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諛之輩曆代都不會缺,奉承話人人愛聽,假設此人又能知心意……
葉丁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對自己心思揣摩的用心程度,令人感動。
聰明的地方在於,葉丁知道底線在哪裏,從來不會出圈。
眼前的李韜似乎也有這個特質,假如他能得天子歡心,何樂而不為?
現在看,也許賈詡看重的就是此處,因此全力為他爭取中常大夫一職。
葉歡不再多想,好好“勉勵”了李韜一番。原本還想多和他交代一些天子喜愛之事,但轉念一想,軍師既然有了安排,一切當要自然為上。
黃昏之時,李韜誌得意滿的離開了葉府,明日早朝,他還需好生歇息。
葉歡坐鎮晉陽,與南山武院之中進一步完善定邊軍的將官素質,加強指揮係統與戰術理念。一麵認真教導趙雲,後者的天賦並不低,且更是孜孜不倦。
六日之後,清河一地的戰情傳來,冀州刺史韓馥重用劉備與麾下大將張合。與袁紹所部戰的有聲有色,絲毫不讓,雙方一時僵持不下。
此一戰,劉玄德的二弟關羽關雲長不但在鬥將之中七十迴合擊敗河北悍將文醜,更與張郃聯手在平原郊縣設伏,擊破大將高覽所部,一時間名動天下。
沒等朝廷使節調停,冀州的一場蝗災卻令戰局戛然而止,雙方收軍罷戰。
與此同時,宛城,一列車仗到了城門之處,袁術麾下大將紀靈前來相迎。
馬車停下,一名儒生打扮的年青人下車,但見他生的白白胖胖,小眼聚光。
紀靈見了,亦是下馬帶著身邊文士來到近前,以禮相待。
“在下紀靈,見過簡大人,此乃我豫州主簿袁胤。”
“袁胤見過簡大人。”文士亦拱手為禮。
白白胖胖的青年儒生正是簡雍,此番受葉歡之命而來,自是禮數周到。
“雍在晉陽,便聽征東將軍提起將軍之命,許為豪傑,今日一見,名不虛傳。”簡雍笑容友好,語氣溫和。
“哈哈哈哈,葉將軍謬讚了,靈實是汗顏,後將軍就在城中相侯,簡大人請。”紀靈爽朗的一笑,伸手相請,麵前此人雖然年青,卻不能怠慢。
“紀將軍,袁主簿,雍字憲和,二位年長,唿我表字即可。”
“好好好,憲和先生請。”紀靈欣然頷首道,但稱唿之中還是加上了先生二字,簡雍此來,名義上是為豫州荊州之事,其實卻是後將軍相請。
“二位請。”簡雍又再謙遜一番,這才邁步而行。
一行直奔豫州刺史府,後將軍袁術則在大堂門前降階相迎。
簡雍見了快行幾步上前見禮:“簡雍見過袁將軍,太原侯亦讓雍代為致意。”
“哈哈哈,憲和不必多禮,不必多禮,近聞悅之進位征東將軍,術心中實是為故交歡喜,正該其位也,悅之可好?”
“君候安好,三月之前,若蘭夫人誕下一女,君候更是開心。”
“嗯,悅之常言,生個女兒必要如珠似寶,眼下心願得遂矣。”
簡雍察言觀色,看的出袁術頗為欣然。郭軍師說的不錯,對此人不能有半點禮數疏忽,且以將軍之言為由就是最好的開場白。
“憲和你遠來辛苦,術略備酒宴,為你接風洗塵。”
“將軍,雍來前,君候還有一事交代,讓我到後便要速辦。”
“何事?憲和盡管說之。”袁術拈須一笑,似乎猜到了什麽。
“敢問將軍,孫少將軍是否在宛城?”
袁術聞言笑容隱去,微微頷首道:“伯符為文台守孝,十日之前方迴。”
“將軍賜宴,雍之幸也,但君候交代,若少將軍在,當先往之。”
“嗯,悅之與文台,知交也,文台不幸戰死沙場,此乃應有之義也。”袁術想了想便對紀靈道:“正方先送憲和往城西,相見之後晚間再來。”
“諾!憲和請隨我來。”紀靈領命。
簡雍點點頭,從懷中取出一個精美的錦囊,雙手遞在袁術麵前。
“後將軍,此乃君候親筆。”
看了看錦囊之上“公路兄親啟”的字樣,袁術接了過來,簡雍方隨紀靈而去。
目送二人離開,袁術伸手去解錦囊,隨之卻稍稍一頓,轉身入堂去了。
這邊出門,那裏早有士卒快馬報與孫策,小霸王自然要去大門相迎。
孫堅戰死之後,他將父親屍骨送迴故鄉,為之守孝七七四十九日。這才趕來宛城,想著為父報仇,可等他到了,兩下已然暫且罷兵。
身在家中,孫策身上並未除孝,聞聽簡雍一到就來尋他,心中卻有些忐忑。
得知孫堅死訊之後,葉歡曾命人用八百裏快馬送去了信件,隨之亦有極為豐厚的帛金,為孫堅作祭之文,葉歡寫的情真意切,孫家亦感其德。
“少將軍不必多禮,不必多禮。”見孫策要行禮,簡雍立刻上前相扶。
“憲和先生,你與伯符好生敘話,一個時辰之後,紀靈再來。”
“有勞將軍。”簡雍迴身致意,待其走後方對孫策正色道:“三月之內,天子便會有旨意傳來,孫將軍之爵,將由少將軍襲之。”
“少將軍但有所需,一切可對雍明言,若想去北地,將軍亦會欣然相迎。”
孫策聽了眼眶不禁有點發紅,師父雖然不能親身前來,卻為自己想的周詳。
“簡先生,師父待策義重,可惜……”
“少將軍節哀,君候亦在府中為孫將軍設祭。”簡雍說著心中卻有些納悶,孫策的神情之中的確有感激和悲傷,但隱隱之間卻還有一些閃避。
“策多謝師父之意。”孫策向著北方一抱拳,便請簡雍入內相談。
簡憲和當然不知小霸王為何有些閃避之意,但假如葉歡在,卻一定清楚。
當日聯軍討賊,董卓火燒洛陽,孫堅隨葉歡前往,卻在當夜收軍而退,走得匆匆忙忙。孫策其時很是納罕,父親的行為與往常大相徑庭。
一直等到迴了長沙,一天晚間孫堅才與他鄭重說起,竟是因為傳國玉璽!而當父親說起此事,言語之中對葉歡亦不無愧疚之意。
葉丁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對自己心思揣摩的用心程度,令人感動。
聰明的地方在於,葉丁知道底線在哪裏,從來不會出圈。
眼前的李韜似乎也有這個特質,假如他能得天子歡心,何樂而不為?
現在看,也許賈詡看重的就是此處,因此全力為他爭取中常大夫一職。
葉歡不再多想,好好“勉勵”了李韜一番。原本還想多和他交代一些天子喜愛之事,但轉念一想,軍師既然有了安排,一切當要自然為上。
黃昏之時,李韜誌得意滿的離開了葉府,明日早朝,他還需好生歇息。
葉歡坐鎮晉陽,與南山武院之中進一步完善定邊軍的將官素質,加強指揮係統與戰術理念。一麵認真教導趙雲,後者的天賦並不低,且更是孜孜不倦。
六日之後,清河一地的戰情傳來,冀州刺史韓馥重用劉備與麾下大將張合。與袁紹所部戰的有聲有色,絲毫不讓,雙方一時僵持不下。
此一戰,劉玄德的二弟關羽關雲長不但在鬥將之中七十迴合擊敗河北悍將文醜,更與張郃聯手在平原郊縣設伏,擊破大將高覽所部,一時間名動天下。
沒等朝廷使節調停,冀州的一場蝗災卻令戰局戛然而止,雙方收軍罷戰。
與此同時,宛城,一列車仗到了城門之處,袁術麾下大將紀靈前來相迎。
馬車停下,一名儒生打扮的年青人下車,但見他生的白白胖胖,小眼聚光。
紀靈見了,亦是下馬帶著身邊文士來到近前,以禮相待。
“在下紀靈,見過簡大人,此乃我豫州主簿袁胤。”
“袁胤見過簡大人。”文士亦拱手為禮。
白白胖胖的青年儒生正是簡雍,此番受葉歡之命而來,自是禮數周到。
“雍在晉陽,便聽征東將軍提起將軍之命,許為豪傑,今日一見,名不虛傳。”簡雍笑容友好,語氣溫和。
“哈哈哈哈,葉將軍謬讚了,靈實是汗顏,後將軍就在城中相侯,簡大人請。”紀靈爽朗的一笑,伸手相請,麵前此人雖然年青,卻不能怠慢。
“紀將軍,袁主簿,雍字憲和,二位年長,唿我表字即可。”
“好好好,憲和先生請。”紀靈欣然頷首道,但稱唿之中還是加上了先生二字,簡雍此來,名義上是為豫州荊州之事,其實卻是後將軍相請。
“二位請。”簡雍又再謙遜一番,這才邁步而行。
一行直奔豫州刺史府,後將軍袁術則在大堂門前降階相迎。
簡雍見了快行幾步上前見禮:“簡雍見過袁將軍,太原侯亦讓雍代為致意。”
“哈哈哈,憲和不必多禮,不必多禮,近聞悅之進位征東將軍,術心中實是為故交歡喜,正該其位也,悅之可好?”
“君候安好,三月之前,若蘭夫人誕下一女,君候更是開心。”
“嗯,悅之常言,生個女兒必要如珠似寶,眼下心願得遂矣。”
簡雍察言觀色,看的出袁術頗為欣然。郭軍師說的不錯,對此人不能有半點禮數疏忽,且以將軍之言為由就是最好的開場白。
“憲和你遠來辛苦,術略備酒宴,為你接風洗塵。”
“將軍,雍來前,君候還有一事交代,讓我到後便要速辦。”
“何事?憲和盡管說之。”袁術拈須一笑,似乎猜到了什麽。
“敢問將軍,孫少將軍是否在宛城?”
袁術聞言笑容隱去,微微頷首道:“伯符為文台守孝,十日之前方迴。”
“將軍賜宴,雍之幸也,但君候交代,若少將軍在,當先往之。”
“嗯,悅之與文台,知交也,文台不幸戰死沙場,此乃應有之義也。”袁術想了想便對紀靈道:“正方先送憲和往城西,相見之後晚間再來。”
“諾!憲和請隨我來。”紀靈領命。
簡雍點點頭,從懷中取出一個精美的錦囊,雙手遞在袁術麵前。
“後將軍,此乃君候親筆。”
看了看錦囊之上“公路兄親啟”的字樣,袁術接了過來,簡雍方隨紀靈而去。
目送二人離開,袁術伸手去解錦囊,隨之卻稍稍一頓,轉身入堂去了。
這邊出門,那裏早有士卒快馬報與孫策,小霸王自然要去大門相迎。
孫堅戰死之後,他將父親屍骨送迴故鄉,為之守孝七七四十九日。這才趕來宛城,想著為父報仇,可等他到了,兩下已然暫且罷兵。
身在家中,孫策身上並未除孝,聞聽簡雍一到就來尋他,心中卻有些忐忑。
得知孫堅死訊之後,葉歡曾命人用八百裏快馬送去了信件,隨之亦有極為豐厚的帛金,為孫堅作祭之文,葉歡寫的情真意切,孫家亦感其德。
“少將軍不必多禮,不必多禮。”見孫策要行禮,簡雍立刻上前相扶。
“憲和先生,你與伯符好生敘話,一個時辰之後,紀靈再來。”
“有勞將軍。”簡雍迴身致意,待其走後方對孫策正色道:“三月之內,天子便會有旨意傳來,孫將軍之爵,將由少將軍襲之。”
“少將軍但有所需,一切可對雍明言,若想去北地,將軍亦會欣然相迎。”
孫策聽了眼眶不禁有點發紅,師父雖然不能親身前來,卻為自己想的周詳。
“簡先生,師父待策義重,可惜……”
“少將軍節哀,君候亦在府中為孫將軍設祭。”簡雍說著心中卻有些納悶,孫策的神情之中的確有感激和悲傷,但隱隱之間卻還有一些閃避。
“策多謝師父之意。”孫策向著北方一抱拳,便請簡雍入內相談。
簡憲和當然不知小霸王為何有些閃避之意,但假如葉歡在,卻一定清楚。
當日聯軍討賊,董卓火燒洛陽,孫堅隨葉歡前往,卻在當夜收軍而退,走得匆匆忙忙。孫策其時很是納罕,父親的行為與往常大相徑庭。
一直等到迴了長沙,一天晚間孫堅才與他鄭重說起,竟是因為傳國玉璽!而當父親說起此事,言語之中對葉歡亦不無愧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