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最大的髒官和貪官是誰?張讓?何進?抑或其它?
葉歡驕傲得說,和本公子比,他們都是弟弟。
換一個問題,漢末最大的紈絝是誰?
葉歡笑笑不說話,本公子認第二,誰敢認第一。
那麽最能打的是誰?最得天子信任的是誰?
答案一樣明顯。
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典韋幽州之行的種種“奇景”。
群眾的眼睛一向是雪亮的,大可以聽聽幽州群眾的心聲。
“府君,典韋田豫此來,核查田畝人丁的主意,到底是天子的,還是那位的?府君怎會答應的如此幹脆?公孫白馬與劉使君也不見如此。”
代郡郡守府的客堂內,主簿連凱與秦侃對坐用茶,問出了心中疑問。
“以那位一向的性格,意思應該是天子的,但主意全是他的。”
“哦,府君之言何解?”連凱拈須又問。
“當年那位揚名之前,先帝寵信內臣外戚,不問朝政,但後來卻是勵精圖治。如今天子想要再興大漢,自會有雄心壯誌,各地稅收首當其衝。”
“朝政不清,蛾賊亂起之時,地方治政混亂。大士族各自為政,欺上瞞下,亦會選擇依附之人,而有實力的諸侯為了獲得強援,便一拍而合。”
“而今典公義與田國讓前來,一者武力震懾,二者用以國法。如此雙管其下之法,說不是那位授意本官都不信。”秦侃一番言談,拿起香茶喝了一口。
見連凱微微點頭,麵上卻還有疑惑之色,他不由略帶譏諷的笑道:
“營私舞弊,欺上瞞下之事各地皆有,也越來越為巧妙。可對付劉使君和公孫白馬或許能行,但對付他?”秦侃說著搖了搖頭,長歎一口氣。
連凱聞言恍然大悟:“葉郎威震天下,惡來勇冠三軍,加上那田豫頭頭是道,難怪府君不致一詞。而那些世家恭恭敬敬,怕也是這個道理。”
秦侃聽了卻連連擺手:“你若以為世家是畏懼,那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連凱目中再現疑惑之色:“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府君之言何解。”
“若是不解,迴去好好想個明白通透,否則以後怕是不好過啊。”
連主簿陷入沉思,府君不會無的放矢,倘若不是畏懼,又是為何?
與之同時,丁家內堂,丁大公子丁僖也坐在父親對麵,一臉的不舍之色。
“爹爹,一萬石糧食,就這麽送出去了,葉郎厲害,也不必如此畏懼吧?”
丁匡盯著兒子看了片刻,吹了吹胡子,搖頭歎氣,隻顧飲茶。
丁公子不由翻個白眼:“爹你這是什麽意思,當年公孫瓚橫征暴斂之時,我丁家也能談笑對之,說起來公孫白馬行事,還要比葉歡狠得多。”
“哎~同樣是世家公子,差距怎麽就那麽大了?你也好意思叫紈絝?”
“我……”丁僖一陣無語,我很丟人嗎?
“便要似葉郎,張二,李韜那樣,才能稱紈絝,你,終究扶不上牆。”
“爹,孩兒不懂,你就教導一下,幹嘛冷嘲熱諷?再說,我是扶不上牆,咱們丁家就能跟晉陽葉家,西河張家比?”丁僖不由鼓著腮幫子道。
“你這個混賬東西,還敢跟為父頂嘴,天天就知道花天酒地。”丁匡作色道。
“行行行,我混賬,混賬,那以後丁家還不要交給我,爹你倒是說說啊。”
見兒子一臉滾刀肉的模樣,丁匡不由氣結,連連搖頭。
“你沒聽田國讓說嘛?這一萬石糧食可以從日後稅收扣除。且之前種種,太原侯既往不咎,隻從眼下開始,有他此言,我又豈能不做?”
丁僖默默點頭,眼珠子滴溜溜轉了轉又問:“爹爹,此乃田豫之言,太原侯也的確一言九鼎,可他是征東將軍,咱們代郡屬幽州,不歸他管啊。”
“嗯,你這幾句話,倒還像人話。”
“爹,孩兒是真心求教。”丁僖翻了個白眼,我不是人,你……
“代郡雖屬幽州,亦是護烏桓治下,如今的護烏桓校尉張遼張文遠乃是葉郎愛將,此其一。你再想想,天子封賈詡為陽原侯,為何他不來,賈穆卻來了?”
丁僖聽了沉吟起來,片刻之後方才雙眼一亮:“爹,你的意思是,賈穆子代父職留在陽原,有張文遠為之撐腰,莫非太原侯要將代郡……”
丁匡神色不動,眼中卻有欣慰,聽兒子說道要處,他卻是擺擺手阻止。
“以捐代稅,我丁家已然不虧,你這些年沒少去舅父家走動。原先他們還不及我丁家,但三年不到,已然勝過不少,內中到底何故?”
“啊,爹爹,說起舅父,他們也隱瞞人頭啊,比我們更多。”
“哎~你隻看這點,卻不知他們所交稅賦是我們三倍不止,還心甘情願。”
“哦,爹爹說的是,難怪太原侯聽之任之,也不見核查。”
“子辨,你要接丁家家主之位,就得想的深一點。你舅父為何心甘情願交那麽多?還不是因為他所得的更多?而這些所得,又是他們的本事嘛?”
丁僖默然,很多事情,父親都比他看的通透的多。
“興修水利,增產農田,引各州人口前來,震邊疆異族服帖。尤其能先與之,再取之,葉公有子如此,合該葉家興盛,又豈是公孫瓚一味武力可比?”
“一萬石糧食,看似不少,可日後等若可以收迴。此時送了,既能接好典韋田豫,又能贏得賑災惜民之望,子辨,現在你還覺得多嗎?”
丁大公子聽得連連點頭,父親之言,句句在理,隻不過自己沒想到。
“為一家之主,掌族人千萬,必要深思熟慮,很多時候有舍方有得。”丁匡語重心長的道,借此事,倒的確是個調教兒子的好時機。
丁僖一臉認真的聽完,想了想竟是起身一禮,便轉身要走。
“你這小子,又要往哪兒去?”丁匡雙眉一皺問道。
“爹你說得對,要眼光長遠,既然如此,一萬石不夠,咱們丁家要做就做第一,孩兒尋思著,再送五千石去。”丁僖轉身正色道。
“換件衣服再去。”丁匡一笑拈須。
葉歡驕傲得說,和本公子比,他們都是弟弟。
換一個問題,漢末最大的紈絝是誰?
葉歡笑笑不說話,本公子認第二,誰敢認第一。
那麽最能打的是誰?最得天子信任的是誰?
答案一樣明顯。
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典韋幽州之行的種種“奇景”。
群眾的眼睛一向是雪亮的,大可以聽聽幽州群眾的心聲。
“府君,典韋田豫此來,核查田畝人丁的主意,到底是天子的,還是那位的?府君怎會答應的如此幹脆?公孫白馬與劉使君也不見如此。”
代郡郡守府的客堂內,主簿連凱與秦侃對坐用茶,問出了心中疑問。
“以那位一向的性格,意思應該是天子的,但主意全是他的。”
“哦,府君之言何解?”連凱拈須又問。
“當年那位揚名之前,先帝寵信內臣外戚,不問朝政,但後來卻是勵精圖治。如今天子想要再興大漢,自會有雄心壯誌,各地稅收首當其衝。”
“朝政不清,蛾賊亂起之時,地方治政混亂。大士族各自為政,欺上瞞下,亦會選擇依附之人,而有實力的諸侯為了獲得強援,便一拍而合。”
“而今典公義與田國讓前來,一者武力震懾,二者用以國法。如此雙管其下之法,說不是那位授意本官都不信。”秦侃一番言談,拿起香茶喝了一口。
見連凱微微點頭,麵上卻還有疑惑之色,他不由略帶譏諷的笑道:
“營私舞弊,欺上瞞下之事各地皆有,也越來越為巧妙。可對付劉使君和公孫白馬或許能行,但對付他?”秦侃說著搖了搖頭,長歎一口氣。
連凱聞言恍然大悟:“葉郎威震天下,惡來勇冠三軍,加上那田豫頭頭是道,難怪府君不致一詞。而那些世家恭恭敬敬,怕也是這個道理。”
秦侃聽了卻連連擺手:“你若以為世家是畏懼,那便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連凱目中再現疑惑之色:“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府君之言何解。”
“若是不解,迴去好好想個明白通透,否則以後怕是不好過啊。”
連主簿陷入沉思,府君不會無的放矢,倘若不是畏懼,又是為何?
與之同時,丁家內堂,丁大公子丁僖也坐在父親對麵,一臉的不舍之色。
“爹爹,一萬石糧食,就這麽送出去了,葉郎厲害,也不必如此畏懼吧?”
丁匡盯著兒子看了片刻,吹了吹胡子,搖頭歎氣,隻顧飲茶。
丁公子不由翻個白眼:“爹你這是什麽意思,當年公孫瓚橫征暴斂之時,我丁家也能談笑對之,說起來公孫白馬行事,還要比葉歡狠得多。”
“哎~同樣是世家公子,差距怎麽就那麽大了?你也好意思叫紈絝?”
“我……”丁僖一陣無語,我很丟人嗎?
“便要似葉郎,張二,李韜那樣,才能稱紈絝,你,終究扶不上牆。”
“爹,孩兒不懂,你就教導一下,幹嘛冷嘲熱諷?再說,我是扶不上牆,咱們丁家就能跟晉陽葉家,西河張家比?”丁僖不由鼓著腮幫子道。
“你這個混賬東西,還敢跟為父頂嘴,天天就知道花天酒地。”丁匡作色道。
“行行行,我混賬,混賬,那以後丁家還不要交給我,爹你倒是說說啊。”
見兒子一臉滾刀肉的模樣,丁匡不由氣結,連連搖頭。
“你沒聽田國讓說嘛?這一萬石糧食可以從日後稅收扣除。且之前種種,太原侯既往不咎,隻從眼下開始,有他此言,我又豈能不做?”
丁僖默默點頭,眼珠子滴溜溜轉了轉又問:“爹爹,此乃田豫之言,太原侯也的確一言九鼎,可他是征東將軍,咱們代郡屬幽州,不歸他管啊。”
“嗯,你這幾句話,倒還像人話。”
“爹,孩兒是真心求教。”丁僖翻了個白眼,我不是人,你……
“代郡雖屬幽州,亦是護烏桓治下,如今的護烏桓校尉張遼張文遠乃是葉郎愛將,此其一。你再想想,天子封賈詡為陽原侯,為何他不來,賈穆卻來了?”
丁僖聽了沉吟起來,片刻之後方才雙眼一亮:“爹,你的意思是,賈穆子代父職留在陽原,有張文遠為之撐腰,莫非太原侯要將代郡……”
丁匡神色不動,眼中卻有欣慰,聽兒子說道要處,他卻是擺擺手阻止。
“以捐代稅,我丁家已然不虧,你這些年沒少去舅父家走動。原先他們還不及我丁家,但三年不到,已然勝過不少,內中到底何故?”
“啊,爹爹,說起舅父,他們也隱瞞人頭啊,比我們更多。”
“哎~你隻看這點,卻不知他們所交稅賦是我們三倍不止,還心甘情願。”
“哦,爹爹說的是,難怪太原侯聽之任之,也不見核查。”
“子辨,你要接丁家家主之位,就得想的深一點。你舅父為何心甘情願交那麽多?還不是因為他所得的更多?而這些所得,又是他們的本事嘛?”
丁僖默然,很多事情,父親都比他看的通透的多。
“興修水利,增產農田,引各州人口前來,震邊疆異族服帖。尤其能先與之,再取之,葉公有子如此,合該葉家興盛,又豈是公孫瓚一味武力可比?”
“一萬石糧食,看似不少,可日後等若可以收迴。此時送了,既能接好典韋田豫,又能贏得賑災惜民之望,子辨,現在你還覺得多嗎?”
丁大公子聽得連連點頭,父親之言,句句在理,隻不過自己沒想到。
“為一家之主,掌族人千萬,必要深思熟慮,很多時候有舍方有得。”丁匡語重心長的道,借此事,倒的確是個調教兒子的好時機。
丁僖一臉認真的聽完,想了想竟是起身一禮,便轉身要走。
“你這小子,又要往哪兒去?”丁匡雙眉一皺問道。
“爹你說得對,要眼光長遠,既然如此,一萬石不夠,咱們丁家要做就做第一,孩兒尋思著,再送五千石去。”丁僖轉身正色道。
“換件衣服再去。”丁匡一笑拈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