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不懂葉歡豎起大拇指得含義,但那份讚賞和真誠卻感受的到。

    將手中茶杯交給管亥,他撩起下擺便跪倒在葉歡麵前。

    “當日在兗州得見將軍,化便心中仰慕,之後數次想要投效,卻恐毫無建樹。故才直到今日,此後化願追隨將軍,效犬馬之勞,終生不改。”

    說完跪伏與地,久久不起。

    葉歡伸手將之攙扶起來,拍拍對方肩膀:“自今日起,元儉就是我定邊軍校尉一職,跟你前來的那些兄弟,依舊由你統領,為兵為民,亦是你一言而決。”

    “將軍,廖化不敢,若論統軍,化遠不及子平與伯明。”廖化動容的道。

    “無妨,本將軍教你,你用心學便是。”葉歡灑然一笑。

    “諾!”廖化身軀一正高聲應諾,管亥周倉皆是連連頷首。

    “元儉,今晚我設宴為你接風,眼下還有要事,你先下去歇息。”

    “將軍大事要緊,華不礙事的。”廖化連連擺手,施禮退下。

    出了大廳,他唿出一口長氣,便對周倉道:“伯明,真的,我一點感覺不到將軍陣上的氣勢,就像換了個人一樣。你說得對,說說話我就不怕了。”

    周倉一掌拍在廖化肩頭:“元儉,記得好好跟將軍學,他不是跟你客氣的。”

    “哎!”後者答應的極為幹脆。

    大廳之中,葉歡正在詳細問及百姓之事,一樁樁一件件事無巨細。

    “將軍放心,我們也聽很多百姓說過,他們都是衝著將軍的名聲而來的,並州民生安定,這年頭誰也不願整日提心吊膽。”方丹說著麵上亦有感觸之意。

    “方主簿,你能體察民心亦是相當不錯,以我看,做個縣令綽綽有餘。”

    “多謝將軍誇讚。”方丹聞言麵上一喜,傳聞中前將軍從不虛言,遷移民眾乃是天子旨意,他這個主簿也要去得,到了並州,葉歡之言是什麽分量?

    “事做得好,就該得賞,走,去渡口看看,水情如何,船隻夠不夠……”葉歡一笑起身,負手向廳外走去,眾人急忙跟在身後。

    有了將軍方才之言,數日的辛苦就不會白費,葉大公子的大方誰人不知?

    一路而行,看著太原營士卒為老弱婦孺們搭建的簡易帳篷,葉歡心中暗暗點頭。從軍為民這條信念定邊軍已經紮下了,從士卒們的笑容中就看得出來。

    “這便是亂世,朝不保夕,本公子又是名聲在外,否則可就極難了,就算有聖旨,說不得也要與董仲穎一般。”看見士卒們紛紛行禮,葉歡揮手相應。

    漢末百姓的宗族觀念,本鄉本土觀念都很重,若不是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誰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就算眼下都會有不少老人寧願死,也要死在家裏。

    這麽想就不難理解董卓為什麽要火燒洛陽,不斷了念想根本帶不動。相比董卓,葉歡的優勢就在他的好名聲,尤其是在經曆了上次的黃巾軍民大遷移之後。

    這個時代也是有輿論的,尤其是那些名士。似葉公、盧植、鄭玄、許子將等等,他們的作用不會比後世的自媒體差,而且是大漢主流。

    忠君愛國,一心為民,一諾千金。這都是葉歡為自己打造的人設,再通過種種手段宣揚出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個效果日後還會越來越大。

    有一點是大公子始料未及的,那便是孟子的地位在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亞聖”的說法開始出現了,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葉歡經常的引用。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這個觀點。

    南山書院中,孟子是和論語並列的必學課目,在此之前,它不在漢七經之列。

    接下來,輿論方麵葉歡還要更清楚的向天下昭示自己的政治主張,民為貴。這個民字不單單包含了普通百姓,平民,士族亦可囊括在內。

    爭霸天下,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二十年,也許三十年。一統江山固然是葉歡的心中所願,但帶給大漢一個先進的思想體係,重要性還在其上。

    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大漢的長久興盛,哪怕江山更迭,思想是不滅的。

    從邊軍一小兵到名聞天下的大將,十餘年時間,葉歡的想法也在逐步成型,軍事、經濟,民生、建設等等融合成一套係統的理論。

    漫步之間,葉歡到了黃河渡口,登上高台,頓見一片滔滔不絕。

    相比於長江的沉靜,大河則要洶湧許多,此刻河麵之上有十餘艘渡船來來迴迴,與浪花之中起起伏伏,不斷將這邊的百姓引渡過去。

    葉歡看的微微頷首,為眼前的場景所感。隻是可惜,大公子實在是缺少曹操父子的才情,否則目下所觀就是一首好詩的絕佳素材。

    “君候,久聞君候才情驚人,三歲能文,四歲能武,五歲成賦驚天下,不知今日可有好句?”主簿方丹見前將軍頗有感懷之意,不失時機的問道。

    “啊?哈哈哈,哈哈哈……方主簿謬讚了,傳言未必盡實。”葉歡聞言一愣,心道你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可我們大公子是要臉的人,唯有灑然一笑。

    此刻一陣清風吹來,掀動了葉歡的衣角,衣袖飄飄更顯挺拔出塵之姿。

    “君候太謙了,丹常聽友人提起君候之句,為之絕倒。”方丹一言,眾人紛紛頷首,倒也不是方主簿要拍葉將軍的馬屁,他是當真想見葉歡之才。

    “你有完沒完?來勁了?本公子要會還跟你謙虛?”大公子腹誹著,眾人當然不知此乃葉將軍“軟肋”所在,每次曹操提起他都會堅決拒絕。

    當然,葉大公子向來是倒驢不倒架的,當下微微沉吟,負手再觀大河。眾人見了都是屏息凝神,側耳靜聽,麵上一片期待之色。

    十息功夫之後,就見君候伸手向上遊一指,口中吟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鳳舞九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葛不要太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葛不要太亮並收藏三國之鳳舞九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