完,語氣轉寒。
“諾!”聽見軍令二字,蕭榮眼中再有不平,卻也不敢多言了。
眾將出帳之後,他交代了營中之事,自己卻在帥帳之外來迴踱步。
走了有十幾個來迴,眼神變得堅定起來,大步走到帳前。
“將軍,蕭榮求見。”
“進來……”片刻之後,帳中傳出高順的聲音。
蕭榮隨之入帳,到了高將軍麵前,單膝一跪抱拳道:“將軍,榮方才確有心係六曲之念,但張將軍身經百戰,末將隨將軍有重責在身,原本不該多言。”
“但敵軍倘若真要對六曲下手,以張將軍其人,必會向軍師請求以之為餌,行中心開花之道。而公孫瓚亦定會調集全軍精銳,此戰一開,屍山血海……”
“若論戰力,我軍騎兵營絕不遜鐵騎營各軍,若論與六曲配合作戰,亦無人可勝與榮。榮隻與將軍說一句,絕無半點私心,但為此戰之勝,一戰令敵軍膽寒。”
“榮定奉將軍之令行事,不敢有半點所為。”蕭榮說道最後,神態莊嚴。
高順目光掃來,不失犀利之處,後者與之對視毫不退讓,卻是一片坦然。
半晌,高順笑了,點指對方搖頭道:“今晚你若不來找我,騎兵營才要換人。”
“將軍……”蕭榮神情一動。
高順擺手:“我軍同袍之情,天下誰人不知?但讓你前往,乃是為了全局。與擊敗公孫瓚,拿下幽州相比,任何一支定邊軍屬都不值一提,你懂嘛?”
蕭榮連連點頭:“我懂,將軍言傳身教,榮盡皆記在心中,絕不會心有掛礙。”
“騎兵營你帶走兩千精銳,從此處給我切進去,隻要軍情屬實,必有敵軍主力!”
“將軍,我,我帶一千士卒就夠了,剩下的還要護衛將軍身邊。”
“少廢話,本將軍安如泰山,不需你護衛,你說的沒錯,就憑張海龍的尿性,中心開花他不會猶豫!”高順不讓對方繼續下去。
“諾!”蕭榮起身,隨即一笑:“將軍,那我?”
“滾,你要趕在方將軍和司將軍之前,但出兵卻要慢上一個時辰。”
“諾,將軍放心,那我滾了!”蕭榮一躬身,轉身而去。
剛剛伸手去掀帳簾,遠處卻傳來士卒的喊聲:“將軍,將軍,將軍到了……”
蕭榮的手一僵,他當然聽得懂,前兩聲是喊高順,最後的一聲。
“將軍到了?這麽快?”
接著他就看見了傳訊士卒身後的那個雄壯身影,不是將軍又是誰?
“將軍。”下一刻他大喊著迎了上去,高順緊隨其後。
對蕭榮擺擺手,葉歡直接步入帥帳,氣喘籲籲的對高順道:“敬方,軍情恐怕有變,先給我弄點水和吃的來。”
“還不快去庖廚?”高順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將軍如此,楚南等人盡皆滿麵風塵,一定是連夜快馬趕來,否則怎會這般勞累?
“敬方……”葉歡招招手,先灌了一大壺茶下去,連續全速數百裏,誰能不累?
“敬方,此次奉孝和文遠可能判斷有誤,公孫瓚有意為之,我猜他的目標不是子龍,便是麹義!”調勻了唿吸,葉歡正色言道,方才入營之時,已經有人報了軍情。
“子龍?麹義將軍?”高順麵色一凝,伸手撚須,勁道用的大了,直接撚下數根。
“將軍,你的意思是,公孫瓚之前種種,都是在故布疑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