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元年十月,前將軍葉歡上書,表奏黃巾降將白帆為安東將軍領屯留侯。
十月二十九,天子詔書到達濟南,封白帆為安東將軍屯留侯,麾下眾將皆有封賞。
十月三十,白帆率眾出濟南,歸降大漢,青州牧黃琬入濟南,布政安民。
有了白帆這個先例在前,張遼的“收容”動作進行的頗為順利,很多黃巾將領聞風來降,兩月時間,文遠竟收攏了十二萬士卒,另外還有三萬餘隨軍的婦孺。
在青州至並州的大道上,有著絡繹不絕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隊伍。他們有的還穿著黃巾軍的服飾,有的則是衣衫襤褸,步履蹣跚,可人人眼中卻都閃動著光芒。
路旁的高地上,有幾個身穿定邊軍軍服的大漢在喊著。
“兄弟們,鄉親們,再加把勁,將軍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軍營,蓋好了房屋,開墾好了土地。到了並州,有飯吃,有田種,想當兵的當兵,想做活的做活……”
一個老者手持樹枝走在路上,忽然趔趄了一下,身邊的女兒急忙扶住。
“爹爹,我扶著你,你聽,葉將軍說了,到了並州有屋子住,有田種……”
老者用力的將自己的身軀撐起:“靈兒,我聽見了,就是死我也要走到並州。”
“爹爹,還是讓我背吧。”少女看著老者背上的包裹說道。
“不用,我要把你娘背去,讓她看看我們能活下去。”老者緊了緊包裹堅定的道。
此時前方忽然來了一大隊士卒,領頭的青年高大健碩,麵色和善。
“鄉親們,我們是將軍麾下的定邊軍,有老弱病殘的,來坐大車走。”青年縱馬喊道。
聽了這個聲音,不少百姓都掉下淚來。他們上了年歲的,體弱多病的,落在別處就是個死,除了親人,沒人會待見,可前將軍不一樣,他說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大哥,我爹腿不好,能坐大車嗎?”少女靈兒急忙上前問道。
青年看了老者一眼,隨即點點頭:“能,兄弟們下來兩個,扶老人家上車。”
那邊就有士卒前來攙扶老者,靈兒見了一下跪倒在青年麵前,不住的磕頭。
後者見了急忙下馬,想扶又覺得不妥,連聲道:“姑娘,不必如此,將軍軍令。”
扶著老者的一名士卒見了他麵黃肌瘦,便掏出了懷中的鍋餅遞過去。
老者見狀立刻咽了口口水,卻沒有去接。
“哥,哥兒,我老了,不中用了,這鍋餅能留給丫頭吃嗎?”
“老人家,你吃不要緊,後麵還會有專門來送的,隻是路途遠,一天隻能一頓。”
“哥兒啊,一天一頓夠了,夠了……”老者連連點頭,渾濁的雙眼竟有淚水。
那邊靈兒聽了青年的話,也不起身,直接衝西邊磕頭:“那我給將軍磕。”
長長的隊列中,相同的一幕不斷發生,百姓們都和靈兒一樣,自發的給前將軍叩首。
“大夥兒都起來,將軍說的,到了並州隻要你們肯幹活,就有兩餐溫飽!”青年大聲喊著,讓士卒們將叩首的百姓扶起,又將那些老弱扶上大車。
此時鄉親們才驚訝的發現,士卒之中居然還有不少長相不似大漢之人。
後軍的那陣歡聲雷動吸引了白帆的注意,隱約間就聽見百姓大喊葉歡的名字。
周通向後看了看,迴頭道:“大帥,以前讀書人說的那些道理我從來沒當迴事兒,所見都是拿人命不當迴事的贓官狗官,可前將軍?我他娘的真的服氣。”
“說的是,十幾萬人,前將軍說不丟一個!那得多少糧食?精壯倒還罷了,老弱婦孺也顧著,大帥,周兄,我也算是明白為什麽定邊軍打仗不要命了。”張勇歎道。
“前將軍待百姓如此,我等算是沒有歸降錯。”白帆一言眾皆頷首。
“不放下一個。”葉歡之言擲地有聲。
但豪言壯語的背後,是定邊軍出動了高達二十萬人次的軍隊與民夫,其中的消耗可想而知!就像張勇所言,十餘萬人的吃喝,每天都是巨大的數字。
此事放在別人,怕想也不敢想,但葉歡?不但敢想,更敢做。
一趟來迴數百裏,餐風露宿,定邊軍和民夫隊沒有一個喊累的,將軍軍令!
邊疆十六縣包括各郡在內,家有餘糧的百姓連夜趕製鍋餅等幹糧,然後統一送到各個縣府,州府,再往外運送。葉歡打造的行政體係,在此刻顯示了高效。
很多百姓都是衝著葉郎做幹糧,根本沒有指望迴報。但政令隨即傳來,這些來年都可以抵稅,更是十抵十二。如此一來,各地百姓更加踴躍了。
不但百姓支持,世家更是盡力,第一不用自家糧食,第二那麽多人口豈能沒他們的份兒?加上咱們前將軍天下第一紈絝的名頭,很多世家子弟都親自上陣了。
比如說極品郡守李韜,人家就帶著過千的家丁幫忙,還不要大哥的錢糧。
當然隻要是葉歡的事情,什麽地方都少不了“並州首富”張敘張公子。
二公子全力開動,提供的人手多達萬餘,那銀錢花的和流水一般。
什麽?你問張二公子會不會心痛?那你是絕對想歪了。
“我去,這錢花的,爽啊……我怎麽這麽有錢?”張敘的原話。
在各方全力開動之下,半月之後,已經有一半的黃巾士卒和百姓進入了並州境內。
前將軍言出無虛,真的有房子,有田地,有吃的。
也許房子稍稍有些簡陋,但不漏風,足以安身!田地現在種不了但明年開春就行了,至於吃的,一天兩餐。有可能不是那麽飽,可前將軍不也有難處嗎?
三項之中,其實最難的是房屋,倘若換了不是並州,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在兩月之間造出如此多的民居!
當年葉歡幫著烏桓打匈奴,落下了數萬戰俘,加上後來北匈奴的,鮮卑的。他的民工隊伍足夠強大!在器物閣的打理下,建築水平亦是專業的,絕對的大漢頂尖!
有了這些積累,葉歡才敢豪言,不丟下一個!
實際上他沒有做到,天氣寒冷,盡管定邊軍盡力,還是有一百多名百姓倒在了路途中!但絕不會有人因此指摘葉郎,怎麽看這場遷移都是漢末最大的奇跡之一!
十月二十九,天子詔書到達濟南,封白帆為安東將軍屯留侯,麾下眾將皆有封賞。
十月三十,白帆率眾出濟南,歸降大漢,青州牧黃琬入濟南,布政安民。
有了白帆這個先例在前,張遼的“收容”動作進行的頗為順利,很多黃巾將領聞風來降,兩月時間,文遠竟收攏了十二萬士卒,另外還有三萬餘隨軍的婦孺。
在青州至並州的大道上,有著絡繹不絕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隊伍。他們有的還穿著黃巾軍的服飾,有的則是衣衫襤褸,步履蹣跚,可人人眼中卻都閃動著光芒。
路旁的高地上,有幾個身穿定邊軍軍服的大漢在喊著。
“兄弟們,鄉親們,再加把勁,將軍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軍營,蓋好了房屋,開墾好了土地。到了並州,有飯吃,有田種,想當兵的當兵,想做活的做活……”
一個老者手持樹枝走在路上,忽然趔趄了一下,身邊的女兒急忙扶住。
“爹爹,我扶著你,你聽,葉將軍說了,到了並州有屋子住,有田種……”
老者用力的將自己的身軀撐起:“靈兒,我聽見了,就是死我也要走到並州。”
“爹爹,還是讓我背吧。”少女看著老者背上的包裹說道。
“不用,我要把你娘背去,讓她看看我們能活下去。”老者緊了緊包裹堅定的道。
此時前方忽然來了一大隊士卒,領頭的青年高大健碩,麵色和善。
“鄉親們,我們是將軍麾下的定邊軍,有老弱病殘的,來坐大車走。”青年縱馬喊道。
聽了這個聲音,不少百姓都掉下淚來。他們上了年歲的,體弱多病的,落在別處就是個死,除了親人,沒人會待見,可前將軍不一樣,他說不放棄任何一個人!
“大哥,我爹腿不好,能坐大車嗎?”少女靈兒急忙上前問道。
青年看了老者一眼,隨即點點頭:“能,兄弟們下來兩個,扶老人家上車。”
那邊就有士卒前來攙扶老者,靈兒見了一下跪倒在青年麵前,不住的磕頭。
後者見了急忙下馬,想扶又覺得不妥,連聲道:“姑娘,不必如此,將軍軍令。”
扶著老者的一名士卒見了他麵黃肌瘦,便掏出了懷中的鍋餅遞過去。
老者見狀立刻咽了口口水,卻沒有去接。
“哥,哥兒,我老了,不中用了,這鍋餅能留給丫頭吃嗎?”
“老人家,你吃不要緊,後麵還會有專門來送的,隻是路途遠,一天隻能一頓。”
“哥兒啊,一天一頓夠了,夠了……”老者連連點頭,渾濁的雙眼竟有淚水。
那邊靈兒聽了青年的話,也不起身,直接衝西邊磕頭:“那我給將軍磕。”
長長的隊列中,相同的一幕不斷發生,百姓們都和靈兒一樣,自發的給前將軍叩首。
“大夥兒都起來,將軍說的,到了並州隻要你們肯幹活,就有兩餐溫飽!”青年大聲喊著,讓士卒們將叩首的百姓扶起,又將那些老弱扶上大車。
此時鄉親們才驚訝的發現,士卒之中居然還有不少長相不似大漢之人。
後軍的那陣歡聲雷動吸引了白帆的注意,隱約間就聽見百姓大喊葉歡的名字。
周通向後看了看,迴頭道:“大帥,以前讀書人說的那些道理我從來沒當迴事兒,所見都是拿人命不當迴事的贓官狗官,可前將軍?我他娘的真的服氣。”
“說的是,十幾萬人,前將軍說不丟一個!那得多少糧食?精壯倒還罷了,老弱婦孺也顧著,大帥,周兄,我也算是明白為什麽定邊軍打仗不要命了。”張勇歎道。
“前將軍待百姓如此,我等算是沒有歸降錯。”白帆一言眾皆頷首。
“不放下一個。”葉歡之言擲地有聲。
但豪言壯語的背後,是定邊軍出動了高達二十萬人次的軍隊與民夫,其中的消耗可想而知!就像張勇所言,十餘萬人的吃喝,每天都是巨大的數字。
此事放在別人,怕想也不敢想,但葉歡?不但敢想,更敢做。
一趟來迴數百裏,餐風露宿,定邊軍和民夫隊沒有一個喊累的,將軍軍令!
邊疆十六縣包括各郡在內,家有餘糧的百姓連夜趕製鍋餅等幹糧,然後統一送到各個縣府,州府,再往外運送。葉歡打造的行政體係,在此刻顯示了高效。
很多百姓都是衝著葉郎做幹糧,根本沒有指望迴報。但政令隨即傳來,這些來年都可以抵稅,更是十抵十二。如此一來,各地百姓更加踴躍了。
不但百姓支持,世家更是盡力,第一不用自家糧食,第二那麽多人口豈能沒他們的份兒?加上咱們前將軍天下第一紈絝的名頭,很多世家子弟都親自上陣了。
比如說極品郡守李韜,人家就帶著過千的家丁幫忙,還不要大哥的錢糧。
當然隻要是葉歡的事情,什麽地方都少不了“並州首富”張敘張公子。
二公子全力開動,提供的人手多達萬餘,那銀錢花的和流水一般。
什麽?你問張二公子會不會心痛?那你是絕對想歪了。
“我去,這錢花的,爽啊……我怎麽這麽有錢?”張敘的原話。
在各方全力開動之下,半月之後,已經有一半的黃巾士卒和百姓進入了並州境內。
前將軍言出無虛,真的有房子,有田地,有吃的。
也許房子稍稍有些簡陋,但不漏風,足以安身!田地現在種不了但明年開春就行了,至於吃的,一天兩餐。有可能不是那麽飽,可前將軍不也有難處嗎?
三項之中,其實最難的是房屋,倘若換了不是並州,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在兩月之間造出如此多的民居!
當年葉歡幫著烏桓打匈奴,落下了數萬戰俘,加上後來北匈奴的,鮮卑的。他的民工隊伍足夠強大!在器物閣的打理下,建築水平亦是專業的,絕對的大漢頂尖!
有了這些積累,葉歡才敢豪言,不丟下一個!
實際上他沒有做到,天氣寒冷,盡管定邊軍盡力,還是有一百多名百姓倒在了路途中!但絕不會有人因此指摘葉郎,怎麽看這場遷移都是漢末最大的奇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