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歡大軍在懷縣渡過黃河,再經六日進入陳留郡。這一日行軍之時前方來了一隊人馬,大旗之上一個“曹”字,卻是騎都尉曹操親自領軍前來相迎。
“悅之你來得好快,操奉朱中郎之命特在此相迎。西涼一戰,北宮望善能用兵,鐵騎精銳,操還為你捏著一把汗,沒想到竟能如此之快破之。”見到葉歡曹操不無感慨的道。
“小弟我運氣向來不差,此次也是一般,有匈奴為我所用,車茶飛則被施以反間之計。等若北宮望一軍與我抗衡,天子禦駕親征之下,他焉能不敗。”葉歡輕鬆一笑道。
曹操搖搖頭,看了看大軍雄壯的隊列又道:“朝廷大軍平叛西涼,兗州等各處皆未對黃巾展開太大攻勢,如今悅之領軍歸來,兵精糧足,正可一舉而破蛾賊。”
“孟德兄既是奉中郎之命前來,不知有何軍令?”葉歡策騎與曹操並行。
曹操看了周圍,稍稍壓低聲音:“中郎之意,便是與悅之兩路並進。中郎大軍自東郡而出,攻擊東平、魯國,直達泰山。而悅之這一路則可走梁國,濟陰,至魯國匯合。”
“沒了?”葉歡靜靜聆聽,等了片刻見曹操不言方才挑眉問道。
“沒了,悅之你現在是南線主帥,若無意外,五月十三一同發動攻勢。至於如何作戰,中郎隻有方略沒有細則,一切當還由悅之自決。”
“五月十三?”葉歡輕聲一句沉吟起來,兩路出兵,相隔數百裏,朱儁之意當是想壓迫黃巾至魯國,再聚而殲之。戰略上說得通,但如此一來便是兩軍主力決戰了。
“煩請孟德兄迴稟中郎,葉歡遵命,五月十三發動攻勢。”片刻之後葉歡頷首道。
“操這兒有信使,悅之可作書一封讓他送去,此次我亦是南路。”
“哦?”葉歡聞言點點頭:“中郎這是怕我兵力不足啊,孟德兄你亮亮家底吧。”
“操現有士卒萬人,其中騎軍三千,由妙才統之,現在已到陳留。子孝率領步卒尚在後麵,兩日之內必可到達,趕得上中郎的攻擊之日。”曹操正色言道。
“歡這一路,有孟德兄與文台兄相助,黃巾不足懼也。”
“悅之,操已在府中設宴,你我城中詳議吧。”
“別急,先帶我去看看良田,咱們該有一萬多人了吧。”葉歡擺擺手問道,他和曹操在陳留有黃巾戰俘開墾的良田,以為軍屯之用。
曹操聞言一笑:“就知道悅之你會有此說,走吧。”說著縱馬而行,葉歡策騎跟上。
二人一路疾奔,不多時前方就是一大片的良田在望。微風吹過,泛起一波波綠浪,令人見之則喜。葉歡細細觀察,比起自己離開之時,規模還要大了將近一倍。
“悅之,如今農莊之處計有壯丁八千餘,其中六千都是你的。”曹操輕聲道。
“嗯,待我等此次破了蛾賊,我可要帶走。”在葉歡的賬上,黃巾戰俘共有一萬三千餘人,剩下的那五千多不用說,定是被曹操編入了軍中。
“哈哈哈,隻要能破蛾賊,還不是悅之你說了算?”
“孟德兄,看這長勢今年收成也不會差,你我的生意還是合算的。”葉歡飛身下馬,蹲在田邊仔細看了看地裏的作物,又迴頭對曹操道。
曹操見狀亦是下馬,到了葉歡身邊:“還好你幹掉張角帶走董卓,否則此地未必安生。”
“走走走,入城入城。”大公子拍拍手起身上馬,陳留之處六千,汝南四千,加上冀州的五千多,這一萬多精壯又會成為北地治下的新鮮血液。
二人順著良田而行,前方又是一路人馬來接,為首那將繡袍金甲,威風凜凜!
“鎮軍校尉夏侯淵,見過平北將軍。”到了麵前那將下馬上前軍禮相見。
“妙才免禮,我在洛陽亦聽中郎提起,妙才奔襲之能,可為全軍之冠。”葉歡頷首笑道。
“前番與將軍及文遠公義所學頗多,此次重逢,還望將軍不吝指點。”夏侯淵抱拳道,他善領騎軍,平素亦極為自傲,但對定邊之能卻是極為佩服,每有戰報都仔細研習。
“好說好說。”葉歡說著眼光卻看向曹操,後者則是一側頭不與他對視。
“嘖嘖嘖,孟德兄你挺舍得下本錢啊。”眼光落在夏侯淵身後的騎軍身上,大公子口中嘖嘖連聲,這支騎軍的裝備一看就是效法鐵騎營,難道便是虎豹騎的雛形?
“悅之說的是,難怪你向日有言,騎軍便是吞金之獸。”這一迴曹操迴應極快。
葉歡瞥了他一眼:“孟德兄你不用如此吧,歡又沒有向你開口。”
“開口也沒用,我那精鐵還不夠了,上月剛與了本初千斤。”
“行,歡好不容易來趟陳留,孟德兄你就如此相待,哎~”葉歡說著大搖其頭。
“悅之你也不需如此,了不得此次秋收,操多與你兩成。”
“你說的,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大公子當即一笑。
“葉悅之你這臉變得倒快。”曹操苦笑道,當然他心中也清楚,二人合力的軍屯極有效果,眼前夏侯淵麾下三千騎軍就是明證。
“誰讓你一上來就拒人於千裏之外?本公子又不是老虎。”
“對,你不是老虎,是狼。”
“哈哈哈……”大笑聲中,葉歡縱馬而去。
入了陳留,曹操在府中設宴款待,葉歡特地請來了孫堅與華雄。前者曹操熟識,看見後者卻是眼中一亮,待之很是客氣,大公子心中暗笑。
以二人之間的關係,到了曹家葉歡是合該一見對方家人。曹操的正室乃是丁氏夫人,生得是雍容溫婉,在內堂她親給葉歡奉茶,大公子自然是禮儀周全。
“曹昂見過葉叔父。”丁夫人後麵跟著一個七八歲的男童,亦上前給葉歡見禮。
“好好好。”葉歡取出一個玉佩遞給對方,才謂曹操道:“令郎器宇不凡,日後定是幹才。”
口中如此,心裏卻是暗暗惋惜,麵前的養母子兩人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兒子征戰宛城之時死在亂軍之中,母親最終卻與曹操合離,雖經後者多次哀求亦未能複。
“悅之你來得好快,操奉朱中郎之命特在此相迎。西涼一戰,北宮望善能用兵,鐵騎精銳,操還為你捏著一把汗,沒想到竟能如此之快破之。”見到葉歡曹操不無感慨的道。
“小弟我運氣向來不差,此次也是一般,有匈奴為我所用,車茶飛則被施以反間之計。等若北宮望一軍與我抗衡,天子禦駕親征之下,他焉能不敗。”葉歡輕鬆一笑道。
曹操搖搖頭,看了看大軍雄壯的隊列又道:“朝廷大軍平叛西涼,兗州等各處皆未對黃巾展開太大攻勢,如今悅之領軍歸來,兵精糧足,正可一舉而破蛾賊。”
“孟德兄既是奉中郎之命前來,不知有何軍令?”葉歡策騎與曹操並行。
曹操看了周圍,稍稍壓低聲音:“中郎之意,便是與悅之兩路並進。中郎大軍自東郡而出,攻擊東平、魯國,直達泰山。而悅之這一路則可走梁國,濟陰,至魯國匯合。”
“沒了?”葉歡靜靜聆聽,等了片刻見曹操不言方才挑眉問道。
“沒了,悅之你現在是南線主帥,若無意外,五月十三一同發動攻勢。至於如何作戰,中郎隻有方略沒有細則,一切當還由悅之自決。”
“五月十三?”葉歡輕聲一句沉吟起來,兩路出兵,相隔數百裏,朱儁之意當是想壓迫黃巾至魯國,再聚而殲之。戰略上說得通,但如此一來便是兩軍主力決戰了。
“煩請孟德兄迴稟中郎,葉歡遵命,五月十三發動攻勢。”片刻之後葉歡頷首道。
“操這兒有信使,悅之可作書一封讓他送去,此次我亦是南路。”
“哦?”葉歡聞言點點頭:“中郎這是怕我兵力不足啊,孟德兄你亮亮家底吧。”
“操現有士卒萬人,其中騎軍三千,由妙才統之,現在已到陳留。子孝率領步卒尚在後麵,兩日之內必可到達,趕得上中郎的攻擊之日。”曹操正色言道。
“歡這一路,有孟德兄與文台兄相助,黃巾不足懼也。”
“悅之,操已在府中設宴,你我城中詳議吧。”
“別急,先帶我去看看良田,咱們該有一萬多人了吧。”葉歡擺擺手問道,他和曹操在陳留有黃巾戰俘開墾的良田,以為軍屯之用。
曹操聞言一笑:“就知道悅之你會有此說,走吧。”說著縱馬而行,葉歡策騎跟上。
二人一路疾奔,不多時前方就是一大片的良田在望。微風吹過,泛起一波波綠浪,令人見之則喜。葉歡細細觀察,比起自己離開之時,規模還要大了將近一倍。
“悅之,如今農莊之處計有壯丁八千餘,其中六千都是你的。”曹操輕聲道。
“嗯,待我等此次破了蛾賊,我可要帶走。”在葉歡的賬上,黃巾戰俘共有一萬三千餘人,剩下的那五千多不用說,定是被曹操編入了軍中。
“哈哈哈,隻要能破蛾賊,還不是悅之你說了算?”
“孟德兄,看這長勢今年收成也不會差,你我的生意還是合算的。”葉歡飛身下馬,蹲在田邊仔細看了看地裏的作物,又迴頭對曹操道。
曹操見狀亦是下馬,到了葉歡身邊:“還好你幹掉張角帶走董卓,否則此地未必安生。”
“走走走,入城入城。”大公子拍拍手起身上馬,陳留之處六千,汝南四千,加上冀州的五千多,這一萬多精壯又會成為北地治下的新鮮血液。
二人順著良田而行,前方又是一路人馬來接,為首那將繡袍金甲,威風凜凜!
“鎮軍校尉夏侯淵,見過平北將軍。”到了麵前那將下馬上前軍禮相見。
“妙才免禮,我在洛陽亦聽中郎提起,妙才奔襲之能,可為全軍之冠。”葉歡頷首笑道。
“前番與將軍及文遠公義所學頗多,此次重逢,還望將軍不吝指點。”夏侯淵抱拳道,他善領騎軍,平素亦極為自傲,但對定邊之能卻是極為佩服,每有戰報都仔細研習。
“好說好說。”葉歡說著眼光卻看向曹操,後者則是一側頭不與他對視。
“嘖嘖嘖,孟德兄你挺舍得下本錢啊。”眼光落在夏侯淵身後的騎軍身上,大公子口中嘖嘖連聲,這支騎軍的裝備一看就是效法鐵騎營,難道便是虎豹騎的雛形?
“悅之說的是,難怪你向日有言,騎軍便是吞金之獸。”這一迴曹操迴應極快。
葉歡瞥了他一眼:“孟德兄你不用如此吧,歡又沒有向你開口。”
“開口也沒用,我那精鐵還不夠了,上月剛與了本初千斤。”
“行,歡好不容易來趟陳留,孟德兄你就如此相待,哎~”葉歡說著大搖其頭。
“悅之你也不需如此,了不得此次秋收,操多與你兩成。”
“你說的,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大公子當即一笑。
“葉悅之你這臉變得倒快。”曹操苦笑道,當然他心中也清楚,二人合力的軍屯極有效果,眼前夏侯淵麾下三千騎軍就是明證。
“誰讓你一上來就拒人於千裏之外?本公子又不是老虎。”
“對,你不是老虎,是狼。”
“哈哈哈……”大笑聲中,葉歡縱馬而去。
入了陳留,曹操在府中設宴款待,葉歡特地請來了孫堅與華雄。前者曹操熟識,看見後者卻是眼中一亮,待之很是客氣,大公子心中暗笑。
以二人之間的關係,到了曹家葉歡是合該一見對方家人。曹操的正室乃是丁氏夫人,生得是雍容溫婉,在內堂她親給葉歡奉茶,大公子自然是禮儀周全。
“曹昂見過葉叔父。”丁夫人後麵跟著一個七八歲的男童,亦上前給葉歡見禮。
“好好好。”葉歡取出一個玉佩遞給對方,才謂曹操道:“令郎器宇不凡,日後定是幹才。”
口中如此,心裏卻是暗暗惋惜,麵前的養母子兩人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兒子征戰宛城之時死在亂軍之中,母親最終卻與曹操合離,雖經後者多次哀求亦未能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