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朝,八羌首領徹裏吉拜見少帝,天子代之頗為厚重,親賜午膳與金安殿偏殿。
葉歡當然樂見其成,原本涼州來使,別架傅燮最為合適,但他與自己卻有師門之份。
與此同時,在葉家的練武場上,馬超一臉訝然之色。
八十迴合,他竟然沒有拿下葉信!
對方比他還小將近兩歲,這讓自傲的他有點難以接受。
原本求著父親跟舅父來到晉陽,馬超還想著能一見葉歡典韋及燕人張飛的武藝。
可沒想到,不等三人出手,一個劉信已然這般厲害!
“典將軍和張將軍都說了,十年之後,信弟就有可能超越爹爹。”葉恆前日之語尤在耳邊,一開始馬超並未太過放在心上,但現在,他是真正信了。
“孟起兄,怎麽樣,我信弟之勇是不是世所罕見?”葉恆得意的問道。
“大哥,爹爹說過,切磋算不了什麽,孟起兄應該有所容讓。”葉信忙道。
“嗯,葉恆說的對,葉信你果然厲害,咱們明天再來。”馬超卻連連點頭一臉認真,驚訝過去,心頭豪氣又起,這趟晉陽沒來錯,一定要向叔父與二位將軍多多請教。
馬超這麽想,也是如此做的。葉歡沒有讓他失望,悉心指點毫不藏私,為此徹裏吉還特地調整了歸期,讓馬超跟著征東將軍足足學了一月,方才踏上歸途。
進入九月,秋收與南山武院兩頭奔忙讓葉歡不亦樂乎,恨不得能分身為二。
幽州之處,公孫瓚厚待典韋,言及災情他早已平定,對代郡之事則是隻字不提。
在葉歡眼中,白馬將軍的反應是頗為反常的,恐怕會有什麽動作。曹操則在善待張機的同時,加快了進軍青州的腳步,新任豫州刺史袁術不甘落後,紀靈率三萬大軍前往。
同在九月,揚州會稽發生叛亂,刺史劉?征討不利,各地世家紛紛組織私兵對之。
冀州,南皮,驃騎將軍府。
初冬之時,天氣已經頗為寒冷,大堂之內燒起了炭火。
袁紹居中而坐,正在拈須沉吟。
“主公,機不可失,有秦世作為內應,我軍突起發難,定讓劉玄德防不勝防。此人誌向不小,麾下又有良將,設若不能將之剪除,則冀州必難入我手。”
出言鏗鏘的青衣文士正是南皮主簿田豐,麵上一派堅定之色。
“元皓,征討劉備,師出何名?紹不能為人詬病。”袁紹雙眉微微一皺。
“主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平原如今不過三千士卒,餘者郡國,老弱多矣。單是秦家,便有壯丁千餘,我軍大軍壓境,迅雷不及掩耳,定可一舉功成。”
“主公,如今曹孟德出兵青州,主公之弟亦意在此地。二者得之勢力將進一步增長,而我軍此時再按兵不動,若被韓文向醒覺過來,平原極難再下。”
“冬季用兵,雖是有悖兵法,可也正因如此,可收奇兵之效啊。”
袁紹聞言眼中精光一閃,倒點了點頭:“先生之言有理,正南又如何看?”
被問話的文士坐在田豐對麵,亦是一派思索之狀,正是南皮長史審配審正南。
“主公,元皓之言是也,時不我待,若是出兵必要雷霆之勢。”後者起身道。
“好。”袁紹說著一拍案幾:“二位先生既有此言,來啊,給我……”
“主公且慢。”見袁紹想要召集眾將,田豐卻出言阻止。
“先生何故阻我?”
“主公,我軍此戰在速,在發起突然,讓劉備防不勝防。為保軍情之安全,主公可以親筆下達軍令,各軍大將隻需知道所部軍情便可,如此可策萬全。”田豐侃侃道。
“哦?難道元皓認為,我南皮城中會有敵軍細作?”袁紹眉頭一擰。
“主公,有備無患,平原之戰不容有失,拿下此地,驅逐劉備,便可斷韓馥一臂。”
“主公,以軍而論,田元皓之言善也!”
“既然如此,那先生準備如何用兵?紹當洗耳恭聽。”袁紹欣然道。
“主公請看。”田豐說著,在木架之上展開一副地圖。
“我軍可以高覽將軍,淳於瓊將軍自青河,寧丘二處兩路夾擊高唐。若劉備率軍來援,則秦家便可在平原發動,讓顏良將軍領騎軍走此處,與之策應。”
“倘若劉備不來高唐,便強攻下之,雙方兵力懸殊,他一樣守不住平原。”
“田先生,可讓文醜將軍領冀州騎一部至此,萬一戰局有所意外,我軍還能斷韓文向來援之路。與之同時,高、淳於二位將軍一定要把聲勢做足,掩護冀州騎開進。”
審配微微頷首,又點指地圖補充道,出言亦是信心十足。
“正南此謀頗高,那顏良將軍的動作還要更快,設若鄴城有軍來此,恰好襲之!韓文節善於治政,卻失決斷之處,麾下亦無良將,他真的前來才是我軍之幸。”
“元皓,正南,以二位先生之法,劉玄德憑借一郡之力,斷難與我軍抗衡。但拿下平原之後,韓馥便會有所防備,就算此人不足懼,卻會有人不願見我軍如此吧?”
“主公所慮者,必是晉陽葉悅之耳。此人麾下謀臣良將眾多,定邊軍戰力堅強,又有天子在手,的確是大敵。可主公亦要思及,他善待劉備,與其兵甲,更為其正名……”
“難道當真就是惺惺相惜?以豐之見,怕是限製主公才是其目的所在。之前一戰,恰因我等小看劉備才有所敗,但其背後,又豈能沒有葉悅之支持?”田豐言中不乏憤懣之意。
“元皓兄,我亦知兄言不差,但主公不得不慮。眼前劉備羽翼未豐,還難成大害,但我軍將之剪除之後,正麵鄴城,那以葉悅之的為人便不會坐視。”
審配說著一頓,看了看袁紹方才續道:“萬一定邊軍當真加入,我軍又該如何對之。”
袁紹聽了亦是微微頷首,倒並非畏懼,隻不過他對葉歡了解越深,就越知道定邊軍的強大。自己想取韓馥而代之,當真與葉郎定邊正麵交手,又豈能不三思?
葉歡當然樂見其成,原本涼州來使,別架傅燮最為合適,但他與自己卻有師門之份。
與此同時,在葉家的練武場上,馬超一臉訝然之色。
八十迴合,他竟然沒有拿下葉信!
對方比他還小將近兩歲,這讓自傲的他有點難以接受。
原本求著父親跟舅父來到晉陽,馬超還想著能一見葉歡典韋及燕人張飛的武藝。
可沒想到,不等三人出手,一個劉信已然這般厲害!
“典將軍和張將軍都說了,十年之後,信弟就有可能超越爹爹。”葉恆前日之語尤在耳邊,一開始馬超並未太過放在心上,但現在,他是真正信了。
“孟起兄,怎麽樣,我信弟之勇是不是世所罕見?”葉恆得意的問道。
“大哥,爹爹說過,切磋算不了什麽,孟起兄應該有所容讓。”葉信忙道。
“嗯,葉恆說的對,葉信你果然厲害,咱們明天再來。”馬超卻連連點頭一臉認真,驚訝過去,心頭豪氣又起,這趟晉陽沒來錯,一定要向叔父與二位將軍多多請教。
馬超這麽想,也是如此做的。葉歡沒有讓他失望,悉心指點毫不藏私,為此徹裏吉還特地調整了歸期,讓馬超跟著征東將軍足足學了一月,方才踏上歸途。
進入九月,秋收與南山武院兩頭奔忙讓葉歡不亦樂乎,恨不得能分身為二。
幽州之處,公孫瓚厚待典韋,言及災情他早已平定,對代郡之事則是隻字不提。
在葉歡眼中,白馬將軍的反應是頗為反常的,恐怕會有什麽動作。曹操則在善待張機的同時,加快了進軍青州的腳步,新任豫州刺史袁術不甘落後,紀靈率三萬大軍前往。
同在九月,揚州會稽發生叛亂,刺史劉?征討不利,各地世家紛紛組織私兵對之。
冀州,南皮,驃騎將軍府。
初冬之時,天氣已經頗為寒冷,大堂之內燒起了炭火。
袁紹居中而坐,正在拈須沉吟。
“主公,機不可失,有秦世作為內應,我軍突起發難,定讓劉玄德防不勝防。此人誌向不小,麾下又有良將,設若不能將之剪除,則冀州必難入我手。”
出言鏗鏘的青衣文士正是南皮主簿田豐,麵上一派堅定之色。
“元皓,征討劉備,師出何名?紹不能為人詬病。”袁紹雙眉微微一皺。
“主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平原如今不過三千士卒,餘者郡國,老弱多矣。單是秦家,便有壯丁千餘,我軍大軍壓境,迅雷不及掩耳,定可一舉功成。”
“主公,如今曹孟德出兵青州,主公之弟亦意在此地。二者得之勢力將進一步增長,而我軍此時再按兵不動,若被韓文向醒覺過來,平原極難再下。”
“冬季用兵,雖是有悖兵法,可也正因如此,可收奇兵之效啊。”
袁紹聞言眼中精光一閃,倒點了點頭:“先生之言有理,正南又如何看?”
被問話的文士坐在田豐對麵,亦是一派思索之狀,正是南皮長史審配審正南。
“主公,元皓之言是也,時不我待,若是出兵必要雷霆之勢。”後者起身道。
“好。”袁紹說著一拍案幾:“二位先生既有此言,來啊,給我……”
“主公且慢。”見袁紹想要召集眾將,田豐卻出言阻止。
“先生何故阻我?”
“主公,我軍此戰在速,在發起突然,讓劉備防不勝防。為保軍情之安全,主公可以親筆下達軍令,各軍大將隻需知道所部軍情便可,如此可策萬全。”田豐侃侃道。
“哦?難道元皓認為,我南皮城中會有敵軍細作?”袁紹眉頭一擰。
“主公,有備無患,平原之戰不容有失,拿下此地,驅逐劉備,便可斷韓馥一臂。”
“主公,以軍而論,田元皓之言善也!”
“既然如此,那先生準備如何用兵?紹當洗耳恭聽。”袁紹欣然道。
“主公請看。”田豐說著,在木架之上展開一副地圖。
“我軍可以高覽將軍,淳於瓊將軍自青河,寧丘二處兩路夾擊高唐。若劉備率軍來援,則秦家便可在平原發動,讓顏良將軍領騎軍走此處,與之策應。”
“倘若劉備不來高唐,便強攻下之,雙方兵力懸殊,他一樣守不住平原。”
“田先生,可讓文醜將軍領冀州騎一部至此,萬一戰局有所意外,我軍還能斷韓文向來援之路。與之同時,高、淳於二位將軍一定要把聲勢做足,掩護冀州騎開進。”
審配微微頷首,又點指地圖補充道,出言亦是信心十足。
“正南此謀頗高,那顏良將軍的動作還要更快,設若鄴城有軍來此,恰好襲之!韓文節善於治政,卻失決斷之處,麾下亦無良將,他真的前來才是我軍之幸。”
“元皓,正南,以二位先生之法,劉玄德憑借一郡之力,斷難與我軍抗衡。但拿下平原之後,韓馥便會有所防備,就算此人不足懼,卻會有人不願見我軍如此吧?”
“主公所慮者,必是晉陽葉悅之耳。此人麾下謀臣良將眾多,定邊軍戰力堅強,又有天子在手,的確是大敵。可主公亦要思及,他善待劉備,與其兵甲,更為其正名……”
“難道當真就是惺惺相惜?以豐之見,怕是限製主公才是其目的所在。之前一戰,恰因我等小看劉備才有所敗,但其背後,又豈能沒有葉悅之支持?”田豐言中不乏憤懣之意。
“元皓兄,我亦知兄言不差,但主公不得不慮。眼前劉備羽翼未豐,還難成大害,但我軍將之剪除之後,正麵鄴城,那以葉悅之的為人便不會坐視。”
審配說著一頓,看了看袁紹方才續道:“萬一定邊軍當真加入,我軍又該如何對之。”
袁紹聽了亦是微微頷首,倒並非畏懼,隻不過他對葉歡了解越深,就越知道定邊軍的強大。自己想取韓馥而代之,當真與葉郎定邊正麵交手,又豈能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