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大營一片歡騰氣息,盧中郎設宴款待眾將,慶賀漢軍擊殺天公將軍張角。
酒宴之上,冠軍侯葉歡自然成了主角,眾將不停敬酒,杯來盞往氣氛熱烈。
此時葉歡到了末座,與座上一人言談甚歡。此人年少英俊,濃眉大眼,身軀極為雄健。看軍服是隊長製式,而近日在座的卻全是漢軍戰將,最少也要校尉才能列席。
“子龍,你我同盡此壇,以後一同為大漢出力,亦是為老師揚名。”葉歡舉酒祝道,不用問,對麵少年便是在公孫瓚白馬義從效力的常山趙雲,如今他年方十七。
“多謝葉師兄,雲一定不負師傅師兄所托。”趙雲說著舉酒一禮,先幹為敬。
“幹。”葉歡酒壇舉在空中銀河倒卷!看著玉佩中80的好感度心中舒暢,漢末的同門之誼遠勝後世,且自己每年派人往常山看望趙母也起到了效果。
趙雲當然不知葉歡的心思,隻是心存感激,今日之會師兄一句話,他一個小小的隊長就能與眾將同列。師兄“寬宏仗義,忠孝兩全”,的確值得自己效法。
幽州刺史劉焉此次亦率軍前來討賊,一州刺史加上大漢宗親,他當然有與盧中郎並列的資格。看著場中與趙雲言談的葉歡,劉刺史舉酒與中郎敬了一杯,撫須笑道:
“子幹兄,悅之當真長進了,立下如此奇功,尤能毫不張揚。”說著往場中瞥了一眼。
“劉刺史不要被葉悅之騙了,他現在的得意是藏在心裏,不會顯露麵上。”
“哦?子幹公此言當真?”劉焉一笑又問。
盧植壓低了聲音:“刺史若不信可將他喊來一問,他必會言及此乃本分,運氣使然。”
中郎話音剛落,白馬將軍公孫瓚到了葉歡身邊,舉酒道:“冠軍侯擊殺張角,建立如此奇功,當真可為我等楷模,瓚借這杯水酒,以表敬意。”
“哈哈哈哈,伯圭兄客氣了,此乃歡之本分,亦是運氣使然,不足誇。”葉歡笑道。
主坐上盧植麵上含笑看了一眼劉焉,後者則是連連搖頭。
幹了杯中酒,公孫瓚擦擦嘴角,又看了看趙雲方笑道:“今日才知子龍與悅之有同門之份,當年在邊疆,你用出那一記百鳥朝鳳,其時尚不肯承認了。”
“這不怪我,老師教我之時歡尚且年幼,他隻偷偷教,我當真不知。”葉歡擺手道。
“還有此事?童老卻為何如此?”公孫瓚訝然道,趙雲亦側耳傾聽。
“不瞞伯圭兄,老師授徒,首重天分,需得如子龍這般俊才方才明著教。”葉歡一本正經的道。
公孫瓚一愣,隨即莞爾,不由連連搖頭:“悅之你太自謙了,當今誰不知定邊葉郎武勇蓋世。不過子龍的確不凡,再有幾年曆練,真可與悅之一爭長短。”
“嗯?公孫白馬今日態度如此之好?當真忘了當日與劉別駕合謀之事?”葉歡心中暗道麵上自然不顯,他和公孫瓚根本談不上交情,但亦不會在眾人麵前失了風度。
“伯圭兄目光如炬,那就勞煩你多多指點,嚴加操練。”葉歡正色道。
“悅之你這師兄果然盡責,瓚還以為你今日要調子龍去定邊軍呢。”
“我倒是想。”葉歡說著一頓,看了公孫瓚一眼才道:“隻是怕伯圭兄不舍。”
後者聞言笑笑不語,趙雲想要出言,葉歡對他擺擺手:“以子龍武藝人品,在哪兒都可以出類拔萃,若是來我定邊軍,到時候說起葉某為他師兄,反而不顯功夫了。”
趙雲聞言頷首,他真是如此想的,生性平和的他胸中自有一口傲氣。當年去北平白馬義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而葉歡能說出他內心之言也令他舒暢。
“悅之,還不過來給劉刺史敬酒?”此時盧中郎的聲音傳來,葉歡一抱拳迴身去了。
“先留在你這兒,以後你的白馬義從都是我的,還怕跑了?”大公子想著到了主桌之前便給劉刺史施禮敬酒,拋開世交,遠征樂浪二人也是合作的頗為愉快。
“悅之,如今擒殺張角,不但上報天子,更光耀葉家門楣,隻是美中不足,未取張角首級,要不就能進獻陛下了。”劉焉說著微微搖頭,他是真的在為葉歡惋惜。
“刺史所言極是。”葉歡亦是一副可惜的表情:“突襲營地,亂兵太多,到處起火,沒想到大賢良師居然自焚。”
這是葉歡給盧植的理由,中郎自然不會不信他的話。至於其餘將領有所懷疑的時候,張梁出來幫忙了,葉歡襲營,天公將軍力戰自焚而亡,如此一來豈不坐實?
正如大公子那天所言,這一口鍋自己是背定了,隻不過他也願意背而已。本來討伐黃巾就是為了撈取足夠的資本,名氣亦是其中一種,還有比這更大的功勞嗎?
“悅之,半年之後我可能會調任益州刺史。”看看四周,劉焉壓低聲音言道。
葉歡聞言不自覺的就去看公孫瓚,他與其嶽父是一心要將劉刺史趕走的。
“悅之,此一迴是老夫向天子上書,年級大了,終究還是蜀中暖和些。”見葉歡神情動作,劉焉不由心中一暖,笑著解釋道。
“刺史若去益州,何人代之?”
“哦,悅之如此問,莫非心中有合適之人?說說看。”
“叔父你高抬我了,一州刺史之位,哪裏輪到歡置喙?隨口一問。”
盧植留意到了二人的對談,便靠近劉焉正色道:“劉刺史,一州之位,事關大局,可別落入有心之人手中。”說完中郎還頗有深意的看了葉歡一眼。
大公子當然能看懂中郎用意,如今內臣外戚又開始到處安插人手,可別被他們趁機。
“子幹公放心,我已和太尉司徒商量好,接替老夫者乃是從事中郎劉虞,亦宗親也。”劉焉終於說出了葉歡心中的名字。
原本的時空中,劉焉之後的幽州牧便是劉虞,此人心向漢室,聲望頗著,亦算是個能吏。可惜麾下有公孫瓚這般虎狼,後董卓亂政,後者擁劉虞自立不成,最終殺之。
酒宴之上,冠軍侯葉歡自然成了主角,眾將不停敬酒,杯來盞往氣氛熱烈。
此時葉歡到了末座,與座上一人言談甚歡。此人年少英俊,濃眉大眼,身軀極為雄健。看軍服是隊長製式,而近日在座的卻全是漢軍戰將,最少也要校尉才能列席。
“子龍,你我同盡此壇,以後一同為大漢出力,亦是為老師揚名。”葉歡舉酒祝道,不用問,對麵少年便是在公孫瓚白馬義從效力的常山趙雲,如今他年方十七。
“多謝葉師兄,雲一定不負師傅師兄所托。”趙雲說著舉酒一禮,先幹為敬。
“幹。”葉歡酒壇舉在空中銀河倒卷!看著玉佩中80的好感度心中舒暢,漢末的同門之誼遠勝後世,且自己每年派人往常山看望趙母也起到了效果。
趙雲當然不知葉歡的心思,隻是心存感激,今日之會師兄一句話,他一個小小的隊長就能與眾將同列。師兄“寬宏仗義,忠孝兩全”,的確值得自己效法。
幽州刺史劉焉此次亦率軍前來討賊,一州刺史加上大漢宗親,他當然有與盧中郎並列的資格。看著場中與趙雲言談的葉歡,劉刺史舉酒與中郎敬了一杯,撫須笑道:
“子幹兄,悅之當真長進了,立下如此奇功,尤能毫不張揚。”說著往場中瞥了一眼。
“劉刺史不要被葉悅之騙了,他現在的得意是藏在心裏,不會顯露麵上。”
“哦?子幹公此言當真?”劉焉一笑又問。
盧植壓低了聲音:“刺史若不信可將他喊來一問,他必會言及此乃本分,運氣使然。”
中郎話音剛落,白馬將軍公孫瓚到了葉歡身邊,舉酒道:“冠軍侯擊殺張角,建立如此奇功,當真可為我等楷模,瓚借這杯水酒,以表敬意。”
“哈哈哈哈,伯圭兄客氣了,此乃歡之本分,亦是運氣使然,不足誇。”葉歡笑道。
主坐上盧植麵上含笑看了一眼劉焉,後者則是連連搖頭。
幹了杯中酒,公孫瓚擦擦嘴角,又看了看趙雲方笑道:“今日才知子龍與悅之有同門之份,當年在邊疆,你用出那一記百鳥朝鳳,其時尚不肯承認了。”
“這不怪我,老師教我之時歡尚且年幼,他隻偷偷教,我當真不知。”葉歡擺手道。
“還有此事?童老卻為何如此?”公孫瓚訝然道,趙雲亦側耳傾聽。
“不瞞伯圭兄,老師授徒,首重天分,需得如子龍這般俊才方才明著教。”葉歡一本正經的道。
公孫瓚一愣,隨即莞爾,不由連連搖頭:“悅之你太自謙了,當今誰不知定邊葉郎武勇蓋世。不過子龍的確不凡,再有幾年曆練,真可與悅之一爭長短。”
“嗯?公孫白馬今日態度如此之好?當真忘了當日與劉別駕合謀之事?”葉歡心中暗道麵上自然不顯,他和公孫瓚根本談不上交情,但亦不會在眾人麵前失了風度。
“伯圭兄目光如炬,那就勞煩你多多指點,嚴加操練。”葉歡正色道。
“悅之你這師兄果然盡責,瓚還以為你今日要調子龍去定邊軍呢。”
“我倒是想。”葉歡說著一頓,看了公孫瓚一眼才道:“隻是怕伯圭兄不舍。”
後者聞言笑笑不語,趙雲想要出言,葉歡對他擺擺手:“以子龍武藝人品,在哪兒都可以出類拔萃,若是來我定邊軍,到時候說起葉某為他師兄,反而不顯功夫了。”
趙雲聞言頷首,他真是如此想的,生性平和的他胸中自有一口傲氣。當年去北平白馬義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而葉歡能說出他內心之言也令他舒暢。
“悅之,還不過來給劉刺史敬酒?”此時盧中郎的聲音傳來,葉歡一抱拳迴身去了。
“先留在你這兒,以後你的白馬義從都是我的,還怕跑了?”大公子想著到了主桌之前便給劉刺史施禮敬酒,拋開世交,遠征樂浪二人也是合作的頗為愉快。
“悅之,如今擒殺張角,不但上報天子,更光耀葉家門楣,隻是美中不足,未取張角首級,要不就能進獻陛下了。”劉焉說著微微搖頭,他是真的在為葉歡惋惜。
“刺史所言極是。”葉歡亦是一副可惜的表情:“突襲營地,亂兵太多,到處起火,沒想到大賢良師居然自焚。”
這是葉歡給盧植的理由,中郎自然不會不信他的話。至於其餘將領有所懷疑的時候,張梁出來幫忙了,葉歡襲營,天公將軍力戰自焚而亡,如此一來豈不坐實?
正如大公子那天所言,這一口鍋自己是背定了,隻不過他也願意背而已。本來討伐黃巾就是為了撈取足夠的資本,名氣亦是其中一種,還有比這更大的功勞嗎?
“悅之,半年之後我可能會調任益州刺史。”看看四周,劉焉壓低聲音言道。
葉歡聞言不自覺的就去看公孫瓚,他與其嶽父是一心要將劉刺史趕走的。
“悅之,此一迴是老夫向天子上書,年級大了,終究還是蜀中暖和些。”見葉歡神情動作,劉焉不由心中一暖,笑著解釋道。
“刺史若去益州,何人代之?”
“哦,悅之如此問,莫非心中有合適之人?說說看。”
“叔父你高抬我了,一州刺史之位,哪裏輪到歡置喙?隨口一問。”
盧植留意到了二人的對談,便靠近劉焉正色道:“劉刺史,一州之位,事關大局,可別落入有心之人手中。”說完中郎還頗有深意的看了葉歡一眼。
大公子當然能看懂中郎用意,如今內臣外戚又開始到處安插人手,可別被他們趁機。
“子幹公放心,我已和太尉司徒商量好,接替老夫者乃是從事中郎劉虞,亦宗親也。”劉焉終於說出了葉歡心中的名字。
原本的時空中,劉焉之後的幽州牧便是劉虞,此人心向漢室,聲望頗著,亦算是個能吏。可惜麾下有公孫瓚這般虎狼,後董卓亂政,後者擁劉虞自立不成,最終殺之。